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省大石桥-吉洞峪一带出露的主要为古元古代的变质层状岩系,由云母片岩、长英质粒岩和大理类组成。区域上形成一大型北东向的复式向斜构造。复向斜南北两翼变质地层对比问题是辽吉东部辽河岩群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根据五年来在大石桥-吉洞峪一带进行1∶5万区调所获得的新资料,从标志层及组合标志层、岩相学特征、主要标志层的岩石化学和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入手,讨论了复向斜两翼变质地层对比的问题。结果表明,辽河岩群构成复向斜南北两翼的变质地层是完全可以对比的,从而进一步证实辽河岩群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辽宁地区南部铅锌矿产于辽河群高家峪组、大石桥组碳酸盐岩—变碎屑岩岩石组合之中,其成矿物质来源于约3000Ma的鞍山群和上地幔。辽河群于2500Ma形成,经历了2000Ma和1600—1700Ma的两次较大的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使Pb、Zn等造矿元素第一次富集。直到燕山早期(152Ma),由于区域上的岩浆侵入活动,尤其是岩浆期后热液活动进一步活化了老地层中的造矿元素,使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经近几年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法库地区原辽河群变质岩系,实际上是由变质的安山岩、英安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变形的花岗岩组成。岩石遭到强烈的再造作用,特别是糜棱岩化作用,并且大部分地层在花岗岩中呈捕虏体存在。经野外宏观、室内微观的综合研究以及邻区对比,认为该地区变质地层具有槽区古生界的普遍特征,尤其是在原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中采到海百合茎化石。已可确认:原辽河群这套变质岩系,除了变形的花岗岩之外,均属地槽型古生代地层。  相似文献   

4.
按照无遗漏划分的原则要求,辽河群基本单位根据实际岩石的岩性特征和岩石类别自下而上划分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离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盐县组,并从命名人或单位、命名地点、正层型或选层型剖面、参考剖面、岩石地层序列的组成与变化、划分依据或分界标志层诸方面表述了各组的基本情况与划分标准.依照组级单位的延展与建立最好与相应的地层分区或小区大体一致分析,已无可能再有增加基本单位的需要.大石桥组缩小、大石桥组尖灭,以及在大石桥组之上局部重复出现高家峪组,是基本单位变化的3种形式,并由此引起或者是高家峪组的扩大.或者是盖县组的扩大,使这3个基本单位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基本单位对比极其变化状况有平直线式、斜曲线式和拆线式3种。这样填制出来的地质图更能表现出组用制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辽宁岫玉以颜色鲜艳,质地细腻,硬度适宜,加工性好而驰名国内外。辽河期黑云二长花岗岩与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为成矿有利地段。辽河群大石桥岩组含石英菱镁大理岩为矿源层,其层间东西、北西、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为控矿和储矿构造,矿体产于高温高压 SiO2不饱和的封闭型地质环境中。属早元古代层控+裂控型受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金厂沟金矿是辽宁地质勘查院在检查金重砂异常过程中发现的,它的发现过程既简单,又很有启发作用。地勘院在研究筛选1999年项目过程中,对辽南地区的金化探异常和重砂异常进行踏勘检查,在检查金厂沟重砂异常时未发现明显矿化,仅在辽河群盖县组地层中发现了大理岩硅化带...  相似文献   

7.
一、胶北隆起区变质地层划分沿革胶北隆起区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广泛发育,很多地质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研究工作。1958—1962年长春地质学院师生在该区进行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将该区变质地层命名为“胶东群”,并自下而上划分为化山、旌旗山两个组,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从而为该区地质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1968年,省局八○五队通过对该区一比二十万区调的修测,将该区(桃村断裂以西,沂沭断裂以东)胶东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蓬夼、民山、富阳三个岩组,并将招平断裂以东,  相似文献   

8.
高家堡子金银矿床赋存于辽东裂谷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与盖县组变粒岩互层过渡带中,容矿岩石主要为变粒岩、大理岩和硅质岩。矿床分布严格受推覆构造及其剪切作用形成的北东向剪切构造与层间剥离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以深成火山喷流流体为主,岩浆热液流体叠加混合形成成矿热液。因此,高家堡子金银矿床成矿过程中地层岩性是成矿的基础,韧性剪切构造作用是条件,岩浆热液 (硅化 )是成矿关键。据此可以认为高家堡子矿床具有火山喷流-韧性剪切-岩浆热液叠加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区域地质背景1.区域地层侏罗系在该区分布较广,主要由山间陆相砾岩以及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组成。依据地层层序、岩石特征、化石组合、同位素年龄等划分为额木尔河组、开库康组、塔木兰沟组。以额木尔河组、塔木兰沟组最发育。  相似文献   

10.
庄河仙人洞透闪石矿床赋存于早元古宙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中,为变质生成矿床。矿床储量丰富,矿石质量好,且远景储量可观。目前的工业实验表明,在油漆、造纸、制陶,以及橡胶、医药方面可广泛应用。用透闪石代替传统用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工作区位于大兴安岭松岭区多布库尔河支流查巴拉齐河上游伊南地区,距松岭区以北50km,属劲松镇管辖。 一、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一)地质背景 1.地层区域内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新元古界零点群、石炭系翠岗组、侏罗系吉祥峰组、白垩系光华组。  相似文献   

12.
一、区域地质背景 1.地层 本区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岩性复杂。主要有新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群吉祥沟组和大网子组、中生界上侏罗统吉祥峰组、下白垩统光华组和甘河组、第四系全新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城-大石桥-古洞地区早元古代花岗岩的详细研究,将其构造形迹组合划分为同就位原生构造和就位后的次生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具有分离结晶演化特征,属典型的裂谷型花岗岩。就位机制是在辽吉裂谷演化中晚期,在区域拉伸环境下首先在东部以顶蚀方式就位于辽河群底部,而后沿早期拉伸作用形成的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带同构造顺层向西北部就位。  相似文献   

14.
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太原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太原组泥页岩发育的沉积背景、地球化学条件、储集物性及含气性等方面分析页岩气聚集的基础条件,采用多信息叠合法对该区太原组页岩气富集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太原组地层发育潮坪、沼泽及泻湖相,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碳质泥页岩,单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连续性好,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3.3%,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的混合型,生烃潜力较大,热演化程度高,处于大量生气的阶段;泥页岩脆性较好,孔隙和裂缝发育,含气性好,具备页岩气聚集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及储集物性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富集及后期储层改造.根据页岩气富集的多种因素分析结果,认为王家南部地区页岩气聚集条件和储集性能较优越,是辽河盆地东部凸起太原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5.
辽河群大理岩赋存于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和大石桥组。总体贫 Ca 富 Mg,趋近于白云石大理岩的组成特点。微量元素富 B、Bi、W,亲铜元素显著贫化。稀土元素总量呈现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Ce 呈中等负异常。Pb、Zn 两元素处于不同的元素组合,无明显制约关系。大理岩总体不具 Pb、Zn 矿源层特点,为铅锌矿后成就位的主要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16.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近年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于桂西寒武纪地层新采获了Chuangia等一批三叶虫、小壳类及遗迹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桂西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化石的内容,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古生物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大地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区域地质、岩石地层特征、化石资料及地质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球接子化石的发现对广西寒武纪地层划分的意义,还从古生物、生物相等方面来反映大新及其西北、南东寒武纪地层的相互关系和沉积相、古生物群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但目前对该地区的埋藏史分析缺乏清晰的认识。运用沉降史的恢复原理对研究区残余地层进行原始厚度的恢复,首先利用声波曲线法和邻层对比方法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然后配比5个实验样品(含砾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泥岩)进行压实模拟实验,根据实验得出样品的孔隙度-深度曲线。利用现有的埋藏资料进行地层骨架厚度计算,并根据骨架体积不变公式,以每个单一岩性分层作为最小单位逐一进行回剥计算,得到各组、段地层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厚度以及埋藏深度。通过埋藏史分析认为雷家地区新生界地层埋藏过程中,古近系沙河街组时期地层的沉积速率较大,沉积地层较厚,但在沙河街组二段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地层较薄;东营组时期,地层沉积变缓,末期地层遭受抬升剥蚀;在新近系、第四系时期,地层沉积速率小,沉积的地层厚度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中所附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在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即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由各断代工作组分别提出,经全国地层委员会汇编完成,2000年5月经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讨论通过,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于2001年正式出版发行。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当时最新版本的《国际地层表》,也被收入2001年修订版的《中国地层指南》。2002年修订的最新版本《国际地层表“反映了当前国际上年代地层单位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辽东半岛枕状熔岩位于辽河群大石桥组底部的变质基性岩中。呈椭球状个体,具白色硅铝质外壳。岩枕分带明显,由外向内可分为枕壳、冷凝边、枕内相。枕状熔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海底玄武岩的产物。枕状熔岩的发现为揭示广泛发育于辽东半岛早元古宙变质基性岩的成因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化验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比研究,初步认定赋存在淄博凹陷南缘夏庄、五福峪、马家庄等地下古生代寒武-奥陶纪灰岩、白云岩岩溶负地形中的砾岩层,其综合地质特征符合山东省岩石地层新近纪白彦组的现在定义,砾岩含金而未见金刚石.该地层的发现弥补了该区原有区域地质资料的不足,有助于对该区地质构造发展史的研究,也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