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盐湖中蕴藏着富饶的非金属和稀土矿产资源,盐湖沉积序列对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变,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综合现有资料,论述了中国盐湖的分布、水化学特征和盐湖类型、盐类矿物、盐类物质来源以及成盐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现代盐湖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盟盐湖面积都比较小,盐湖卤水组分较复杂,但其中所沉积的相应的厚层盐类沉积物组分却比较简单,多为不同纯度的芒硝或泡碱层。盐类沉积的组分和盐湖公布地区有关,也受沉积过程中沉积环境的变化所控制。呼盟盐湖主要形成于古河道盆地、砂丘间洼地和丘陵地区的山间洼地,盐类物质来自周缘地区。由于盐类物质溶解度变化规律的不同和沉积环境变化,盐湖演化过程中产生盐类物质沉积分异作用,因此即使在相邻的盐湖和同一盐湖中,也可形成不同的盐类沉积。  相似文献   

3.
我国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我国盐湖资源的形成及分布我国盐湖数量多、分布广、资源丰富、类型全,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盐湖资源可分为:固体盐类矿产资源、液体矿产资源(盐湖卤水)和盐湖生物资源三类。前二者是主要的盐湖资源,统称为盐湖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主要是由卤水中的卤虫、...  相似文献   

4.
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已发现的大、小千余个盐湖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固体盐类资源、卤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其中固体盐类资源和卤水资源是化学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并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盐湖资源广泛地开发利用,也给盐湖资源、生态环境带来诸多问题,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因此,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不但研究其新技术、新方法,而且还要研究如何抵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给盐湖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的灾害和破坏;在研究盐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研究盐湖的保护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原盐湖的构造地球化学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绵平  刘喜方  赵文 《地质学报》2007,81(12):1698-1708
按盐湖的盐类组分和地质构造背景差别,将其概分为普通盐湖和特种盐湖。前者产于克拉通、地台等稳定构造区;后者分布于活动构造区,包括大陆边缘火山弧后盆地或陆-陆碰撞带,板块转换带后盆地。西藏高原盐湖产于陆-陆碰撞带;盐湖硼和稀碱元素主要来自高原深部壳层重熔岩浆,热水成为输入盐湖中的重要载体;盐湖水化学类型和组分特征控制了不同的成矿专属性。笔者等对藏北高原作了大范围盐湖生物概查,在调查的125个湖泊中,确定30个盐湖有卤虫繁衍。在羌塘北部21个湖泊中,已鉴定出浮游植物95种,主要种类有Gloeothece linearis,Doctylococcopsis rhaphichoidesHansg,Chroococcus minor,Naviculasp.,Cymbella pusilla,Dunaliellasalina,Chlorella rulgaris,Diatoma elongatum。浮游动物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6种,主要种类有Voriticellaspp.,Epistylisspp.,Keratella quadrata,Daphniopsis tibetana,Artemiasp.等。  相似文献   

6.
盐湖沉积亚环境组合是盐湖发育演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运动轨迹。巴里坤盐湖沉积组合的亚环境发育较为完善、典型。围绕巴里坤盐湖的多种亚环境有一定分布规律,且可识别。其中主要包括冲积扇、沙坪、泥坪、常年性河流泛滥平原、泉水池沼、暂时性河流泛滥平原、沙丘、暂时性盐湖、常年盐湖。从盐湖沉积亚环境组合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巴里坤湖由淡水湖向微咸水湖以至盐湖发育演化的全貌。因此,盐湖沉积亚环境组合的研究不仅在探讨盐湖演化史中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进一步寻找沙下湖盐类矿床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
卤虫是一种产于盐湖卤水和盐田水中的超盐水生物,在水产养殖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主要以细菌、藻类、有机物和无机物碎屑为食。巴里坤盐湖卤水中的卤虫个体长0.8~12mm,呈灰白色、浅红色和红色。一般以带状、云团状分布于盐湖卤水中,卤虫卵则沿湖岸呈环带状分布。从湖心至湖岸依次可分为卤虫带、白色盐类沉积带、死卤虫带、卤虫卵带和岸边泥砂带。盐湖卤水中卤虫的大量存在,起到净化卤水的作用,致使盐类沉积纯度增高;同时对盐类沉积速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卤虫粪粒及虫卵是盐湖沉积物中极常见的组成成分,并在芒硝矿层中发现它们的化石,表明卤虫在盐类成矿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盐湖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新俊  姜继学 《地质学报》1993,67(3):255-265
本文讨论了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分布及盐矿物产出特征、新构造运动分期及其在区内的表现;指出盆地西部第三系背斜构造带之上分布的四级湖成阶地的形成与距今10万年前发生的新构造运动有关,其分布形态记录了第四纪盐湖演化的历史;结合第四纪沉积分布及盐类沉积特征把盆地第四纪盐湖演化分为4个时期,对应4个盐类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盐湖具有多、大、富、全特点。盐湖矿床类型齐全,盐类矿物丰富,含有丰富可采钾、镁、硼、锂及钠盐等资源,值得综述记录。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研和数据分析,认为扎布耶盐湖周边蚀源区火山岩具有铀元素高度富集的特征,经风化、迁移最终汇集到盐湖中;扎布耶盐湖周边河水、咸水湖和泉水相对铀含量均较高;扎布耶南湖卤水铀含量为海水铀含量的410倍;在盐类结晶过程中,铀酰离子很难进入盐类晶体中,铀主要以吸附形式沉淀在湖底淤泥中。同时,总结了扎布耶盐湖铀元素富集模式为区域富铀岩体及深部流体铀源持续补给、现代多级咸水湖淋滤蒸发富集和地质历史过程中大湖浓缩作用,该模式可以作为寻找西藏高原富铀湖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万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迁   总被引:83,自引:10,他引:83  
内陆湖泊,特别是那些大型的淡水湖和盐湖,在漫长的演变历史长河中,对气候环境的反映是相当敏感的。巨厚的沉积物,记录了古气候变迁的丰富信息。盐湖的研究表明,40000年来的重大气候事件,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内部同样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第四纪研究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种多样的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陆地和海洋,黄土、沙漠、红土、湖泊、岩溶、冰川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气候环境演变信息,全球在第四纪时期发生的各种变化,出现的各种事件几乎都可以在中国找到记录。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乃至全球的环境演变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是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古土壤与全新世环境变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东北平原西部全新世以来广泛地发育了2—3层古土壤,主要有四次发育时期,即11000—7000、5500—4500、3500—2800和1400—1000aB.P.。古土壤与风成沙形成互层。它们的孢粉组合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反映古环境的变迁。作者认为,该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出现四个由干旱到半干旱、半湿润的旋回。半干旱、半湿润时期的自然景观为蒿类草原或稀树(榆树)蔼类草原,发育了沙质淡黑钙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末次冰期以来冰川、环境及其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本兴 《第四纪研究》1990,10(2):101-110
晚更新世以来,由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的上升,中国西部的气候愈来愈干冷,冰川发育受到抑制。末次冰期最盛时,雪线比今日低300—1500m,古冰缘下限比今日低300—1400m,高山带的气温比今日低3—7℃,高原外围地区低8—10℃。青藏高原从13000aB.P.开始气候变暖,6000aB.P.高温期时冰川强烈退缩或消失,4000—3000aB.P.气候又再次变冷进入全新世新冰期和现代小冰期。目前气候又开始变暖,大部冰川又转入后退时期。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区13000年来的气候序列初探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文根据新疆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年代标尺,黄土、湖泊和河流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迁信息,以及古土壤和炭化层等所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做了综合分析,对新疆地区13000年来的气候序列初步概括为:13000—10000aB.P.冷湿转凉干;10000—8000aB.P.,温干;8000—7000aB.P.,温湿;7000—6000aB.P.,暖干;6000—4000aB.P.,温湿;4000—3000aB.P.,温干;3000—2000a.B P.,凉湿;2000aB.P.至今,温干(1500aB.P.左右有凉湿的波动),与现代气候类似。  相似文献   

16.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湖泊演化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质构造的控制,本区湖泊可分为三个湖泊带。本区湖泊几乎均为封闭湖泊,在湖盆中有众多的古湖岸线遗迹。由古湖岸线的分布推算高湖面时期的古湖泊范围为本区总面积的10.6%,为今日湖泊面积的3.06倍。根据地貌、第四纪沉积和14C 测年数据分析,最高湖面时期即最高古湖岸线所围限的古湖泊出现的时期为40000—20000aB.P.,大致与末次冰期间冰段相当。本区湖泊退缩十分强烈,喀喇昆仑山以北的湖泊退缩速度大于喀喇昆仑山以南。  相似文献   

17.
三万年前后太湖平原环境变化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400个浅钻(30m)的岩性、岩相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14C年龄、矿物、粒度、微体、孢粉、软体动物化石分析,揭示了组成太湖基底及太湖平原的浅层第四系主要是23000—18000 aB.P.的褐黄色粘土、28000—23000 aB.P.前后的灰色粉砂和亚粘土以及大于33000 aB.P.的暗绿色粘土。上层和下层均属陆相,系海退过程中的泛滥沉积,示干冷环境;中层为海相,反映温湿的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内全新统仅沉积于上层黄土侵蚀沟谷和洼地中,全新世海侵是局部的。  相似文献   

18.
山东庙岛群岛全新世黄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庙岛群岛横跨渤海海峡,在这些岛屿上发育了第四纪各个阶段的黄土地层。在该区的马兰黄土之上普遍发育了全新世黄土。两者间有一清楚的侵蚀面相隔。全新世早期以浅棕黄色的黄土为特征,粒度较粗,其堆积时间约在10000—8000aB.P.之间。黄土层底部有零星散布的海相砾石和海螺化石。全新世中期为黑垆土发育期,其时间从8000aB.P.持续到2500aB.P。黑垆土厚约1.5m。全新世晚期又以砂质黄土堆积为特征,厚约30cm。  相似文献   

19.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和水系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50 000年来曾经过多次扩张和收缩,其中高湖面出现在46 000 a B.P.前后和39 000—24 000、22 000—18 500、16 000—13 000、11 000—9 000 a B.P.。本区曾经是一个统一大湖,因气候变干、水面下降而分割成目前的湖泊。高湖面出现的时间与间冰段相当,但10 000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干而未出现全新世南湖面。据沿岸多级砂砾堤推算,9 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具有400a和800a的周期。本区河流原属喀拉喀什河上游,因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干而分割成目前郭扎错、阿克赛钦湖和苦水湖三个封闭水系。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及邻区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照宇 《第四纪研究》1992,12(3):252-264
中国黄土高原及邻区可划分为六个构造地块和构造接合带,其中央主体部分为一具中等强度活动性的环状构造,2.4Ma以来垂直运动幅度为930—1000m,平均速率为0.39—0.42mm/a。新构造运动可划分为四个主旋回、三个主幕。1.67MaB.P.前后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向转为近东西向。黄土-古土壤系列和水系沉积物-古土壤系列可作为新构造运动新的时间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