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近江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3~33℃范围内,近江牡蛎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重(W)均呈负相关,可用Y=aW-b表示。耗氧率和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RO=-c+b1t-b2 t2,耗氧率为0.626~2.354 mg.g-1.h-1;在温度13~28℃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时,耗氧率达最大值,温度升高至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排氨率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RN=c1e d1t,排氨率为0.075~0.318 mg.g-1.h-1,且随温度的升高,排氨率呈持续升高趋势。近江牡蛎呼吸和排泄Q10值范围分别为0.631~3.399和1.046~2.288。在28℃,不同规格近江牡蛎呼吸氧原子数与排出氨氮原子数的比值(nO/nN)均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近江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近江牡蛎的日常代谢明显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6.8%和67.7%。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8±1)℃,以配合饲料及最大摄食量的条件下,研究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初始体重(5.77±0.45)g]在盐度10、15、20、25、30和35下的生长及能量收支。结果表明:在盐度25时,湿重、干重、蛋白质及能量指标的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1%、2.06%、4.76%和4.66%;干重、蛋白质和能量指标的摄食率也达最大,分别为20.31%、13.57%和12.21%;干重、蛋白质和能量指标的转化效率也达最大,分别为35.61%、46.60%和52.78%。可见,盐度对卵形鲳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转化效率及能量收支有显著影响。盐度对吸收效率则无显著影响,蛋白质和能量的平均吸收效率分别为94.91%和92.45%;在盐度25,卵形鲳鲹幼鱼得到最佳的能量分配模式,其收支方程为:100.00C=7.30F+10.13U+29.80R+52.77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二氧化碳CO2麻醉协同低温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的影响,延长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保活时间。【方法】研究保活过程中CO2质量浓度、麻醉时间、麻醉温度和鱼质量水比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时长的影响;在最佳麻醉保活条件下,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及肝脏氧化应激指标及代谢指标。【结果】卵形鲳鲹在16℃、100 mg/L CO2水溶液中麻醉3 min其麻醉效果最佳。在15℃低温下进行有水保活,鱼水质量比为2∶1,存活时间最长,为(359±2)min,此条件下复苏率达100%。经过CO2麻醉协同低温有水保活后的卵形鲳鲹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BUN)和甘油三酯(TG)含量上升,血糖含量下降。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上升(P<0.05),乳酸(LD)和糖原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肝脏中的LDH活性显著上升(P<0.05)、CAT活性和LD的含量上升,MDA和糖原的含量下降。【结论】CO2协同低温有水对卵形鲳鲹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保活运输。在保活过程中卵形鲳鲹通过提升能量代谢水平和抗氧化能力应答环境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形鲳鲹保活过程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利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盐度和体质量对波纹龙虾的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和体质量对波纹龙虾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 <0.05).盐度为18~34时,波纹龙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先下降再升高,盐度26和30时较小,耗氧率分别为0.1305±0.0105 mg/(g·h)和0.1314±0.0052 mg/(g·h),排氨率分别为0.1733±0.0039 mg/(g·h)和0.1724±0.0044 mg/(g·h).波纹龙虾耗氧量(MO)和排氨量(MN)与体质量(m)呈正相关,而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其关系式可表示为:MO =1.4921 m 0.4190和MN=1.1295 m 0.6988;RO=2.9333 m -0.7343和RN=1.1291 m -0.3011.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13~33℃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体重呈负相关,可用Y=aW表示;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b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时,耗氧率达最大值,温度升高至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而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则呈持续升高趋势;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呼吸和排泄Q10值分别为1.51~2.71和1.03~2.73,且在该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比值范围为7.29~13.14。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马氏珠母贝的日常代谢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0.8%和59.1%。  相似文献   

6.
水温28±1℃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研究摄食水平1%、2%、3%、4%、5%(每日投喂量占初始实验鱼湿重的质量百分比)及饱食对卵形鲳鲹幼鱼(初始体重5.77±0.45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特定生长率、转化效率、摄食率随着摄食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摄食水平达4%时干重特定生长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5%时,湿重、蛋白质和能量生长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4%时能值转化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5%时,干重、蛋白质转化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2%时干重、蛋白质表观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4%时,能量表观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长能分配率随摄食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代谢能、排粪能及排泄能分配率的变化则相反。建立了6种摄食水平条件下卵形鲳鲹幼鱼的能量收支方程。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盐度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温分别为20℃和32℃,最适温度范围为24~28℃,在此温度范围内,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所需时间[T(h) ]温[X(℃) ]呈负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符合指数函数方程:T=438 .30e-0. 043 3X(R2 =0. 982 3,P<0 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盐度分别为14和32,最适盐度范围为20 ~28,在适宜盐度范围内,不同盐度对方风螺的胚胎发育速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研究温度(12~34℃)和盐度(0~26)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体长4.20±0.10 cm,体质量2.42±0.15 g)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ne,CAT)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1)温度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肠道SOD和CAT活力的线性效应和累积效应均极显著(P<0.01);盐度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肠道SOD活力线性效应显著(P<0.05),累积效应极显著(P<0.01);盐度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肠道CAT活力线性效应不显著(P>0.05),累积效应极显著(P<0.01);温度和盐度对SOD活力的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对CAT活力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2)响应曲面法分析表明,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增大,两种抗氧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建立两种抗氧化酶活力与温度、盐度间关系的模型方程(SOD:决定系数R2=0.992 9,预测决定系数R2Pred.=0.939 2,P<0.01;CAT:决定系数R2=0.948 5,预测决定系数R2Pred.=0.647 1,P<0.01),两模型方程可用于预测吉富罗非鱼幼鱼肠道SOD和CAT的活力。4)优化结果显示,温度为24.15℃,盐度为11.75时,SOD活力最小值为9.80 U/mg,CAT活力最小值为9.28 U/mg,满意度函数值高达0.961。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室内控温控盐条件下,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印尼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稚贝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温度条件中,12、13、14℃低温区为致死温度,稚贝100%死亡分别耗时6、9、12d;15、16、17、18℃低温区及常温组(26~28℃)存活率分别为41.11%、78.91%、91.10%、94.43%和96.67%;受寒致死温度为15.12℃,低温敏感起始点为16℃;36、37、38℃高温区为致死温度,全部稚贝死亡分别耗时8、3、2 d;常温、32、33、34、35℃高温区组存活率分别为96.67%、93.32%、88.91%、73.40%和14.31%;受热致死温度为34.35℃,高温敏感起始点为34℃;存活率在低温端下降更迅速,稚贝对低温更为敏感。在盐度条件中,盐度12低盐组,5 d内稚贝100%死亡,盐度42、45的高盐组,全部稚贝分别在18 d和4 d内死亡,其它盐度组保持存活;适宜及最适生存盐度分别为16.3~39.5和24~33;适宜及最适宜生长盐度分别为13.1~37.8和27;低、高盐敏感起始点分别为盐度21、36。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研究吉富罗非鱼仔鱼开口率与温度和盐度的量化关系,预实验确定温度范围为20~34℃,盐度为2~10,通过模型优化确定初孵仔鱼从出膜到开口这一阶段最适温度和盐度组合。结果表明,温度对仔鱼的开口率(First feeding rate,FFR)的一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度对仔鱼开口率的一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开口率的影响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对仔鱼开口率的二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度对仔鱼开口率的二次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对开口率的影响较盐度更重要。建立开口率对温度和盐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为0.986 1,矫正决定系数为0.972 1,预测决定系数为0.911 2,表明所建模型拟合度极高,且可通过温度和盐度预测罗非鱼仔鱼的开口率。对模型方程优化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9℃、盐度为5时,罗非鱼仔鱼的开口率达到最大值87.97%,可靠性达到0.972。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面心立方设计(CCF)研究了温度(16~32℃)和盐度(15~55)对亚心形四爿藻生长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温度与盐度的一次、二次效应及互作效应对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影响都极显著(P<0.01),温度对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的影响大于盐度。响应曲面法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和盐度同时升高时,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构建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与温度、盐度间的模型方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87 3,拟合度极高;预测决定系数为0.882 4,表明可用于预测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的变化。通过模型优化及验证实验,在温度、盐度组合为26℃/33时,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将莫荷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urolepis hornorum)幼鱼养殖水体盐度从淡水渐变至12、18、24、30(每天提升6)等4个目标盐度,利用间歇式呼吸仪分析幼鱼在目标盐度下5、10、15、20 d时的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前期,莫荷罗非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盐度处理组均在5 d时升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下降时间、幅度与外界盐度有关。盐度12、18组幼鱼耗氧率10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20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30组幼鱼耗氧率则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稳定;幼鱼排氨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各盐度处理组幼鱼排氨率呈先上后下降的变化,盐度24、30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下降并维持在对照组水平,盐度12、18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于20 d时低于其他盐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荷罗非鱼幼鱼适应新盐度环境后,盐度18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最低,与盐度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盐度处理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等渗点在盐度12~18之间。不同盐度条件下,氧氮比值介于18.810~24.216间,氨熵介于0.083~0.108间,表明莫荷罗非鱼幼鱼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16、20、24、28、32、36、40等盐度和pH 7.0、8.0、9.0等pH水平下细角螺(Hemifusus ternatanus)成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随盐度升高,细角螺的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盐度28和32时的耗氧率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盐度降低,排氨率在盐度28~20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2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盐度1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出现死亡。pH 7.0时细角螺的耗氧率低于pH 8.0(P0.01)和pH 9.0处理组(P0.05);pH 9.0组排氨率高于pH 8.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氮比值显示,细角螺在适宜条件下更多依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维持机体代谢,在盐度和pH胁迫条件下消耗机体的蛋白质来维持机体生理代谢需要。细角螺可适应一定范围的盐度和pH变化,盐度16可能是其生长存活的最低盐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温度对尼罗罗非鱼急性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非常明显(P<0.05),在温度为25、28、31℃时,尼罗罗非鱼的96h半致死盐度(MSL-96)分别为26.2、22.5、16.6,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随温度升高而MSL-96降低的趋势。不同盐度和温度水平的平均成活时间(MST)均差异显著(P<0.05),同时也表现出随温度和盐度升高而MST降低的趋势;在同一温度下各盐度水平的50%死亡时间(ST5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子与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温度、盐度和照度对北方娄氏藻(Lauderia borealis)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度和照度对北方娄氏藻的比增长率μ和叶绿素a含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温度为20~30℃,盐度为25~35,照度为2 500~3 500 lx时,北方娄氏藻比增长率较大,叶绿素a含量较高,适宜北方娄氏藻的生长。温度和盐度分别是影响北方娄氏藻生长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温度25℃、盐度35、照度2 500~3 000 lx是北方娄氏藻生长的最优组合条件。  相似文献   

1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表达可反映生物对环境压力的抗逆能力。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不同温度(18~34℃)、盐度(20~40)对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4种壳色群体GPX基因表达量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温度的一次、二次效应对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度的一次效应仅对黑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的二次效应对白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黑、红、黄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盐协同效应对黑、红、黄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温度的效应大于盐度效应。经响应曲面分析法和优化,得到马氏珠母贝的GPX基因表达量在适宜的温度、盐度范围内呈峰值变化,白、黑、红、黄等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分别在(21.4℃,30.1)、(24.8℃,28.5)、(25.2℃,30.5)、(25.1℃,29.7)等温盐度组合条件下达到最优(低)值(0.072、0.065、0.057、0.078),满意度分别为100%、100%、97%、100%。所建立回归模型方程的决定系数R2范围为0.971 3~0.995 8,校正决定系数R2范围为0.942 6~0.991 5,预测决定系数R2范围为0.713 9~0.968 0,模型拟合度高,模型恰当,可用于预测温度、盐度对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GPX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thgii)受精卵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研究不同温度(18、21、24、27、30℃)、照度(1 000、2 000、3 000、4 000 lx)和盐度(15、20、25、30、35、40)对围氏马尾藻受精卵成活率和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氏马尾藻受精卵在21℃下成活率最高(89.3%),与其他温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在1 000 lx下的成活率最高,为89.3%,与其他照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对于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30的盐度组成活率均较高(86.3%)。培养前10 d,21℃组的幼孢子体平均长度最大(P0.05),15 d时24℃组平均长度超过其他温度组(P0.05);在培养前15 d,1 000 lx照度组幼孢子体生长速度最快(P0.05),20 d后3 000 lx组孢子体平均长度超过其他照度组(P0.05);在15~30盐度范围内,幼孢子体均生长较好,且各盐度组间平均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温度梯度(14、19、24、29、34℃),海水盐度为32,研究温度和规格对管角螺Hemifusus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4~29℃范围内,管角螺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29℃时达到最大值;14~34℃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温度下,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单位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下降,管角螺软体部干重(W)与单位体重耗氧率(OR)、排氨率(NR)之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幂函数方程OR=aW-b、NR=cW-d,W与OR、NR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28℃、33℃两种温度下,用海豚链球菌人工感染尼罗罗非鱼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两个温度水平病鱼的血清总蛋白(TP)随时间延长都呈现升高趋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ALT、AST活性比28℃实验组达峰值时间短,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钾(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后降低,钠(N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肌酐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8℃实验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3℃实验组呈升高趋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各个时间点基本高于28℃实验组;球蛋白(GLO)随感染后时间延长呈现升高趋势,至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温度组间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33℃实验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28℃实验组肝细胞出现嗜酸性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嗜酸性的红色小体,颗粒变性。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尼罗罗非鱼肝脏、肾脏均有损伤,造成功能障碍,高温时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和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温度(16~32℃)和盐度(22~38)2个因素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效应、温度和盐度的二次效应以及温盐的互作效应对存活率、壳长日增长和壳高日增长的影响极显著(P0.01),盐度的一次效应对存活率的影响显著(P0.05),但盐度的一次效应和温盐的互作效应对壳长日增长和壳高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存活率、壳长日增长和壳高日增长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9 2、0.984 2、0.979 5,校正决定系数分别为0.938 5、0.968 4、0.959 0,3个模型均具有较好拟合度,可用于大珠母贝存活率、壳长日增长和壳高日增长预测。经模型优化,在存活最佳温盐组合25.01℃、盐度30.34条件下,存活率为95%;形态性状生长最佳温盐组合25.54℃、盐度31.70条件下,壳长和壳高日增长分别为2.01、1.79 m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