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翊同志:您对《辽西中生代火山岩斜长石双晶类型、分布及其岩石成因信息》一文的评论,以及鉴定斜长石双晶方法的补充,《辽宁地质》编辑部因作者已调离地质部门无法联系,约我(原文作者在文稿发表前曾征求过我的意见)就此发表点意见,遵嘱,权作答复。  相似文献   

2.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斜长石双晶类型、分布及其岩石成因信息》一文包含有大量有趣的资料,其中的一些结论也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遣憾的是它提出的鉴定斜长石双晶的方法不够确切,故以此短文作为补充。该文中认为,当 An<70时,相对于结合面的延性符号者为负延性,则该结合面为(010)。此结论并不确切。当 An<70时,(010)结合面的延性符号确实为负。但其逆定理并不成立,即并非所有延性符号为负的结合面都为(010)面。例如当切面垂直[010]对,此时 Nm 接近 c 的方向,Np 接近 a 的方向,这样(001)结合面的延性符号也为负。  相似文献   

3.
华北板块东南缘五河杂岩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于蚌埠及相邻地区,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五河杂岩中主要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岩石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共同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石榴子石包体中存在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交生体,指示早期花岗质熔体的存在,证明五河杂岩在古元代变质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此外,部分变基性岩中存在方解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蚀变矿物,沿石榴子石的裂隙中分布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表明它们经历了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等。遭受过古元古代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而未遭受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则表现为典型华北板块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下地壳包体岩石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4.
变生双晶是双晶的一种新的成因类型。它是次生双晶在长期变质重结晶环境下,双晶的一些个体变粗、大多数个体消失、双晶个体由多变少而形成的。变生双晶只有钠双晶和肖双晶。有些变生双晶具有明显的形态特点,如窗格状、阶梯状、多边形及丁字形等;另一些变生双晶则不具有明显的形态特点。根据变生肖双晶的菱切面角可确定变质作用温度,这样变生双晶的研究将为岩石学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鲁西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分布有热液结晶型、火山碎屑沉积型、陆源碎屑沉积型和构造改造型四种成因类型包变质砾状岩石。本文对其形态、规模、产状及砾石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据变质砾状岩石性质推测,在平邑县南涝坡—泰安市化马湾一带,泰山群形成之前地表岩石主要为斜长花岗岩,并经历过一期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同属一个紫苏辉石堇青石花岗岩套,定位深度不同的花岗质岩石中的长石,通过偏光显微镜、费氏台测定和X光分析等于段进行研究、对比,得出结论为:随着岩石定位由深至浅(由混合花岗岩→深成花岗岩→浅成花岗岩→花岗斑岩),斜长石牌号增高,环带趋于发育,简单双晶和复合双晶比例增大,有序度减小(δ:0.9→0.3,Iss:1→0.1),残余成因的比例减少。钾长石中or分子减少,三斜度、有序度降低(S_T:0.88→0,△:1→0.22),由最大微斜长石→正长石;钾长石和斜长石的平衡温度升高,由720℃→800℃。证实了通过长石的研究可以判断花岗岩形成的条件。文章还对花岗岩中长石有序度和三斜度的决定因素,以及长石的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不同造山带的榴辉岩和有关变质表壳岩石中柯石英及金刚石等标志性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发现,已证明陆壳岩石能俯冲到大于120km的地幔深度并折返至地表。超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和相关的榴辉岩相岩石常常与具有低级变质矿物组合的岩石(如变质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变玄武岩或斜长角闪岩等)密切伴生,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成因联系却一直是地质学家长期争议的焦点。查明这两类岩石的变质演化历史以及相互联系,对理解大陆的深俯冲及折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分析若干陆陆碰撞造山带中变质不均一性的研究成果及成因解释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岩石保存超高压变质记录的若干关键因素,包括原岩性质、变质流体、构造变形、退变质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条山区有工业价值的铁矿研究,在划分成因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据据成矿特征划分出火山沉积变质型、石英型(鞍山式)、正常沉积变质型、变质岩浆分异型、贯入脉型,并简述了各类型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9.
宿松变质杂岩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南端,是该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变质程度相对较低,记录的变质演化信息相对较少,所以其变质P-T轨迹的构建一直是研究难点,制约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过程的全面理解。针对宿松变质杂岩特征性岩石——石榴斜长角闪岩展开了细致的岩相学、矿物化学研究和热力学评价。结果表明:该类岩石具有切尔马克闪石+绿帘石+石英+金红石(Ts+Ep+Qz+Rt)、石榴石+斜长石+切尔马克闪石+石英+绿帘石+金红石(Grt+Pl+Ts+Qz+Ep+Rt)、斜长石+切尔马克闪石+石英+磁铁矿(Pl+Ts+Qz+Mag)及以绿泥石+石英(Chl+Qz)为代表等4个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其温压范围依次为591℃~620℃、0.48~0.56GPa,606℃~636℃、1.01~1.12GPa,600℃~619℃、0.79~0.91GPa,400℃~500℃、0.1~0.3GPa,展现了一个近等温升压→近等温降压→降温降压的变质P-T轨迹。P-T轨迹的构建表明宿松变质杂岩经历了早期快速俯冲、折返和晚期缓慢抬升过程,暗示了作为扬子板块前缘块体——宿松变质杂岩在大洋板片拖曳作用下迅速俯冲,由于板片断离在浮力作用下迅速回返,并长时间停滞在上地壳层次,再缓慢上升至地表。  相似文献   

10.
宿松变质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该带岩石类型丰富,如云母石英片岩、花岗片麻岩、变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异剥钙榴岩、大理岩、石墨片岩和含磷岩系等。然而,它们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此,重点对大别山宿松变质带中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包括晚太古代(2.5~2.7Ga)和新元古代(770~830 Ma)两大类,经历了晚三叠纪的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是由经历了约2.0Ga变质作用的晚太古代岩石在新元古代大陆裂解过程中发生重熔作用形成的。鉴于花岗片麻岩的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年龄记录与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正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一致,结合变质作用特点和已有资料与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证明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等参与了扬子板块的三叠纪俯冲,并发生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局部可能达到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是扬子俯冲板块在较浅深度折返的岩片。由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逆冲、推覆以及构造堆叠与剥蚀作用,造成宿松变质带中有可能卷入较深俯冲的岩片。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第二轮区调工作始于70年代末,完成了120万填图面积112326km2和15万填图面积63137km2,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地层方面,建立了一些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厘定了地层层序,进行了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对各时代地层的沉积作用进行了探讨;侵入岩方面,初步完成了我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统一划分工作,研究了侵入岩的演化、成因、侵位机制和形成时代,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基底中识别出大量变形变质或未变形变质侵入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变质岩方面,分析了原岩建造及形成环境,划分了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叠加变质作用,测定了大量pT数据,确定了一些变质岩的pTt轨迹,对变质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构造方面,发现和研究了大量韧性变形带,对胶南-威海造山带7和郯庐断裂带进行了深入研究;矿产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矿产的成因和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早前寒武纪被认为是大陆地壳形成的重要时期.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变质基底(五河变质杂岩)和中生代闪长/二长闪长质斑岩中包体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地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近期的变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了幕式地壳生长与多期改造.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和变质改造时间集中于2.5~2.6、2.1、1.8~1.9 Ga以及390、176 Ma.其中,形成于2.5~2.6 Ga的下地壳岩石,一部分经历了2.1 Ga和(或)1.8~1.9G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及390、176 Ma的变质改造,类似于形成于2.1Ga并经历了1.8G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岛弧成因的下地壳岩石,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另一部分岩石则形成于2.55~2.64Ga,可能因处于下地壳上部而仅遭受了2.48~2.49 G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没有2.1 Ga和(或)1.8~1.9Ga变质叠加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记录,表现为典型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特点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2.7~2.8 Ga的继承锆石U Pb年龄和锆石Hf模式年龄暗示研究区可能还存在更早的地壳生长时期,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花岗岩的斜长石一般呈板状,以中细粒为主。常见韵律环带,费氏台所测环带核心与边缘An相差18—26号。环带结构发育在多次侵入形成的花岗岩中,环斑、反环斑和无环斑斜长石同时出现。斜长石总平均含量为37%,最高含量75%。斜长石与寄主岩石的1/3 SiO_2+K_2O-FeO-MgO -CaO(%)值成反相关。延性系数与冷却速度、岩石类型与后期变化有关。斜长石An18—36,X光衍射有序度为0.3—1.0,有序度变化与岩体时代关系不明显,均为低温斜长石,形成温度400—920C°,形成压力为0.07—1GPa,结晶深度约2—33km。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麻粒岩相岩石内韧性剪切带中流体演化研究,以及与该区内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对比,认为产于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内的金矿床成因类型复杂,其中有的成矿流体是退变质热液演化的产物,该类矿床可称为退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片麻状花岗质岩石成因是地质界关注已久的问题。片麻状花岗质岩石多种成因已被公认(程裕淇等,1963,);(袁奎荣,1984,),但对某个具体对象,认识就有很大差异,长期以来争论激烈。如对元宝山、三防(摩天岭)岩体之片麻状花岗质岩石,有的认为是区域混合岩,有的则认为是受应力压碎而成的花岗岩。又如越城岭岩体西部的片麻状岩石,六、七十年代都认为是断裂变质作用产物,而最近广西区调队和江西区调队  相似文献   

16.
熊耳群火山岩为古相火山岩,普遍经受了变质作用,但变质程度浅且不均匀,其结构一般保存完好,时可见岩浆矿物残存、其原岩为一套基性—酸性熔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本区熔岩属豫西熊耳群火山岩之一部分,相对豫西其它地区的同类熔岩变质程度更浅一些,经测定其斜长石成分以钠长石为主,次为更长石及更中长石,An=40以上的斜长石少见。斜长石之有序度多数为0.6—1、少数为0.4—0.6。据费氏台测定,熔岩中钾长石为中正微长石及低微斜长石,据Ⅹ衍射资料,用三峰法求出钾长石部分为正长晶胞碱性长石,部分为异常晶胞碱性长石,其结构状态及存在结构状态以最大微斜长石为主,少数为中间微斜长石及存在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的微斜长石。变质作用是通过严格的整合假像替换作用进行的,变质程度未超过绿片岩相。现用某些粘片树胶折光率,其值小於1.540,且折光率高低随温度而异,因此,在用费氏台测定斜长石,采用树胶对比法确定消光角NP'∧(010)的符号时,务必在同一温度下对粘片用的树胶折光率进行测定,这样,才能准确鉴定斜长石的种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岩石地层为基础,结合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特征,分析研究了刘山岩铜锌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化特征。通过多方面的归纳和综合分析,认为刘山岩铜锌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热液成因类型”。最后又较客观地分析矿床的成矿机理,这对今后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寻找这种类型的矿床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大容山-十万大山岩带中的紫苏辉石王青石花岗岩套位于桂东南海西-印支褶皱带,富含堇青石、紫苏辉石、石榴石、矽线石、红柱石、刚玉等。矿物组合复杂,成因多样,可划分为岩浆结晶成因、变质残留成因和反应成因3种类型。根据各类岩石中矿物的特征分析,认为岩套中的花岗岩类岩石部分来源于泳熔花岗岩桨的源岩不熔残余,另一部分来自由岩捕虏体变质后又被熔浆改造的不熔残余。是由区域变质岩经不同温压条件,不同深度深熔作用形成的壳源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天堂山岩体原属一套陆壳成因具花岗结构二长花岗岩类,由于受区域变质低—中压型高角闪岩相改造而变形变质,使岩石部分重熔、重结晶,产出新世代矿物,形成脉状体,变为—套片麻状含硅线石花岗岩—含硅线石花岗片麻岩—脉带状花岗片麻岩类组合.文章对天堂山花岗岩岩体的变形变质特征和变质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别岩体成因类型的构造环境及时代.  相似文献   

20.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南部的宿松地体主要由高压变质宿松岩群或杂岩组成,其岩性和物源构成复杂,历来的研究颇具争议。报道了宿松岩群的片麻岩、片岩和变质基性岩石等主要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组成,限定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宿松地体的属性及地壳演化。两个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750 Ma至约770 Ma,初始εNd值为-7.3~-1.6,可以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岩;两个片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值分布范围较大,并主要集中于晚太古代(2 700Ma至约2 800 Ma)、早元古代(2 000 Ma至约2 500 Ma)、中元古代(1 100 Ma至约1 500Ma)和新元古代(700Ma至约800Ma),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沉积岩。片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初始εNd值(回扣至750 Ma)为-20.2~-1.4,暗示剥蚀区的物质组成复杂。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也普遍地记录在扬子陆块的基底岩石或沉积盖层中。新元古代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宿松岩群、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地体乃至扬子陆块边缘,指示宿松高压变质地体具有扬子陆块属性和相似的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