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新疆柯坪6.5级地震乌什台地倾斜临震异常的对比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志荣  黄宗英 《内陆地震》1991,5(4):358-361
1991年2月25日在我台西南方向94km的柯坪县境发生了6.5级地震。震前,我台两套正式观测的倾斜仪和两套临时安装的倾斜仪均观测到了较明显的临震异常。本文仅就其临震异常对比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毅光 《内陆地震》1993,7(1):93-96
0 前言 1991年6月6日16时02分6.1秒在和静县阿拉沟附近(北纬42°41′,东经87°15′)发生了一次M_s5.2级地震。地震震中距21号温泉90km左右,距呼图壁台150km。震前呼图壁地震台的21号温泉动水位、23号井水位、跨断层短水准测量、水平断层仪等前兆手段出现了前兆异常,根据对这些异常的跟踪分析,对这次地震做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蒋靖祥 《内陆地震》2004,18(1):94-94
2003年2月24日在巴楚-伽师发生了6.8级地震,震中位于喀什台东南约120km处。震前喀什台竖直摆倾斜仪记录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2001年三次6级左右地震前西昌地磁的虚假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雅元  王天国 《地震研究》2002,25(3):246-250
2001年,在西昌地磁台300km范围内连续发生了三次6级左右地震;即2月23日在西昌北200km的四川雅江县境内发生的6.0级地震;5月24日在西昌西南140km的盐源县内境内发生的MS5.8地震,10月27日在西昌西南260km的云南永胜发生的MS6.0地震。震前,西昌地磁台各相对观测记录分量和绝对观测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邻近基建施工,使观测环境发生改变,引起大幅度虚假异常,这些异常 尽管与三次地震对应较好,但不是先兆异常。  相似文献   

5.
地磁日变规律的破坏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前,震中距为400km的格尔木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日变形态发生异常,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前,北京台和静海台Z的日变形态也有异常。但是,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Ms6.5地震和1月27日丘北Ms5.5地震前,通海台的Z分量无异常。这可能与地震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结合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讨论了万全井水位动态在大同6.1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并认为这种变化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加强与减弱过程,而地震活动与该过程有关。大同6.1级地震是在1983年万全井水位上升异常背景下发生的。相应于异常背景,发生了几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到1985年7月,地震活动迁移到NEE向六棱山断裂带上,水位动态由连续三年上升于8月出现下降转折。此后,包括大同6.1级地震,六棱山断裂带上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水位动态虽然有时呈现突升变化,但动态趋势仍为下降。直到1991年3月26日大同5.8级地震后,下降速率明显减缓,异常过程逐渐趋向结束。  相似文献   

7.
赵建政  刘辉等 《内陆地震》1999,13(4):357-361
引言1998年8月2日伽师6.0级、8月27日6.6级地震前,位于震中280km东北方向的阿合奇地震台和乌什地震台的地倾斜资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尤其是阿合奇台的地倾斜,在两次地震前异常特点明显。笔者应用“八五”攻关成果软件,对这两次地震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并对1998年8月27日6.6级地震作出了地震“三要素”预报。1 阿合奇台地倾斜异常阿合奇地震台SQ-70B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于1989年开始投入观测,历年来记录较稳定,对其周围发生的较大地震均有较好的异常对应。1.1 日均值分量异常…  相似文献   

8.
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尾波持续时间和地震频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昌庭 《山西地震》2003,(2):29-31,36
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大地震,震后,分析了青海省大武地震台尾波持续时间、门源地震台记录的地震频次,发现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大武地震台的尾波持续时间明显存在低值异常、门源地震台观测到的地震频次出现了高值异常。得出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有地震月频次高值异常,地震发生在尾波低值异常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5月22日青海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分别分析漾濞震中500 km内12个地电场台数据、玛多震中500 km内8个地电场台数据,获知:(1)漾濞地震周围罗茨等8台优势方位角在震前出现了异常变化,弥渡等4台看不出明显异常变化;盐源等7台相关系数在震前2~6个月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元谋、苴林等5台相关系数看不出明显异常变化。(2)玛多地震周围门源等4台方位角在震前出现了异常变化,都兰等4台方位角看不出明显异常变化;门源等5台在玛多地震前2~6个月相关系数出现了大幅下降、变化范围明显变窄等现象,都兰、白水河、金银滩等3台优势方位角和相关系数都看不出明显异常变化。(3)两次地震分析中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和相关系数异常变化在时间上皆具有同步或准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两次Ms≥5.2级地震的重力固体潮观测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又陵 《内陆地震》1990,4(2):188-192
一、引言 1983年12月15日新疆和静东北发生了5.2级地震(42°48′,87°30′),1987年12月22日罗布泊发生了5.7级地震(φ_N41°20′,λ_E89°48′)。震前乌鲁木齐红山台GS—15—218重力仪均出现一个月以上较明显的短期异常,异常量约150μGal。同时重力潮汐响应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红山地震台重力仪1982年正式开始工作。工作基本连续,对周围350km,范围内发生的M_s≥5.0级以上的地震有一定的反映,上述是该仪器对应较好的两个震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六合体应变的映震效能。研究表明位于六合地震台以西的地震异常表现为负异常,而以东则表现为正异常。2006年7月26日5时18分在安徽定远发生4.2级地震,此次地震距南京市六合地震台126km。依据研究成果,7月2日—25日我们围绕六合台体应变异常开展了有效的短临跟踪及预测工作,初步总结了预测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川及其周边省市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发现这次8.0级地震前,距震中310km范围内有5个台站,其中有4个台站出现2年以上异常,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台(36km)的NE向,自2006年6月下降,至2008年1月下降幅度达到7.2%,1月底转折回升,至地震发生异常时间为2年半左右,地震发生在地电阻率恢复上升阶段;变化形态为趋势下降和年变形态消失.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1日中哈交界Ms6.1级地震钻孔应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1日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发生了Ms6.1级地震。震前,位于震中西南224km的新疆乌什台分量式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明显的应变异常信息。经多次落实没有发现干扰,认定为是与地震有关的应变异常。认为此次异常具有应变性质,呈压性、阶段性、节律性和张、压交替变化的波动性特点。深入分析乌什台应变异常特征,总结此次地震的预测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地震短临预测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1年2月14日和2月23日,四川雅江-九龙间相继发生5.0级和6.0级地震,在此之前,距震中约300km的甘孜水氡有较好的趋势异常和临震异常表现,震后研究发现,距此地震约190km的冕宁断层气CO2在雅江地震前有较好的异常表现,而水化学其客台项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1991年1月5日缅甸7.6级地震的中期预报概况。主要依据是地震空区,震前2年在空区边缘发生一次6.2级地震后一个月内迅速形成300km长的地震条带,以及对大区域7级地震形势的综合分析。本文还着重讨论了6.2级地震后所形成的地震条带与未来大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地震前观测到异常的电磁信号已有很多报道 ,1 995年 1月 1 7日日本阪神 7.2级地震 (Hayakawa etal.,1 996)和 1 989年 1 0月 1 9日美国洛马普列塔 7.1级地震 (Fraser- Smith etal.,1 990 )之前的电磁异常信号尤其引人注目 .但所报道的仅为一、两个台的资料 .为确认这一现象 ,笔者研究了距集集地震震中2 56~ 858km内我国大陆沿海地区 9个台用同一种仪器 (ULF、VLF电磁波观测系统 )的观测结果 ,总结地震前 3个月到发震时刻的资料 ,得到地震前电磁异常信号的区域分布、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为认识地震前异常电磁信号的特征和传播途径 ,…  相似文献   

17.
胡琼  许风柱 《内陆地震》1997,11(2):188-192
RZB-1型电容钻孔应变仪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精度、测量应变范围比较宽的地震前兆专用仪器。自1991年在库尔勒地震台投人工作以来,对库尔勒500km范围内发生的多次5级左右地震都观测到了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较好地反映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过程。1台站概况库尔勒应变观测台位于东经86”11’29”,北纬41”48’52”,海拔高度为1070m。台区为大面积基岩出露区,岩性为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北轮台、兴地断裂和铁门关大断裂分别在台站南、北各约2km处穿过,是应变观测的理想场地。RZB-l型传感器装于井下104.59m处,采用RDJ数据采集器在地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观测资料,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中距200km以内的19个台站自2021年记录到的临震微波动事件进行分析,发现震中距103km的祁连台在震前3个月存在显著异常,临震微波动事件的活动度(N值)高达20;震中距158km的拉脊山台同样出现活动度高值异常,达到异常指标;震中124km的湟源台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但在震前3~4个月表现为明显高于背景值的高值异常。其他台站虽然未达到异常指标,但震前3个多月活跃天数显著增加。异常显著的台站与震中位置呈线性分布,震中NW—SE方向的台站记录的事件更显著;本次地震前的微波动现象与2021年玛多7.4级地震前的微波动现象存在共同特征,可能与两次地震相似的震源机制解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地震前兆叠加异常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年12月19日距我台190公里的西克尔发生了一次6.1级地震,震前地应力有一年多的明显趋势异常和一些短临异常显示,据此我们对这次地震作了较好的中期予报和一定程度临震予报。相隔三个月于1978年3月距我台120公里的汗腾格里峰又发生了5.0级地震,距我台226公里的苏联伊塞克湖发生了7.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我们未能予报。当时认为趋势异常对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我们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每日上报到中国地震分析预报网的宏观异常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时空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可知,震前,2008年2月初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前,距汶川1500km的范围内发现宏观异常现象有20起,其中,生物异常9起,地下流体异常11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