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芬  张裕凤 《西部资源》2012,(4):186-188
基准地价是政府法定的公示地价之一,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价水平。基准地价不仅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也受规划发展方向、土地需求、相关部门对土地市场活跃程度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盟(市)中心城市的基准地价为例,探讨分析土地价格与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同一时点不同地区的基准地价和经济发展指标数据为依据,采用SPASS软件分析各因素对地价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一个城市的地价水平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地价水平及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地价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地价水平和地价变化趋势受到社会、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论文从城市土地供需和宏观政策角度选取房地产投资额、市辖区建设用地面积、耕地占用税等10 项影响因素,采用2008-2010 年全国105 个土地市场较发育城市分季度地价数据,建立地价水平值与地价增长率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行政层次下,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土地价格和地价增长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显示,地价水平值与地价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且主导因素差异显著:在市级地价影响因素中,房地产投资增长是地价上升的直接动力,而地价增长率则主要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房地产投资额的影响较;省级耕地保护政策对平抑地价、控制地价涨速作用显著,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占用税是省级层次影响最显著的两项政策指标。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城市地价在空间、时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市场的不断发育,城市地价的时空变化日趋复杂。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城市住宅地价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从宏观上讲,地价时间上演变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大的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的变动,对地价变化影响显著。从中观上讲,地价空间上演变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城市规划、公用设施状况和环境条件等的影响。上述两者共同作用于地价的变化,并且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通过城市地价的时空演变研究,以期快速、直观、准确地反映城市地价变化,为城市地价的宏观调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定量测度微观因素对住宅地价影响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是有效揭示住宅地价形成机制的重要条件。本文基于武汉市2007-2015年公开出让的住宅地价样点数据,采用广义可行最小二乘法(FGLS)修正的特征价格模型(Hedonic),测度微观影响因素对住宅地价影响程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各要素对住宅地价影响程度的时序变化特征复杂,空间区域差异明显,具体而言:①2007-2015年间,武汉市住宅地价因素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容积率>医院>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地铁>公园。②在时序上,城市中心对住宅地价的影响程度呈增强趋势;城市副中心对住宅地价影响整体有所减弱;医院对住宅地价的作用程度呈指数式上涨;地铁对住宅地价增值作用主要发生在开通后;公园的影响持续下降;容积率的影响则在时序上先减后增,与住宅用地出让面积呈反向变动关系。③在空间上,在二环内中心区域,公园、容积率等对住宅地价影响程度较高;而在二环以外,与生活便利性相关的地铁、医院对住宅地价的作用更强;城市中心和副中心功能对住宅地价作用在空间上的互补效应明显。基于研究结果,强化景观用地等的宏观配置和保护力度,审慎确定容积率等是当前城市土地管理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地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涛  孙斌栋  张婷麟 《地理研究》2021,40(6):1610-1620
城市地价的飞速上涨和成本提高,对企业选址、个人购房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城市多中心发展能否有效抑制地价亟待实证检验。基于2008年和2013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微观土地出让数据,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对地价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多中心空间结构能有效抑制城市过高地价,但会显著提升城市低段地价和城市整体平均地价;② 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商住用地地价提升作用显著,但对工业用地作用不显著;③ 反映土地需求的城市人口密度对于城市综合地价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增加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能有效降低城市综合地价,土地等级和出让方式等地块特征因素对交易地价影响也十分重要。因此,地方政府引导城市多中心化发展既能提供给企业、个人更多的用地选择,有效缓解城市主中心地价过高问题,也能推动城市次中心建设,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容积率对地价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在分析容积率对于城市地价影响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应用有关城市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模型,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对南京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的样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划与城市地价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但建立两者相互作用的模型是可行的,同时指出城市规划按地价理论来实施并且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地价空间的合理分布是必要的。研究地价、城市规划的关系,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地价理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是为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寻找内在规律,为编制出最佳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在城市中形成最佳地价空间分布及地价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乐晓辉  陈君娴  杨家文 《地理研究》2016,35(11):2091-2104
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土地利用格局。从时空两个维度出发,基于地价和开发强度两个要素,探讨轨道交通影响下的深圳市空间结构动态演变过程。通过描述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发现,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价和开发强度在受到距市中心或组团中心距离影响而空间衰减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站点导向性。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在时间上是超前的,规划方案的公示和轨道系统的建成运营均塑造了土地价格梯度和容积率梯度。并且,由于城市建设和历史原因,深圳原特区内外在轨道交通的影响下,地价和开发强度呈现了差异化的增长趋势。研究结果对理解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及政府财政效应评估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准地价作为我国城市地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地价、引导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依据.根据近年河北省115个城镇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最新动态,计算基准地价结构比率关系,统计归纳城镇地价内部变化的一般规律,并根据计算出的城市基准地价级别变化斜率或坡度,揭示其空间格局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不同的区位、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聚集程度都会影响到地价的结构比率关系.总体来看,城市中心区到外围的地价变化坡度,全省可划分为陡、中、缓3个区域.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形理论,基于GIS分析平台和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我国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中南区4个区域86个城市动态监测地价的分形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个区域内地价分布存在显著的分形特征,各区域内的地价分布水平有所不同,华北区和华东区地价空间分布关系相似,地价从中心城市向四周城市呈上升趋势;中南区和东北区地价的分布关系相似,地价从中心城市向四周呈下降趋势。4个区域中,华东区地价首位城市法则效应最明显,城市地价分布相对分散,差异程度最大,其次是华北区和中南区,而东北区城市地价分布相对均衡,差异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监测点地价数据,构建了城市住宅地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研究发现:市中心、公交站、地铁站、中学、小学、医院、工业污染和容积率8个因子对住宅地价的影响是显著的,市中心和工业污染是负向影响,其他因子都是正向影响。人们对于住宅用地所具备的特征考虑如下:与城市中心区域的远近,住宅周边的公共交通条件,住宅所处学区内学校质量,周边的医疗卫生条件,环境质量条件等。科学地把握城市土地二级市场上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对政府相关部门更加合理地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综合基准地价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城市土地类别基准地价测算基础上,依据土地最高收益原则和最佳利用原则,并借用阿朗索竞租理论和边际分析法,可评估出城市土地的综合基准地价.本文概略说明了上述理论和方法,并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对苏南某一城市的综合基准地价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2.
王慧 《西部资源》2013,(1):100-102
数字地价模型在城市地价的研究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数字地价模型研究的内容体系,数字地价模型中插值方法的选取,数字地价模型在地价时空分析、地价动态监测以及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应用现状研究,并提出数字地价模型下一步的研究展望:应该把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城市规划等因素进行融合,建立数字地价模型在时间序列上演变模型,加强软件开发等。  相似文献   

13.
杨奎奇  汪应宏  张绍良  赵清 《地理研究》2012,31(9):1652-1660
选取超大型综合性城市以外的全国不同区域和职能类型的33个城市为样本,采用地价密度梯度曲线模型,对其进行曲线回归分析,得出各城市商业、住宅地价的中心值和曲率系数。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价密度梯度曲线总体上符合城市地价变动的一般规律:城市中心地价与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曲率系数与城市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商业地价曲线曲率系数比住宅地价曲线曲率系数高。再此基础上对地价梯度曲线曲率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出中国城市地价的不同类型特征。另外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30个城市样本的地价梯度系数的统计分析,从空间差异角度发现三类地区的地价呈现不同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地价总体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住宅地价的GWR模型,对1997、2005和2008年3个时间点的江苏省城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探究,揭示了各因素因子对住宅地价的影响程度和区域差异,丰富和发展了城市地价影响因素时空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距中心城市距离对住宅地价的影响呈负相关,3年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平均值逐渐增大且高值分布区域逐渐扩大;②GDP与住宅地价呈正相关,GDP对住宅地价影响最大地区逐渐北移,且高值区域逐渐减小;③城镇化率与住宅地价呈正相关,从空间看,沿江地区是苏南、苏中两大经济板块的纽带,对住宅地价影响变大,从时间看,城镇化率对住宅地价的影响逐步减小;④对外交通状况对住宅地价贡献为正,南部地区回归系数较高,向北系数逐渐减小,从时间角度看,其影响程度逐步增大;⑤从业人口数量对住宅地价的贡献为正,南部地区回归系数较高,向北回归系数绝对值逐渐减小,从业人口数量对苏南影响比苏北大;⑥房地产投资总额北部地区回归系数较高,向南系数逐渐减小,苏北房地产投资总额对住宅地价影响高于苏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市居住用地地价分布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城市内部基准地价的时空格局,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呼和浩特 市区为研究区,在城市居住用地土地价格调查和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2001~2007 年居住用地分布的时空特征进 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主城区居住用地的级别和基准地价由内向外顺次降低,但级别边界受到城市道路的直 接影响;基准地价与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的发展,高低级别间基准地价的差距进一步扩 大;研究期内,基准地价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城乡结合部基准地价增幅最快, 城市腹地稍慢,近郊区最慢。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省地价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从地理区位、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和潜力、基础设施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选取9个地价影响因子,通过构建GWR模型,探索各因子对河北省地价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性,以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① 河北省不同地区地价受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距京津距离和人口密度对环京津区地价影响最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和公路里程对沧州地价影响大;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对冀中南区地价影响最大,单位GDP能耗对该地区影响程度次之;对太行山沿线地价驱动力最大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冀西北区地价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影响大,受单位GDP能耗影响小;唐山、秦皇岛地区地价受单位GDP能耗影响最大.② 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了地理区位对河北省地价的影响,建议完善公路、铁路基础设施以缩短各地区距京津的最短距离,并且在各地区制定差别化的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土地等别和基准地价更新体系是对区域城镇地价水平进行平衡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在综合分析原分等体系中"分等因素-分等因子-分等指标-等别指数"之间相关性及对应权重状况的基础上,得到全省城镇土地等别影响要素最小集及对应的权重集,据此构建省域城镇土地等别快速更新模型;然后,根据全省城镇土地分等指数与基准地价数据,建立了"基准地价-等别指数"耦合模型;最后对2个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江苏省省域土地等别和基准地价的快速更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该省城镇土地等别和基准地价适势监测与调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统的方法编制地价指数及更新基准地价需要大量的地产交易资料,而我国大多数城镇地产交易市场尚未发育完善,存在收集资料困难,操作难度大等问题。文中在研究城市地块变化及其测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块变化指数和地价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相关模型,从而测算出地价指数并更新基准地价。以土地市场发育不太完善的广西县级城市——桂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采用德尔菲法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专家评价平均值为49.83,标准差为2.256 7,符合度为99.66%,说明基于地块变化的基准地价更新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