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BX—Ⅱ型转报系统是北京气象中心研制的,该系统除了在全国省气象台推广应用外,还在民航北京管理局、海军司令部许多单位推广应用。我台于1991年3月引进该系统。ZBX—Ⅱ型转报系统自投入业务使用以来,发生过多次故障,但这些故障大多数是非人为因素造成的。1992年4月转报系统曾发生过一次特殊故障。为了查出此故障我们走了许多弯路,也花了不少精力。现将整个故障处理过程介绍如下,希望能引起同行们以及与我台转报系统联网的有关单位、用户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前,气象观测站(地面高空)普遍使用全国统一的PC—1500机的测报程序实现了自动编报。但是观测站与报房之间却一直存在自动化的断裂处,即还使用人工电话传报,其弊端不言而喻。 随着我台24路自动转报系统的引进,我们以本台地面观测站为试验点,经过三个月的研制,使PC—1500机与转报系统的通信  相似文献   

3.
86年12月30日,APPLE-Ⅱ气象报文实时处理,转报系统在南宁通过技术鉴定。参加鉴定的有广西区邮电研究所,广西科学院计算中心和气象部门的同行专家。广西区邮电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李顺寅主持了鉴定会。 为适应我区气象通信发展规划要求和满足预报、科研工作的需要,区气象局科教处于85年9月向业务处下达了研制APPLE-Ⅱ气象报文实时处理、转报系统课题,课题要求研制的系统主要用在地区气象台,具有自动收、转报和存盘、分拣功能。  相似文献   

4.
由克拉玛依台周永刚、廖广萍研制的“气象电报交换系统”于1990年元月初投入试运行,目前基本稳定. 该系统是按WMO规程和气象通讯工作手册第三分册的邮据传输规程设计,在PC-1500机上实现电报编辑、转报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影响华南西部的中层气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爱华  蒋伯仁 《气象学报》1993,51(2):253-258
中层气旋是发生在对流层中层的低纬系统。国内外曾有过一些研究。我国梁必骐等对1960—1981年发生在南海地区700 hPa层上的中层气旋研究后指出:该地区的中层气旋主要发生在暖季,它对我国南方地区天气影响不可低估。本文用1976—1986年4—9月中央气象台逐日历史天气图资料。  相似文献   

6.
CMAPPS是“中国气象局卫星处理系统”的英文缩写,它用于接收、处理FY—2卫星所发播的资料。我省的西安、延安、汉中等地区的多个单位先后安装了该系统,根据各家的运行情况发现,CMAPPS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操作或系统本身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或错误,在这些故障中,有的属于正常出错,其出现不会影响其它操作,有的则属于恶性故障,会引起系统死机甚至瘫痪。本文根据省台几年来对CMAPPS的维护情况,介绍其常见故障及对策,可供同类用户参考。1不收图系统出现不收留的情况比较多,其原因也比较复杂。当卫星及其地面系统进行检…  相似文献   

7.
省级TmTs转报系统简介李学敏(山西省气象台030006)省级T_mT_s转报系统,于1993年3月正式联机组网运行,转报系统的正式运行,实现了对多条线路电文接收、发送、收集编制等处理。通过定时启动功能,可完成系统指定时刻的各种作业,提高了微机对各种...  相似文献   

8.
咸阳机场的716A-43型C波段常规测雨雷达,是在原有716A雷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C)的许多新技术研发的。该雷达自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多次发生发射机触发故障,其中2005年6月的一次由故障检测电路自身问题引起的发射机触发故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该故障的分析,希望为排除此类故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汛期是气象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关键时期。为了搞好汛期服务,实现省市二级长期天气预报的客观化,江苏省气象局于1987年夏季组成汛期预报客观化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鉴于目前省内各市台IBM—PC和Apple—Ⅱ机兼有,这就需要在二种机器上分别设置一套系统。现以徐州台为例,将研制的系统在Apple—Ⅱ机上的实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1988年初,我台引进了由中央气象台和厦门市气象台联合研制的卫星云图自动、实时、数字化处理显示系统。该系统建立在PC—AT型微机上,接收操作实现自动控制,具有实时接收显示、多项目检索、显示单幅全貌图、多幅图动画、热带气旋定位、图像放大、把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资料等多种功能。在3年来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注意进行了该系统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现将一些初步结果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一、北京气象枢纽系统概述北京气象枢纽系统(简称 BOS 系统)是一个自动收集、中转、编集气象电报,同时把气象资料填成天气图的实时联机系统。它通过100多条国际和国内气象专用线路,与日本东京,西德奥芬巴赫,朝鲜平壤等国外气象中心,以及国内地区气象中心,省气象台等气象部门相联结,日夜不停地进行全球气象资料的接收,交换和处理。它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主干线上的一个区域通信枢纽。该系统由两台 M-160Ⅱ和一台 M-170组成。两台 M-160Ⅱ以热备用方式进行通信处理。M-170进行自动填图处理和数值预报处理,其使用的气象资料是由 M-160Ⅱ通过通道到通道的转接器(CTCA)实时传到 M-170的。  相似文献   

12.
我省部分县气象站都配备了123型传真机由于它结构较为复什,产生效障的机会较多。尤其是分频电路采用了CMOS集成电路后,这部分电路出了故障,在没有仪器情况下进行检修,要找出故障所在是比较困难的。能不能用万用表进行检修呢?今年我遇到过这种故障两例中,能用MF—10万用表在较短时间内找出故障所在,迅速排除。现将检修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历年的台风直接影响河池地区造成大风灾害的没有出现过,主要是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压或低槽后造成我地区的降水,它是7—9月份我地区重要的降水系统之一。它的活动次数的多少往往决定7—9月份雨量的多寡。而台风雨的中、短期预报问题与台风移动路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以国家气象局出版的台风年鉴1955—1985年7—9月共249个台风个例,重点分析台风移动路径与我地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台站推广应用的 EN 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用 CMOS 微处理器、HR—8型计算机替代 EL型电接风的电器机械记录部分,增加瞬间风向风速的观测,基本满足台站对风资料观测的要求。但使用中一旦发生故障,其记录的资料可利用价值比 EL 型自记风的资料低得多,并不  相似文献   

15.
SD—03型天气雷达数字处理与传输系统(以下简称SD—03型终端),是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与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合作研制的一种雷达终端,已经由国家气象局在全国推广。该终端的特点是采用了较多的硬件,这样便于操作,但同时也使整个系统的故障概率增大,给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我区雨季长,雷达利用率高,由于高温高湿,雷达故障率也高。713型天气雷达天线伺服系统是一个电气与机械的组合系统,机件分散,易出故障。据统计,我台使用的713天气雷达天线伺服系统的故障约占整机故障的70%。加强该系统的维护,特别是做好一些关键部件的维护,能有效地降低雷达故障率。 1.汇流环的检查、清洗,汛期每月进行两次,冬季每月进行一次。雷达运转一段时间后,汇流环内积存的粉尘如不及时清洗,会引起接触不良,导致天线俯仰抖动或出现追摆现象。同时会引起打火,损坏俯仰支路  相似文献   

17.
DZS-Ⅱ型气象低速风洞是鞍山市光学仪表有限公司专门为气象部门设计制造的新型低速风洞,用于各种类型测风仪器的检定和校准的设备,该设备外型美观,运行稳定可靠、噪音低、维修方便,所产生的风速场均匀、恒定。1997年,该仪器在山西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气象仪器计量所替代天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DJM13型小型风洞投入业务使用,在2004年内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一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CAWS600—B型自动气象站系统构成,分析该型自动站数据采集工作原理,将常见故障分为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并分别就两种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及流程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实例对故障判断及处理方法流程进行了检验,最后对故障判断和处理方法进行总结,提出解决故障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台站都配用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由于该风仪本身设计上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打印错乱,时间不正确等现象,一不留心,就会造成十分钟记录和日极值的缺测。有关EN型风仪故障情况,金华台余森林已有论述,见《浙江气象科技》93年第2第4期。这里,根据本人这两年使用EN型风仪的经验,值班时只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较好地减少或避免因风仪故障而造成的记录缺测。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在气象业务中,每天要接收和发送许多气象电报。我省台每日需从內容较多,区域面较广的许多报文中选取与本地区有关的300余个站点资料,为此必须把所接收的全部电报原样打印出来,然后再从中选取,手工劳动十分繁重,并造成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浪费。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用微机控制收报、发报、转报代替人工处理是必然的趋势,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