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利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河南省国有企业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论述,同时对土地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意识、参与意识淡薄,土地管理部门参与土地资产管理的职能欠缺,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地价评估管理不规范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7条对策与建议,指明了土地实行资产管理对国有企业改革及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常见的几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对自然资源调查方式和当前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不同自然资源的资产评估进行了分析,基于遥感影像对林、草、水、土地等监测方法进行了讨论,讨论了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资产之间的关系,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姜禹光  邱斌 《西部资源》2014,(2):121-123
本文通过对科左后旗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了科左后旗土地利用与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地广人稀土地质量不高、房地产整体结构单一、持续发展阻力增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不够完善、城镇建设供给引导需求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依据目前状况从六个方面对加强土地资产管理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源市场的内涵很丰富,但从我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来看,资源市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地资源市场,二是矿产资源市场。土地和矿产都具有资源和资产两种属性。  相似文献   

5.
1征地补偿机制的发展背景失地农民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存在,但数量较少,且各级政府对失地农民的问题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以土地换就业)使失地农民在国有企业部门就业,很好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屏 《地理研究》1995,14(2):106-106
在对城市地价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在新缰石河子市和库尔勒市的土地估价工作实践,对现有的城市土地估价方法体系进行改进,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西北干旱地区中小城市的土地估价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类用地宗地标定地价评估方法,并对土地定级估价成果在城市土地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国土地整治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归纳对比的方法,基于我国土地整治研究现状,对2008年以来我国土地整治效益评价、公众参与、权属管理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当前我国土地整治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土地整治未来发展重点进行展望,以期促进我国土地整治效益评价、公众参与、权属管理三者协同发展,加速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转型。  相似文献   

8.
土地储备是随着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城市土地市场发展过程应运而生的一项新型管理制度,是政府对土地集约化统一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障了国家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也为国有企业脱困以及净化土地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土地储备经过几年的长足发展,全  相似文献   

9.
土地信息系统(LIS)建设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针对原有的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新的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将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信息系统划分为局长办公子系统、土地详查子系统、城镇地籍子系统、土地定级估价子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子系统、地政监察子系统、土地交易子系统、综合维护子系统8个子系统,对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探讨系统建设中的数据标准化、网络设计、数据库、组件技术等关键技术,并总结了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国宏 《西部资源》2014,(2):216-217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权工作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土地资源数量管理向土地资产质量管理的跨越,践行该项工作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凉城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记述,意在理清发证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苏南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对苏南现代化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成为推进苏南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动力;伴随着城镇化发展所出现的耕地锐减和质量下降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全面认识土地问题的实质,依靠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建立,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道路与河南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在中国和河南省的城镇化道路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城值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城乡结合、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结合的多途径综合模式来提高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并进一步提出了河南省小城镇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在农村实施小城镇 动战略,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根据城镇化类型确定小城镇发展途径,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中布局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3.
河南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大省的河南,人均GDP和财政收入仍然比较低,未来实现中原崛起的重中之重是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结合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来工业化的重点是:始终坚持把制造业放在工业化的突出位置,以“科教兴豫”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对策: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发展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积极推进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科学地开发人力资源,妥善处理工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乡村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乡村住区建设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搞好乡村住区建设规划、注重不同类型的乡村住区土地整理、重视乡村住区生态环境和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力度等河南省乡村住区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城市职能结构的有序推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文章首先根据河南城市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区位熵将河南城市进行职能类型的划分;然后对此进行分析并找出河南城市职能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河南省城市职能结构有序推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赵德昭  许家伟 《地理研究》2021,40(7):1978-1992
中国的就地城镇化被视为城乡界限淡化条件下人类聚落系统发生重大改变的证据之一。已有文献大多局限在城乡二元分析框架内,本文基于城乡界限淡化的背景建立县域就地城镇化模型,对河南省108个县市2006—2016年就地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格局、空间聚类和热点区域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 河南省大多数县市就地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大部分县市仍处低水平发展阶段,就地城镇化水平相对差异呈扩大趋势。② 河南省就地城镇化空间演化特征明显,“L”形豫北-豫东板块就地城镇化先行区凸显,豫西整体城镇化水平虽低但发展后劲足,连片发展态势明显。③ 河南省县域就地城镇化全局自相关性十分显著,空间聚集倾向和空间近邻效应日益显现,但仅出现了小范围的高聚类区和低聚类区。④ 河南省县域就地城镇化的热点区、冷点区分布格局变化较大,但次冷区和次热区基本保持稳定状态。⑤ 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镇就业规模、人口规模和财政支出水平等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就地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从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和就业创业制度改革、完善农业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制度、加快城乡结合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提升就地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drivers of forest transition in a province of Northern Vietnam between 1993 and 2000 by apply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analysis to remotely sensed and statistical data. The regression model highlighted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ntage of land afforested and its proximate causes. Factors identified as having a major impact on afforestation are: the presence or proximity of a wood-processing industry, the distance to highways, and land allocation to households. Whereas the two former variables are in most areas of the provinc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fforestation, an unexpect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for the latter. The analysis of these results, supported by an in-depth knowledge of the area and of the political context,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during the time period considered, afforestation was largely driven by state organisations on protected state-owned land, and forestry was not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household econom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海南岛为例,在区域层面上选择高度、地形坡度、土地覆被等影响工业用地的关键因子,构建工业用地的生态适宜程度评价模型,并在G IS技术支持下进行工业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为将来区域工业开发区及重点工业项目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呈现出由中部山地向四周逐渐增强,限制利用区占25%,不适宜利用区占28%,基本适宜区占41%,优先利用区占5%。其中优先利用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带,海口、儋州和东方及其连线一带应成为海南省未来工业用地布局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河南既是农业大省又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用地流转顺畅及适度规模经营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借助于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基本方法,并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属特性进行修正,构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模型,并对典型区域沁阳市西万村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应该包括经济价格、社会价格和修正价格。价格模型的应用,应甄别理论价格和实际流转费用的区分,农用地流转后经营项目没有转变,流转价格为经济价格和社会保障价格是总和。农用地流转后经营项目发生转变,比如耕地改种经济作物,流转价格则是经济价格、社会价格与修正价格三者的总和。收益分配格局存在复杂性,流转收益应在流出方、流入方、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合理、公平分配。政府应建立合理有序的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并以农用地流转市场为载体,构建农用地流转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对典型工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将工业企业划分为10类,通过RAGA-AHP评价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测算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剖析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电子类企业集约度最高,文体类企业用地集约度最低;企业类型、企业功能、企业所有制性质和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影响江苏省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用地集约度影响最大。因此,江苏省应制定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集约利用管理制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差别化管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非制造类企业,并引导国有集体企业转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