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永昌某磷矿地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磷矿是龙首山北坡东段已知几个磷矿中,品位较高,规模最大的一个矿区,属浅变质沉积型层状磷灰岩矿床。现据普查和初勘资料对该矿地质作一简介。一、区域地质概述矿区位于阿拉善台隆,龙首山拱断束的东段。龙首山拱断束北接阿拉善台隆潮水新凹陷,南临走廊过渡带。区域褶皱断裂甚为复杂,因龙首山在震旦纪后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故地层较简单。 (一)构造区域褶皱主要由前震旦系背斜的南翼和震旦系复式向斜组成,其余各时代地层一般呈单斜产出。前震旦系背斜的南翼,走向310°-320°,倾向南西,倾角45°-70°。次级褶皱发育,常形成小的背斜、向斜。震旦纪地层在龙首山为一复式向斜构造,褶皱轴走向310°-320°,北翼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属祁连-秦岭铀矿省的一部分。文章阐述了龙首山成矿带含铀建造、岩浆作用、构造特征,对区域铀成矿基本规律和矿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了构造运动以及地壳演化过程与铀成矿的关系。综合研究认为:前寒武纪阿拉善台隆的形成,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属于成矿元素预富集期;古生代祁连裂谷作用下,龙首山拱断带的形成及花岗岩的演化,对龙首山成矿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中新生代区域地质运动表现为断块活动阶段,对铀矿床的影响起改造、再富集作用。根据研究成果,指出了下一步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该铀矿床位于华北地台西部的北西西向龙首山拱断带西段并产于侵入在早元古代龙首山群的伟晶状白岗岩岩体中。本区元古代地层包括龙首山群、墩子沟群和震旦系韩母山群。龙首山群是一套中深度变质的碎屑岩类以及碳酸盐夹基性火山岩夹层,如片岩、大理岩等,已知最大厚度为3600余米。作者通过对矿床围岩样品Rb-Sr等时线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出,  相似文献   

4.
甘肃龙首山隆起区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镍资源丰富,矿床类型相对简单为岩浆型,以分布世界级的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而闻名。在龙首山地区,除了金川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之外,还断续分布有20多个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呈岩墙状、脉状及岩株状产出,构成一条重要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区内分布多处镍铜矿床、矿点,矿床类型为岩浆型。这里从成镍带的角度,探讨了龙首山地区镍矿找矿方向,认为寻找隐伏岩体及深部找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氟是人体的必须元素之一,饮水中氟元素过量会导致地氟病。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制一直是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利用在张掖盆地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水位、水质资料,运用水化学和氘氧同位素方法,在较高精度水平上探讨了龙首山前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龙首山前地下水中的F-主要来源于龙首山含氟岩石,通过季节性洪水的方式补给到盆地的第四系含水层中,并与盆地上游来源的低氟地下水发生混合,使龙首山前地下水分为三个条带。  相似文献   

6.
经过实地观察、研究,在龙首山地区建立了较完整的石炭二叠纪地层系统,其分布严格受 NWW 向逆冲断层控制,呈地堑形式出现。与龙首山东部地区一样,在龙首山西端广泛分布着依据充分的下元古界及中上元古界。  相似文献   

7.
陈云杰 《地质与勘探》2014,50(4):641-648
龙首山地区是西北重要的花岗岩型热液铀矿产区之一,区内控矿条件复杂。研究选取甘肃省龙首山芨岭矿区内的矿床和部分矿点的热液碳酸盐样品并测定其C、O同位素组成:δ13C VPDB的值在-1.50‰~-6.33‰之间,δ18OSMOW值为-2.577~5.051‰之间。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矿化剂ΣCO2主要来源于与区域深大断裂有关的幔源脱气作用,同时伴有海相碳酸盐来源;成矿同时期伴随的强烈流体脱气(CO2)作用对矿质沉淀至关重要。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但以大气降水形成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楚龙首山地块的归属问题,对龙首山地块地壳结构和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发现龙首山地块具有由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组成的双层地壳结构。该地块结晶基底由龙首山群组成,龙首山群岩性主要为一套条带状、眼球状混合岩夹斜长角闪岩、花岗质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龙首山地块缺失长城系、青白口系和南华系,下部沉积盖层由蓟县系墩子沟群和震旦系顶部的烧火筒沟组构成。墩子沟群经历了埋藏变质作用,粉砂岩具千枚状构造,砂岩有一定程度的重结晶,地层层理保存完整。烧火筒沟组上部为含砾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下部为冰碛砾岩,冰碛砾岩总与寒武系含磷层相伴出现。地壳整体结构与华北克拉通基本特征相同,而扬子克拉通具有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和沉积盖层3层地壳结构,与华北克拉通和龙首山地块迥异。因此,龙首山地块应归属于华北克拉通。  相似文献   

9.
焦建刚  汤中立  闫海卿 《矿物学报》2007,27(Z1):513-514
龙首山隆起区西延距离金川约200km,前人发现并打钻的109-2磁异常岩体,地理位置位于临泽县平川358°方向12公里处.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岩芯样品进行研究,发现其为龙首山隆起区又一个含二辉橄榄岩相的岩体,具有贫镍矿化,Cr:100×10-6~180×10<-6>,Co:10×10-6~50×10-6,Ni:0.05%~0.11%,对外围找矿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0.
甘肃龙首山地区几个地层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5年,由核工业部西北地勘局二一三和二一二大队共同组成了一个区调分队,在龙首山地区(西起板桥、东至红崖山水库)进行以遥感地质解译为主要手段的1:5万地质填图。通过三年多的地质填图和野外调查验证及对前人大量生产、科研成果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对该区地层、岩浆岩和地质构造等方面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和较系统的认识,并取得了一些新的地质成果。本文仅就地层方面的几项成果加以简介,以示交流,并为今后在该区工作者参考利用。 (一) 龙首山群下部增补麒麒沟组甘肃省地矿局区测队在进行1:20万区测时,曾将龙首山地区的下元古界命名为龙首山群。后来该局第六地质大队在金川铜镍矿区外围进行1:5万地质填图中,又进一步将龙首山  相似文献   

11.
对甘肃龙首山超基性岩带含矿岩体的主造岩矿物———橄榄石、辉石,进行了矿物化学特征分析 ;比较了金川岩体与外围岩体在矿物化学特征方面的异同。通过研究 ,龙首山超基性岩带的岩体中 ,五号异常岩体与金川岩体极为相似 ,有望在深部寻找到金川式铜镍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甘肃省龙首山岩群时代的划分存在争议,尽管用Rb-Sr等时线等方法获得过一些同位素年龄,但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作者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对龙首山岩群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定,获得了精确、可靠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1 914±9)Ma, 为龙首山岩群划归古元古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择龙首山隆起区金川、塔马子沟、毛草泉、小口子、藏布台几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进行地质、地球化学比较研究,发现岩体普遍具有橄榄石堆晶特征,中段金川岩体以二辉橄榄岩为主要特征,外围岩体以单辉橄榄岩为特征.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这些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处于相同的岩石系列,源区具有相似性,岩体含矿差异主要源自岩浆演化.结合地质综合场模型,提出金川外围岩体在龙首山隆起区,沿构造带东西长约80~100km范围存在金川深部岩浆房响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阿拉善北大山西北部地区出露少量原属"龙首山岩群"的前寒武纪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同位素特征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基底性质和探讨阿拉善北部构造格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西北部海森楚鲁地区出露的片麻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并对其构造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海森楚鲁片麻岩为一套具有片麻状构造的长英质正片麻岩。锆石核部的LA-ICP MS分析结果显示,207Pb/206Pb年龄相对集中,并在U-Pb谐和图上获得了1 408±29 Ma(MSWD=13)的上交点年龄,表明海森楚鲁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1. 4 Ga。海森楚鲁片麻岩的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为-4. 38~+6. 68,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091~1 624Ma,反映了片麻岩原岩岩浆可能来自相对年轻的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龙首山-北大山北部出露的前寒武纪岩石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及以后,而不是以往认识的中太古代-古元古代;龙首山-北大山北部可能不是阿拉善地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断块的太古代绿岩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杨杨 《地质科学》1986,(2):200-200
阿拉善断块上广泛分布着典型的太古代绿岩(原称阿拉善群、龙首山群、桑干群)。岩石一般属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但变质程度极不均匀。在岩石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组构特征。其原岩相当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钙碱性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巨厚的海相火山-沉积系列,构成了阿拉善断块的基底构造层。  相似文献   

16.
祁连-龙首山地区发育多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成矿表现及与金川矿床所代表的大规模岩浆事件的关系尚不清晰。本次研究通过区域地质建造对比、详细剖面刻画,岩石学、地球化学辅助,厘定了祁连-龙首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年代学格架与含矿性评价,初步表明金川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新元古代大规模岩浆事件的产物,可能与诺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所导致的大火成岩省有关。在其外围,发育有多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尽管南祁连化隆地区所发现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与金川铜镍矿为非同期的产物,但也表明是一期比较重要的岩浆铜镍矿成矿事件,对于拓展区域找矿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龙首矿位于金川硫化铜镍矿位于阿拉善地台西南缘,龙首山拱断束(褶断带)北部。南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走廊过渡带,北接阿拉善地台潮水中、新生代坳陷。本区不仅具有地台区主要基底层的特征,又受到北祁连加里东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  相似文献   

18.
方鸿慈 《地质论评》1964,22(6):479-484
河西走廊是指甘肃省西都祁连山以北、龙首山-合黎山-宽台山(统称走廊北山)以南的北西西向狭长平原。这一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北祁连地槽的山前拗陷,在这拗陷盆地里堆积着巨厚的第四纪地层;其中并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所以研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许多矿山都面临着后备资源危机问题,西部地区甘肃境内的龙首山、祁连山成矿区(带)里的矿山也不例外。从“成矿系统”的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区域成矿构造背景,认为区内存在华北古陆西南和柴达木-中祁连北部两种大陆边缘;提出应利用非传统矿产理念进行新一轮矿产勘查,在龙首山、祁连山成矿区(带)不仅要加强传统矿种的勘查,也要注意新类型矿产的开发,同时注意环境保护;最后,还强调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离不开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勘查经验的高素质勘查人才,也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20.
绿泥石化是龙首山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之一。通过对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床的绿泥石等蚀变矿物进行的岩相学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确定了龙首山地区绿泥石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少数为蠕绿泥石。依据绿泥石成因或与共生矿物的关系,绿泥石可被划分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沥青铀矿共生型和副矿物共生型等4种类型。泥质岩是本区绿泥石的主要原岩类型,是多期次地质作用形成的产物。研究认为,龙首山地区碱交代型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表述为矿前期在相对较高温度的热液流体作用下,黑云母发生绿泥石化蚀变,随后热液继续交代长石,形成长石蚀变型绿泥石,进而在成矿期热液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形成与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绿泥石。绿泥石在铀成矿过程中不但活化了花岗岩里的铀,而且还给铀矿化供应了相对良好的积淀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