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里铅锌矿集区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是一个主要产于页岩、具有巨型规模的Sedex型铅锌矿。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Pb等同位素分析,以对其成因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①戴里铅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9~315℃,峰值为220~240℃;②δDV-SMOW值范围为-68.7‰~-76.4‰,平均为-72.9‰,δ18OV-SMOW值范围为+5.9‰~+19.5‰,平均为+16.6‰;③黄铁矿δ34SCDT值为正值,集中分布在+25.49‰~+26.36‰之间;④铅同位素显示较高的μ值(9.92~10.17,平均值为10.04)和ω值(38.06~40.51,平均值为39.26)。该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为中温(220~240℃),成矿流体可能以岩浆水为主,有少量浅源水的加入,硫、铅均为单一来源,其中硫主要来自海水,铅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2.
八家子铅锌矿位于虹螺山—五指山成矿带的南端,矿床赋存于长城系高于庄组及大红峪组中。本文通过130件硫同位素资料对全矿区的硫同位素特征,不同成矿阶段,不同组构以及不同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全区δ~(34)S分布范围为 16.4‰—-19.1‰,δ~(34)S(?)s为2.16‰,硫同位素具有水平分带及垂直分带特征。同时还对矿床的硫同位素平衡温度和平衡程度进行了计算和估计,并结合包体测温结果确定矿床的成矿温度介于低温到高温之间,主成矿期温度以中温(300—400℃)为主。上述研究表明,本区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是沉积岩和岩浆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成矿作用应以岩浆热液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灵湖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3个阶段。Au主要沉淀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富液两相、富气两相和H_2O-CO_2三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424℃~499℃,盐度为11.5%~13.6%NaCl_(eq),密度为0.55~0.66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发育富气两相、富液两相和H_2O-CO_2三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91℃~389℃,盐度为0.4%~11.8%NaCl_(eq),密度为0.50~0.83 g·cm~(-3);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可见富液两相和富气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06℃~289℃,盐度为8.3%~22.2%NaCl_(eq),密度为0.83~0.99 g·cm~(-3)。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灵湖金矿床中石英的δ~(18)O_(H_2O)值为0.7‰~4.5‰,δD值为-106.4‰~-86.1‰。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8.5‰~2.4‰,~(206)Pb/~(204)Pb值为17.202~17.796,~(207)Pb/~(204)Pb值为15.448~15.473,~(208)Pb/~(204)Pb值为37.712~38.255。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低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灵湖金矿床为岩浆热液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试以及O和S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 O,属H2 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7℃~352℃,盐度[ w ( NaCl )/%]为1.05%~5.99%。δ18 O值为-1.1‰~3.0‰,说明成矿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特征,仍以岩浆水和后期大气降水为主;δ34 SV-CDT组成为0.6‰~4.3‰,平均值0.817‰,极差为3.1‰,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幔源,其次为围岩。综合分析认为,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在燕山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减薄、拆沉的拉张环境下形成的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湘东北地区肖家山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家山金矿床是江南古陆中段湘东北金成矿区一个典型的金矿床,其硫化物δ^(34)S值介于-14.76‰^+6.12‰之间,平均值-2.07‰,处于岩浆硫与围岩混合硫范围内;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与岩浆分异流体及变质热液的混合流体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肖家山金矿床成矿物质具有深部岩浆与地层来源多来源性,其中含矿岩浆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期湘东北地区大规模构造-岩浆导致的基底重熔有关。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铜矿床硫化物的矿δ34S值一般变化在-6‰~+10.5‰之间,以正值为主,大多富集重硫,接近陨石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只有细碧角斑岩型和混合岩化型矿床的值域位在上地幔和下地壳曲线之间,其它类型(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等)矿床位于造山带曲线之上。这反映了不同类型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存在着差异。浙江省铜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矿物的δ18O多为正值,变化范围为+4‰~+12‰之间,在δ18O水—δD相关图上,细碧角斑岩型矿床具低δ18O水值高δD值域,混合岩化型矿床为高δ18O水值低δD值域的特征,这表明它们的成矿流体分别混合有海水和变质水的特征,其它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则多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淘金冲金矿区地质特征和主成矿阶段石英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对淘金冲金矿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淘金冲金矿床成矿流体δDH20‰值介于-97‰~-44‰,δ18OH20‰值介于-2.04‰~+8.92‰,成矿期第Ⅰ阶段及第Ⅱ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变质水混合为主,第Ⅲ阶段随着成矿环境逐渐开放,温度压力降低,大气降水逐渐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洒西钨铍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区。确定早期似层状矿体和晚期脉状矿体的流体性质、来源和演化过程, 并对其流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进行约束, 可以有效探讨洒西钨铍矿床成矿机制, 为老君山矿集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思考。洒西钨铍矿床脉状矿体的形成经历了硅酸盐阶段、氧化物-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萤石阶段, 白钨矿和绿柱石主要形成于前两阶段。对洒西钨铍矿床脉状矿体不同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研究, 并对早期似层状矿体和晚期脉状矿体矿石中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矿床内脉状矿体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2O主, 含少量还原性气体如C2H2等, 液相成分也以H2O为主。从硅酸盐阶段到碳酸盐-萤石阶段,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NaCleq)峰值范围分别为240~360℃、2.35%~13.81%;220~310℃、4.03%~9.86%和190~270℃、2.41%~6.88%。从硅酸盐阶段到碳酸盐-萤石阶段, 成矿流体的温度呈现降低趋势, 盐度也呈降低趋势。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中-高温度、低盐度、贫CO2、含部分还原性气体的NaCl-H2O流体体系。早期似层状矿体石英样品δDV-SMOW值变化范围小, 为-102.8‰~-99.0‰, δ18OV-SMOW值为11.7‰~13.0‰, δ18OH2O值为3.16‰~6.46‰; 晚期脉状矿体氧化物-硫化物阶段石英样品δDV-SMOW值变化范围较大, 为-99.6‰~-69.5‰, δ18OV-SMOW值为11.2‰~14.1‰, δ18OH2O值为3.08‰~6.73‰。综合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 混合有少量大气降水或有机水, 流体可能发生了沸腾作用, 加之温度的降低, 导致晚期脉状矿体氧化物-硫化物阶段主要成矿物质的沉淀。洒西钨铍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该矿床由两种类型矿化组成:(1)与所谓“微石英岩”密切共生的成层碎屑矿;(2)层状矿下伏石灰岩顶部的网脉矿。矿石硫化物在同位素组成上与围岩中的黄铁矿显然不同,其δ~(34)S值( 15至 18)表明可能是海水来源的,由海水硫酸离子在较高温度下无机还原而成。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以较低的δ~(13)C和较高的δ~(18)O值不同于围岩石灰岩,前者表明可能有深成碳参加,后者表明成矿流体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与硅酸盐岩石达到了同位素平衡。氧化硅的δ~(18)O值很重,落入海相燧石的变化范围。区域内没有火山活动的确切证据,以海水来源为主的成矿流体可能是沿分开不同地层小区的区域性断裂循环并被加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