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长期预报着眼,季节应按天气特征来划分,这样划分的季节称为自然天气季节。在同一自然天气季节内,作为季节背景的环流形势能够持续地出现,其时段就是一个自然天气季节的长度。与天文季节不同,每年的自然天气季节的长度,出现及结束的早迟是不同的。它反映了各年天气状况的不同,这正是农业生产所需要和长期预报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正确地划分自然季节无论对农业生产及长期预报都是十分有益的。我国自然天气季节划分曾有过  相似文献   

2.
陈其恭 《气象》1978,4(3):18-20
一年又一年的寒来暑往形成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通常是根据地球在绕日公转中的位置,把一年均匀地分成四个时段,称之为天文季节。天文季节不能反映实际季节的转换。在气象上,人们就考虑了一种按着大自然在各年表现的冷暖晴雨时段而划分季节,称之为自然天气季节。显而易见,由于天气变化的复杂性,这样的季节在一年之中各季长短不等,而且同一季节在不同年份长短也不尽相同,加上地理区域的差异,使得各地季节划分也不会一样。但是从天气气候变化的准定常性来看,自然天气季节尽管差异很大,但也不是难以捉摸、毫无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自然天气季节并结合农时,对齐齐哈尔地区天气季节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对春、夏季的旱涝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齐齐哈尔市旱涝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预报指标。所得结论对齐齐哈尔旱涝的短期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群 《气象科技》1984,(5):24-28
(一)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在寒潮、台风路径的短期预报方面已达到基本可信的水平,就是因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但只要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始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莫氏学派从她二十年代建立之时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继承规律和韵律关系,可以说这是长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
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假若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无法摆脱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穆氏学派从二十年代建立之日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承继规律和韵律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逐年划分东亚自然天气季节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法研究了1964—1978年每年亚洲500毫巴候平均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给出一种比较客观地划分东亚自然天气季节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东亚每年均可划分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即春、初夏、盛夏、秋、前冬和后冬,与文献[19]中用多年平均资料展开所得的结论一致。对这六个自然天气季节的平均环流状况和天气特征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爱民 《气象》1987,13(5):52-53
一、引言 专业气象咨询服务的开展,对天气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根据本站自然天气季节划分时段,分别制作针对性强的夜间12小时(20~b—08~b)晴雨预报。本文介绍初夏甚短期降水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按我区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初夏为6月14日至7月15日,初秋为8月31日至9月14日。在每个天气阶段内,根据影响我区天气的形势特征划分环流型,按型建立预报方程,这是我们改进MOS预报的一个方面。从投入业务使用的效果来看,按自然天气季  相似文献   

9.
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法划分自然天气季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多年平均的亚洲600毫巴候平均环流和地面候平均温度场,通过对分解所得前几个特征向量时间系数年变化曲线的分析,得出亚洲自然天气区域一年可分为春、初夏、盛夏、秋、前冬和后冬等六个自然天气季节的结论,并确定了各自然天气季节的平均起迄时间和持续候数,对各季节内部的主要环流特征进行了天气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温季节变化的突出特征,在划分春、夏、秋、冬等气候四季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天气特征,进一步将上述四季划分为春、初夏、盛夏、后夏、秋、冬等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并分析了这些季节在地域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周泽英 《四川气象》2003,23(4):49-50
利用气温季节变化的突出特征,在划分春、夏、秋、冬等气候四季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天气特征,进一步将上述四季划分为春、初夏、盛夏、后夏、秋、冬等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并分析了这些季节在地域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做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是划分本地区的自然天气季节,按自然天气季节建立预报方程,打破了以月为时段的惯例。再是在建立预报方程时,根据需要对环流进行分型,建立分型预报方程。一、晴雨 MOS 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77,3(6):15-16
我站在学习老农的看天经验中,发现他们对季节和节气都很重视,广大贫下中农就是根据每年季节的早晚来安排队里的农事活动。观测实践也证明,每年的圆暖变冷日期确是不同的,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划分单站自然天气季节,并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建立相应的预报工具的要求。自1966年以来,我们利用本站的资料,试划了本县的自然天气季节,并将其用于预报。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相关普查是统计天气预报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以往的相关普查中,由于工作量的限制,只提取了前期天气信息自然分布中一小部分信息,而大量的信息由于被人为划分的天文时段分割而丢失。换一句话说,天气信息是按自然季节分布的,而气象要素却是按旬、月、年排列统计。旬、月、年的气象要素值不可能反映前期天气信息所处的确切时段。仅用旬、月、年等气象要素统计资料来作预报因子,势必丢失大量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许以平  周国良 《气象》1980,6(2):7-8
一、引言 上海中心气象台长期组、气候组和研究组曾根据大型环流转折特征、地面气压场配置以及华东天气的突变等,将一年初步划分为13个自然天气季节,即早春、春季、晚春、初夏、梅雨、盛夏、后夏、初秋、秋季、晚秋、初冬、隆冬、晚冬等13个自然天气季节。由于1966年取消了500mb厚度场的分析,原来划分季  相似文献   

16.
王兴荣 《气象》1981,7(2):8-9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安徽省冰雹天气全年都能出现,但主要是在春夏二季。其中尤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频率最大,而且绝大部分都能影响淮北。此时正是淮北的麦收季节,对小麦收成的威胁较大。因此,对于淮北麦收季节的冰雹天气,需要有一个准确的短期预报,以便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然而,由于冰雹天气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仅8.1%,所以,要作好冰雹天气的短期预报,必须解决在冰雹天气一个不漏的原则下,对大量非冰雹天气的消空(或排除)问题。本文针对消空问题,从位涡方程出发,在理论上分析了冰雹预报的三个消空指标,并在淮北麦收季节冰雹预报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然正交函数法划分了东亚自然天气季节以后,本文应用K均值聚类法对各个自然天气季节内部的500毫巴候平均环流进行了分型试验,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四川气象》1999,19(4):7-12,16
在叙述,分析达州地理概况,气候特征,伏旱天气气候及其基本气候要素时空分布的要素时空分布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高空西风急流,东风层下传高度与本市自然天气季节及雨季带分布的关系,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朱洪绩 《气象》1983,9(10):7-9
在县站预报中,气候背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气候背景时段的选择则是多样的,通常以月、季等天文季节作为划分的标准,但这种划分方法常使连续的天气过程被分割在不同的时间背景里,或者在同一时间背景里包含了具有明显不连续的天气过程。为了使预报工具建立在较稳定的气候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我们用以单站气象要素为依据所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吉林省雷电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对区域性雷暴天气的年代际变化、气候倾向及阶段性、周期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雷暴天气的变化趋势做了探讨性展望,旨在为我们正确认识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规律及进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