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依据梧州市六堡茶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应条件,筛选出影响六堡茶生长发育的4个气候关键因子作为其种植气候区划因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出梧州市六堡茶气候适应性区划图,针对各适宜区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结果表明,梧州市六堡茶气候适应种植的最适宜区为岑溪市的南部和东北部,蒙山县的大部分区域,适宜区为岑溪市的西部,藤县的南部和北部,蒙山的南部,次适宜区为梧州市的大部分,苍梧县的中西部,藤县的西部,不适宜区为藤县的中东部,龙圩区的西部,苍梧县的东部。结果可为梧州市六堡茶的合理布局及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安顺市引种苏州白沙枇杷试验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白沙枇杷生长发育习性、物候期、开花结果特性等对安顺的气候适应性;分析了安顺市推广种植白沙枇杷的气候风险,应用GIS技术对安顺市白沙枇杷种植适宜性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安顺各地均适宜苏州白沙枇杷经济栽培,其中,海拔高度≤900m的地区为最适宜白区;海拔高度900—1200m的地区为适宜区;海拔高度≥1200m的地区为较适宜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有关月鳢养殖文献资料,从拯救月鳢这一濒危物种和开发创汇产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荆州市月鳢养殖的气候生态环境条件;确定年平均气温、全年≥10℃活动积温、极端最低气温、4~5月和10~11月连续4d平均气温在11~13℃次数为其气候区划指标,海拔高度为区划辅助指标;依此,将荆州市月鳢养殖划分为4个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贵州省黎平县油茶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及黔东南州辖区内其余1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气候资料,根据气候资源的小网格分析方法,建立黎平县油茶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模型,以GIS为技术支撑,划分了黎平县油茶种植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区划结果表明:油茶种植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占该县国土面积的53.8%,不适宜区仅占13.9%。区划结果对于该县油茶种植发展详细规划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香蕉种植农业气候区划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香蕉对生态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确定了影响海南岛种植香蕉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1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气候资料和DEM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无观测站地区500m×500m网格单元上的气候要素值进行了推算,并利用反距离权重差值法进行残差订正,制作香蕉种植气候区划专题图。该区划图划分出海南岛香蕉种植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针对各区域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为香蕉合理布局及趋利避害、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浙江省杨梅栽培气候生态区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志凤  姚益平  樊高峰 《浙江气象》2004,25(3):21-23,42
根据杨梅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杨梅栽培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应用GIS技术对浙江杨梅栽培区进行气候区划.按种植杨梅的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不适宜区,为浙江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杨梅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1970—2019年河源市及周边地区共35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和地形高程数据,依据油茶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筛选出了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并利用GIS技术对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分别占区划面积的48.26%、18.25%、33.48%和0.01%;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大部以及东源县西北部、东南部和紫金县中东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和平县和连平县南部,以及龙川县中部和紫金县东南部;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源县大部、龙川县西南部以及紫金县中西部;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连平县黄牛石一带零星区域。区划结果与实际种植区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张慧  翟宇梅 《气象科技》2017,45(4):750-755
利用我国近海多年的风、浪及温湿资料,采用DB指标和最大距离法相结合的优化K-means聚类算法,对冬季我国近海进行气候区划,避免了传统K-means算法中确定聚类数目和初始聚类中心的主观性。结果表明,冬季我国近海可被划分为3个区域:1区主要包括28°N以北的海域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狭长区域,2区主要包括台湾周边海域、台湾海峡、巴士海峡以及自越南东南部起由西南部向东北部的南海大部分海域,3区则主要包括台湾岛西南部海域、北部湾、广东沿海以及南海东南部。根据给出的区划指标,分析各分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海上舰船航行和出海人员的影响,判定1区为基本适宜区,2区为不适宜区,3区为适宜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普定县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省安顺市6个气象站1961—2010年资料,根据气候资源的小网格分析方法,建立普定县茶树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模型,以GIS为技术支撑,对普定县茶树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普定县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自东北向西南呈明显递增趋势,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占该县国土面积的68%,覆盖该县2/3以上的土地均可种植茶树,为普定县种植茶树的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达州及周边15个气象站资料和国内香椿主要产区气象资料、GIS资料,基于香椿生物学特性和现代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综合分析了达州香椿气候生态适宜性,并选取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因子空间模型,运用集优法开展香椿栽培生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达州气候生态条件总体适宜香椿生长,影响其栽培的主要因子是年均气温和地形条件;冬末春初的气温水平和积温及其变化是影响香椿上市时间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头茬椿芽采收要求≥10.0℃有效积温约60~70℃·d。香椿栽培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达州中南部,面积占比约58.7 %,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m、年均气温≥16.0℃的中亚热带浅丘平坝区,其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800m、年均气温14.0~16.0℃的北亚热带向山地暖温带过渡的低山深丘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海拔高度800~1200m、年均气温12.0~14.0℃的山地暖温带半山区,面积占比约26.2 %;北部海拔高度≥1200m的中高山区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约15.1 %。达州南部浅丘平坝区为香椿重点发展区,中南部低山深丘区为香椿适度规模发展区,北部低中山区为香椿自然生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龙眼荔枝的主要气候生态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给出广西龙眼荔枝生产的气候区划,认为在广西,年均温21℃以上、最冷月均温12℃以上、极端最低温-2℃以上的地区为龙眼荔枝最适宜区;年均温20℃以上,最冷月均温11℃以上,极端最低温-3℃以上的地区为次适宜区;年均温19℃以上,最冷月均温10℃以上,极端最低温-4℃以上的地区为零星分布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呼图壁县及周边15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地统计回归和反距离权重等方法构建≥10℃积温、无霜期、7月平均气温、≥15℃持续日数、≥20℃积温等指标因子与地理因子的空间分析推算模型,获取棉花各区划指标因子的空间分布模拟值,并将实际值与模拟值之残差部分进行空间内插订正,结合棉花区划指标等级,最终得到棉花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全县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风险区和不适宜区4个分区。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呼图壁县海拔510 m以下的北部平原地区,包括园户村镇、111团场、105团场、106团场、芳草湖农场的平原地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呼图壁县海拔510~650 m之间的乌奎高速公路附近地带,包括呼图壁镇、十里店镇、五工台镇和大丰镇南北两侧的平原地区;风险棉区主要分布在呼图壁县以南海拔650~850 m之间的山前倾斜平原;不宜棉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850 m以上,包括石梯子乡、雀尔沟镇以南中高山在内。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农业种植布局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热因子的三维空间分布开展内蒙古地区林业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雨量带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规律,温度在南北分布基础上受地形影响较为明显,潜在蒸散量更多体现了水热因子的综合影响。区划结果显示,乔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东北大部、大兴安岭岭南到燕山北麓地区及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荒漠区主要以阿拉善盟为主,中间为过渡乔木适宜亚区、选择性乔灌种植区和无乔草原灌木混生区。该区划结果与下垫面植被基本一致,表明蒸发和降水指标选取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利用吉林市气候资源,提升烤烟生产效益,开展烤烟栽培气候适宜性定量评估,以制定烤烟种植优化调整方案。采用烤烟产量、气象和海拔高程等数据,基于气象条件对当地烤烟的影响,以及烤烟栽培气候资源供求关系,确定影响烤烟栽培的气象要素。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吉林市烤烟适宜度隶属函数及综合评价模型。考虑到海拔高度和经纬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吉林山区诸气象要素的地理分布模式,在GIS平台下实现吉林市烤烟种植适宜度的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吉林市大部分地方都比较适宜烤烟栽培,但气候适宜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可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4类。研究区域东部和南部海拔500-800 m左右的中山地带适合烤烟栽培,但其中海拔800 m以上的高山地带气温过低,不适宜烤烟栽培;西部半山-平原区适宜度并不高。蛟河市适宜烤烟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桦甸市,磐石市和舒兰市也较适宜烤烟栽培。烤烟精细区划结果与当地多年烤烟种植区域有一致性,但仍有较大的优化调整空间和增产增收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丘宝剑 《气象》1980,6(9):6-8
我国进行气候区划已有50年的历史,自从1931年竺可桢发表的中国气候区域论以来,我国学者又先后多次做了全国气候区划。省、县也大都做了气候区划。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以后,中央气象局又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但对气候区划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区划的界线、等级单位系统、指标、原则和方法等,还有些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对全国气候区划中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奈李在蒙山县引种已有5a奈李不挂果现象较为严重,利用蒙山和奈李原产地气象要素对比分析发现,花期的天气因素是蒙山县奈李不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在蒙山县引种已有5a李不挂果现象较为严重,利用蒙山和李原产地气象要素对比分析发现,花期的天气因素是蒙山县李不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候区划新探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陈咸吉 《气象学报》1982,40(1):35-48
根据大量资料的分析,得出在地势高差悬殊和幅员广大的位于中低纬度的我国,用≥10℃天数作为划分气候带的指标,可以较好地显示出各气候带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 在三级气候区划中,本文在每一级中使用同一气象要素指标进行气候区划,便于比较。这比过去的气候区划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9.
在黑龙江省林区春季防火期(3 ̄6月)森林火险气候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森林火险气候区划指标选择的最佳方法。首次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使因子选择客观化,为黑龙江省森林火险气候区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着重介绍赤峰市第三次农牧业气候区划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技术处理方法,为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防灾减灾、趋利避害、调整产业结构和作物布局、恢复和建立新的生态平衡系统等提供气象参考依据,为开展盟市级和旗县级气候区划提供借鉴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