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主要的长石双晶已被人们认识。但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逐渐注意到斜长石双晶律的产状问题,并开始与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联系起来。牛来正夫(Gorai,1951),特纳(Turner,1951)和托毕(Tobi,1962)等人曾对各种斜长石双晶律在各类型岩石中的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通过斜长石双晶分布特征的研究来探索岩石成因问题。目前,斜长石双晶法不仅可以用来区分岩浆成因与变质成因问题,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变质相、岩相的对比等方面。本文即以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簿片资枓为依据,采用双晶法,试分析辽西中生代火山岩斜长石双晶的分布规律及由它所提供的某些岩石成因信息。  相似文献   

2.
鲁西峄山花岗岩中粗大钾长石斑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五台期)峄山花岗岩的黑石查和望子山花岗质岩体的岩石中,钾长石粗大斑晶内有自形程度较高的斜长石等矿物包裹体沿其环带定向排列.根据野外观察及岩石、矿物学特征测试分析,钾长石斑晶属于岩浆结晶形成的原生斑晶,受化学成分及侵位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影响,钾长石的生长速度大于其成核密度,因而形成粗大斑晶.估算岩浆温度>950℃,钾长石斑晶快速生长时岩浆温度为750℃,过冷度△T≈150℃,基质结晶时岩浆温度为600℃,△T≈300℃.  相似文献   

3.
在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五台期)峄山花岗岩的黑石查和望子山花岗质岩体的岩石中,钾长石粗大斑晶内有自形程度较高的斜长石等矿物包裹体沿其环带定向排列。根据野外观察及岩石、矿物学特征测试分析,钾长石斑晶属于岩浆结晶形成的原生斑晶,受化学成分及侵位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影响,钾长石的生长速度大于其成核密度,因而形成粗大斑晶。估算岩浆温度>950℃,钾长石斑晶快速生长时岩浆温度为750℃,过冷度ΔT≈150℃,基质结晶时岩浆温度为600℃,ΔT≈300℃。  相似文献   

4.
在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五台期)峄山花岗岩的黑石查和望子山花岗质岩体的岩石中,钾长石粗大斑晶内有自形程度较高的斜长石等矿物包裹体沿其环带定向排列.根据野外观察及岩石、矿物学特征测试分析,钾长石斑晶属于岩浆结晶形成的原生斑晶,受化学成分及侵位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影响,钾长石的生长速度大于其成核密度,因而形成粗大斑晶.估算岩浆温度>950℃,钾长石斑晶快速生长时岩浆温度为750℃,过冷度△T≈150℃,基质结晶时岩浆温度为600℃,△T≈300℃.  相似文献   

5.
熊耳群火山岩为古相火山岩,普遍经受了变质作用,但变质程度浅且不均匀,其结构一般保存完好,时可见岩浆矿物残存、其原岩为一套基性—酸性熔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本区熔岩属豫西熊耳群火山岩之一部分,相对豫西其它地区的同类熔岩变质程度更浅一些,经测定其斜长石成分以钠长石为主,次为更长石及更中长石,An=40以上的斜长石少见。斜长石之有序度多数为0.6—1、少数为0.4—0.6。据费氏台测定,熔岩中钾长石为中正微长石及低微斜长石,据Ⅹ衍射资料,用三峰法求出钾长石部分为正长晶胞碱性长石,部分为异常晶胞碱性长石,其结构状态及存在结构状态以最大微斜长石为主,少数为中间微斜长石及存在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的微斜长石。变质作用是通过严格的整合假像替换作用进行的,变质程度未超过绿片岩相。现用某些粘片树胶折光率,其值小於1.540,且折光率高低随温度而异,因此,在用费氏台测定斜长石,采用树胶对比法确定消光角NP'∧(010)的符号时,务必在同一温度下对粘片用的树胶折光率进行测定,这样,才能准确鉴定斜长石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花岗岩的斜长石一般呈板状,以中细粒为主。常见韵律环带,费氏台所测环带核心与边缘An相差18—26号。环带结构发育在多次侵入形成的花岗岩中,环斑、反环斑和无环斑斜长石同时出现。斜长石总平均含量为37%,最高含量75%。斜长石与寄主岩石的1/3 SiO_2+K_2O-FeO-MgO -CaO(%)值成反相关。延性系数与冷却速度、岩石类型与后期变化有关。斜长石An18—36,X光衍射有序度为0.3—1.0,有序度变化与岩体时代关系不明显,均为低温斜长石,形成温度400—920C°,形成压力为0.07—1GPa,结晶深度约2—33km。  相似文献   

7.
广西芒场隐伏岩体通过系统研究,其外部形态凹凸不平,呈现以北西向为主和北东两向展布的串珠状凸起;岩体划为A、B、C三次侵入,A次为中性玢岩属正常类型的次钙碱性岩,B、C次花岗岩属铝过饱和的钙碱性-钙性岩;C次花岗岩顶部具有似伟晶岩壳,可作为两次花岗岩先后侵位的重要标志;B次钾长石属中正长石系列,C次钾长石属低正长石-最大微斜长石系列,B、C次斜长石均属高钠斜长石;黑云母多为含锂铁叶云母;黑云母和长石是成矿物质的重要载体矿物;岩体成因类型属燕山晚期的壳源重熔岩浆型花岗岩(与大厂花岗岩同源)即S型花岗岩,岩体就位深度约为2.5-3km,属浅成相:隐伏花岗岩体是一典型的富含钨锡等多金属岩体,与本矿田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成矿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招菜地区与金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尤其是郭家岭斑状花岗岩中,发育大量的钾长石斑晶。从钾长石斑晶的化学成分、光性特征、与其他矿物的交代关系以及被其包裹的先成矿物与基质的相似性,表明钾长石斑晶是在花岗岩化过程中的钾化阶段,由成岩溶液对先成岩石的渗透—扩散交代而成。  相似文献   

9.
呼玛县五隆屯地区出露的花岗岩岩石类型为中一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计有1个侵入体,呈岩株状产出。一、岩石及矿物学特征中一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中一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条纹长石、石英和暗色矿物,粒度在0.6ram~5.0mm之间。斜长石40%~55%,条纹长石15%~20%,石英22%~28%。暗色矿物由黑云母和角闪石组成,含量10%。角闪石,绿色、褐绿色,  相似文献   

10.
华北板块东南缘五河杂岩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于蚌埠及相邻地区,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五河杂岩中主要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岩石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共同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石榴子石包体中存在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交生体,指示早期花岗质熔体的存在,证明五河杂岩在古元代变质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此外,部分变基性岩中存在方解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蚀变矿物,沿石榴子石的裂隙中分布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表明它们经历了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等。遭受过古元古代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而未遭受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则表现为典型华北板块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下地壳包体岩石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1.
张翊同志:您对《辽西中生代火山岩斜长石双晶类型、分布及其岩石成因信息》一文的评论,以及鉴定斜长石双晶方法的补充,《辽宁地质》编辑部因作者已调离地质部门无法联系,约我(原文作者在文稿发表前曾征求过我的意见)就此发表点意见,遵嘱,权作答复。  相似文献   

12.
以岩石学与构造研究相结合为基础,宏观与微观观察为主,地球化学为辅的综合研究方法论证了本区太古代地质体由三套变质建造组成。其中花岗质岩石占71%,原地深熔紫苏花岗岩为11.8%,浅色麻粒岩是1.2%,浅粒岩、含砾麻粒岩质浅粒岩(底砾岩)36.7%和原地深熔花岗岩20%。高角闪岩相以浅位岩为主原地深熔花岗岩的原岩建造为类磨拉石建造系列,低角闪岩似绿岩建造的原岩建造为镁铁质泥灰岩粉砂岩型复理石建造。其地质体是由61.2%的层状变质岩系和31.8%的原地深熔花岗岩组成。根据各建造的地层缺生,底砾岩及低、高角闪岩相矿物共生组合区域性叠加和变辉绿岩群的分布规律,确定三套变质建造为不整合接触,据此提出新的划分方案并与华北地台北部太古界分布区作了对比,事实证明岩石地层学的方法,在太古代地质与成矿研究中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雪花顶岩体形成于志留纪,为由5个侵入次组成的复式岩体,侵入于寒武纪地层,与泥盆纪地层呈沉积接触,主要岩性由花岗闪长岩一二长花岗岩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少量角闪石,早侵入次单元岩体内暗色微粒包体发育.综合研究表明:雪花顶花岗岩主要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部分熔融,其中亦有地幔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4.
胶东地区郭家岭岩体岩石构造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前人就郭家岭花岗岩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信息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总体上归属于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后经分异作用而成的同熔深成型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由洋壳俯冲引起的火山岛弧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弧后拉张性质的大陆边缘环境;其定位机制为:沿着NEE向挤压带从小面积到大面积频率式脉动或涌动热轻气球膨胀式定位;该岩石构造组合主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从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造山中期郭家岭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渤海海域太古宇变质岩油气藏为潜山新增探明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亿吨级储量规模。通过详细分析大量钻井取心、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信息,对渤海西南部太古宇变质岩的岩性特征、岩性与裂缝关系及其控缝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以自然伽马为主、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曲线为辅助的岩矿和测井联合识别方法能够经济有效地划分出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引入加权裂缝面密度和岩石脆度等量化参数,可以准确反映构造裂缝的整体发育情况,并进一步总结出了成缝优势岩性序列(由好到差):浅粒质混合岩>混合岩化浅粒岩>浅粒岩>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综合分析表明,构造裂缝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矿物成分、晶粒大小、(成分/结构)非均质程度以及混合岩化作用4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其中岩石类型从根本上决定了裂缝的密度和规模。   相似文献   

16.
三股流花岗岩呈椭圆形出露在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中。岩体中捕虏体甚多,接触交代作用不明显。花岗质岩石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斑晶分布极不均匀。副矿物类型为榍石型。岩体的氧化系数小。岩石化学成分Al_2O_3/(Na_2O+K_2O+CaO′)为1.01,A.R.为2.51,(Na_2O+K_2O)/Al_2O_3为0.51,为钙碱性花岗岩。据岩体的岩石化学,矿物特征,以及岩体与岩石的稀土配分、锶同位素~(87)Sr/~(86)Sr初始值、δ~(34)S组成范围应属重熔型花岗岩。在岩体周边形成的金矿和金矿化点,显然其成矿与三股流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汞丹山凸起的麻粒岩类岩石可分为二辉麻粒岩、角闪二辉麻粒岩和紫苏混合花岗岩等。其主要矿物有斜长石(Anzb-34)、紫苏辉石、单斜辉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条纹微斜长石、石英等。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石榴石、金红石等。借助于多勃列佐夫(1971)的判别式,判别本区二辉麻粒岩类岩石属较低温的角闪麻粒岩亚相。按不同计算公式估算: 麻粒岩相形成温度为898.8℃、828.2℃、957.7℃;形成时的压力低于0.5GPa。  相似文献   

18.
辽东古元古代侵入岩广泛分布于太子河凹陷以南的营口、宽甸、丹东、桓仁等地。本文概述了侵入岩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 ,探讨了其源区有幔源型、壳幔混源型、壳源型的属性。岩浆演化规律为:造山前富 Mg质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系列与钙碱系列双向演化;造山期由中酸性→酸性,由钠质→钾质;造山后崩塌期由基性→中性→酸性,由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由钠质→钾质。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模式为造山前毗芦寺超基性-基性杂岩侵喷就位,造山早期条痕状花岗岩同构造底劈侵位,造山主期片麻状黑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同构造中高位侵入,造山晚期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高位侵入,造山期后构造崩塌期辉长-辉绿岩组合、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伸展就位。  相似文献   

19.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主要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是一套中浅变质结晶岩系,其斜长角闪岩中角闪石、斜长石多具成分环带,由角闪石和斜长石成分环带确定的温压条件构成一个较陡的顺时针近等温减压pT轨迹,其地质动力学过程属于典型的地体碰撞→抬升模式,表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的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俯冲碰撞及碰撞后的快速抬升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于控制辉绿结构生成因素进行了讨论。有利于辉绿结构生成的肯定因素有:基性斜长石的结晶习性,辉石与斜长石的量比、岩石生成深度及岩浆含水情况。所有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决定了辉绿结构是浅侵位基性岩的特征性结构。本文还认为,控制从溶液结晶矿物的一些因素,即对从熔浆结晶的长石和辉石有无影响,只能作为有待观察的不肯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