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12,(10):38+42+61-38,42,61
截至2011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口占24.5%,相当于每四人中就有一名老人。其中百岁及以上老人1156名,每10万上海人中拥有百岁老人8.1人。"十二五"以来,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都有了较明显的增加。在去年增加的16.74万老年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增加了13.7万,占增加总数的81.8%。大量1950年代中后期生育高峰出生人群将步入老年期。60至69岁的低龄老人也是老年人口中最多的群体,占到全部老年人的51.9%。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的人口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影响不容忽视(一)老龄化问题国际上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3.
基于老年人口增长的上海市养老设施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上海迈入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城市养老设施需求日益旺盛,空间布局不均衡、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上海养老设施按照老年人口增速与空间占比分为5种类型区,并对各类型区养老设施规划引导政策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于老龄化严重且增速缓慢的Ⅰ类区域,应以存量建设为主,适当向郊区疏导;对于老龄化突出且依然保持较高增速的Ⅱ类区域,应存量增量并重,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对于老龄化水平较低但未来加速增长的Ⅲ类和Ⅳ类区域,应以增量建设为主,注重存量更新改造;对老龄化水平较高但未来增长趋缓的Ⅴ类区域,应以紧凑型高端养老为主。论文提出了建设基于问题导向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养老设施空间格局、以户籍人口作为养老设施建设规模的参考值、以80岁老年人口作为养老设施的主要使用者、科学设置社区养老与设施养老的比例等大都市养老设施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尚意 《地理研究》2012,31(10):1928-1928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3.26%,65岁以上人口占8.87%.今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还会加快,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现象在中国城市已日渐突出, 这对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等带来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 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带领的行为地理研究团队,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大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决策过程与空间引导研究”的支持下, 撰写出版了《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科学出版社, 2010年)一书。该书关注了中国城市中的老年人群体, 利用大量第一手数据, 研究了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特征, 弥补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界对城市老龄化现象与问题研究的不足。全书36.9万字, 共分10章, 前3章为理论与方法铺垫, 后7章为实证研究结果, 将理论、方法论的创新与扎实的实证研究相结合, 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区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孙樱  陈田  韩英 《地理研究》2001,20(5):537-546
大城市老龄化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市区,老龄人口的比重已经占到城市市区总人口的20~30%,部分老龄化社区也初见端倪。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老年人口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口的贫困、医疗保健以及老龄公寓等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对老年人口的精神慰藉及休闲健身活动的要求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区50个退休老人四季休闲行为的跟踪调查,采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大城市老年人口日常生活行为、休闲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时空分异规律,为大城市规划中的休闲空间的组织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年人口分布的集疏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东霞  韩增林  王利 《地理学报》2017,72(10):1762-1775
中国已全面进入快速老龄化社会,研究老龄人口空间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不仅是开展老龄人口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面向老龄化社会城市更新问题的关键所在。选取地级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五普、六普老年人口数据,采用老龄化率、集聚度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年和2010年全国城市老年人口分布的集疏格局及空间关联。研究表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总体处于老龄化中期水平,城市间老龄化空间分异较大,老年人口密集区城市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稀疏区城市则均位于胡焕庸线以西,这与总人口分布状况基本一致;高密区城市基本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密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山东半岛、成渝和京津冀地区,为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老年人口集聚区;城市间人口老龄化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状况有所增强,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表现出以热点区为中心,逐渐向外围过渡的“中心—外围”结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城市化建设、人口环境等是导致老年人口集疏格局的关键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文学     
目前,地球上的城市而积约100万km~2,占地球表面的1%弱。考虑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文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面积所占的比重超过10%。例如,在莫斯科地区,城区和工业区占该地区面积的15%。现在,城市人口约为1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15~20年以后,按现在的发展速度推算,地球上的人口将达60~70亿。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预测,那时将有一半的人口——约30亿人居住在城市。苏联的人口为2.7亿,60%强的人住在城市。城市面积超过10万 km~2,其中3/4在欧洲部分。  相似文献   

8.
文明演进社会变迁经济速度簇拥下的二元化重庆政区地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千米。2009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3275.6万。共辖40个区、县(自治县),其中,19个区、17个县、4个自治县。共设街道156个、镇574个、乡278个。乡(镇)级以上政区总共1048个。至2009年底,重庆市共有1048个政区地名。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0,(18):61-61
联合国《世界人口统计》指出,2010年到2050年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由11%上升到21.9%,中国由12.3%上升到31.1%,上海则由22%上升到40.9%,这意味着中国及上海在未来40年里的老龄化增长程度十分惊人。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我院的离退休人员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到1998年止离退休人员总数已达1970人,与在职职工(3569人)的比为1:1.87,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为624人,约占离退休人数的1/3。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到21世纪中叶将达4亿左右,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问题将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老年人才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南倚天山,北连准噶尔盆地,面积11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用地面积49平方公里),总人口1983年底为11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95万人,市区人口63.5万人,占城市人口总数的66.8%。她是新疆最大的城市,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一、乌市城市规划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乌鲁木齐市现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轻纺等部门635个工矿企业,年产值  相似文献   

12.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19):61-64
我国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制订并实施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超大城市户籍人口转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超  杨东阳  赵江南 《地理学报》2022,77(2):369-380
“十四五”时期到2030年,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约18%,老龄化压力与劳动力市场缺口使大城市纷纷出台“抢人”政策,市民化程度亟待提升,焦点在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每年户籍人口转化数相差很大,学界对此缺乏研究,使得城市每年能“化”多少户籍人口成为重要学术问题。本文结合自然和社会两个视角,选取简明指标,构建可能—满意度模型,测算4个超大城市年均户籍城镇化转化缺口,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超大城市户籍缺口的主导因素。影响超大城市户籍人口转化的因素主要是医疗、教育和供水。城乡治理亟需转变被动和僵化的制度安排,实现弹性的常态化治理。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五万人以上的城市共有三十个。最大的城市是首都阿拉木图,人口102.3万人。第二大城市是卡拉干达,有60万人。第三大城市是奇姆肯特,35.2万人。其余较大的城市有:  相似文献   

15.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12):62-64
人口普查数据预警我国恐成未富先老国家总人口13.4亿虽不出意料,但是60岁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却引发了人们对老龄化的担忧。一方面是人均GDP刚过4000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口老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12,(18):62-62
东方网记者唐漪薇7月11日报道:今天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昨天下午,市人口计生委、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上海人口与发展专家咨询会,聚焦上海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人口问题,倡导"让家庭健康、和谐",探讨"城市、人口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陈立、副市长赵雯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薛潮主持开幕式。上海户籍人口生育水平"长期过低"今年世界人口日中国的宣传活动主题为"让家庭健康、和谐"。会上东方网记者了解到,经专家研究,目前上海人口发展呈现出三大主要特征,"人口高增长,生育低水平"首当其冲。2000年"五普"时上海常住人口为1640.77万人,10年后增加了661.15万人,2011年达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1∶25万DEM、人口密度格网数据库GPWv3和Land Scan,分析长三角沿海低地的空间分布及其人口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沿海低地分布在距离海岸180 km以内,面积为67 339 km2,占长三角总面积的32.2%;超过1/3的沿海低地海拔低于4 m,其中60%分布在距海岸60 km范围内。2010年,长三角沿海低地人口占长三角总人口的45.52%,其中,2/5以上低地人口分布在海拔4 m以下区域,2/3的低地人口分布在距海岸60 km范围内。1990—2010年,长三角沿海低地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人口由内陆向沿海、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一、导言日本是一个城市化国家。虽然城市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约28%,但城市为76.9%的人口提供了居住空间。1985年,652座城市容纳了全国1.21亿人口中的9300万人。城市人口大都集中在大城市中。几乎全国1/5的人住在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里,2/5的人住在10~100万人的城市中。1975~1980年,10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增长率为0.1%。  相似文献   

19.
刘涛  刘嘉杰  曹广忠 《地理科学》2021,41(4):553-561
基于户籍人口自然与机械增长的分解,估算2011-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户籍迁移人口,对比分析户籍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时空特征,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按规模等级引导城市落户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户籍迁移日趋活跃,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空间格局高度耦合;迁入热点区主要集中在沿海三大城市群,迁出地较为分散,以长江...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海江  苗长虹 《地理研究》2009,28(4):957-967
用城市流来描述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用城市流强度来表征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强弱。城市流强度与中心城市的中心性强度具有强相关性。通过对全国地级以上28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和结构分析,发现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具有如下特征:城市对外服务能力高度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第三产业的对外服务占主导,而50~100万人的城市制造业的对外服务表现突出;东部三大城市群集中了我国城市流强度将近一半的份额,上海、北京-天津和广州-深圳组成了全国性的三大对外服务中心;东部地区的对外服务总量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落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