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2.
刘雪萍 《地理教学》2014,(5):24-26,23
正湘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共六节内容,紧紧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分别介绍了荒漠化、湿地资源、流域综合治理、区域农业、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虽然各节知识都有相对独立的主题,但其整体的设计思路是相同的,围绕"区域的呈现——区域的问题——问题的危害——问题的整治——知识的迁移"这一主线来分析掌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属于应用地理范畴。本章的设计思路,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是整本教材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本节是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教学内容,教材的显性知识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比较清晰。隐性知识则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初中教材内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到"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和选择";二是用图5.1、图5.2以及材料"磁悬浮列车"说明"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三是  相似文献   

4.
叶慧 《地理教学》2012,(19):27-29
【教材分析】"产生时差"是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之一,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理解晨昏线、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点均有帮助,所以本节课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该内容也是学业水  相似文献   

5.
栗宁 《地理教学》2008,(5):16-1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商品谷物农业”是高一地理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单元在前两节讲述人类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又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案例论证基本理论,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教材第四章第五节“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与原教材世界地理第九章第一节“世界的陆地自然带”,都是讲述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和特征,但两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二章“大洲和大洋”一节是整册书的重点之一,这一节内容看似简单,但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繁杂,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整册教材中,又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9.
“时区”和“日界线”均属于初中地理第2册第二十章“人类共同生括在一个地球上”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前是本章的重点.后是本章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是引导地区分工、凸显地域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以洞庭湖地区24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粮食生产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农业功能变化时空差异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对洞庭湖地区1997—2017年农业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7—2017年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时空变化特征显著:洞庭湖地区粮食生产功能整体呈增强趋势,且中部地区增强明显;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整体呈减弱变化趋势,市辖区尤为明显;生态保育功能整体呈减弱趋势且变化幅度大,石门县、安化县等丘陵地区减弱明显,而洞庭湖中部平原区域增强;旅游休闲功能整体呈增强变化态势,石门县、桃江县等地区以及各市辖区旅游休闲功能大幅度提升。② 农业发展基础是农业功能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地区发展水平是农业功能演变的重要因素,生产环境质量是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演变的基础因素;地区发展水平对农业功能演变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生产环境质量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农业功能时空的演变过程及结构受到多个因子共同影响,说明洞庭湖地区农业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因此2012年5月第1版的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与以前的版本相比,本节教材依旧位于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具体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具体内容,因此删去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图和"降水概率"图以及实用性不强的阅读材料"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  相似文献   

12.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4,(22):25-2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该章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出现有许多的概念,而概念是构建学科逻辑体系的起点,是清晰有序呈现知识的必要条件。厘清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教材中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在衢州市高二区域地理观摩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一节名师示范课"底特律兴衰"。这是一节充满独特"地理味"儿的课堂,该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和实施,不仅展现出一个新课程下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风采,更重要的是在使学生领略了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在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广大一线地理教师树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新标杆。一、善于从地理视角探究生活1.创造性的设置教材——面对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地理》2007年2月第2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章第五单元。”  相似文献   

15.
高敏 《地理教学》2005,(2):27-28
“南美洲自然地理概述”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南美洲概述”的前半段内容,也是该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从地理位置、海陆轮廓、海岸线特点、面积说起,详细介绍了南美洲地形、气候、陆地水、动植物等自然特征。同时为教材后半部分人地理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者郭全其)【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土地国策。【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深化与延续,教材选取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土地资源入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现状、面临的形势,对我国土地资源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  相似文献   

17.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2,(22):47-50
一、利用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多种方式的“校本化”处理,使地理课程因具有“乡土元素”和“乡土特色”而变得丰满、鲜活。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乡土资源,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是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库的有效途径。通过替换、参照、补充、拓展、实践等方式使地理教学具有乡土特色和地方烙印,  相似文献   

18.
王跃华  慕岩 《地理教学》2011,(12):46-49
2009年11月,我和慕岩老师参加了中图社举办的中学地理教材实验区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案例教学”,分派给宁夏实验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课题是“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或工业区位)”。慕岩老师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一节进行了交流。以下先展示慕岩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环节,然后以这节课为载体与同行们一起探讨地理“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9.
1.本章教材在必修一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生产、生活都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地球作为宇宙中一颗普通的天体,同样也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地球也同样离不开自身所处的宇宙环境。不少事实已经证明,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宇宙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董辉 《地理教学》2012,(14):12-14
【课标解读】课标表述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这条标准可分解为三个方面: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如何进行工业区位的选择。【教材分析】本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了影响人口、城市和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后的内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用前面的区位分析方法和思路对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