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阳江6.4级地震晚发余震的ML≥4.O级地震、频度和前兆震群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震余震序列的频度和强度变化与震区周围的较大地震对应较好,其前兆震群和一般小震的前兆震群一样具有前兆意义.它的余震频度、强度和震群活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粤桂琼三省区的地震活动水平并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帮助,可作为监视粤桂琼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地震震源前兆系统的几个特点。震源和前兆是在应力应变场不同分量作用下发育成的。不均匀性和非线性因素对震源和前兆有强烈的影响。讨论了介质和应力应变场不均匀性对地震震源形成和地震前兆影响的差别。在不同的应力场中,前兆的非线性关系首先在应变灵敏性上显示出来。应变灵敏性的不完备导致了“错误预测”和“漏报”这类预测错误。由地震前兆形成的条件可以得出复杂的前兆分布以及前兆相对震中转移规律的结论。研究了前兆信号曲线组成的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使地震短期前兆的区分更有根据。  相似文献   

3.
水口水库地震对南平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诱发了频繁的地震活动,延续时间已达8年之久,,学在继续活动。近年来,南平地区的邵武,政和等地也相继有中小地震活动,为了摸清南平地区地震活动与水口水库诱发地震是否关联,本文对该地区及水口水库诱发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及时空特征,区域构造背景及水库诱发地震的活动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姑咱地震窗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姑咱地震台微震观测记录的普查与系统研究,表明在大约90km范围内,小震活动频率变化与附近5.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它能较灵敏地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文中分析了姑咱地震窗即前兆敏感点小震月频度的异常特性,预报判据指标及其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5.
福建水口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水口水库于1993年3月下闸蓄水,同年5月23日发生首次诱发地震,迄今已超过1400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996年4月21日ML4.1地震。水口水库能诱发多大震级的地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结合水口库区的具体情况,应用概率预测法、综合影响参数预测法、两级模糊评判法、古登堡—里克特公式外推预测法、发育断裂长度预测震级法、历史地震最高震级预测法等方法,对水口水库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预测研究。综合结果认为:水口水库有可能诱发最大5.0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水口库区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和库区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变化特点。重点分析了水库蓄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古田ML4.8地震序列,并对库区地质与水文环境条件、诱发地震成因、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口库区地震与水库蓄水有直接关系,诱发地震震中主要集中在古田县水口镇湾口—前洋一带,范围约13km2。库区地震活动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且库区水位的升降与地震之间的相关性将越来越弱。最后对水口库区地震预测方法和最大震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吴忠良 《中国地震》1999,15(1):14-22
在目前前于地震预测的争论中,地震前兆的统计检验是一人重要的问题。我们指出,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统计学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地震学问题。通过引入前兆的“分辩率”的概念和讨论地震前兆的统计检验,我们澄清了前兆检验中的“边缘问题”即落在预测区边缘附近的地震究竟是否应当算预测成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映震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MDCB-Ⅱ型地震前兆监测仪观测获得的类地应力值,异常频度和8方位异常值等参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资料反映的事实表明,在一定距离,一定强度的地震的短临阶段,确定存在着电磁波异常现象,其动态趋势,变化次数,异常突变和异常方向性反映等参数,可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科学判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及其邻区的地震窗前兆与短期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雪明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3,7(2):121-127
根据新疆及毗邻的独联体部分国家区域台网微震观测记录,通过普查与统计检验,筛选出22个具有较高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较系统地研究了地震窗小震月频度的前兆特征及其用于短期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着重介绍了近两年新疆与独联体科技合作的最新成果,同时给出若干成功预报震例,并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计算方法——基于G-R关系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是否达到设计目标,对已经建成的水库地震台网是必须回答的问题,根据研究,可以震级-频度关系式为主,配合频度-震级图来回答。近年来运用此方法,对紫坪铺、瀑布沟、瓦屋山水库的水库台网监测能力作出了明确回答。在特定水库区域针对具体的水库做地震活动本底研究时,应用该方法使得区域台网目录更好地应用于水库地震活动本底研究。在水库地震台网中突发小震群时,应用该方法使得预测的后续可能发生的最大震级与后续实际发生的最大震级一致性较好。该方法普适性强,可广泛应用于水库地震和天然地震监测预测。在表述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时,该方法取得了从设计意图到实测数据回答台网监测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乌溪江水库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溪江水库区原被认为是一稳定地区,但蓄水后库区中段发生了频繁的小震。本文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和测震资料,对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库区地质环境、震中区地质条件和水库地震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论证,并与新丰江水库的诱震条件作了对比,运用地震地质类比法,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评价。1983年汛期该库首次蓄至正常高水位,地震的发展没有超出本文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共和地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层次性与大震的跟踪预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震前前兆起伏加剧具有普适性的特征,本文研究了1990年共和Ms7.0地震前地震频次、小震调制比、地下水中氧含量及泉水流量等异常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结果表明,各台大多数前兆异常可分出3个层次。综合分析各台前兆异常的起伏加剧现象,可以发现,该次地震前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可分为4个层次,本文结合孕震过程对4个层次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可以对大震进行跟踪预报。  相似文献   

13.
水库地震震级预测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于1987年提出用水库“综合影响参数E”预测水库地震最大震级M的方法以来,为许多工程和科研人员引用或讨论.后来,除E外我们又增加了最大库深Hmax,并把它们都视为具有随机统计偏差的变量进行回归.为使关心的读者更多了解本法,本文讨论了回归变量的物理意义及其随机性、回归方法、几种回归结果的比较,以及实际应用时的修正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69年渤海7.4级大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与总结了1969年渤海M7.4大震前后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包括大震序列的时空分布及前兆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大震等距迁移、主要间隔缩短、共轭断层蠕滑、小震成带、诱发前震现象,地震触发响应系数异常十分显著。指出地震相互作用和自组织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区域数字台网中的油榨坪台2004年8月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前的紫坪铺库区2级以上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紫坪铺水库库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介质品质因子;利用Moya等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台站场地响应;对震源谱的低频水平和拐角频率进行了联合反演,并计算了紫坪铺库区287次1.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同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坪铺库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7.8×f0.91;场地响应均表现为与频率相关;紫坪铺库区小震地震矩、震级与震源谱拐角频率的依赖关系不明确,这可能与水库诱发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1970——1979年华北地区11个中等强度地震前区域微震时-空分布图象.发现大部分地震前1——2年,在其周围70——120公里范围内(简称震兆区),微震活动出现活化——寂静图象.同时,震前微震活动似有一个逐渐扩散到日趋收缩直至发震的过程.利用泊松分布检验活化、寂静阶段地震次数发生的概率,其结果是活化阶段绝大多数地震的概率小于5%.而寂静阶段只有近半数地震的概率小于5%.另外,发现大多数地震前震兆区的累加频度曲线的速率有一个加速——减小的过程,而外围区的速率基本保持稳定.最后,给出典型的异常图象模式并予以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8.
岩体裂隙充水后对拐角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在浙江温州的珊溪水库发生了一系列水库诱发地震,其拐角频率明显小于同震级的构造地震。本从二相介质理论出发,讨论了水库岩体在扩容、流体渗入饱和和强度弱化过程中波速和波速比的变化以及对拐角频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当孔隙度为0.15,岩体弹性模量减小23%时,拐角频率可以减小约29%。由此解释了水库诱发地震拐角频率偏小主要是由裂隙发育和库水渗透扩散使地壳浅部岩体强度弱化引起的。因此拐角频率可以作为区别两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1978年4月22日库尔勒5.8级地震前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和运动学特性的某些短期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讨论了5.8级地震前通过孕震区的小地震的直达波振幅比、振动持续时间比以及波速比的短期异常变化,並且,结合震前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图象作了对比分析。实际观测结果表明,较大地震发生前,通过孕震区的小震的地震波特性可能出现一些较明显的短期异常变化,因而,对此进行研究无疑对于探讨地震孕育过程和地震的预报途径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