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皱纹盘鲍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其地理群体也是我国重要的鲍种质资源来源。不同地理群体间形态及相对生长的差异对皱纹盘鲍资源管理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以我国自然海区采集的7个皱纹盘鲍群体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9个形态测量指标并定义了这些测量指标间的17个比率变量,分析了群体内和群体间贝壳形态和体重相对生长的变异。除个别变量外,协方差分析揭示形态比率变量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变异;异速生长研究揭示了壳形态特征与皱纹盘鲍群体中异速生长差异之间的高度线性相关性,异速生长程度呈现一定的群体区别。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马氏距离聚类分析(CLUSTER)将皱纹盘鲍群体分为2个组,线性判别分析(LDA)与NMDS和CLUSTER结果相符,然而LDA未能较好的将各种群样本分类。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皱纹盘鲍表现出与我国沿海环境和/或生态条件差异相关的表型可塑性,然而这种表型差异也可能受到人工底播苗种的遗传影响。研究结果将对于皱纹盘鲍渔业资源管理如管理单位的界定,以及为今后全面评价皱纹盘鲍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Moritz和Tscherning/Rapp两种协方差函数模型技术特点基础上,利用EGM2008模型计算的局部重力异常数据,分别采用基于Moritz和Tscherning/Rapp协方差函数的最小二乘配置法计算了大地水准面高,以分析两种协方差函数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Tscherning/Rapp协方差函数模型要优于Moritz协方差函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入海河口分类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各家河口分类基础上,进一步从流域状况、河流情势、海洋情势和人为作用诸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口形态及其冲淤演变的主要因子,得到3个形态分类指标和6个水沙分类指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定量分类,得到中国河口的四个基本类型,并首次提出潮径流量比(QF/QR)和潮径流输沙比(SF/SR)两指标作为各类河口的分类判别指标,最后对分类指标作了初步验证,且简述了各类河口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4种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构建了2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6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6月龄的全同胞个体60个后代的体长、全长、体高、体重,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全同胞资料,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菱鲆6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对性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基于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大菱鲆体长、全长、体高、体重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估计的遗传力准确可靠,估计值分别为0.282、0.251、0.283、0.450,为中高等遗传力,显示对大菱鲆生长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具有很大的潜力。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父系半同胞遗传协方差组分和表型协方差分别估计体长.全长、体长一体高、体长.体重、全长。体高、全长一体重、体高一体重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在0.888-0.985,表型相关在0.864—0.957,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经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
利用相临过去时段预报结果中同一时刻不同时效的模式预报场差异,计算预报误差协方差,并基于集合-变分混合同化系统将其与静态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结合,从而在同化系统中构建了具有各向异性和一定流依赖特征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单点观测理想试验显示本方案改善了静态模型化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的各向同性和流依赖性问题。“凡亚比”台风的一系列同化及模拟试验表明,从台风路径、强度等方面本文方案的效果都要优于三维变分法。本文方案在不需要集合预报,计算量与三维变分法相当的情况下,给同化系统引入了各向异性、一定流依赖特征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因此本方案适于在计算资源较为紧缺情况下,对时效要求较高的预报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长牡蛎不同地理群体选育系数量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牡蛎的选择育种工作中,为了查明不同地理群体间重要数量性状的差异,利用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列联表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长牡蛎中国、日本、韩国3个地理群体快速生长选育系F2代的生长性状、壳型指数和颜色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协方差分析对个体大小进行校正后的数据分析结果与原数据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不同群体间的主要数量性状差异显著.生长方面,日本群体的壳高和总质量显著大于中、韩群体,表明日本群体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壳型指数方面,中国和韩国群体间无显著差异,日本群体壳型指数C显著高于中、韩群体,其余壳型指数均低于中、韩群体;颜色性状方面,不同群体的左壳、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差异均极显著,左壳的着色程度依次为,韩国群体>日本群体>中国群体,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均依次为,日本群体>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不同群体间数量性状的显著差异为进一步开展长牡蛎杂交育种以及特色育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鱼类矢耳石形态分析及其在群体识别中的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硕增  于鑫  曹亮 《海洋与湖沼》2012,43(4):702-712
利用表征性耳石形态变量(大小变量和轮廓变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近岸与长江口水域四个刀鲚(Coilia nasus)群体的识别问题,对比分析了协方差(ANCOVA)校正法和异速生长(allometric growth)校正法在耳石形态分析中去除体长效应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体长校正法对四个群体的判别分析结果未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50.3%和56.5%,群体内个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39.5%—90.0%和34.0%—65.1%;长江口水域不同体长组刀鲚个体的耳石形态差异显著,表明其耳石形态特质随鱼类个体生长而变化,协方差校正法和异速生长校正方法的体长组别间的总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94.8%和98.8%。整体上,耳石轮廓变量(如矩形趋近率、圆度、分形维数、傅立叶系数等)对刀鲚群体间或体长组别间识别的贡献值高于耳石大小变量(如周长、平均直径、重量、面积等),而二者结合能更有效地识别各地理群体或体长组别个体。  相似文献   

8.
在交会测量中,交会角的测量误差会使得定位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定位坐标的均值和协方差用于表示定位结果及其不确定度。首先对基于一阶Taylor级数展开的前方交会测量及其协方差传播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方法仅具有一阶精度,特别是在测量误差较大的场合,该方法精度较低。然后将无味变换方法用于前方交会测量定位问题,使定位精度、协方差传播精度均提高到二阶以上。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无味变换方法在定位精度以及协方差传播精度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长牡蛎的选择育种工作中,为了查明不同地理群体间重要数量性状的差异,利用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列联表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长牡蛎中国、日本、韩国3个地理群体快速生长选育系F2代的生长性状、壳型指数和颜色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协方差分析对个体大小进行校正后的数据分析结果与原数据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不同群体间的主要数量性状差异显著。生长方面,日本群体的壳高和总质量显著大于中、韩群体,表明日本群体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壳型指数方面,中国和韩国群体间无显著差异,日本群体壳型指数C显著高于中、韩群体,其余壳型指数均低于中、韩群体;颜色性状方面,不同群体的左壳、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差异均极显著,左壳的着色程度依次为,韩国群体>日本群体>中国群体,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均依次为,日本群体>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不同群体间数量性状的显著差异为进一步开展长牡蛎杂交育种以及特色育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梭鱼仔鱼耳石日轮形成及自然种群日龄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梭鱼实验种群样本,系于1987年5月,从山东大沽河口搜集的亲鱼经人工授精后孵出的仔鱼在实验室培育取得;自然种群样本,于同年同地区采集。对于实验种群耳石生长轮形成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种群培育天数(D)与耳石生长轮数(N)之间的关系以回归式N=D-1.89表达之;根据实验种群耳石轮纹形成的周期性规律,鉴定了自然种群的日龄,表明二者具相似的周期性规律;协方差分析表明,梭鱼早期阶段的生长,自然种群比实验种群快。  相似文献   

11.
角质颚是鸢乌贼重要的摄食器官,信息储存能力强,被广泛用于重建头足类生活史等研究。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结合经研磨后角质颚微结构中的日龄轮纹,对角质颚微结构及其外形生长特性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角质颚上颚微结构分为头盖部和脊突部,两部均由明暗交替的日龄生长纹组成,头盖部的日龄生长纹较为清晰且易于读取。选取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侧壁长(ULWL)、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侧壁长(LLWL)和下翼长(LWL)作为描述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角质颚生长的外形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AIC分析表明, UCL和LCL与日龄的生长关系最适用线性生长模型表示, ULWL和LLWL与日龄的生长关系最适用对数生长模型表示, UHL、UWL、LHL和LWL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则均最适用于逻辑斯蒂生长模型表示。随着日龄的增加,鸢乌贼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胴长的比值基本稳定。日龄范围为211—240 d时,鸢乌贼角质颚UHL、UCL、UWL、LHL、LCL、LLWL和LWL的绝对生长率(AGR)较低。鸢乌贼角质颚在日龄介于121—210 d时生长迅速,在日龄介于211—240 d时生长速率下降,日龄211—240 d可能是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的拐点。研究结果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南海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生态学和关键生活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水中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测定及其在磷的循环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建立了海水介质中浮游植物、细菌及游离态三种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分光测定法。在厦门西港海域及实验生态中分别测定了这三种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同时采用~(32)P示踪法探讨了碱性磷酸酶对小球藻直接利用溶解有机磷(DOP)的影响。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体的碱性磷酸酶活力占主导地位;当水体溶解无机磷降低到一定浓度时,浮游植物体碱性磷酸酶活力可突增,它提供了浮游植物直接利用DOP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滇池银鱼资源变动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银鱼移植滇池后资源变动的状况为例分析了持续处于高密度状态下的r—选择型种群其密度对个体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种群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对滇池银鱼衰退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作者提出烟单14号玉米生长过程中,小喇叭口期土壤中全氮、大喇叭口期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与产量相关密切。并据此建立了产量及构成三因素与土壤养分间的最优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生长变化特性,根据2019年(厄尔尼诺)和2020年(正常)相同月份(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西北印度洋采集的1 896尾鸢乌贼样本,通过角质颚研磨,对不同气候年间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微结构包括头盖和脊突两部分,日龄生长纹以明暗交替的方式呈周期性生长,2019年角质颚生长纹间隔及宽度都较小,色素沉积更浅,纹路异常现象较多。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气候年间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2019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但2020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对数函数表示; 2019年雄性个体除下脊突长LCL (lower crest length)与日龄的关系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幂函数表示,2020年雄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线性函数表示。除2020年雄性个体6项特征参数的绝对生长率AGR (absolute growth rate)和瞬时相对生长率IRGR(insta...  相似文献   

16.
谢帕德(Shepard,1954)和福克(Folk)等(1970)的沉积物结构分类是较为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尽管都是基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三元分类,但分类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有很大的不同。Shepard分类是三端元等价的纯描述性分类,不反映沉积物粒度组成的水动力学属性,砾质沉积物未考虑在内。Folk分类虽然也是三端元分类,但三个端元是不等价,首先按砂/泥比划分基本类型,然后再按粉砂/黏土比进一步分类,砂/泥比反映动力强度的大小,粉砂/黏土比反映介质的混浊度,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意义。鉴于粒度分异与搬运距离的成因联系,Folk分类也是分析物源区的工具。笔者用两种分类研究了南黄海的表层沉积物,发现按照Folk分类,南黄海的表层沉积物分布可以分为两个沉积系列。在南黄海西部,沉积物由西向东依次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而在东部,由东向西依次为砂-泥质砂-砂质泥-泥组成。由岸及海随着沉积水动力由强变弱,沉积物粒度变细,大致与由东西两侧的强潮流作用区到中部的静水涡流作用区的动力学格局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沉积物的物源和输运方向。实践证明,Folk分类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Shepard分类,可以较好地满足海洋地质研究的需要,应当在我国海洋沉积物的研究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逐时雨量分布图,对登陆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气旋暴雨中尺度特征进行分类、对比和合成分析。实际资料证实了大范围的热带气旋暴雨是由若干中尺度雨团、雨带造成的,纯热带气旋环流形成的中尺度雨团、雨带具有与热带气旋云带大体一致的分布特征;有冷空气与之配合时,热带气旋环流北缘形成东西向的中尺度雨带;热带气旋登陆后的3h可能出现最大中尺度雨团;随热带气旋环流的填塞减弱,中尺度而团也逐渐减弱消失;山地对中尺度雨团的移动起阻滞加强作用,有利的地形与暖湿气流配合,将激发生成新的中尺度雨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胡子鲶Clarias fuscus、两栖胡子鲶Clarias batrachus及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共125尾样品的10项形态测量性状及5项可数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并应用主分量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种(或群体)间的分类关系。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三种胡子鲶种间具有明显的间断,正判率均为100%;而胡子鲶的两个群体间的正判率为93.5%,并且没有明显的间断。研究结果与生化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国存在两栖胡子鲶,三种胡子鲶是三个独立的种,区分三者的最有效特征为鳃耙数。我们认为,主分量分析和判别分析对鉴别外形非常相似的种类(如胡子鲶和两栖胡子鲶)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2000年夏季胶州湾东北部养殖海域(女姑山)的现场调查为基础,结合前3年的调查结果和相关的历史资料,对该海域夏季营养盐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可能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东北部典型养殖海域夏季表层水体各种营养盐含量高于胶州湾全湾夏季及全年的平均值,铵氮是总溶解态无机氮的主要组成形态,硝态氮次之。该海域的环境因素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a与pH及DO呈显著正相关,与PO4、SiO3、NH4、DIN呈负相关。通过分析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发现,该海域各种营养盐含量相对较高,无机氮不会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磷酸盐有限制的可能性,而浮游植物生长受控于硅酸盐的几率最大。  相似文献   

20.
天津港南部海区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3月和7月的调查数据,对天津港南部海区海水的营养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考虑到水质状况和水体营养水平是水体中多项指标分析评价的综合结果.本文先通过单项指标评价法和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然后又通过集对分析方法,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无机磷(DIP)、无机氮(DIN)、叶绿素a(Ch1—a)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该区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更能反映海水的实际富营养化状况,计算结果显示天津港南部海域两期调查中除21,26.27和29站位在7月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余站位海水均在中营养(Ⅳ)及以下水平状况,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