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兴富  施炜  李恒强  陈龙  岑敏 《地学前缘》2013,20(4):199-210
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沿其边界断裂发生多期断陷活动,其边界断裂运动学特征记录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基于其边界断裂滑动矢量的详细测量与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盆地内沉积序列以及叠加变形分析,提出银川盆地新生代主要受NWSE向伸展、NESW向伸展与NESW向挤压3期构造应力场控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相关年代学数据,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初始断陷、持续断陷与拉分断陷等3期构造演化,始新世-上新世受NWSE向伸展作用控制,银川盆地两侧主边界断裂发生正倾滑活动,导致盆地发生强烈断陷活动,充填了始新世-上新世红色砂岩、砾岩;更新世期间,古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ESW向伸展,其主边界断裂以左行斜张活动,银川盆地持续断陷沉降;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在NESW向挤压作用控制下,银川盆地主边界断裂发生强烈右行走滑兼正断活动,盆地受断裂剪切拉张活动,发生拉分断陷沉积。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底先存构造对裂陷盆地断层控制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脆性断裂新理论--“不协调性准则”来阐述、分析裂陷盆地基底先存构造控制断层形成和演化的力学机理,确定基底先存构造活动性的变化规律,探讨并初步确定基底先存构造对裂陷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控制作用具有如下规律: (1)先存构造(特别是先存断裂)优先活动,这是基底先存构造能控制沉积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根本原因。(2)先存构造对盆地断层控制作用的强度决定于其活动性,它由先存构造的产状、力学性质和应力状态决定,可以用先存构造活动性系数(fAS)来定量描述。(3)受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发育的位置和延伸方向(走向)、形成次序、继承性特征,以及分布规模等都表现出显著的规律性。(4)与伸展方向垂直,且与σ1夹角为45°-(/2)的基底先存断裂对断层的控制作用最强;随着走向与伸展方向的夹角α逐渐变小,以及倾角偏离45°+(/2),对断层的控制作用就逐渐减小。(5)基底先存断裂的规模越大,对断层的控制作用就越强;受大规模基底先存断裂控制的断层往往构成裂陷盆地的构造格架。(6)随着薄弱带抗剪强度的减小,基底先存薄弱带发生破裂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对断层的控制作用不断增强;而相对基底先存断裂而言,其影响程度则相对偏弱。上述认识可以为裂陷盆地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提供理论模型,为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坳陷区属中朝准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早、中侏罗世后发生强烈断裂变动形成断陷盆地,早第三纪发展为断坳盆地,晚第三纪演化成统一的坳陷盆地,即现代的坳陷区。区内第三系局部构造的形成演化受郯庐断裂、聊考断裂、沧东断裂及太行断裂等控制,形成多种成因类型的局部构造。  相似文献   

4.
巴音戈壁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音戈壁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塔里木与中朝板块交接部位,受长期活动的走滑断裂构造控制。笔者将巴音戈壁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分为三叠纪-侏罗纪拉分盆地发生、早白垩世拉分盆地全面发展、晚白垩世沉降拗陷和第三纪以来挤压抬升等4个阶段。以塔木素砂岩型铀矿为例,讨论了该盆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指出其断陷盆地构造格局控制着沉积相带的发育,构造反转有利于控矿断裂的形成,有利于层间氧化带发育和铀的活化迁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南海东北陆坡断裂特征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东北陆坡断裂发育,主要有北东、北西、近南北和近东西向的4组断裂,按性质分则有张性、压性和走滑等。主干基底断裂有F1、F2、F3、F4、F5、F6、F7、F8、F9、F10等,这些断裂规模较大并决定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尖峰北盆地、笔架盆地和台西南盆地发育和演化。受主干断裂的控制,尖峰北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区域沉降3期演化,发育两套构造层;而笔架盆地则经历了渐新世断陷、渐新世末—中中新世坳陷和晚中新世—全新世构造反转3期演化,发育两套构造层。  相似文献   

6.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洛阳盆地的负反转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自明 《河南地质》2001,19(3):185-190
以地表地质和勘探地震资料为基础,对洛阳盆地的负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负反转构造的形成受洛阳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并受宜阳-洛宁断裂的制约:负反转构造仅在宜阳-洛宁断裂下降盘发育,反转强度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减小并直到消失的趋势。负反转构造的出现不利于该区油气大规模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8.
通过兰州-民和盆地1:5万区调成果及相关资料综合研究,笔者认为该盆地发生、发展演化严格受在底断裂构造控制,区域上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关系密切。本文主要就控舅断裂的运动学、力学特征及盆地不同发展演化阶段的充填序列、构造形变组合等特征进行总结,并对盆地侏罗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加以分析,讨论了与新构造运动相关的地震、没坡、泥石流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问题,为防患减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海玉树地区第三纪盆地原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第三纪发育一系列陆内红色盆地,它们是在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上,受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和走滑-拉分作用的影响而形成。其演化明显呈阶段性发展,即早期受南西向挤压作用,研究区形成逆冲断裂,致使断裂下盘压陷形成前陆盆地,沉积一套河流相的粗碎屑岩系,局部伴有岩浆活动;中期控盆地断裂发生西北向的走滑-拉分,形成拉分盆地,沉积一套湖泊三角洲相细碎屑岩系,并伴有广泛岩浆活动;晚期走滑挤压作用,沉积一套河流湖泊相粗碎屑岩系。区域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沉降作用、沉积作用、火成活动和盆地的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由挤压走滑向走滑伸展构造的转换地带,成为研究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扩展过程的重要构造部位。在西秦岭地区发育的一系列新近纪盆地作为高原物质向外扩展的载体,记录了扩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构造活动和演化信息。文中选择位于成县-太白山断裂内的安化-成县盆地,通过对该盆地沉积过程与构造变形方面的详细研究,确定了盆地在新近纪晚期的两阶段构造演化历史。早期受迭部-白龙江、成县-太白山弧形断裂左行走滑的影响,在弧顶及以东位置发生走滑伸展,形成长条形的地堑半地堑盆地。同期沿青川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以及西和断裂分别形成了汉中盆地、武山盆地、天水盆地以及西和盆地。这些走滑断裂向东扩展可能控制了渭河地堑约9 Ma以来的NWSE向伸展,并伴随华山、太白山以及西秦岭东段10~4 Ma的快速隆升。在4.2~2.5 Ma期间,受断裂运动学调整的影响,西秦岭地区新近纪盆地遭受挤压而发生构造反转。新近纪盆地的形成与反转历史清楚地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近纪晚期向东构造挤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云南剑川县铁腊曲铅锌矿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形态及产状与构造破碎带产状基本一致。该矿床成因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热液型铅锌矿床,构造破碎带、硅化、褐铁矿化,以及Pb、Zn、Ag、Cu地球化学异常带均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role of sill genesis 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Onega Trough during the Middle to Late Paleoproterozoic (Jatulian-Vepsian). The evolution of the Onega Trough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pre-sill, or preparatory, subsynchronous, and post-sill. Sill magmatism manifested itself most completely at the subsynchronous stag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Onega Trough within the initial, principal, and final phases of sill genesis. Sill formation followed the stage of regional downwarping of the area reaching its maximum during the Early Ludicovian. Paragenesis of sills and high carbon shungite rocks wa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peperites, while sills influenced the structure of the host rocks. A model reflecting the regular patterns of manifestations of sill genesis identified in the Onega Trough has been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
广西马刚金矿床位于那坡褶皱带坡笨背斜的南东倾伏端。矿体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产出与断裂构造、特定岩性、不整合界面有关,主要以含金破碎带型金矿体形式产出,赋存于矿区内NW向的断裂构造带中,少数产于辉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内。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总结了矿区内矿体的成矿规律,且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该矿床位于阿尔山—博克图—鄂伦春成矿带的中南部,产于晚侏罗世玛尼吐组之中,矿体受北西向次级构造控制,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及破碎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5.
利五巴铜矿位于三江成矿带反"S"型大地构造中段金沙江构造带与兰坪盆地结合部位,位于古—中元古界雪龙山变质岩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石榴二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碱长片麻岩破碎带中。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结合前人三江地区研究成果及成矿理论认为,该铜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型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结合二者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化及构造上的相关性,发现同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且相邻的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地壳结构特征存在明显不同.济阳拗陷表现为地壳均衡的镜像结构特征,不同于地壳呈向上隆起状的鲁西隆起,说明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成因上存在明显差异.济阳拗陷的伸展过程并非由地幔物质主动上涌造成,应是鲁西隆起在隆升过程对济阳拗陷地壳的拖拽作用,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反映出它们在成因上具有明显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7.
郭东华  莫运东 《云南地质》2012,(2):192-194,191
铜矿体赋存于白垩系曼宽河组(K2m)及F2断层层间构造破碎带内,构造与层位共同控矿。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闽中太华山金矿床矿体赋存于NW,NE向断裂复合地段,受火山构造及其次火山岩接触带的控制,形成热泉-次火山热液型金矿.文章描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对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佘芳涛  马纯阳  张俊岱 《冰川冻土》2016,38(4):1150-1156
针对西安地裂缝活动条件下黄土覆盖层裂缝的发展与形成,依据黄土的构度和应力比结构性参数变化规律,分析了黄土构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黄土结构性演变的数学模型,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随结构性参数变化强度准则,以及反映黄土结构性演变的Mohr-Coulomb屈服面弹塑性模型.通过本构模型嵌入FLAC3D软件,数值模拟西安地裂缝活动边界条件,以及结构性黄土地层结构,进行了黄土结构损伤变化和地层破裂带形成发展分析研究.表明地裂缝错动位移作用条件下,黄土地层塑形区域破裂带发展分为初始剪切破坏、初始拉伸破坏、剪切与拉伸破坏发展、破裂带贯通四个阶段;地层破裂带黄土的结构性损伤衰减变化突出,黄土应力比结构性参数等值线与地层塑性破裂带分布一致.揭示的黄土地层局部化破裂发展过程机制,对于认识地裂缝造成地面建筑物与地下工程灾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普洱市芒达铜铅银矿位于思茅大平掌铜矿西侧,其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层间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为侏罗系下统芒汇河组三段(J1mh3)沉火山碎屑岩,矿床成因类型属断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