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了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的赋矿岩石特征:即岩石原始铀含量高;岩石碎裂强度大;岩石蚀变强烈;岩石组分简单,有利于铀的浸出(有害元素含量低)。这些特征可以作为识别与寻找该类型铀矿床的岩石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锦荣  蔡根庆 《铀矿地质》1998,14(5):265-273
本文通过对明月峰地区铀成矿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铀成矿远景区在花岗岩内带,而非外带;花岗岩铀矿化类型属碎裂蚀变花岗岩型(可溶浸);总结出该地区有利于铀成矿的构造环境、岩石蚀变组合及元素组合特征;提出北部花岗岩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有利成矿带为F1.F3,F43条断裂构造矿化带;指出今后该区铀矿普查勘探重点应(从外带)转向内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及经济评价上。  相似文献   

3.
林锦荣  蔡根庆  刘建桥 《矿床地质》1998,17(Z3):607-610
通过对明月峰地区铀成矿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铀成矿远景区在花岗岩内带,而非外带;花岗岩铀矿化类型属碎裂蚀变花岗岩型(可溶浸);总结出该地区有利铀成矿的构造环境、蚀变组合及元素群体组合特征;提出北部花岗岩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有利成矿带为F1、F3、F4 3条断裂构造矿化带;指出今后该区铀矿普查勘探重点应(从外带)转向内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及经济评价上。  相似文献   

4.
论热液蚀变与铀成矿富集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章邦桐  吴俊奇 《地质论评》1990,36(3):238-244,T001
本文通过对华南部分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热液铀矿床中蚀变围岩物理-力学性质、铀浸出率及诱发裂变径迹的研究,阐明了热液蚀变对铀成矿富集的重要作用。热液蚀变能使岩石的抗压强度降低,有效孔隙度增高。矿前期蚀变作用可改变铀在含矿岩石中的赋存状态,使铀浸出率提高,为成矿热液提供部分铀源。一些蚀变围岩为铀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5.
金家铀矿床产于连山关岩体南部与辽河群地层的接触带附近.针对该矿床富矿体的围岩蚀变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石矿物学研究,围岩蚀变对铀成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铀的活化和为铀沉淀提供良好空间.  相似文献   

6.
梅水泉 《铀矿地质》1997,13(2):83-88
三九地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花岗岩热液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成矿热液活动由早阶段到晚阶段在空间上似具有由高向低、氧逸度具由低到高的演变特征。岩体的自变质和碱交代作用及其外接触带的气化热力变质作用是成矿元素(铀)的活化、迁移及预富集的重要成矿地质作用;热液沸腾、交代蚀变及环流冷却是主要的铀成矿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型铀矿中铀的来源问题,长期以来是铀矿床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本身的含铀副矿物,然而对于含铀副矿物热液蚀变行为研究较少。鹿井铀矿田位于诸广山复式岩体的中部,是华南最主要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在该矿田内占主导地位。小山铀矿床位于鹿井矿田中部,是近些年新发现的碎裂蚀变岩型矿床。本文以钻孔ZK1-1为研究对象,对热液蚀变带开展了精细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蚀变带中发育有晶质铀矿、铀石—钍石、独居石、磷钇矿、锆石、磷灰石、金红石等含铀副矿物。晶质铀矿、铀石—钍石中铀含量高,热液蚀变条件不稳定,铀容易释放;独居石蚀变为直氟碳钙铈矿和磷钇矿蚀变为次生磷灰石过程中容易释放出铀;锆石因结构稳定,铀难以释放;磷灰石、金红石中铀含量较低,供铀能力差。综合分析认为花岗岩中晶质铀矿、铀石—钍石是主要铀源矿物,独居石、磷钇矿为次要铀源矿物。  相似文献   

8.
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地质技术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德平  顾连兴  周青生  李顺初 《铀矿地质》2001,17(4):231-238,244
本文从原地破碎浸出法采矿要求出发,对322铀矿田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点)的地质构造、岩/矿石物质成分、矿石结构、铀的赋存形式、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原地爆破筑堆试验及一系列铀矿的柱浸工艺试验,获得了大量原地破碎浸出参数;运用原地破碎浸出法适用性评价模型对其进行了评价,认为该矿田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适宜采用原地破碎浸出法开采。  相似文献   

9.
康滇地轴中南段铀成矿条件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化划分出3种类型(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元古代浅变质岩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提出了元古代地壳演化曾经历了原始古陆形成阶段、沉降活动阶段和基底再团结阶段,认为中元古界昆阳群是有别于典型的含铀碳硅泥岩沉积建造。通过对该区部分岩石原始铀含量进行研究,提出了有关岩石可作为该区铀源岩的新认识;划分出碱性和酸性两大类型的热液蚀变,指出本区以发育碱性蚀变地段的成矿前景较好。指出该区铀成矿前景:(1)该区不具备形成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地质条件;(2)非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型的铀成矿前景较差;(3)本区碱(钠)交代岩型铀矿化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北祁连西段鹰咀山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矿化和矿床地球化学特点,认为金矿床主要受多级断裂系统和火山碎屑岩控制,金矿化与蚀变碎裂岩带关系密切,是一种蚀变碎裂岩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为中高温,成分以低盐度以及富CO2和H2O为特征;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混有大量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1.
简要叙述了溶浸采矿的重要意义,并主要以GX铀矿样为例进行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溶浸试验。介绍了中南地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样的矿物组成及性质、铀含量、化学组分、原矿筛析、柱浸和富集过程,以及溶浸采矿的直接成本核算方法与核算结果。该试验结果为本区溶浸采矿的半工业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新城金矿蚀变带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新城金矿的构造和蚀变岩剖面实测、构造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以下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同步变化特点:(1)以焦家断裂为中心蚀变岩分带为断层泥-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带-强钾化花岗岩带-弱钾化花岗岩带-未蚀变花岗岩带;(2)金矿化主要集中在硅化带及黄铁绢英岩带;(3)断裂下盘依次发育糜棱岩-碎裂岩-花岗质碎裂岩-碎裂花岗...  相似文献   

13.
论570矿床稀土元素特征及地球化学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70矿床新鲜岩石、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稀土元素特征表明,矿区基底花岗岩的成因类似华南改造型花岗岩;火山岩可能是基底变质深熔作用形成;次花岗斑岩与火山岩同源。在弱酸性-中性热液蚀变(赤铁矿化和水云母化)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化不大,仅表现为稀土总量有所增减;而碱性蚀变(碱交代和碳酸盐化)则一方面表现出稀土总量的变化,另一方面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也有变化。矿石中稀土总量,特别是重稀土含量普遍升高,这一特征可以作为铀成矿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4.
柯树背岩体铀金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柯树背岩体矿物岩石学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该岩体的铀金成矿元素丰度、铀金矿化类型、铀金矿石物质成分及成矿阶段的划分、矿脉的铀金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围岩蚀变及原生晕特点、铀金矿化控制因素的详细研究,从岩体的放射性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岩体蚀变及剥蚀强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脉向深部的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岩体的铀金成矿远景及今后找矿工作的意见,指出该岩体西体南部断续出现的柯树背-隘高断裂上盘1km范围下与寮-大坑里断裂夹持区为铀金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鹿井铀矿田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南西部,是华南最主要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在该矿田占主导地位,小山铀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之一。绿泥石化是该铀矿化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然而针对绿泥石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钻孔ZK1-1揭露的热液蚀变带为研究对象,对绿泥石开展精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小山铀矿床主要存在4种形态类型的绿泥石,分别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和与铀矿物密切共生型;(2)绿泥石以富铁的铁镁绿泥石为主,部分为蠕绿泥石;(3)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213.5~249.8℃之间,平均值为233.4℃,属中低温条件;(4)绿泥石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包括溶解—沉淀和溶解—迁移—沉淀,其中晶质铀矿、独居石以及磷钇矿矿物发生溶解,形成铀石—钍石矿物;(5)绿泥石蚀变改变了围岩性质、铀的赋存状态以及物理化学环境,促使铀的活化、迁移以及沉淀。  相似文献   

16.
湖南明月峰铀矿深源性及控矿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明月峰地区铀成矿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铀矿成矿热液具深源性,而非岩浆期后热液,也非花岗岩蚀变浸出;总结出该区铀成矿控矿因素,即铀成矿的构造环境、岩石蚀变组合及元素群体组合。  相似文献   

17.
周家志 《铀矿地质》1997,13(2):76-82
本文以621与670地区为例,概述了钠长石与水云母型铀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及成矿前期岩石的蚀变特征,综合分析了这两类蚀变岩型铀矿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生元素、成矿温度、成矿时间、流体成分及放射性场等方面的差异性。探讨了这两类铀矿不同的成因机制:钠长石型铀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围岩,铀以碳酸铀酰络离子[UO2(CO3)3]4形式搬运,铀的析出富集主要由溶液成分、碱度发生突变所引起;而水云母型铀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富铀的火山期后热液,铀以钼酸钠酰络离子[UO2(MoO4)2]2形式迁移,铀沉淀富集主要由溶液温度、压力降低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热液铀矿床与硫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根庆 《地球化学》1982,(3):322-327
花岗岩内热液交代充填型铀矿床,根据现有的认识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系列。一是酸性蚀变交代充填系列,形成铀-微晶石英型、铀-萤石型、铀-粘土型铀矿床。另一是碱性蚀变交代系列,形成碱交代(岩)铀矿床。前者从成矿前岩石蚀变到成矿后脉体充填,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有黄铁矿。此外,尚有少量方铅矿、白铁矿、闪锌矿、辉铝矿、黄铜矿等。这是  相似文献   

19.
浅析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世杰 《铀矿地质》1995,11(4):193-200
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是当前我国找矿的主攻方向之一,它具有大碎裂带、以交代作用为特征的大蚀变带。低品位大矿量易浸出的特点。该类型矿床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是:地台边缘活动带或褶皱带的花岗岩隆起区;受非造山的大复式花岗岩基内自变质作用发育的小岩体和双断裂夹持区或断裂构造结的双重控制;酸交代或碱交代蚀变发育区;红层不整合覆盖、负地形、表生叠加富集区。同时,强调了在找矿过程中要加强地浸试验和经济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20.
顶山地区古近系白色砂岩成因及成铀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湘飞 《新疆地质》2002,20(2):122-125
通过对新疆福海县顶山地区古近系岩相古地理、岩石地球化学、地下水水化学、岩石次生蚀变等特征的分析,对灰白色、白色砂岩的成因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对本地区古近系以灰白色砂岩为主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与铀的分布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