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祁连山东段皋兰岩群地质时代的微古植物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厘定中祁连地块褶皱基底的时代,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以及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化石依据,加上同位素年龄测定受该区岩浆事件扰动的影响,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地质时代厘定始终悬而未决,本次1:2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采获大量蓟县纪微古植物化石,并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1180Ma。作者根据皋兰岩群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化石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将皋兰岩群地层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1∶2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在白银地区的皋兰岩群内采获到以球形藻类为主的微古植物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明显,广泛见于我国长城系,层位稳定。组合中的部分分子尚显示长城纪—蓟县纪生物演化过渡色彩。含化石地层可与兰州兴隆山地区兴隆山岩群对比。参照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将皋兰岩群的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南缘铁克里克断隆结晶基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在原划埃连卡特群花岗片麻岩中获得(1 970±47)M a(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地层对比,从中解体出喀啦喀什岩群。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和变形变质特征、同位素年龄及成矿专属性研究,认为铁克里克断隆构造基底具双重构造基底特征,喀啦喀什岩群组成结晶基底,埃连卡特岩群、塞拉加兹塔格岩群组成过渡基底;蓟县纪的博查特塔格组、苏玛兰组及青白口纪的苏库勒克组及震旦系组成沉积盖层。喀啦喀什岩群对铁、铜、金多金属矿成矿有利。该成果对铁克里克断隆结晶基底的组成、发展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石棉地区的前震旦纪基底变质杂岩(“康定杂岩”) 呈断块产出,由中浅(深) 变质岩、变质侵入岩及混合岩组成。在片岩中获蓟县纪—青白口纪球藻类化石;采用锆石UPb 法和PbPb 法获得变粒岩的原岩年龄为1067Ma,变质砂岩的成岩年龄小于853Ma,变质侵入岩的成岩年龄为876 ~828Ma,混合岩的变成年龄为711Ma,结合早震旦世岩体侵蚀混合岩,故将基底变质杂岩的时代确定为蓟县纪—青白口纪。  相似文献   

5.
柴北缘前寒武纪基底岩系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对它们进行年代学研究与对比是探索区域构造过程与成因联系的有效手段.对达肯大坂岩群西段条带状混合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石英片岩及侵入其中的片麻状石英闪长岩进行了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征研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试均获得了达肯大坂岩群约460 Ma和约430 Ma两组峰值年龄信息.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约460 Ma的次峰值年龄是柴北缘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过程中构造-岩浆事件的地质记录;而约430 Ma变质作用时代与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的结晶年龄(429.0±4.1 Ma)基本一致,结合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及达肯大坂岩群锆石稀土元素特征,认为该期变质作用为同期岩浆事件导致的构造-热事件的响应.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具有明显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富集Pb,指示了与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造山岩浆作用特征.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欧龙布鲁克地块西段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的性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秦-祁构造结合部位以新阳-元龙大型剪切带为界,北侧的北祁连造山带和南侧的西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线呈斜截关系,致使两侧岩石单元的对比存在困难。陇山岩群位于秦-祁结合部位的北祁连构造单元东端,是一套岩性复杂的中深程度变质杂岩,其形成年代和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重点以陇山岩群中黑云母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测年。其测年结果明显分为4组,两个主要区间为1 097~795 Ma (49%,峰期年龄约为929 Ma)和2 713~2 265 Ma (21.5%,峰期年龄约为2 435 Ma),另有两个次级年龄组为575~471 Ma (12%,峰期年龄约为541 Ma)与1 864~1 539 Ma (14%,峰期年龄约为1 717 Ma)。通过最小岩浆峰期年龄和陇山岩群内侵入体的最老年龄初步限定其形成时代介于寒武纪早期-早-中奥陶世(539~454 Ma),与已报道的晚太古代-早元古代陇山岩群TTG片麻岩形成于不同时代,不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基底的沉积岩系。通过与周边构造单元年龄特征峰值的对比研究发现,其新太古代-古元古代(2 713~2 265 Ma)和中元古代(1 864~1 539 Ma)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基底,新元古代(1 097~7 95 Ma)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北秦岭造山带和中祁连陆块,早古生代(575~471 Ma)的碎屑物质来自于天水-武山构造带,与该洋盆形成过程有关。因此,陇山岩群中黑云母石英片岩的碎屑物源既包括北侧的华北板块南缘基底,又包括南侧的秦岭-祁连造山带,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红土堡弧后盆地的形成扩展阶段,与北秦岭东段宽坪岩群副变质岩和二郎坪岩群变沉积岩形成构造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7.
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南迦巴瓦岩群是研究喜马拉雅构造带基底演化的重要对象之一.在构造样式上,南迦巴瓦岩群为一个背形构造,该背形构造的核部由多雄拉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本文开展了南迦巴瓦岩群多雄拉混合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多雄拉混合岩深色体的原岩形成年龄为1759±10Ma,浅色体的形成年龄为1594±13Ma,代表发生混合岩化的年龄.另外,一个多雄拉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1583±6Ma,该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区域发生混合岩化作用的时代相近,表明在混合岩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壳深熔作用.区域对比表明,低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构造单元内存在着明显不同的构造一岩浆事件,其中低喜马拉雅构造单元广泛存在1.6~1.8Ga的构造-岩浆事件.与之相对比,多雄拉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代学说明南迦巴瓦岩群核部应属于低喜马拉雅结晶岩系,而明显不同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这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相似,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有着相似的地质演化.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万宝沟岩群古近纪孢粉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宝沟岩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一套构造-沉积混杂堆积地层,由外来系统和基质系统两部分组成。以往根据外来岩块中的叠层石等将该岩群的时代定为前寒武纪的蓟县纪一青白口纪。最近在该岩群的基质系统中分析出22属(未定种)与15种古近纪渐新世孢粉化石,这一重要发现为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进一步确定该岩群的混杂堆积地层性质和阐述东昆仑造山带形成演化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祁连造山带东段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选择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和物源特征。结果表明,葫芦河群的2个样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同位素年龄表明,葫芦河群沉积时代限定为447~434Ma,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葫芦河群变质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组:(1)震旦纪—早古生代年龄组,426~595Ma,峰值为479Ma;(2)新元古代年龄组,738~981 Ma,峰值为887 Ma;(3)中元古代年龄组,1000~1 913Ma,峰值为1499Ma;(4)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2053~2 872Ma,峰值为2448Ma。其中,早古生代年龄组可进一步细分为426~493 Ma和527~595 Ma两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445 Ma和559Ma,前者年龄段指示其物源可能以邻近地区的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为主,是加里东期中南祁连和西秦岭微地块分别向北俯冲、碰撞产生的一系列火成岩在造山剥蚀后的沉积响应;后者年龄段则与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中泛非造山事件中的岩浆活动有关。新元古代年龄组可细分为738~799Ma、839~862Ma和902~981Ma 3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768Ma、848Ma和948Ma,以902~981Ma年龄组为主;第一年龄段(738~799Ma)与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晚期岩浆事件的年龄大致相对应,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事件相关;第二年龄段和第三年龄段(839~862 Ma、902~981 Ma)与中祁连地区和西秦岭北缘的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年龄大致相对应,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及岛弧型岩浆作用相关。中元古代年龄组可细分为1 000~1 197Ma和1 243~1 913Ma 2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1 036Ma和1 593Ma,其物源可能来自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岩系。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反映了物源来自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结晶基底,部分物源也有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基底岩系。综合分析显示,葫芦河群碎屑沉积物质来源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存在祁连造山带、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华北板块基底3个物源区,其中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提供了大部分物源,而祁连造山带应为葫芦河群贡献最大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
为精确限定红土堡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结合阴极发光分析,分别对北祁连东段红土堡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墙进行了LA - ICP - MS 单颗粒锆石微区U - Pb 同位素测年。红土堡枕状玄武岩获得(443.4 ±1.7 )Ma 和(1 782 ±34 )Ma 两组年龄值;同时,获得红土堡基性火山岩中辉绿岩墙的年龄为(385.7 ±7.9 )Ma,并含有(1 697 ±6 ) ~(2 692 ±4 )Ma 的捕晶锆石年龄信息。认为红土堡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与其北的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大体一致,推断红土堡基性火山岩的原始岩浆不同程度遭受了陇山岩群的混染。这一新资料,对进一步研究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大地构造格局、构造演化以及北秦岭—北祁连衔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洪奎  杨永波  耿科 《华北地质》2011,34(4):253-257
通过对雪山花岗闪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了14个测点构成的谐和线上交点年龄数值为2 491±5 Ma(MSWD=0.43),该年龄基本代表了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间。从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将雪山岩体的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  相似文献   

12.
鄂拉山是中央造山带西段之东昆仑和西秦岭的结合部位,由于研究程度不高而影响着大家对其区域印支期成矿作用、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因此,本文从特定矿床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反演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方法入手,以鄂拉山北段的牦牛沟铜金矿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年代学,将其与区域东昆仑典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进行时空对比研究,并结合传统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和成岩证据,试图探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动力学过程以及鄂拉山的归属问题。结果表明,牦牛沟铜金成矿为小型矽卡岩矿床,成矿与木勒儿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与铜金成矿有关的矿化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矿床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以及辉钼矿等。首次获得有意义的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为(238.7±1.4)Ma。同时,三叠纪鄂拉山与东昆仑具有相似的地质演化特征,属于东昆仑南北向挤压构造背景下的成矿事件。东昆仑三叠纪成矿可能有两个相对峰期:约237 Ma以矽卡岩矿床为主的铁铜成矿期和约222 Ma的以斑岩为主的铜金成矿期,前者可能和俯冲碰撞转换期的板块断离有关,后者则与后碰撞拆沉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阿德拉嘎乌拉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德拉嘎乌拉正长花岗岩出露于中蒙边界一线,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其划归于燕山早期侵入岩(Kγ5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划归于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P1χγ).通过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其年龄,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73.1±0.4 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该正长花岗岩为早二叠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高硅、高钾、过铝、贫铁镁钙的特征,属造山后的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明显,δEu在0.07~0.60之间,铕强烈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V”字型.  相似文献   

14.
罗汉寺岩群地质特征、时代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寺岩群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主缝合带商丹构造带内,区域上呈构造岩片夹持于商丹构造带内,东西断续延长达百公里。文中从岩石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罗汉寺岩群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进而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中段莫克河地区发现一层位于玄武岩下部烘烤成因的炭质层,经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AMS)14C测定,该炭质层的年龄为(41 925±340)a BP,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由此可以确定此期火山喷发为晚更新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渐新世;依据炭质层所在地质剖面,反演莫克河地区晚更新世后的火山活动过程,将大兴安岭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新近纪中期和第四纪晚期2期。该炭质层年龄的确定为大兴安岭中段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变迁、大兴安岭隆升史等科学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虎林岩体的锆石U——Pb 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嘉  邢德和  杨浩  张彦龙 《世界地质》2012,31(4):631-637
通过虎林石青山采石场角闪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 LA-ICPMS 年龄测定,确定了虎林岩体形成于118 Ma 的早白垩世晚期。根据该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研究资料,认为虎林岩体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宏观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毛伊勒吐岩体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依据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和岩石学特征,认为该岩体为钙碱性岩石.对其中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定,206Pb/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147.97±0.95 Ma,表明毛伊勒吐岩体侵位时代属于晚侏罗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分析,该石英闪长岩是在板块碰撞后地壳抬升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蛇绿混杂岩带作为造山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成和就位过程与区域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系统梳理北山造山带蛇绿混杂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在北山造山带内卷入的4条蛇绿混杂岩带中,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为形成时代最古老的蛇绿岩,代表了北山洋盆最早于早寒武世即已开启,北山地区发育的洋盆最晚可能于二叠纪闭合,...  相似文献   

19.
牛广智  黄岗  邓昌生  徐岩  陈涛  季春  李文军 《地质通报》2016,35(9):1441-1447
广泛分布于南祁连的巴龙贡噶尔组一直缺少精确的化石和同位素测年依据,其地质时代备受关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青海省天峻县织合玛乡南部的该套地层中新发现了英安质火山熔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1件英安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457.6±2.4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晚奥陶世。这是首次获得的有关巴龙贡噶尔组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为该组的解体及其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这一新发现和成果对于研究南祁连的早古生代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