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炳良  张鑫利  于涛  白涛  冯德新 《地质通报》2019,38(8):1274-1286
吉塘复式花岗岩位于澜沧江岩浆岩带北段,是研究澜沧江结合带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对澜沧江北段卡贡地区吉塘复式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选锆石样品均具有明显的生长环带,Th/U值普遍大于0.4,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分别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2.8±1.5Ma(MSWD=1.60,n=16)、213.6±1.1Ma(MSWD=0.98,n=20)和221.1±1.5Ma(MSWD=1.30,n=15),时代均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吉塘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一致的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其变化特征也具有一致性,反映这2类岩石可能为同一期岩浆演化而来;吉塘复式花岗岩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与临沧花岗岩、纽多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岩石地球化学性质,为澜沧江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活动模式;吉塘复式花岗岩的成因与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增温及与岩石圈剪切、伸展期有关的深熔作用有关,澜沧江洋的闭合时间可能为273Ma左右。  相似文献   

2.
滇西澜沧江构造带与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缝合带空间配置关系密切,其花岗质岩浆作用的研究对于揭示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针对澜沧江南段时代不明的眼球状花岗岩开展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定年结果显示,2个眼球状花岗岩和1个糜棱岩化花岗岩分别给出了213 Ma、216 Ma和211 Ma的岩浆结晶年龄,与公认的晚三叠世临沧花岗岩、小定西组和芒汇河组"双峰式"火山岩时代一致,而不是1∶20万地质图上标绘的古生代或者中三叠世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上,眼球状花岗质岩石与临沧花岗岩基主体相似,显示出典型S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来源于中上地壳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上的研究资料,认为该期岩浆作用是澜沧江构造带古特提斯演化晚期阶段—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滇西“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北部凤庆花岗质糜棱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LA ICP MS对凤庆花岗质糜棱岩进行 U Pb定年,锆石结晶年龄为(2233±050) Ma、(2319 ±18) Ma,指示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Na2O/K2O比值低、铝饱和指数(A/CNK值)大于15,具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明显亏损(δEu =027~058));相容元素 Cr 和 Ni 含量较低,富集Rb、Th、U 、Sm等元素,亏损 Zr、Hf、Ti 等元素。黑云母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相对花岗伟晶质糜棱岩在Ni、Fe、Mg、Mn、Ca和∑REE上均相对富集。凤庆花岗质糜棱岩与临沧花岗岩具有较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结晶年龄,且两者在野外露头上呈脆韧性剪切变形渐变过渡接触,表明花岗质糜棱岩在构造剪切变形前是临沧花岗岩体的一部分,而非前人认为的元古界大勐龙岩群高级变质岩,是凤庆一带澜沧江两侧临沧花岗岩遭受后期澜沧江断裂带脆韧性剪切变形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在达尔布特构造带形成带状展布的花岗岩带。近年来,对该区域大岩基研究较多,而对区域内小岩体的研究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包古图一带成矿斑岩上。都伦河东岩体位于西准噶尔扎依尔山阔依塔斯地区,其寄主岩石主要为一套中粒石英闪长岩、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组合。于其中新发现丰富的镁铁质微粒包体,通过对暗色包体的野外展布特征、岩石学等特征研究,确定其为岩浆混合成因,是高温的幔源基性岩浆和温度相对较低的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这一认识为探讨都伦河东岩体的成因及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对于西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和多样性的研究也具有区域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临沧花岗岩的冲断叠瓦构造与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振德 《地质科学》1996,31(2):130-139
云南省西部沿澜沧江分布的临沧花岗岩,呈SN向延伸,长达500km,但平均宽度只有25km,系逆冲与推覆叠置变形缩短的结果。岩片冲断和推覆的方向普遍为自西向东,临沧花岗岩带向东推覆的距离为30-80km,最大距离120km,冲断叠瓦构造和推覆构造形成的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糜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5.43Ma、25.55Ma和179Ma.新生代沿冲断层发生了近SN向水平走滑运动和沿NE、NW向断层的剪切运动。  相似文献   

6.
云南临沧花岗岩的冲断叠瓦构造与推覆构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省西部沿澜沧江分布的临沧花岗岩,呈SN向延伸,长达500km,但平均宽度只有25km,系逆冲与推覆叠置变形缩短的结果。岩片冲断和推覆的方向普遍为自西向东,临沧花岗岩带向东推覆的距离为30-80km,最大距离120km,冲断叠瓦构造和推覆构造形成的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糜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5.43Ma、25.55Ma和179Ma.新生代沿冲断层发生了近SN向水平走滑运动和沿NE、NW向断层的剪切运动。  相似文献   

7.
临沧花岗岩岩体(简称临沧岩体)是滇西澜沧江地区南段出露面积最大的复式岩基,也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单元,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样品得出的定年结果为225.1±6.1 Ma,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位于晚三叠世。临沧花岗岩的K2O/Na2O值大于1,铝饱和指数A/CNK=1.05~1.95属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06~21.01),亏损重稀土元素,并显示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0~0.3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临沧花岗岩应为昌宁-孟连古特提斯封闭过程的产物原岩为中下地壳贫粘土的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其Pearce构造判别图解中的同碰撞属性是对古特提斯封闭及保山-思茅地块碰撞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一条巨型花岗岩推覆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振德 《云南地质》1995,14(2):99-108
纵贯滇西澜沧江冲断褶皱带的花岗岩泛称临沧花岗岩,该花岗岩近SN向延伸达500km,平均宽度仅25km。临沧花岗岩受到了碰撞造山强烈挤压,逆冲断层形迹显著,冲断叠瓦构造发育,推覆构造规模巨大,前导叠瓦扇东缘逆冲断层为澜沧江冲断褶皱带内规模最大的冲断层。中央冲断层将花岗岩分为两巨大岩片,并形成叠瓦构造,在凤庆和昌宁之北冲断岩惩最为发育,并有多个冲断岩片和飞来峰。岩片冲断和推覆的方向普遍为自西向东。东缘  相似文献   

9.
<正>南澜沧江火山弧属于我国"三江"构造岩浆带,为全球特提斯成矿域的一部分,是中国极具找矿潜力的重要成矿远景区(莫宣学等,1998)。官房铜矿地处南澜沧江火山弧北段,夹持于临沧花岗岩基与澜沧江深大断裂之间,是澜沧江洋板块和思茅地块俯冲碰撞的聚合地区,是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为数不多的规模达到中型的正在生产和勘探的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中。主要矿体以层状、似层状为主,主要分布在向阳山矿段隐伏闪长岩体的东南侧50~150 m处,以Ⅰ号  相似文献   

10.
达布锡勒图岩体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兴蒙造山带中的二连-贺根山缝合线北侧附近.通过对岩体各类岩性样品进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类(包括黑云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成因类型为I-S过渡型花岗岩,成岩岩浆可能为大洋俯冲板片和上覆陆壳变杂砂岩部分融熔的混合岩浆,花岗岩类(包括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原岩为变质泥岩,均产出于大陆弧构造环境,非埃达克质岩石.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滇西“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中勐库碱长花岗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勐库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36.2±3.7 Ma,表明岩体应形成于中三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新生代。全岩主、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系列,来自于与临沧花岗岩基相类似的地壳沉积物源区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以勐库岩体为代表的碱长花岗岩与临沧花岗岩基形成时代一致,表明碱长花岗岩应为临沧花岗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已报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类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外,临沧花岗岩基还应包括较广泛分布的碱长花岗岩类。本文同时揭示,由于临沧花岗岩基中以勐库岩体为代表的碱长花岗岩并非早前认为的新生代岩体,“三江”南段特别是临沧地块前人划分的新生代岩体分布范围和规模可能需要重估。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滇西"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中勐库碱长花岗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勐库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36.2±3.7 Ma,表明岩体应形成于中三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新生代。全岩主、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系列,来自于与临沧花岗岩基相类似的地壳沉积物源区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以勐库岩体为代表的碱长花岗岩与临沧花岗岩基形成时代一致,表明碱长花岗岩应为临沧花岗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已报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类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外,临沧花岗岩基还应包括较广泛分布的碱长花岗岩类。本文同时揭示,由于临沧花岗岩基中以勐库岩体为代表的碱长花岗岩并非早前认为的新生代岩体,"三江"南段特别是临沧地块前人划分的新生代岩体分布范围和规模可能需要重估。  相似文献   

13.
西岭锡矿床岩体含矿性与成因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研究了西岭锡矿床自碎次花岗斑岩岩体的地质特征、含矿性、成因类型。认为自碎次花岗斑岩具有隐爆特征。岩浆来自上地幔至下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化,属于徐克勤教授所划分的过渡型地壳同熔型花岗岩类。岩体中锡含量是一般花岗岩类的10—22倍,并具有含锡岩体的有利岩石化学条件,铅同位素比值证实了成矿与成岩的紧密联系。锡矿床与自碎次花岗斑岩是同原的,应为斑岩型锡矿床。接触带和爆破角砾岩带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4.
大望海寨岩体位于营口—宽甸台拱与下辽河断陷连接带的东侧,侵位于燕山旋回晚期,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钙碱性花岗岩十分相似,通过花岗岩类自然矿物岩石化学换算法证明其应归于二长花岗岩类,其主要岩石类型应为斑状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淡色二长花岗岩。其成岩物质主要由上地幔衍生出的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同熔而成。成因类型属I型同熔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5.
临沧花岗岩基中段花岗闪长岩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临沧花岗岩基中段花岗闪长岩类属残留岩基,岩石学特征与临沧花岗岩基其它花岗岩明显不同。地球化学特征与二长花岗岩类相近,两类花岗岩之稀土特征与大勐龙岩群(Pt2d.)基本一致。加之花岗闪长岩类中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ME),认为花岗闪长岩类存在岩浆混合作用,岩浆向上运移过程中未发生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同位素测年结果及其它地质事件,确定是在二叠纪侵位于活动陆缘,是区内古特提斯洋向东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陈吉琛 《地质科学》1991,(2):174-183
澜沧江西侧的临沧花岗岩带和怒江以西的腾冲花岗岩带是滇西最主要的两个花岗岩带,它们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Pb、Sr 同位素研究表明,腾冲花岗岩主要来源于1200-2000Ma 的上地壳(或未分异的地壳)物质,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说明源区物质组分较均一。临沧带 Pb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其物源是上地壳、造山带和上地幔不均匀的混合物,基底时代为800-1600Ma。因此,临沧地区和腾冲地区的基底时代和性质不同,应视为两个不同的基底地体。  相似文献   

17.
藏南洛扎地区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洛扎及其以南地区分布有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过铝质二云母(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电气石二长花岗岩,这些岩体侵位的时代为中新世,构成了高喜马拉雅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岩体以高铝、低镁铁组分,高锶、氧同位素比值为特征,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它们是泥质岩的深熔作用和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所形成的产物。过铝质花岗岩是在后碰撞造山作用阶段的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背景下沿拆离构造带侵位的,形成于藏南拆离系韧性活动阶段的晚期,是一种典型的后碰撞过铝质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
宝音图花岗岩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针对其中牙马图岩体、罕乌拉岩体及布格道苏绍崩岩体等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与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岩体时代分别为261Ma±1.3 Ma,220.9 Ma±0.3 Ma和204.9 Ma±5.9 Ma,系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侵入岩体,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其中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Na2O/K2O平均值为2.06,A/CNK为0.96~1.15,平均值为1.03,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1.9,总体属过铝质钙碱性岩;晚三叠世花岗岩Na2O/K2O平均值为0.82,A/CNK为0.92~1.16,平均值为1.03,里特曼指数(σ)为2.18,属过铝质钙碱性岩。岩石化学构造环境分析表明,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岩浆活动是俯冲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岛弧性质的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而晚三叠世晚期岩浆作用是与之有关的造山晚期陆缘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9.
澜沧岩群位于滇西“三江”地区的昌宁—孟连结合带,是研究特提斯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双江地区出露的钠长浅粒岩进行锆石U- Pb定年、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讨论了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时代,以及大地构造演化。利用LA- ICP- MS对钠长浅粒〖JP2〗岩中具有典型岩浆震荡环带的锆石U- Pb定年,获得了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76. 5±1. 6Ma,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O1)。Hf同位素原位分析获得锆石εHf(t)值为-5. 6~-2. 2,TDMc年龄为1591~1802Ma,表面源区物质形成于早元古代晚期—中元古早期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钠长浅粒岩的原岩为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SiO2=67. 89%~68. 91%、富铝Al2O3=14. 48%~15. 14%、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整体呈“右”倾型;δEu值介于0. 60~0. 64之间,呈现强Eu负异常,表明斜长石从岩浆中结晶分离。分析认为,钠长浅粒岩的原岩应特为昌宁—孟连特提斯洋在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岛弧花岗岩,与奥陶纪惠民岩组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随着特提斯洋俯冲消减进入陆内挤压阶段,岛弧花岗岩呈俯冲增生杂岩拼贴到昌宁—孟连结合带与临沧花岗岩带之间,组成了澜沧岩群构造岩片。  相似文献   

20.
九华山花岗岩岩浆分异特征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九华山花岗岩体明显的Rb、Ba、Sr变化特征、强烈亏损的中稀土元素特征以及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和典型的岩石化学变异特征论证了九华山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探讨了岩浆结晶分异过程对黑云母成分及锶同位素数值的影响,从而指出了岩浆分异作用可能改变I型花岗岩类的黑云母成分标型以及锶同位素初始值的原有特征。依据九华山花岗岩体相对偏高的氧化度和相对偏低的铝指数,指出九华山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成因类型,九华山-青阳复式花岗岩基可以看作相似成因类型的不同时间侵位的两个岩体的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