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兴隆沟金矿区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吉林优地槽褶皱带,吉林复向斜,双阳—磐石褶皱束南东段,辉发河深大断裂北侧槽区边缘。为金及多金属的重要成矿区。文章通过对构造运动、岩浆岩分布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指出了构造、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分析的岩浆岩与构造作用,对扩大矿区的找矿规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星星峡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成矿区带,具备极佳的成矿条件。其中明锡山矿区属星星峡金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内锡铜矿化主要与海西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锡铜矿化均赋存在绢英岩化蚀变岩内,受区域断裂旁侧发育的NE向张扭性次级断裂控制,并从岩浆岩、构造、热液蚀变、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吴光存 《山西地质》2012,(3):108-110
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沙让矿区钼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认为钼矿成矿控制因素有岩浆活动、构造作用及硅质热液变质作用。矿区岩浆岩多期次侵入有利于成矿,严格控制了钼矿床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区域断裂构造及次级断裂、裂隙构造为成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含矿热液充填于断裂及裂隙中有利于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4.
毛登锡锌矿位于内蒙古兴安岭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铅、锌、金、银、锡、铬(钼)成矿区大兴安岭中南部成矿带,哲斯乌兰浩特成矿亚带之黄岗梁甘珠尔庙突泉乌兰浩特铁、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好。在对该矿床开展详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指出矿区发育有利于多金属成矿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条件,分析了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标志,对该区远景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保具  张艳飞  颜开  肖荣阁 《现代地质》2021,35(5):1380-1396
大兴安岭中段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等有色金属成矿区,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对区内成矿预测及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广泛地质调查、典型矿床采样、岩矿鉴定、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元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海西期成矿岩浆岩稀土总量偏低,负铕异常不明显,轻重稀土比值较大,与稀土总量呈正相关关系,与δEu值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成岩物质以幔源为主。燕山期成矿岩浆岩则相反,显示壳源物质特征。铅锌银多金属矿以锌为主,铅锌矿石与幔源分异岩浆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基本一致;聚类分析显示TFeO-Cu-Zn为独立群组,表明铁铜锌物质是从岩浆结晶晚期的岩浆中分异出来;TFeO-Cu-Zn独立群组显示区域内闪锌矿均为高温铁闪锌矿。研究认为,大兴安岭中段铅锌银矿成矿物质来自闪长岩,后期热液改造对铅银富集有一定作用,中基性岩浆岩形成铅锌银成矿系统,而酸性岩浆岩形成铜钼及铜锡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锡多金属矿床空间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MAPGIS系统平台空间分析方法的特点, 以华南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为空间分析对象,对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布态势及有利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要素的相关对象属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初步总结出华南地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浆岩、泥盆系和侏罗系地层及NE向或NEE向断裂带等有利因素的叠加复合部位是寻找锡多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组合标志, 为成矿预测及相关区域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广西大厂隐伏花岗岩体发育特征及其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厂锡矿田是闻名于世的锡多金属矿资源基地.从事大厂锡多金属矿找矿勘探和科学研究的地质工作者先后对矿田范围内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确认成矿与岩浆活动有关.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对矿田内岩浆岩的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献给读者参考,但由于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荷花坪地区锡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和本区的成矿控制条件,认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对矿床的形成起了不同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以整装勘查的思路进一步分析了荷花坪地区找矿前景,并指出了荷花坪-良田、龙形寨和观音山-珍珠岭等矿区找矿工作部署重点位置。  相似文献   

9.
茶尖岭矿区M28异常分布区银多金属矿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岩浆岩有空间、成因联系,属于浅成热液矿床中的矽卡岩型成因。银多金属的成矿是热液活动、构造作用的产物,根据地层中元素的初始含量及矿源岩来阐明该异常分布区银多金属矿源条件。初步分析认为,板岩类及闪长玢岩为M28异常分布区的矿源岩,该异常分布区地层中银多金属元素的初始含量较高,该异常分布区银多金属成矿的矿源条件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依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对雄梅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对元素分布、元素相关性、单元素异常、组合异常等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Pb、Zn、Au、W、Sn、Bi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结合野外异常查证工作,推断大多数异常受岩浆岩和构造作用控制,区内与酸性岩体有关且强度较高、元素组合较好的异常区有利于成矿。依据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的圈定,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构造背景,进一步优选出赤打日钨锡多金属矿、查江铅锌多金属矿2个远景区,并在后续的野外工作中得到了相应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东昆仑成矿带成矿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昆仑地处中国中央造山带的西段,横跨青海、新疆两省(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也是我国新的黑色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新近发现或扩储了一批大(中)型矿床。区内主攻矿种为钨、锡、金、铁、铜、镍、铅锌等;主攻矿床类型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造山型金矿、云英岩-矽卡岩-热液脉型钨锡矿、矽卡岩-斑岩型铁铜铅锌多金属矿。本文在综合分析已有各类工作成果基础之上,划分了成矿谱系和矿床成矿系列,开展了资源潜力评价分析,提出了4个一般远景区及4个普通远景区,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周缘金属矿床成因类型、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的柴达木盆地周缘地区,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区.同时,该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在综合分析以往多年工作成果基础之上,较系统总结研究了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区域构造演化、主要矿床类型、区域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结果表明:该区地质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早古生代造山、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和中新生代叠复造山等4个构造旋回.其中,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与区内金属成矿关系密切;总结出6个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分属于拉伸裂解构造背景的喷气-沉积矿床组合(包括VMS型、SEDEX型)和与造山过程有关的造山矿床组合(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造山带型金矿等);该区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矿种和多类型的特点,初步总结划分出5个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即与新元古代—寒武纪裂解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奥陶—志留纪裂解有关的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晚加里东陆-陆碰撞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晚古生代裂解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有关的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河南省方城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伏牛山东麓,熊背-拐河金多金属成矿带。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集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于一体,是金多金属矿的成矿有利地区。区内燕山期花岗岩极为发育,两侧早期存在的两条规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黄土岭-郭沟和上官庄-薄地川韧性剪切带,明显构成“一体两带”的有利成矿环境。矿区成矿热液来源于上地幔岩浆水,并混合了部分热卤水,经多期分溢、沉淀,最终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矿体。研究认为矿区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带,各个成矿带存在不同的成矿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4.
华南大陆中生代以来受华北板块、西南缘特提斯洋以及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会聚作用形成了多序次的构造变形及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 并造就了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文章在梳理成矿区带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化期次、矿体分布及成矿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 利用构造变形序次及其控岩控矿的规律性完善了典型矿床成矿过程及成因机理。通过对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赣东北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以及滇东南老君山钨锡矿集区开展构造变形解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厘定出相对完整的印支期、中晚侏罗世及白垩纪3期变形序列, 但其作用时限、构造性质、规模强度及变形样式却表现不一。通过构造控岩分析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得出, 不同成矿区带都存在与变形序列相一致的岩浆或变质热事件, 进而利用变形序列与岩浆期次对应规律明确了与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朱溪钨铜矿床以及南秧田钨矿床相关的多期岩浆活动。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多阶段矿化事件并提出3个典型矿床都存在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的认识。从构造对矿床就位机制控制的角度分析了马坑式矿床分散多变矿体、朱溪矿床垂向大跨度矿化及深部巨型矿体、南秧田矿床层-脉叠加矿体分别受赋矿地层褶皱拆离、大规模双重逆冲以及2期构造变形复合控制的机理。文章最后探讨了不同阶段华南重要成矿区带构造变形及岩浆成矿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张占玉 《地质与勘探》2011,47(6):994-1001
青海省都兰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祁漫塔格-都兰构造岩浆带中,发育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本文基于详细的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总结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提出主要找矿标志。认为该类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与寒武系一奥陶系滩间山群和石炭系地层接触带及外接触带部位,中-晚三叠世是...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Cu-Pb-Zn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夏地块内的重要成矿区域,长期处于全球超大陆聚散与南北大陆离散拼合的交接转换地带,拥有复杂多样的成矿环境和有利的成矿条件,需要重点部署找矿勘查工作。文章从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了该成矿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矿谱系。作者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经汇总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新的找矿理论和找矿进展,对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部署建议,建议主攻矿种为:稀土、萤石、铜、钼、铅、锌、锡、金、银等,主攻类型为:风化淋积型稀土矿、斑岩型铜钼金矿、沉积改造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岩浆热液型萤石矿以及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热液型钨锡铋钼铌钽矿等,并在成矿带内圈定了19个找矿远景区,其中8个为重点远景区,11个为一般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中国地质》2012,39(4):1007-1022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床的时空分布,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将格咱岛弧成矿系统划分为印支期成矿亚系统和燕山期成矿亚系统。印支期主要发育了与安山岩同源的壳幔型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斑岩型Cu矿成矿系统,燕山期伴随着同碰撞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Mo(Cu)及热液型W(Mo)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格咱岛弧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其中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已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冈底斯成矿带是一条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绒多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类型为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文章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及矿石的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并对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今后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工作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台子银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兴城首山—大英昌—杨家杖子NW向断裂带与黑风山—梁家沟—季家沟NE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银铅锌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岩与燕山早期花岗岩的接触带中,矿体多呈似层状、脉状产出,为热液充填型矿床,成矿与断裂构造与岩浆热液的活动关系密切。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银、铜、钼、铅锌等金属元素的富集区域,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青海索拉沟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拉沟地区位于青海省东昆仑东部与西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较强烈,成矿背景条件良好,是青海省贵金属、铜多金属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根据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成矿特征、矿物组成、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温压测试及元素组合等特点分析,推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热水沉积成矿和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索拉沟银多金属矿为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