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地质背景条件室内氡浓度水平,采用脉冲电离室测氡仪AlphaGUARD测量了北京广东不同地质背景典型测点的室内氡浓度,同时对广东某一测点进行了长期的室内氡监测。测量和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岩性是影响室内氡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处花岗岩地区的建筑物内氡浓度高于其他岩性地区的室内氡浓度,广东室内氡水平明显高于北京地区,广东北京花岗岩地区的平均室内氡浓度分别为69.98 Bq/m^3和43.97 Bq/m^3,第四系覆盖地区的平均室内氡浓度分别为43.60 Bq/m^3和35.74 Bq/m^3。民用住宅卧室内的室内氡浓度略高于公共建筑物办公室内的室内氡浓度。因此,结合地质背景研究室内氡的水平与分布对指导开展室内氡调查中确定抽样方案、选择测点及进行区域尺度室内氡评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固体径迹探测技术在环境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醋酸纤维素和CR-39探测器进行比较研究,在确定两种探测器的蚀刻条件和改进径迹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对CR-39探测器进行刻度,刻度系数为0.035 Tc/cm2/Bq.h/m3。应用固体径迹测氡方法对安阳地区和成都市室内外氡浓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安阳地区室内外氡浓度范围在13.0 Bq/m3~54.2 Bq/m3之间,成都市室内外氡浓度范围14.1 Bq/m3~43.2 Bq/m3之间,低于GB/t16146-1995规定的氡浓度标准。监测过程发现,装饰地板材料是影响室内氡浓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水泥厂、钢铁厂等工业污染是影响室外氡浓度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2005~2008年期间,用REM-III型氡析出率仪和DHZM-I型氡及其子体连续监测仪对某铀矿山的工作场所和居民区分别进行土壤(岩石)氡析出率和环境空气中氡浓度的测量,并应用适当的估算模式估算氡吸入所致公众年有效剂量。结果表明,随着对辐射环境治理工作的加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在所监测的工作场所中,大部分监测点的氡浓度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在居民区,也没有发现任何监测点的个人剂量超过核工业辐射环境质量评价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4.
在佳木斯城区地下热水调查中,运用了水中氡活度浓度测量和土壤氡活度浓度测量综合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城市地热地质调查中的不利因素。通过对水中氡活度浓度及土壤氡活度浓度测量值的正态化变换以及原始氡活度浓度异常分析,明确了氡活度浓度异常对地下热水控制构造的指示作用。通过对氡活度浓度测量值的趋势分析,提取局部异常,综合各种异常信息,确定了城区地下热水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环境氡浓度分布规律与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成  陈昌礼 《现代地质》1998,12(1):134-137
通过研究青岛市环境氡的分布规律,认为青岛虽然处在崂山花岗岩上,但由于土壤层不厚,土壤储气条件不好以及氡浓度很低的海风作用,青岛土壤氡浓度和空气氡浓度都不高。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壤氡浓度预测方法,即利用现有地质资料中铀的含量评价环境氡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2005~2007年用DHZM—Ⅰ型氡及其子体连续监测仪对某矿山的工作场所和生活区分别进行环境氡及其子体浓度的测量。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的工作场所中,大部分监测点的氡及其子体浓度都在国家规定的限值范围内;在居民区,扣除本底后,未发现任何监测点的个人有效剂量当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笔者还对该矿山的平衡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刘庆成  程业勋 《现代地质》1996,10(1):125-128
论述土壤和空气中氡的动态,分析和讨论了土壤对空气中氡浓度的影响,建立了土壤中铀含量与空气中氡浓度的关系式,按该式利用现有放射性物探资料快速定性地评价空气中氡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广东省四家温泉宾馆室内温泉水及其使用过程中对氡浓度的影响。利用RAD-7测氡仪和NR667A测氡义连续测量室内外氡浓度和水氡浓度,发现室内氡浓度受地基土壤、建筑物类型、利用方式(是否洗浴、洗浴时间长短等)、通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人入住时宾馆室内氡浓度的变化说明土壤氡的渗入是底层房间室内氡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在浴室内使用温泉水洗浴时,浴室内平均氡浓度比没有用温泉水时高出1~8.3倍,客房内氡浓度比没有用温泉水洗浴时高出1.2~8.3倍。在使用温泉水时,某些宾馆室内氡浓度超标,可能对宾馆工作人员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应采取管理措施或技术手段降低其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洞穴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涛  杨晓霞  石定芳 《中国岩溶》2012,31(1):99-106
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向来是医学、化学、核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学术界虽然对喀斯特洞穴氡的来源(岩石、地下水)、氡浓度的影响因素(地质因素、洞体结构、洞内外气象参数)、氡浓度的测量(测量对象、测量仪器及方法)、氡的危害、氡的防治(隔离氡气渗入途径、排风通氡、控制洞穴内停留时间减少吸入量、加强监测)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于喀斯特洞穴氡的形成机理、喀斯特洞穴氡测量标准的制定及有效剂量的估算、喀斯特洞穴氡的防治技术及员工的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氡、氦等气体地球化学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回顾了氡、氦的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在分析氡、氦等地下气体在地壳中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总结出氡、氦等地下气体浓度变化具年变(或日变)规律,且受多种因素诸如其自身的地球化学行为、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及区域应力场等的综合影响。归纳了近30年来在氡、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氡异常的形成机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氡、氦等地下气体在地震监测预报及基础研究方面日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对其自身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提出了今后应在氡、氦等地下气体的异常迁移、实验研究、资料处理过程中对干扰因素的排除以及开展深部气体运移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浙西石煤产区放射性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惠进 《地质通报》2003,22(9):725-728
浙江西部山区石煤资源丰富,广泛地被应用于石煤制品的生产和用做部分电厂、山区农村的燃料。石煤中U、Th等放射性核素含量高,致使部分石煤及其制品中U、Th等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U、Th是Rn的母体元素,衰变后不断释放出氡气,导致石煤产区居室内氡浓度和居民年辐射剂量当量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在分析该区部分石煤产区、石煤制品、石煤电厂以及居室中的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平原区北西向和北东向两条氡浓度剖面进行了测量,发现北部地区氡背景值要大于南部,东向西方向氡浓度变化起伏频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土壤母质、地层以及断裂的影响,发现断裂是影响北京平原区氡浓度高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中氡及其母体铀、镭的测试研究,在勘探铀矿以及矿泉的开发利用方面,国内外已有大量工作和重要成果。近几年来,在地震预报的应用方面,也开展了不少工作。对于地下水中氡的形成问题的研究,是与上述各项工作有密切联系的一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4.
综合相关文献研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土壤中氡气浓度的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不同土壤中氡浓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壤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中氡气浓度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表层土壤,孔隙度不同,所含氡气浓度也不同。当表层土壤为房渣土、填土时,土质夯实,孔隙率低,氡浓度含量较低;表层土壤为粉土、粉质粘土时,土质较均匀,土层较疏松,孔隙度略大,土壤氡浓度大于前者;表层土壤为粉砂、细砂时,土层更为疏松,土壤中孔隙度再次增大,氡在土壤中有大量的存储空间,所含的氡浓度最大。因此,土壤的孔隙度大小影响氡从地下向地表渗透析出的难易程度,孔隙度越大氡越容易渗透其中,浓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氡浓度日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壤氡可以反映地下深部的水文、地质、矿产、热源等信息,但土壤氡浓度有年变和日变的特点。为了研究土壤氡浓度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α能谱测氡仪对土壤氡进行连续测量。结果表明:土壤氡浓度呈单峰型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9:00~22:00,最小值出现在11:00~14:00,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氡浓度的关键因子,土壤氡浓度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降雨对土壤氡浓度有显著的影响,降雨后土壤氡浓度出现双峰型日变化特征,其变化与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等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测氡技术能有效圈定煤炭气化燃空区范围。为了准确圈定氡异常的位置和范围,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以不同次数的多项式拟合氡元素的整体分布趋势;基于拟合度分析和F分布检验确定最佳趋势面多项式的次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残差(剩余)分析,识别局部异常,进而圈定氡值异常范围。以内蒙乌兰察布新奥集团煤炭地下气化燃空区测氡数据为例,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圈定地下气化燃空区范围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圈定的氡异常与验证钻孔点吻合程度好,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方法圈定氡异常的方法,为低放射性地区氡异常的圈定提供了一种快速、简单并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北京市平原区测氡定位隐伏活动断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氧气化学特性,对北京市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测试,并选取了典型氧浓度异常剖面进行了解译分析,初步探讨了氧气与隐伏活动断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Canada is a vast country with most of the population living on a small portion of the land. However, for a national radon potential map, it is mandatory to cover the entire country including sparsely populated areas. Becaus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adon map development for Canada is challenging. After briefly reviewing of radon map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his study considers a multi-tier approach to best use available however limited resources and to generate a national radon map in a timely fashion. In summary, radon potential maps for highly populated areas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direct indoor radon measurements where enough indoor radon data are available. In areas where indoor radon measurements are limited or not yet available, the radon potential maps could be developed from various data sources with a multi-factor scoring system including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n soil permeability, soil gas radon concentration and ground uranium concentration. In sparsely populated areas, radon potential maps can only be generated with geological predictive tools, especially in those areas where no houses have yet been built. Because indoor radon measurement data and geological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radon are very limited in Canada, a multi-step strategy is also worth considering in addition to the multi-tier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