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与El Nino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广东省47个测站1954-1990年各月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标准化资料分别作按时间点分解的主分量分析,取其前6个主分量作为各测站的气候特征量,用相关系数-重心法作聚类分析,作出各月、全年综合要素的气候分区。结果表明:(1)将广东各月分为有较显著差异的5个区,则冬半年(10-翌年4月)各月的分区形式较类似且规律性明显,夏半年(5-9月)各月的分区逐月变化明显,且分区形式差别较大。(2)若用6个自然季节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标准化资料分别作主分量分析,各取前3个主分量作为全年气候分区的特征量,则广东全年的气候区可分为东南沿海、西南沿海、西北内陆3个区。  相似文献   

2.
李光强  陈锐 《贵州气象》1995,19(5):35-36
1994年8月中国气象局下发了新的地面气候月报程序,该程序与老的程序相比,有如下优点:历年各月日照时数平均值及降水量五分级级别不需输入,直接由计算机在相应数据行中加以判断读出,既简化了操作过程,又提高了输入质量。但在该程序的试运行中,笔者却发现了几点不尽完善之处:首先,原程序中各口平均气温Tin,日最高气温Tx,日最低气温Tn三要素均须扩大十倍输入,而月平均水汽压Ee、月平均本站气压PO、月平均海平面气压PP、月总降水量RR、月总日照时数SI的数据却以O.l为单位原值输入。这样就容易引起混淆,造成输入上的错误,影…  相似文献   

3.
利用滇池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的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动力因子(风速)、热力因子(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水分因子(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和其他因子(总云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楚雄气象站同期的蒸发皿蒸发量年际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年际蒸发皿蒸发量存在2~4年为主的周期变化特征;近50年滇池流域年、春季和夏季蒸发皿蒸发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流域中部及以北大部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趋势较昆明气象站周边及流域的南部地区明显;滇池流域与楚雄地区年、春、秋和冬季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基本相似,但夏季蒸发量变化差异较大;与相关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滇池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与热力因子、动力因子呈正相关,与水分因子、其他因子呈负相关,其中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水汽压和平均风速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1951—2005年营口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51—2005年营口市年和逐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近55 a来营口市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最强、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最弱。极端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呈现出前30 a递减、近30 a递增,近20 a气候变暖更为突出;各月极端最高气温变率差异不明显。近55 a营口市年极端最低气温呈递增趋势,近30 a较近55 a显著递增,但近20 a则稳定少动;各月极端最低气温均呈递增趋势,冬季递增趋势最强、夏季最弱;城市化发展及工业化引起的热岛效应是营口市显著增温的重要原因,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则进一步加强了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新疆尉犁县气象站2008年4月至10月非结冰期水面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尺度下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计算尺度下,水汽压、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这三气象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无变化,说明计算尺度对其影响较小;温度(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与风速因素对蒸发量的影响程度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平均温度与平均风速这两因素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而影响程度随之增大;构成研究区域水面蒸发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温度因素(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与风速因素。研究结果为区域水资源的规划、优化调度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疆尉犁县气象站2008年4-10月非结冰期水面蒸发量及相关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各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计算尺度下,水汽压、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这三气象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无变化,说明计算尺度对其影响较小;温度(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与风速因素对蒸发量的影响程度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平均温度与平均风速这两因素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而影响程度随之增大;构成研究区域水面蒸发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温度因素(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与风速因素。研究结果为区域水资源的规划、优化调度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36年德令哈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德令哈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6年的气温数据资料,运用统计法、气候倾向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德令哈市近36a来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以0.478℃/10a的倾向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呈现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气候特征;平均气温的月变化呈现单峰式特点,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各月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4月份平均气温以0.775℃/10a的倾向率上升最快,12月份平均气温以0.197℃/10a的倾向率上升最慢;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以0.534℃/10a和0.495℃/10a的倾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三者气温增温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51--2005年营口市逐年和逐月气温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5a营口市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最强、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最弱。极端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呈现出前30a递减、近30a递增,近20a气候变暖更为突出;各月极端最高气温变率差异不明显。近55a营口市年极端最低气温呈递增趋势,最近30a较近55a显著递增,但近20a则稳定少动;各月极端最低气温均呈递增趋势,冬季递增趋势最强、夏季最弱。城市化发展及工业化引起的热岛效应是营口市显著增温的重要原因,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则进一步加强了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9.
1 各月蒸发蒸腾量同小型蒸发均值的相关分析 依据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公式,利用临颍县1971~2005年每月气压、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2 min平均风速、日照百分率、水汽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计算月蒸发蒸腾量,并与同期的小型蒸发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平均水汽含量的气候计算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100个探空站资料按W_∞=(1/g)integral from n=0 to p qdp计算了各月平均水汽含量。分析了平均水汽含量和水汽压的空间变化特征。从而推导出以水汽压为主要变量的平均水汽含量经验公式。该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检验其计算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6%。同时按该式增算了128个站各月的平均水汽含量,绘制分析了全国分布图和年变化图。  相似文献   

11.
薛晓萍 《气象》1998,24(2):18-21
引起棉花产量波动的主要产量构成要素是株铃数和单铃重,作者将大田监测与气候统计相结合道德预测单株现蕾数,成铃雍铃重,对对最终产量进行预后,提高了产量预后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梁平德  刘爱霞 《气象》1995,21(6):44-47
分析了1963-1990年天津粮食产量与地表水资源的关系,同时计算了粮食产量随时间增长的趋势议程及扣除增长趋势的粮食相对产量序列。结果表明,由于天津地势低洼易涝,地表水资源量大于35亿m^3的丰水年,粮食减产;而当年地表水资源量在35亿m^3以下,前一年地表水资源量大于20亿m^3,尤其是前一年为丰水年最有利于粮食增产。还分析了地表水资源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影响,揭示了地表水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甘肃省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玉米产量与温度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各地区不同时段温度对产量的影响和玉米获得高产的适宜温度。同时,从另一角度解释了地膜玉米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余优森  费晓玲  陈敏连 《气象》1996,22(6):53-54
分析了1988年强干热天气过程对柑桔开花座果及其产量的影响和危害,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结构与影响产量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黑龙江省1949~2006年粮食产量结构分析及近30年的粮食单产与5~9月气象要素相关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粮食总产的波动主要取决于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波动及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1949年以来,在粮食作物中,玉米和大豆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水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春小麦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90年代以后则急速下降;水稻的单产最高,其次是玉米,再次是春小麦,大豆单产最低;从单产的增减趋势来看,各种粮食作物单产基本呈逐步增长的趋势.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气象因子为6月平均温度、9月降水量、5月和6月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6.
Daily variations of the hydroxyl radical concentration have been measured during a campaign at the Weybourne Atmospheric Observatory (WAO) in June 1995. These measurements are compared with box model calculations, based on a slightly modified, second generation Regional Acid Deposition Model (RADM2). Results from eight days of the comparison are presented.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t source and sink terms is given for two days: Julian Day (JD) 170 (19 June, and 178 (27 June). In both cases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measurements and the calculation is obtained, 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describes the OH chemistry sufficiently well. Furthermore, the analysis of these days demonstrate that JD 170 is dominated by the NOx catalysed OH production, whereas JD 178 is influenced by OH formation via ozone photolysis.  相似文献   

17.
油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及其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茶发育生长规律,用油茶花芽分化期、盛花期的气象资料与油茶产量进行分析,发现气温、湿度与油茶产量关系密切。由此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油茶丰、欠年景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青海高原天然牧草产量预报方法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亮东 《气象》1997,23(12):52-54
依据青海省铁卜加特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多年资料和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天然牧草的生育规律及其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映,将牧草产量分解成平均经济产量和气象产量,设计和计算综合牧业气象指标-水热指数,并分析牧草产量形成规律,对不同时期的牧草产量进行模拟预报 。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河南省棉花播种面积权重,选出安阳、新乡、商丘、周口和南阳5个代表站,利用棉花产量与棉花生育期间5个代表站旬平均光照、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确定7个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其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提出了考虑7个关键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棉花单产丰歉评估指标。应用该评估指标对1980~2004年棉花单产的丰歉进行检验,与实况一致的达84%,产量与评估指标相关系数达0.71以上,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动态统计评价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节经 《气象》1995,21(4):50-53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动态统计评价模式,主要是运用积分回归原理,探索作物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单位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由于该模式能及时连续地进行气候影响评价,使评价工作能直接的为农业生产进行跟踪服务。在建模过程中引用了三项式产量预报模型、特殊影响因子诊断分析和选取最佳积分因归方程等方法,并在试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