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埋藏演化与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层埋藏状况对有机质生烃及油藏保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以来地层埋藏史和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史的恢复,对比盆地不同地区之间地层剥蚀和埋藏特点,探讨地层埋藏演化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分析地层埋藏对有机质生烃及油藏保存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以来经历的4期(T3、J1、J2、K1)沉降—抬升循环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沉积埋藏深度和埋藏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导致各地区间长7烃源岩进入生烃的时间提前或滞后.北部古峰庄地区和中部白豹地区在J2期已进入早期生烃,姬塬和镇北地区在J3期进入早期生烃,而南部西峰、洛川地区和东部陕北地区早期生烃的时间是K1早中期.进入大量生烃阶段的时间基本都在K1期.另一方面导致地区间成藏封存条件的变化.在北部和中南部地区,地层埋藏深度大,沉积速率高,形成很好的封闭条件.各生烃阶段,特别是早期生成油气也可很好地保存而成藏.  相似文献   

2.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区是黔北-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工业类型属产于中二叠统梁山组碳质
页岩、泥灰岩之下,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泥质岩、泥岩、粉砂岩(或零星分布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不整合面之上的一水硬铝石铝
土矿矿床。在含矿岩系之下,零星残存透镜状黄龙组灰岩。黄龙组残留的多少,指示该区在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遭受风化剥蚀
时间的相对长短及各自所处位置的相对高低。研究认为:在含矿岩系底部无黄龙组分布区,推测其古沉积时期地势高,为风化剥
蚀区,无铝土矿沉积;在黄龙组残留较少的区域,反映出该区域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相对较长,古地势也较高,风化剥蚀深度较大,
其环境不利于成矿;在黄龙组残留较多的地段,指示该地段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相对较短,地势相对较低,其环境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上段的重力流堆积特征对理解该区中二叠世晚期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哲斯组上段地层野外露头精细的沉积学研究,识别出了4种重力流沉积岩相组合类型:①碎屑流沉积,灰色砾岩,砾石长轴平行层面排列,基质多富含泥质;②混合重力流沉积,下部为灰色砾岩,上部为灰色砂岩或泥质砂岩,砾岩中砾石长轴平行层面排列,基质富含泥质,砂岩和泥质砂岩中见较多细小碎屑;③高密度浊流沉积,灰色块状砂岩或泥质砂岩,内部常见细小泥质碎屑,偶见干净块状砂岩中分布较多泥质粉砂岩、泥岩团块和撕裂屑;④低密度浊流沉积,下部为灰色薄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向上变
为薄层泥岩.垂向上4种重力流沉积类型相互叠置,发育多个沉积旋回;空间上呈席状展布.剖面对比揭示了重力流沉积由以碎屑流和混合重力流沉积为主-以高密度浊流沉积为主-以低密度浊流沉积为主的相变趋势.该重力流沉积体系中的流体转换需要周围水体的存在,指示其发育于水下环境;而以较薄的席状展布的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沉积为主,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相互叠置,并且缺乏波浪和潮汐改造的沉积构造等现象,则暗示在该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时期,满都拉地区可能处于远端较深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压力场分布决定了油气运移的指向和分布状态,地层压力演化成果可为研究区有利成藏区带评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钻井测试资料和地震资料,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地层压力演化经历了沙河街组-东营组沉积期(45.5~24.3 Ma)及馆陶组沉积期-现今(24.3~0 Ma)的一幕半“增压-泄压”旋回,压力演化表现为“积累-停滞-再积累”的总体特征,超压主体位于生烃凹陷,盆地中-东部剩余压力极大值高于西部,且主要赋存于沙河街组及东营组三段。南堡凹陷东营组末构造抬升剥蚀导致在24.8~14.8 Ma超压表现为停滞增长,且不同“增压”旋回沙河街组及东营组超压成因机制各异,第一个“增压”旋回(45.5~24.8 Ma)沙河街组增压幅度远高于东营组,沙河街组超压主要为欠压实及生烃增压双重贡献,东营组超压主要为欠压实成因;第二个“增压”旋回(14.3~0 Ma)沙河街组与东营组增压幅度相近,沙河街组和东营组超压皆为生烃增压成因。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地层陆续发现了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大量岩
心描述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认为,埋藏史是控制地区间储层物性差
异的主要因素;而在埋藏史相近的地区,沉积微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沉积分异过程造成不同微相储层岩石学性质的分
异,而不同岩石相在成岩作用发生不同孔隙演化过程,其机制为:粒度粗、泥质少的砂岩,在压实过程中趋向于保留更多的原生孔
隙,为溶蚀过程提供流体通道,导致溶蚀孔更发育,物性最好;含泥质砂岩中,泥质杂基在压实过程中强烈形变,充填孔喉,降低了
物性,特别是降低了渗透率;与泥岩接触的砂岩,极易发生早期碳酸盐胶结,大幅降低了储层孔隙度。根据以上分析认为,心滩中
下部及辫状河道中部砂岩最利于形成优质储层。通过对孔隙演化过程的模拟,定量印证了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地区成煤期为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主要含煤地层九峰山组沉积期属早白垩世。分布于大兴安岭漠河、呼玛等县,为黑龙江一结雅煤田的主要含煤层位。一、聚煤条件 1.含煤地层特征 含煤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九峰山组,该组系正常碎屑沉积夹凝灰岩、熔岩和煤层。其下部以中、粗粒含砾砂岩为主;中上部以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含可采煤层,其中有时夹有数层基性熔岩。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选取的地质剖面分别位于邛崃市邛芦公路沿线和蒲江市擦耳岩公路沿线。从宏观而言,研究区域主要岩性以砖红色、紫红色钙质泥岩、含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粉砂岩、白云质泥岩、泥灰岩为主,部分层位夹有含砾砂岩。根据剖面的岩性组合特征将邛崃—蒲江地区上侏罗统地层由下而上划分为遂宁组和蓬莱镇组,详细讨论了各组段的岩性组合特征、厚度及接触关系。依据古生物化石组合的时代,将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归为上侏罗统。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建造、构造变形、主要构造变动事件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对盆地后期改造期次、类型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盆地改造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以来,可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末—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及中新世末—现今5个阶段,改造形式包括抬升剥蚀、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及热力改造等,并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密切。提出了晚侏罗世以来多期抬升剥蚀期控制着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形成,构造抬升(掀斜)区控制着铀矿的空间展布,而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等改造作用使含矿层变形破坏、深埋或与地下水补给区分割,对铀成矿作用不利。  相似文献   

9.
古隆起斜坡区的不整合三角带是形成地层圈闭的重要有利区带。以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为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识别不整合面,计算不整合面剥蚀量,进行沉积体系识别及有利区带预测。结果表明: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发育2个角度不整合(TK、TE)及1个平行不整合(TK1bs);白垩系底部发育卡普沙良群、顶部发育巴什基奇克组,其中,卡普沙良群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巴什基奇克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卡普沙良群底部发育的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有利圈闭发育的重点部位,向古隆起斜坡区上超尖灭的三角洲砂体可作为良好的储集体,与上覆泥岩盖层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巴什基奇克组顶部遭受剥蚀形成的剥蚀不整合三角带也具有良好的地层圈闭条件,遭受剥蚀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可作为优质储层,上覆的古近系膏—泥岩沉积可作为优质盖层。该结果对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沉积,豫西地区兵马沟组作为其早期陆源碎屑充填沉积,对于探讨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环境演化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基础上,结合岩性及粒度特征划分沉积相,探讨渑池地区兵马沟组沉积环境演化,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沉积环境演化提供约束.豫西渑池地区兵马沟组剖面自下而上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含砾砂岩,垂向上沉积物粒度特征具粗-细-粗的变化,概率累计曲线揭示其水动力条件先减小后变大,兵马沟组下段为河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亚相,上段为滨海相的临滨-前滨亚相,其代表华北克拉通南缘构造活跃期-稳定盖层沉积期之间初期海进-海退旋回;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南缘表现为北东高南西低的古地形特征,兵马沟组是该时期熊耳群或华北克拉通古老基底遭受快速剥蚀的产物;对比不同地区的兵马沟组沉积特征,其在区域上的沉积差异可能是沉积时间及古地形差异性造成的.渑池地区兵马沟组在该时期仍受华北克拉通熊耳裂谷活动的影响,兵马沟组记录了裂谷盆地充填早期的演化过程,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博兴凹陷位于东营潜断陷西南边缘,是一个形成于中—新生代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根据收集的历年博兴凹陷内的重力、地震及石油录井资料证实,区内大面积发育泥岩-灰岩-白云岩相地层,其东北部分布小范围的含膏泥岩石膏相和岩盐相地层。岩盐矿赋存于区内沙河街组四段下部。通过初步分析认为博兴凹陷不是一个独立的含盐盆地,它属于东营潜断陷盆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典型剖面分析入手,对本溪期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讨论。本溪的牛心台剖面海相层位出现最早,晚期出现浅水生物碎屑滩沉积,底部之滨海湖沼相中的铝土矿厚度大品位高;大葫芦套村剖面以泥岩广泛发育,且灰岩层数多而薄为特征,代表滨海平原湖泊的沉积;田师付太平沟剖面以下部发育一完整的三角洲沉积而有别于其它地区;在最北部的暖河子剖面,下部为滨岸冲积平原的沉积,代表了近陆环境中的沉积。本溪期沉积可分为两个演化阶段,早期沉积受古地形的制约,为一填平补齐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滨岸冲积平原、滨海湖泊、沼泽以及三角洲;晚期是随着海侵范围的扩大和地形差异的缩小,基本上为一海湾—泻湖环境,但局部有浅水生物碎屑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文南—刘庄地区沙二下亚段浅湖风暴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暴沉积是一种特殊的事件沉积,反映了区域特定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变化.通过区域古地理研究和精细地层对比,探讨了东濮凹陷文南—刘庄地区沙二下亚段沉积时期浅湖风暴沉积证据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风暴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沙二下亚段沉积时期湖盆沉积层序主要受气候条件控制,气候频繁变化导致风暴沉积广泛分布、多期发育;风暴沉积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沉积早期发育在深水区,而到沉积晚期分布范围扩大;风暴沉积一般发生在每期砂组的边界附近,作为短期、等时的一种事件沉积,可以用来作为层序划分的辅助标志;研究区风暴沉积模式主要有Ⅰ类和Ⅱ类两种;Ⅰ类风暴沉积为类深水风暴沉积,发育A-D段沉积的类鲍马序列层序,但粒度要较深水风暴沉积细得多,多见于漫湖沉积环境相对深水区;Ⅱ类风暴沉积不发育Ⅰ类风暴的B和D段沉积;风暴流在风暴停止时越靠近湖盆中央,其沉积特征就越类似深水风暴沉积,反之则越类似Ⅱ类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introducing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anggu are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Paleogene Dongying Formation, and further analyzed its geothermal occurrence. The studied area spans two grade IV tectonic units which are Beitang depression and Banqiao depression. The studied area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Tanggu nose-like structure which is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Beitang depression. Its existence affects the sedimentary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 strata of Paleogene. The depositions of Dongying Ⅲ ( SQEd3 ) and Dongying Ⅱ ( SQEd2 ) are mainly delta front facies and lake sand bars which are propitious to the geothermal fluid enrichment. The favorable enrichment region of geothermal fluid is located in south Hetou- Tanggu. Most of Dongying Ⅰ ( SQEd1 ) changes into swamp plain deposition, only the northeast part of this area is the distributary riverway facies with developed sand layers. There is the favorable enrichment region of geothermal fluid. The hydraulic connection is weak among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of Dongying Formation and its overlying Guantao and Minghuazhen formations. The underlying Shahejie Formation geothermal reservoir pro- vides a steady stream of fluid supply and ground pressure protection for Dongying Formation geothermal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5.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建立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沉积相类型,揭示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体的充填期次和规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6个体系域;识别湖底扇中扇、湖底扇外扇、深湖3种沉积亚相,以及辫状水道、水道间、席状浊积岩、远源浊积岩和深湖泥5种沉积微相;总结各沉积微相在岩心、测井、地震上的识别特征;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各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此研究对该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岗潜凹陷岩盐矿床是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近年发现的一大型岩盐矿产地,预测岩盐矿总资源量超过240×10~8t。本文在总结黄岗潜凹陷岩盐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盐矿沉积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岩相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岩盐矿赋矿层位为古近纪官庄群大汶口组中段,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膏质泥岩、石盐岩互层,是一套含石盐、石膏的浅湖—咸湖相沉积建造,其盖层为新近纪黄骅群和第四系。岩盐矿层赋存形态简单,呈层状产出,产状稳定,走向近EW向,倾向近S向,倾角平缓,一般3°,局部断层附近可达10°。区内揭露岩盐矿层31层,埋深1079.75~1730.86m,单矿层平均厚度0.25~24.64m,单层最厚53.96m,累计平均厚度175.45m,单孔累计最大厚度320.23m,是山东迄今单孔控制最大的厚度,NaCl平均品位44.11%~96.08%。岩盐矿石矿物成分较为简单,主要盐类矿物成分为石盐和硬石膏,杂质矿物主要为黏土质矿物;矿石主要化学组分为NaCl,其次为CaSO_4,其他组分含量甚微;矿石结构主要为中粗粒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岩盐矿划分为结晶块状石盐矿石和石膏石盐混生石盐矿石2种自然类型,矿石工业类型初步确定为石膏质石盐矿石。黄岗潜凹陷盆地为一套浅湖—咸湖相沉积,大致反映了含盐水体淡化—浓缩—淡化的蒸发沉积过程;平面上初步划分石盐岩相区和膏泥岩相区2个岩相分布区,其中石盐岩相区靠近成盐盆地局部沉积中心,发育厚层岩盐矿。黄岗潜凹陷西南部含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南倾伏的单斜形态;区域重力资料显示,该区靠近盆地局部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岩盐矿找矿潜力。区内岩盐矿层厚、质纯、埋深适中,初步评价具备建设盐穴储气储能库的地质条件,矿床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地层对比法和沉积速率法估算了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用全盆地34条二维区域地震测线资料,估算了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利用单井的地质分层和精细年代格架数据,估算了西山窑组的单井剥蚀厚度。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剥蚀厚度的估算结果相近,绝对误差最大不超过50 m,相对误差在20%以内。估算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山窑组剥蚀厚度为100~400 m,且自北东向南西,剥蚀厚度逐渐增大,在南部剥蚀厚度可大于400 m。  相似文献   

18.
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单井资料统计和沉积相研究,对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进行宏观评价,认为盖层岩性以浅海—半深海相泥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北部隆起带与中央坳陷带,侧向连续性好。其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以及含砂量等宏观参数显示,优质泥岩呈现沿北西—南东方向展布的特征。利用测井声波时差和实测岩石样本排替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三亚组一段砂岩和梅山组泥岩的排替压力差,并进行微观评价,认为单井上排替压力差呈凸起高、凹陷低的特点。选取岩性、沉积环境、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含砂量以及储层与盖层排替压力差作为参数,分别赋予相应的权值和权重,对泥岩盖层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梅山组泥岩盖层综合品质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北部坳陷低、中部隆起和中央坳陷高的特点,对三亚组发育于北部隆起带周缘的滨海相砂体和发育于中央坳陷带附近的浊积砂体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纯化油田滩坝储层岩性复杂,泥岩、砂岩和碳酸盐岩呈薄层状频繁互层,不同储层的物性差异明显。综合运用岩心、测井、扫描电镜、物性实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储层含油性差异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坝、砂质滩、颗粒滩、泥晶滩及浅湖泥5种微相,物源、成岩作用、沉积微相和储层厚度均对储层含油性有控制作用。优质储层在垂向上有分层性,纯上砂层组砂岩储层优于纯下砂层组碳酸盐岩储层,其中成岩作用改造作用明显,钙质胶结使砂岩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鲕粒灰岩孔渗性优于泥晶灰岩;平面上有分区性,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坝、砂质滩最好,颗粒滩次之,泥晶滩最差;同一相带内又受储层厚度影响,厚度越大产油越好。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陆相页岩油资源开采区,歧口凹陷位于盆地腹地,是渤海湾盆地内典型的富油气凹陷之一,但长期以来缺少对不同层位页岩形成环境及页岩油潜力的综合评价。选取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化录井技术和生排烃模拟技术,进行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页岩沉积特征的描述和页岩油潜力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沉积于水体盐度较高的还原-强还原环境,营养物质丰富,气候炎热湿润,适宜生物大量繁殖,生产力水平高;②结合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研究区沙一下亚段页岩生烃能力强、生烃效率高、排油率较低,生成的原油仍大部分残留在页岩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③研究区沙一下亚段页岩中含有适量碳酸盐矿物,在成岩过程中改善了储集条件,为页岩油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场所。歧口凹陷西南缘海侵的发生从沉积环境、古生产力及对成岩作用影响等方面促进了沙一下亚段有机质的富集,而有机质富集、生烃强度高以及良好的储集条件共同控制了沙一下亚段页岩油的大面积分布。研究区沙一下亚段页岩油储层可分为碳酸盐岩和混合沉积岩2种类型,综合2种储层的含油性特征后发现,碳酸盐岩矿物含量和脆性指数对页岩含油性有着极大影响。有利勘探区域为构造裂缝发育的宽缓斜坡区和白云岩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有利勘探层段为孔隙和微裂缝发育的白云岩、白云质页岩和灰质页岩层段。该研究成果可为歧口凹陷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