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于预测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影响的模拟模型,必须首先能够描述任一特定地位的作物生产实况。本文将作物生产力的蚀损生产力计算者模式所模拟的密苏里-内布拉斯加-堪萨斯(MINK)地区1951-1980年间的作物产量与美国农业部的“县级产量估计”数据(1984-1987年平均)、各典型农场的专家评估以及文献中报告的农学试验结果相比较,发现虽然有一些出入较大,但大多数EPIC模拟产量均在USDA(美国农业部)  相似文献   

2.
用于预测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影响的模拟模型,必须首先能如描述任一特定地区的作物生产实况.本文将作物生产力的蚀损生产力计算者模式(EPIC)所模拟的密苏里(Missouriloua)─—内布拉斯加(Nebraska)─—堪萨斯(Kansas)(MINK)地区1951~1980年间的作物产量与美国农业部的“县级产量估计”数据(1984~1987年平均)、各典型农场的专家评估以及文献中报告的农学试验结果相比较,发现虽然有一些出入较大,但大多数EPIC模拟产量均在USDA(美国农业部)报告的产量以及专家估计产量值的±20%误差范围内.EPIC模拟的作物产量、蒸散量、水分利用率均在试验结果范围内.要求模拟结果与观测到的作物行为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证明EPIC模式用于模拟气候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将描写海温和气温交互作用的随机动力模式化为一个Fockker-Planck方程(FPE),然后用矩阵连分法进行求解,并对二氧化碳增温效应进行了计算。当CO2从330ppm增加到660ppm时增温1.2℃,模式中存在的优势周期为3 ̄4年,当CO2倍增时各周期有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水资源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0  
杨辉  宋正山 《高原气象》1999,18(4):496-508
利用华北地区26个站的1951 ̄1997年月降水量(P)和月平均气温(T)资料,用高浩一郎的蒸发计算公式计算了地面蒸发量(E),并通过Morlet小波变换法分析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各分量(P,E及可利用降水P-E)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结构物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PAGES计划与CLIVAR计划中的交叉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7,55(6):662-669
过去全球变化(PAGES)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一个核心计划,从1991年开始预计施行到2010年。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CLIVAR)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新设的一个子计划,从1996年开始也是施行到2010年。两个计划有不少交叉的科学问题:(1)低纬气候变化动力学,(2)全球海洋温盐环流,(3)区域到全球尺度水的变率,(4)气候突变动力学,(5)气候模式发展及改进,(6)气候变化的检测,本文对以上问题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水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宋正山  杨辉  张庆云 《高原气象》1999,18(4):552-556
地面实际蒸散发量及降水(P)是估算水资源各分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本文利用1951 ̄1995年各年、月华北地区共26个气象站的月降水(P)和月气温(T)观测资料,依据高浩一郎的陆央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华北地区地面蒸发(E)T 可利用的降水,即降水减蒸发(P-E)等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部分初步分析了华北地区水的时间和区域变化特征。文中还用其它方法对地面实际蒸发量的估算结果,讨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章基嘉(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引言对气候变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目前又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学科。气候在响应随机的和周期的强迫因子过程中,在以10 ̄1年到5×10 ̄9年的所有时间尺度上发生变化。图1给出地球气候历...  相似文献   

8.
姚秀萍 《气象科技》2000,28(1):21-26
介绍了Spencer P L和Stensrud D J关于下曳气流在暴洪中作用的模拟结果。Spencer和Stensrud利用Kain-Frisch对流参数化方案及其3种修改方案即最大降水效率方案(MPE)、无下曳气流方案(NDD)和滞后下曳气流方案(DDD)对暴洪个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种修改了的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出的24h最大降水量的结果与未修改的最大降水量均比实测的小,但是DDD所模  相似文献   

9.
E601型与小型蒸发器对比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秋红 《气象》2000,26(10):45-48
通过对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1986 ̄1997年夏季(5 ̄9月)E601型与小型蒸发器12年蒸发量及1997年冬季(10 ̄4月)的冰面蒸发对比观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得到两种蒸发量的折算系数,求出了累年E601型蒸发量的气候估计值。  相似文献   

10.
ENSO及其对亚洲季风和我国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允琪  邹力 《气象科学》1995,15(4):30-45
ENSO及其对亚洲季风和我国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是当今气候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方法研究》项目中有关专题“大洋,尤其ENSO和西太平洋暖池对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三方面:1,ENSO是多时空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ENSO形成机理的研究;2.MENSO对我国东亚季风和我国气候影响,3,ENSO及其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可预报性和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是当前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了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和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设立了评价现有的气候变化可用科学资料(第一工作组)、评价气候变化的环境和及经济和社会影响(第二工作组)、制定响应对策(第三工作组)等三个工作组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特别委员会,集中了世界各国有关气候、环境、海洋、能源和生态等各方面权威和著名专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它于1990年完成了对气候问题的第一次全面评估报告(IPCCFirstAssessmentReport),并于1992年提交了补充报告(1992IPCCSupplement),1994年提出了气候变化的辐射强迫和IS92排放构想(ClimateChange,1994)。最近出版的《气候变化1995》则是自1990年首次评估以来,包含内容最多的有关气候变化科学的评估报告(ClimateChange,1995)。IPCC报告是经正式“批准”(approved)或被“采纳”(accepted)的文件。一个经“批准”的报告,需在有关的IPCC工作组全体会议上逐  相似文献   

12.
TEMPERATURE-MEASURINGRADIO-ACOUSTICSOUNDINGSYSTEM(RASS)¥LiJianguo(李建国),WangPing(王坪)andMengZhaolin(孟昭林)TEMPERATURE-MEASURINGRA...  相似文献   

13.
用500hPa高度场资料及中国160个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EOF,合成分析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与500hPa高度场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关系密切,EAP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夏季500hAa高度场的配置及长江中下游降水。文中重点讨论了EAP指数的振荡周期及高低指数年西太平洋副高的变化特征。EAP指数3 ̄6年,准两年  相似文献   

14.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模式的初步检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文献「1」所发展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对CCOPE(Cooperative Conv-ectivePrecipitationExperiment,1981)计划中7月19日的一次强雷暴过程进行了模拟检验,并对雷暴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实测和模拟值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表明,该模式基本能反映出雷暴云在各发展阶段上动力、微物理和电学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IAP-GCM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全球大气环流对黑潮海域和赤道东太平洋冬季SST异常的响应,并着重比较东亚大气环流和气候对黑潮区SSTA的响应(邻响应)和对赤道东太平洋SSTA的响应(遥响应)。首先,无论是黑潮区SSTA引起的邻响应还是赤道东太平洋SSTA所引起的遥响应对东亚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都是明显而重要的。由于在大气中低频振荡被激发出来,其响应将持续较长时间。进一步分析表明,东亚大气环流对黑潮区或赤道东太平洋冬季正SSTA的响应都将造成华北地区夏季的多雨,其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相一致。另外,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大气的异常(尤其是对流活动)对于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STUDYOFOZONEANDITSPRECURSORSATLIN’ANREGIONALBACKGROUNDSTATIONDURINGTHEPEM-WEST-AEXPERIMENTLuoChao(罗超),mngGuoan(丁国安),Tangjie(汤...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位数映射(Quantile Mapping, QM)和delta分位数映射(Quantile Delta Mapping, QDM)两种误差订正方法对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在中国区域内模拟的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订正。模式数据是5种不同全球气候模式驱动下的区域模式气候变化模拟结果。计算订正前后的极端气候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日最高气温极大值(TXx)、日最低气温极小值(TNn)、连续干旱日数(CDD)和最大日降水量(RX1day)。结果表明,5组模拟结果和其集合平均(ensR)都显示气温指数的模拟效果高于降水指数,其中对TXx模拟最好,对CDD的模拟最差;经过订正后,针对不同模式的两种订正结果都能够有效地减小模式与观测的偏差并提高了空间相关系数,且两种方法的订正效果无明显差别。对RCP4.5情景下未来变化的分析中,QM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模式模拟的未来变化幅度和空间分布特征,QDM则能够有效地保留所有极端指数的气候变化信号。从全国平均来看,除CDD外,所有指数未来都呈现增加趋势,且QDM订正结果与订正前模式模拟的变化趋势更为接近。建议在气候变化模拟的误差订正中采用QDM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亚洲的全球变化问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本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变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然后分析引起亚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亚洲季风的变化和人类的作用;然后主要依据全球气候模式(GCM)的结果评估全球增暖条件下亚洲未来20~50年的变化。最后讨论了GCM模式在区域尺度模拟和评估上的不确定性,提出应将研究亚洲季风系统中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亚洲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这两个科学问题,列入亚洲地区IGBP的研究,并和全球变化的三大国际科学计划IGBP、WCRP和HDP中的一系列核心计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南极气候与大气环境研究本研究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905-2-5),周秀骥院士为项目主持人。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亚南极岛屿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南大洋,是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及国际岩石圈-生物圈计划(IGBP)...  相似文献   

20.
1991—1992年ENSO事件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气候分析中心(CAC)和中国气象局气候监测公报所提供的海-气资料,综合分析了1991-1992年ENSO事件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次ENSO事件的主要特点是:①在ENSO事件爆发前一年内热带太平洋海气特性频频呈现异常,暖水堆积在赤道中太平洋(5°N-5°S,160°E-160°W)约12个月,然后自西向东传输,爆发1991-1992年ENSO事件。②对ENSO事件作出响应的西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