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是当前旅游研究中的热点所在.从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产生机理人手,通过对有竞合关系的旅游地吸引力进行对比,将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空间结构划分为大圈-体型、优势屏蔽型和互补合作型3类,从而为政府对有地缘性关系的区域旅游地竞合关系抉择进行博弈分析和调控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克鲁格曼区域分工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对中部省区2000年,2004年和2008年的制造业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进行测度;进而通过构建竞合关系模型结合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对中部省区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判断并对其演进态势进行探讨。中部省区间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提升,但省际间区域分工的非均衡性较为显著,山西与各省区间的分工程度较高,提升速度较快;竞合关系分析显示山西与其它省区主要表现为强互补合作关系,而其它省区间则主要表现为竞争型区域经济关系,且竞合关系演进的两极分化态势明显。由此认为,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是加强中部地区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旅游业的激烈竞争态势使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研究成为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其中竞争与合作是研究旅游区域之间空间关系最重要的两方面。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旅游资源、旅游需求、旅游地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旅游者信息查询行为、知识创新、网络联系与旅游地竞争力、特定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6方面对区域旅游空间竞争进行综述。目前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利益主体、企业之间的合作、公共与私有部门的合作以及旅游业与其他关联行业之间的合作等方面。多数研究是单纯对空间竞争或空间合作关系的探讨,而实际上旅游区域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空间竞合关系。与近年来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集群等研究热点相比较,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区域竞争力和旅游企业集群的研究刚刚起步,对旅游区域之间空间竞合的模式、区域旅游竞合的深层机制和区域旅游空间作用过程的研究则更少,亟待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区域理论视角,对扬州进行实证研究,探讨长三角虚拟区域和城市竞合的关系。研究认为多层次的虚拟区域已经在长三角出现,城市在空间定位、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诸多竞争。与此同时,为缓和城市竞争,城市合作开始出现并不断深入,合作形式也越加多样。研究也指出各自利益考量浮现虚拟小区域、合作机制薄弱和省管县体制对区域一体化的负面影响等新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莫辉辉  王姣娥  彭峥  肖凡 《热带地理》2022,42(11):1797-1805
航线网络是机场群市场竞争-合作(竞合)的重要内容。借助图论、集合论、产业经济等理论方法,从整体性市场及交互式市场两个视角探索并建立机场群航线网络竞合关系的量化评价模型,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开展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从整体市场竞争视角分析,大湾区机场群航点竞合市场由完全垄断市场与弱合作市场主导,但竞争程度在逐步强化;同类通航点的航线竞合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及复杂性,但竞争程度也呈现加剧态势。2)从交互式竞争视角分析,大湾区机场群航线网络的竞合格局整体呈现由合作型向竞争型转变的态势,且航线竞争水平大于通航航点竞争。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竞合博弈分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高度开放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博弈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合作博弈与竞争博弈的优劣对比,运用竞争合作博弈研究方法,将博弈理论与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过程相结合,提出区域旅游活动竞合博弈战略。分析表明,单纯的合作战略或竞争战略已经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区域旅游活动,合作竞争战略才是新阶段我国区域旅游活动开展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国是全球政经版图的主导力量,其关系性质对区域、全球发展和经济合作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结构性变动、资源和市场高度对外依赖性引发了大国博弈新态势。在资源争夺加剧的地缘经济时代,如何平衡国家间的资源竞合关系是当今政治地理学的时代命题。以中日两国2000—2017年资源贸易为例,以库仑引力模型构建地缘经济合作强度指标,探讨中日资源贸易的地缘经济规律。研究表明:①中日两国资源贸易的地缘经济合作强度多为负值,总体上竞争大于合作,2008年后两国地缘经济关系进入矛盾与对抗新阶段;②按照竞合关系可将中日资源贸易货物分为强竞争型、波动竞合型以及合作潜力型,其中化石能源、稀有金属和农产品是影响中日两国地缘经济竞合关系的关键资源;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化是中日资源贸易关系变动的重要外因,对发展权的争夺构成两国在世界市场资源博弈的内在根源,稀有金属为中国捭阖两国关系提供了地缘政治杠杆。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省份之一,但也是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较大的省份。本文从城镇的空间分布、城市规模结构、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分异等几个方面,对江苏省近年来的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城镇分布的空间梯度依然存在,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两级分化和空间收敛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既具有与上海、安徽的垂直依附关系,又具有与浙江、山东的水平竞争关系。这种竞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江苏—上海为强强依附型,江苏—浙江为强强竞争型,江苏—山东为次强强竞争型,江苏—安徽为强弱依附型。通过打破行政分割、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合、变让利竞争为服务竞争等措施,有利于江苏省与其毗邻省市空间竞合关系的优化,实现互惠共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多机场体系是全球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航空运输业务竞争与合作(竞合)集聚的市场。本文以航线网络竞合为研究对象,基于图论、集合论和统计学相关方法,分别构建了基于广度的航点竞合评价模型、基于强度的航线竞争评价模型以及集成性的网络竞争评价模型,提出了空间竞合的理论模式及相关阈值。基于2015—2019年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简称上海两场)进行实证研究,结论为:(1)航点市场竞争趋于弱化,国内市场的竞争性显著高于国际市场。(2)航线市场竞合日趋复杂,业务量集中航线的竞争较为激烈,短途航线是上海两场协调合作发展的重要领域。(3)网络市场竞合强度取决于国内市场的竞合程度,但总体竞争程度保持缓慢增长趋势。上海两场航线竞合关系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为战略定位、机场容量、业务规模、市场分布等。本文提出的多机场体系航线网络竞合模式及评价模型可为都市圈(区)多机场体系的航线协同发展、机场战略定位等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宋周莺  祝巧玲  徐婧雅 《地理研究》2020,39(9):2065-2080
贸易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亟需明确粤港澳三地的贸易竞合关系,推动三地贸易协同发展,以期促进区域一体化、提升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及粤港澳三地的贸易关系分析,发现:① 粤港澳贸易规模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湾区整体的金融环境仍需提升。② 随着广东与全球贸易联系不断增强,广东在贸易上逐步赶超香港,并与香港以转口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在空间、商品结构方面存在较强竞争;港澳在转口贸易方面存在一定的潜在竞争。③ 广东在集聚水平上具有贸易竞争优势,香港在投资开放水平上具有显著优势,澳门在各项指标上均不存在明显优势。④ 粤港澳三地贸易联系不断加强,广东与港澳的贸易合作仍保留了部分“前店后厂”的特征,但加工贸易的比重正不断下降。⑤ 促进大湾区内部贸易合作,需发挥三地贸易优势,促进商品贸易错位发展,扩展各自贸易空间,加强服务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DEA模型对我国内地31个省份2010—2016年间邮政业效率进行评价,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回归模型对邮政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邮政行业综合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且存在缓慢下降趋势和明显的区域差异。固定资产利用率、市场化程度、交通状况、信息化程度和人才状况是造成我国区域邮政综合效率低下、区域间差异明显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提高我国邮政业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子通信产业受国际贸易保护的冲击日趋严重。国际贸易保护与地方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影响企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GPN)高技术附加值环节,而影响中国电子通信业在全球的分工。制度是衔接演化经济地理与GPN两个范式重要的共有要素,但已有文献对产业演化、制度变迁与GPN动态三者之间的融合缺乏关注,关于超国家制度与区域制度对区域产业嵌入GPN的复杂影响探讨不足。本研究基于2002—2016年间中国的国际贸易和相关制度数据,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中国电子通信产业嵌入GPN的分工情况对国际贸易保护与地方知识产权制度演变的时间响应;并进一步建立空间收敛模型,对不同区域间这一分工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各地区电子通信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差异未随时间变化而缩小,贸易保护使得区域间电子通信业参与全球分工的差异逐渐扩大,而知识产权制度则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这一差异。具体发现:① 在东部地区,各省份的国际分工差异随时间变化而扩大,而中部地区各省份的差异则在缩小。② 从长期来看,贸易保护制度有助于提升中国整体和东部、中部地区电子通信业在国际上的水平分工度;东部地区对贸易保护制度的响应更快;贸易保护对东部地区在国际分工中位置变动的影响更强。③ 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其产业嵌入GPN分工演化的影响不尽相同,且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对当前中国电子通信业遭遇贸易保护冲击以及“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意义。当下制定产业发展政策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各地区电子通信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实现出口额和产品附加值的双增长。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分析1991-2010年各省份旅游外汇收入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呈快速扩大态势,虽然相对差异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②各省份国际旅游收入发展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两极绝对收入差距在扩大,相对收入差距在缩小;③国际旅游收入地域空间集聚态势明显,高收入省份全部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目的地可达性、对外开放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的成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海涛  王柯文 《地理研究》2022,41(12):3287-3304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与合作是引领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当前技术创新与合作对城市/区域绿色发展的作用尚不明晰。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案例区域,通过构建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6—2018年间各城市技术创新与对外技术合作以及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城市技术创新与对外技术合作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技术创新与对外技术合作能力以及绿色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均显著提升,同时在群间和群内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下游城市群及高等级城市往往具有较高水平。② 城市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总体影响呈“U”型关系,而城市对外技术合作对绿色发展的总体影响则呈显著正相关。③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市技术创新与对外技术合作对绿色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具有显著差异。长三角城市群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技术创新与合作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整体实现了区域绿色协同发展,但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大多数城市尚未实现技术创新与合作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认为在科技创新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城市的技术创新与对外技术合作均对绿色发展产生正向群体效应,而发展中的城市群应努力度过创新的“黑暗期”,尽早跨过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关系的“门槛值”,并大力提升对外技术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高地之一.在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重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周边城市群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正确处理与周边城市群关系的总体策略: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融合支撑,与京津冀北城市群--互补合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合作竞争,与武汉城市群--错位共起,与关中城市群--联合合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技术分析了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表明:全国省域层面金融发展差异显著小于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呈缩小趋势,而金融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四大板块间差异形成,而金融发展差异主要由东部10个省份间差异形成;金融发展格局显著不同于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地带性差异,区域金融发展没有表现出地带性差异,西部省份金融比率提升显著,中部6个省份经济增长提速明显,但金融发展显著滞后。这意味着在区域层面上,经济发展只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国家宏观调控、金融空间组织、金融机构的信用区域分配等都会影响区域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径向、投入产出双角度窗口DEA模型测度出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30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并利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其中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显著增大;Dagum基尼系数分解显示,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中国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对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正逐渐降低;核密度曲线反映出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日趋扩大,各省份绿色发展效率之间存在梯度效应,部分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运用媒体报道的国家间合作事件大数据,构建国内区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响应指数模型、合作流量模型和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国内区域主动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空间异质性,定量刻画合作流量(空间交互)的格局特征,并剖析响应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10—2019年响应指数变化呈现出普遍较快增长的态势。省域单元响应指数的空间差异较小,而市域单元响应指数的空间差异大,反映出明显的大尺度均衡化、小尺度集聚化的尺度效应。②国内区域与沿线国家的首位合作流量呈现地理临近性特征,东部沿海省份与东南亚、西亚及中东合作联系密切,而边境省份则具有较明显的边境贸易特征。合作流量网络的区位依赖特性突出,流量网络结构不断复杂,小流量流线始终占据多数,大流量、长距离流线数量逐年增加,辐射范围显著扩大。③经济规模、对外投资水平、开放程度以及陆路交通可达性,对国内区域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明显的积极推动作用,国家政策的区域效应逐渐体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利用锡尔系数和基尼系数,从空间与要素两个角度探究了2004—2016年我国35个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一是从空间角度,影响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东、中、西部经济带间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城市间发展差异和西部地区城市间发展差异;但随着时间推移,东、中、西部区域间差异的影响力正在逐渐缩小,西部城市间差异的影响力逐年提升。二是从要素分解来看,居民消费、产业发展、城市交通、经济水平、休闲旅游接待等要素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城市休闲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探究均衡发展机制、打造全域休闲、释放居民休闲消费潜力、提升城市休闲服务设施等角度提出休闲化区域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