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涝灾害对产业系统造成的经济影响既有直接经济损失也有间接经济损失,而间接经济损失远远高于直接经济损失,研究间接经济损失对灾害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16年湖北省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数据,从产业关联视角计算不同洪涝淹没水深下的产业部门间接经济损失。研究结果表明:① 随着淹没水深增加,不同产业部门受洪涝灾害冲击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相应增加。② 大部分产业部门由于产业关联关系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高于直接经济损失;当淹没水深较小时,一些资产较密集的产业部门受洪涝灾害冲击较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于间接经济损失。③ 全社会总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呈非线性关系,且间接经济损失随着直接经济损失增加而增加;当淹没水深大于2.093 m时,间接经济损失约是直接经济损失的1.15倍。  相似文献   

2.
由于荒漠化造成了许多无法估量的损失,尤其象异地损失和社会损失,以致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准确评估荒漠化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好在还可利用当地的土地退化造成生产力的直接经济损失予以评价。据对若干不同经济状况国家的调查表明,利用这种方法粗略的计算和评估荒漠化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还是可行的。1977年联合国沙漠大会首次计算了世界干旱区荒漠化引起的土地退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生产能力下降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仅直接损失每年就达2.6×10~(10)美元。1980年的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初步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董玉祥 《中国沙漠》1997,17(4):383-388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是沙漠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沙漠化及其危害程度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沙漠化经济损失货币估值的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技术参数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依此对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所造成的主要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可知西藏沙漠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34.5亿元。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灾害的经济评估体系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评估泥石流造成经济损失的体系 ,该体系将泥石流破坏的各种实物的价值分为五类 ,并介绍了各类价值的含义、特点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董玉祥 《中国沙漠》1997,17(4):383-388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是沙漠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沙漠化及其危害程度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浙江省化经济损失货币估值的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技术参数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依此对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所造成的主要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可知西藏沙漠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34.5亿元。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市是河内省会所在地,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诸多有利资源环境条件。但由于地处生态脆弱带,加上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利用,目前是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据不完全估算,因生态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10.20%。如果忽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这种不利的影响将会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频繁遭受台风侵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行区域台风灾害经济损失风险的定量评估在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1954-2008年间全国台风灾情数据与台风强度等级构建直接经济损失率曲线,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广东全省98个县域单元不同强度等级台风经济脆弱性,在计算不同强度等级台风登陆广东的频次基础上,确定不同强度等级台风发生可能性,最终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不同强度等级台风造成的广东省经济损失风险进行定量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广东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在百亿元以上,微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达到104.67、144.29、77.53和135.91亿元.空间上表现为珠三角地区的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风险最高,从珠江入海口地区向内地呈辐射状减弱,内陆远离海岸线的县市风险值最低,不足0.50亿元,随着台风强度由微度到中度增强,粤西风险高于粤东,当达到重度时,表现为粤东沿海高于粤西沿海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地震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震经济损失评估是地震风险分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制定地震风险防范管理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如何准确评估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地震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发展进程,对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通过分析指出运用模型评估时存在的困难和以待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外对于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研究均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系统的评估方法,但仍然存在无法整合社会经济这一整体进行评估的不足;而在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时由于涉及领域广泛、受影响时间较长、各经济体间联系复杂等原因,很难得出较为精准的结果,因而其评估方法也仍然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文章最后展望了今后地震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吉林省草原火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原火灾影响我国牧区多发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发生相当多的草原火灾,对牧区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对吉林省草原火灾进行了风险分析,解决了草原火灾小样本资料限制的问题。计算出吉林省草原火灾三个指标每年在各个水平下的发生概率,并得出了吉林省每年草原火灾过火面积和经济损失的风险值。通过研究发现,吉林省草原火灾每年发生5~20次的草原火灾概率较大;过火面积1 200 hm2左右的风险值最大;草原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5万元的风险值最大。对防灾减灾和草地保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平原地区水资源利用的边际效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了利用统计资料计算工农业用水边际效益的方法。并以保定地区为例 ,详细阐述实际运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转换等方法 ,计算出河北省 7个平原地区的工农业用水边际效益值 ,并讨论边际效益在水资源分配中确定合理供水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空间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14  
邓伟  翟金良  闫敏华 《地理科学》2003,23(4):385-390
水资源的赋存需要特定的空间结构,水空间对于维系水资源系统的完整性、保障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极大地干扰了地球表层系统,水空间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破坏了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水空间的丧失极大地改变了流域尺度上的水循环过程,加剧了水资源的负均衡性。科学规划水空间,建立水资源安全的水空间格局和预警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保障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ressure on national 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generated by production activities. Water stress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water u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regional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and a green water footprint) to renewable water resources available in a country or region. Water stres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ressure on national 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generated by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and the water stress in China during the years 1985-2009. The result shows that China’s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increased from 781.58 × 109 m3 in 1985 to 1109.76 × 109 m3 in 2009. Mega-cities and regions with less agriculture production due to local climatic conditions (Tibet and Qinghai) had lower water footprint of production, while the provinces (Henan, Shandong) with higher agriculture production had higher footprint. Provinces with severe water stress increased from 6 in 1985 to 9 in 2009. High to severe water stress exists mainly in mega-cities and agricultural areas located in the downstream area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in North and Central China. The outlook for water resources pressure in China is not optimistic, with areas of stress expanding from northern to souther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山区三水转化与水资源过程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腊春  史运良 《地理科学》2006,26(2):173-178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由于地质背景和地貌结构的特殊性,致使三水转化与水资源形成过程不同于非喀斯特山区。文章探讨该区三水转化机理、水资源补给方式和形成过程,得出喀斯特流域对于相同或相似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的流域结构决定了补给方式、三水转化、径流调蓄和输移特征。提出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模式应按照因地制宜、因土制宜、因水制宜及因需制宜原则,采用以小微型为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实施分散拦蓄、分散供水,以化整为零方式解决喀斯特山区的整体性干旱缺水。  相似文献   

14.
祁连L山主要植被下土壤水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亚高山灌丛林、牧坡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土壤水的空间垂直动态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可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调节层三个层次;土壤水的时间动态可划分为土壤失水期、聚水期、退水期、稳水期四个时期。土壤水总的特征是,不同植被地类的土壤水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黑龙港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龙港地区是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洼地”,该区发展面临着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日益严重的缺水状况问题。资源性缺水和水污染是黑龙港地区面临的两大水资源问题,解决黑龙港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跨区域调水、非传统水资源开发、节水和水源保护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王西琴  刘昌明  张远 《地理学报》2006,61(11):1132-1140
通过考虑水的自然循环与水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循环 (二元水循环),后者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耗水率、污水排放浓度影响,探讨了二元水循环下河流生态需水“质”与“量”的综合评价,以区别以往仅从自然水循环 (一元) 出发评价河流生态需水的缺陷。建立了二元水循环下的河流生态需水的水量与水质计算方法,并确定了河流生态需水的“质”与“量”的评价标准,实现了河流生态需水水量与水质的综合评价。以辽河流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了一元水循环下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浑太河、东北沿黄渤海诸河等水资源分区的河流生态需水,分别占径流的39.3%、63.0%、43.9%、43.3%、43.5%,采用Tennant推荐流量及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是:除西辽河属于“中”等级外,东辽河、浑太河、辽河干流、东北沿黄诸河等均在“好”等级以上,东辽河达到“极好”等级。与之对应的二元水循环下的河流生态需水比例分别是57.5%、74.1%、60.8%、60.3%、60.4%,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水量角度评价,西辽河不能达到生态需水“量”的标准,其余能够达标,从水质角度评价,西辽河、浑太河、辽河干流、东北沿黄诸河等均不能够达到“质”的标准,东辽河可以达标。从“量”与“质”相结合的角度评价,仅有东辽河可以达标。因此,水质状况是决定辽河流域河流生态需水是否满足生态系统需求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军  周冬梅  张仁陟 《中国沙漠》2012,32(6):1779-1785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生态足迹法构建了黑河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5个二级水资源账户,并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研究了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水足迹和水资源负载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从2004年的16.36 hm2增加至2010年的24.40 hm2;总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571.81 hm2减少至2010年的486.73 hm2;而水资源生态赤字从2004年的555.45 hm2下降至2010年的462.33 hm2;黑河流域水资源负载指数高,水资源开发潜力很小;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加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随着我国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对水土流失问题及水资源问题的日益关注, 流域水 土保持综合治理对下游水资源的影响已成为当前解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的重中之重。本 文在径流小区域尺度和流域尺度上, 分别对我国近几十年来在水土保持单项措施对水资源的影 响以及流域综合治理的减水效益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对各重点治理大流域的 减水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 阐述了目前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超渗-超蓄产流模型在评价水保措施减水效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治理与尺度对黄土区产流模式的影响,建立用地评价水土保持的措施减水效益的超蓄产流模型,并将径流成份直接区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同时着重介绍所建模型参数的率定及其在减水效益中的应用。在3个典型流域(青阳岔、岔巴沟和小理河)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冬季结冰灌溉对苏打盐碱土水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帆  王志春  肖烨 《地理科学》2012,(10):1241-1246
在苏打盐碱土区进行结冰灌溉试验,研究灌溉后盐碱土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分布状况。试验分为淡水结冰灌溉(E)、微咸水结冰灌溉(D)、微咸水结冰灌溉+100%GR(石膏需求量)磷石膏(A),微咸水结冰灌溉+50%GR磷石膏(B),以及对照(CK),5个处理。灌溉水量为180 mm。试验结果表明灌溉融水增加了土壤耕层的含水量,为春播抗旱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灌溉融水使土壤耕层主要离子Na+、Cl-、CO32-、HCO3-明显降低,使土壤耕层的盐碱化程度得到改善。不同处理方式之间比较,微咸水结冰灌溉洗盐效果和盐碱化改良效果明显好于淡水结冰灌溉,微咸水+磷石膏淋洗和改良效果好于微咸水结冰灌溉,且随着磷石膏施用量的增多,洗盐和改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