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西地区非均匀下垫面的大气变性过程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张强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6,15(3):282-292
利用HEIFE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地区黑河流域夏半年下面动力和热力特性的不均匀 ;并以个别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晴天观测资料为例,客观地分析了绿洲与沙漠或戈壁下垫面突变所产生的近地层大气变性过程;初步解释发绿洲近地层逆温和沙漠或戈壁近地层逆湿的形成机制,同时也讨论了绿洲和沙的水汽输送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9-2018年酒泉市逐日08时(北京时间,下同)和20时L波段雷达探空秒级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近10a酒泉市大气边界层内(5 km以下)逆温变化规律特征及其与沙尘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1)酒泉市一年四季均有逆温出现,逆温日的出现频率高达84.1 %,其中接地逆温频率72.9 %,悬浮逆温频率29.5 %;08时逆温频率、逆温厚度高于20时,秋冬高于春夏;逆温强度08时和20时差异较小,但接地逆温平均逆温强度是悬浮逆温强度的2.2倍,5 ℃·hm-1以上的强逆温主要出现在秋季。2)酒泉市逆温(双层逆温)的出现频率呈增大趋势,逆温厚度呈减小趋势,逆温强度没有明显变化;3)沙尘天气发生时逆温层厚度增大,逆温强度减小,沙尘暴对逆温强度的削弱作用最为明显,沙尘暴发生前平均逆温强度为2.73℃·hm-1,发生时仅为0.67℃·hm-1。  相似文献   

3.
三峡坝区边界层逆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峡坝区高空气象观测站2001年全年的观察资料对坝区边界层内逆温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悬逆温为三峡坝区的主导逆温,年频率为41%,接地逆温年频率为20%;无论是低悬逆温,还是接地逆温,其强度较弱,但其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蒙自地区冬季边界层逆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李刚  王枭 《贵州气象》2012,36(4):13-15
采用云南省蒙自探空站2010年和2011年冬季的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统计分析蒙自地区边界层逆温特征。结果表明:蒙自地区冬季边界层逆温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多出现2~3层的逆温结构。边界层逆温强度绝大部分不超过3℃,极值达到5℃。逆温厚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存在明显的早晚变化。逐日比较发现,逆温出现的时间和高度具有不规则性。  相似文献   

5.
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污染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影响的问题,利用2010—2012年成都地区探空资料的温度数据,系统研究了成都地区逆温的结构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2年成都地区整体以贴地逆温出现频率最高、厚度最大及强度最强,其次为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不同类型逆温出现的频率、厚度及强度也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贴地逆温春季出现频率最高,厚度最大,其他各季差异不显著;冬季逆温最强,夏季最弱。3类逆温的日变化明显,08时逆温出现的频率和厚度普遍大于20时,且08时逆温强度大于20时。分析成都地区大气边界层逆温层特征,对了解成都地区污染物扩散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杏彬  李敏 《山东气象》1996,16(1):42-45
利用泰山、泰安、济南三站1980年至1994年的气象资料,比较详细地分析泰山逆温的形成,揭示出泰山逆温是地面辐射冷却与秦山的特殊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出泰山逆温与泰安城区空气污染有正相关关系,可以根据逆温的生消变化规律,对泰安城区的空气污染趋势作初步的污染气象预报。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普勒声雷达所获取的在时间、空间(垂直方向)较为密集的实时资料,对北京地区1997年12月18日平流大雾时的温度场和相应的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影响温度层结变化的因子,对逆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的各个因子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表明:(1)上层逆温与位于其顶部附近较为强劲的偏北气流是相伴出现的,基性质属下沉逆温。其逆温强度的变化与其顶部较为强劲的偏北气流变化同向。由于其本身处在较强的风切变之下,使其本身湍流不易发展,同时它也象盖子一样阻挡了上部动量和热量的下传,对近地层逆温的稳定维持也是至关重要的。(2)不论在逆温稳定维持阶段或是逆温大幅度减弱阶段,垂直运动都是逆温发展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地表的辐射冷却,对近地层逆温的影响,表现为较强的回波强度峰值,对应气温变化的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乌鲁木齐市L波段雷达系统探空资料,对2014—2016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乌鲁木齐机场雾日、非雾日,雾日中持续浓雾日和非持续浓雾日的低空温、湿、风等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雾日较之非雾日,近地层湿润层更厚,贴地逆温更厚更强(顶高950 m,强度0.55 ℃/100 m)。风速普遍略小于非雾日,地面为西南风,低空东南风厚度大,起始高度低于500 m,最大风速层低于1200 m。(2)持续浓雾日较非持续浓雾日,贴地逆温或悬垂逆温的第一逆温层底高和顶高更低,平均逆温强度更强,地面西南和近地层偏南风频数大,低空型东南风较强。第一逆温顶高低于600 m,悬垂逆温底高低于100 m,逆温强度大于0.55 ℃/100 m,低空型东南风起始高度高低于300 m,600 m高度以上东南风风速大于等于8 m/s等条件有利于持续浓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用Micaps资料和贵阳探空雷达站的资料,对贵阳地区逆温及其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逆温大多出现在高层,近地层逆温少;逆温次数冬半年多,夏半年少;逆温次数最多的月份是1月份,最少的月份是7月份;1月和2月份逆温强度最大,逆温差最大值达到17℃;6月和7月份逆温强度最小,逆温差最大值仅为4℃;出现逆温的天气形势有4种类型:冷高晴好天气型、冷暖过渡型、锋面降水型、台风副高型,其中,近地层逆温的天气形势只有前2种类型,以第1种最多;近地层逆温强度小,逆温差大于3℃的极少,且天气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无降水.  相似文献   

10.
准格尔煤田丘陵地区边界层内的逆温和混合层梁秀婷,王丽春,宋学峰,姚素兰(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在一般情况下,空气温度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当气温随着高度增加时,就称道温。有逆温存在时,空气呈一种较稳定状态,使污染物不容易迅速地扩散稀释。逆温的种类有...  相似文献   

11.
宫明晓  马艳  付业理  李华 《气象科技》2019,47(5):740-746
本文通过对比检验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ASCAT卫星反演风场与青岛浮标海岛站实测10m风场资料,开展ASCAT卫星反演风场在青岛沿海的适用评估。结果表明:ASCAT反演风速整体偏大,风向偏左,但整体偏差均较小。ASCAT反演风场和浮标海岛站实测风场的风速和风向的整体偏差分别为1.6m/s和-9.6°,说明ASCAT反演风场在青岛沿岸有很好的适用性,比EC再分析资料能更细致地反映青岛沿岸的风场空间分布。从风速分级比较来看,风速越弱,卫星反演风速越接近站点实测风速,反演结果越好,而风向反演结果则反之。风速和风向的反演效果皆是晚上比早晨好。并且季节变化对风速反演效果影响不大,但是对风向反演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秋冬季节风向反演结果好于春夏季节。最后,对ASCAT反演风速分别进行线性回归订正、综合误差、风速等级误差和升降轨误差订正,发现线性回归订正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福鼎市冬季坡地低温考察和龙眼、荔枝园地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文华  林新坚  张辉 《气象》2005,31(9):79-82
据福鼎市2003/2004年度冬季低温考察资料分析,对于一百多米的小山坡,在相对高差约2/3附近的山坡中上部,晴天其最低气温常出现最高,逆温效应最明显,该地段种植龙眼、荔枝可减轻或避免低温造成的冻害。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城市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邸瑞琦  薛起刚 《气象》1997,23(1):32-35
利用呼和浩特地区1981 ̄1990年低空探空资料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呼和浩特市近地层风场和逆温特征,分析比较城区和郊区气温,湿度,风速,日照,烟雾等气象要素变化,揭示其城市气候特征,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连地区辐射雾与平流雾边界层温度场及风场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相坤  蔡冬梅 《气象科技》2010,38(4):427-431
选取2008年3月和6月出现在大连及其沿海地区的辐射雾和平流雾过程,采用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探测资料、能见度仪自动观测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其边界层温度场及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性质不同的大雾(辐射雾和平流雾)具有共同特征:都产生于纬向环流背景,中层东南暖湿气流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力条件。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底层东北风平流降温是辐射雾生成的重要条件,却造成了平流雾的消亡,底层东南风是平流雾生成的条件,却对应于辐射雾的消亡;辐射雾逆温厚而强,平流雾则为弱的逆温或无逆温;辐射雾生消演变对应于大气层结由稳定发展为不稳定,平流雾则对应于由不稳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值模式误差分析的气温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确定性预报模式地面气温和国家地面站点观测资料,对模式初值场误差、历史误差以及卡尔曼滤波预测误差与实况误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设计了4种回归方案订正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偏差,并与ECMWF、中央气象台和全国城镇的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了模式近1~3 d最高(最低)气温和模式最高(最低)气温历史平均误差、初值场误差以及卡尔曼滤波反演误差作为预报因子的改进方案效果最优,经对其2017年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预报检验,预报准确率较ECMWF原始模式预报有较明显提高,也明显优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在空间分布方面,其对地形较为复杂地区的改进效果更好。同时,与当前业务中质量最好的全国城镇预报相比,最高气温预报平均绝对偏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较全国城镇预报低8.24%~13.97%,预报准确率提高1.24%~3.57%,日最低气温平均绝对偏差较城镇预报低9.43%~17.69%,预报准确率提高1.77%~2.72%。在3 d的预报中,对24 h时效内预报相对于48 h和72 h的改进幅度更大,订正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秋季典型环境污染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天津市秋季典型PM10污染过程2010年10月3—12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资料,研究大气环境天气背景场、大气层结稳定度的特征及其对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空环流背景场与污染过程密切相关。在污染上升阶段,层结稳定度迅速增加,500 hPa高空处于槽前,地面在华北地形槽中,高低空风速辐合;在污染峰值阶段,层结稳定,逆温层加强,环流场稳定少变,地面风力微弱;在污染下降阶段,层结稳定程度骤降,地面冷锋和高空槽过境,降水出现,高低空偏北风增大。同时,PM10污染过程与多项层结稳定度参数显著相关,与对流凝结高度单相关系数为0.84,因此,高低空环流背景场的配置和层结稳定度变化是PM10污染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The type of inversio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s essentially defined by subsidence, mixing due to thermally generated turbulent energy and a radiative flux difference at the inversion. A concept similar to that of Lilly (1968) is applied, assuming a well-mixed layer below the inversion and including advective and radiative process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rsion and of the whole PBL (e.g., height of inversion, height of cloud base, strength of inversion, flux-profiles) a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dependence on external parameters such as horizontal wind field divergence, advection, surface temperature excess, wind speed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This is done fo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and gives considerable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es maintaining the type of inversion under consideration.A second goal is to present typical inversion structures, which can be found in certain climatic regions. The profiles of the state parameters and the energy-fluxes for the Trade-Wind region, the cold water area off the west-coast of California, the Norwegian Sea and the Arctic Ocean differ considerably.  相似文献   

18.
南京冬季平流雾的生消机制及边界层结构观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系留飞艇边界层要素探测系统等设备,对2006年12月24q7日发生在南京地区的雾日边界层结构进行了综合探测,深入研究了这次平流雾的生消机制及边界层结构。结果表明:此次雾属于比较典型的平流雾,生成和维持主要决定于暖湿气流和系统性下沉运动,消散主要是干冷空气南下造成的;雾项下降阶段出现了双层结构,中层逆温是逆温主层,属于下沉逆温及平流逆温,主逆温层强中心始终位于雾顶附近或处于雾顶之下;风速随高度呈现多峰分布,中层急流与强度较弱的中上层和上层急流合并后,又与下层急流出现了一强一弱的波动;在风速较小时,风场趋于均匀化;雾消散时,低层风场趋于线性化;雾主要的水汽来源是暖湿气流;比湿场与风场有较好的时空分布对应性,主逆温层强中心也是逆湿强中心,风场与温度场共同主导了比湿场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9.
Vertical wind shear at a temperature inversion can be caused by baroclinicity associated with a tilt of the inversion. Four observational cases of tilted inversions are presented. The tilts on horizontal scales of 20–100 km range from 2–10 × 10-3 and the vertical wind shear is between 1 and 25 m/s per 100 m. In general, there is remarkable agreement between observed and geostrophic wind shear.Th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inversion tilt is particularly strong at the edges of mesoscale cloud fields. The Richardson number can reach subcritical values. Cloud fields may be surrounded by a cyclonically rotating wind field and cloud gaps by an anticyclonically rotating wind field.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美国NCEP/NCAR风场再分析资料和云南高空、地面、高山风塔实测风资料,对云南地区的大气风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对流层中低层大气风场常年盛行偏西气流,风向稳定,尤以西南风最多,冬-春-夏-秋四季风场变化特征明显。腾冲、思茅高空盛行风向以西风为主。云南除滇东北、滇东南和局地地形影响外,大部分地区近地面全年以盛行西南风为主。山区全年盛行风向以西南风为主。云南近地面年平均风速1.9m/s,北部大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冬春季风大,夏秋季风小,风速日变化特征显著。昆明地区大气边界层存在逆温现象,冬季突出,夏季微弱,秋冬春季频率高,夏季频率低。云南空气污染具有干湿季分布特点,1-5月为主要污染时段,冬春季节存在西南和东北两条污染传输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