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黑龙江省玉米播种下限温度指标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平  姜丽霞  王萍  季生太  朱海霞 《气象》2020,46(8):1089-1097
利用1981—2005年黑龙江省13个玉米观测站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及典型年分析法,研究玉米播种下限温度指标,并用2006—2018年观测数据及大田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对指标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地温是玉米大田播种的主要影响因子,日10 cm平均地温可以作为最低温度界限指标的指示值。日10 cm平均地温6.0℃为玉米不能播种的最低界限指标;日10 cm平均地温6.0~8.0℃为玉米可以播种的最低界限指标,少数玉米遭受低温灾害;日10 cm平均地温8.0℃为玉米安全播种的最低界限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新杂交成的甜玉米与农业气象 条件的关系,我们采用分期播种,春、秋季 玻璃网室(玻璃顶,四周围铁丝网)内外栽 培以后结合大田生产调查等进行研究分析。 试验设计:1983年冬季三个播期,三 个重复(即10月31日,11月10日,11月20日 播种),试验材料分别用甜玉米杂交组合 Ⅰ,Ⅱ,Ⅲ和普通玉米。玻璃网室内春秋播 (1984年4月6日和1984年9月26日分别播 种),室外春秋播( 1984年4月4日和7月 25日播种)。 1984年再进行冬季室内外三个播期的分期播种和1985年春季室外二个播期的全期播 种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产量是由作物生长发育的特征,气象条件,和栽培技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试验资料,找出影响桂朝二号产量的主要因子,为进一步做产量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一、资料来源 采用我站1980—1982年早稻品种桂朝二号分期播种试验资料,每年自2月8日至3月20日每隔10天播种一期,共15个播期,每期在五叶一心达80%时移植,由于试验都在同一块大田,地力均匀,试验小区设有三个重复,发育期观测和产量分析采用统一方法,插植规格及水肥管理基本相同,所以对  相似文献   

4.
13个水稻新不育系育性指标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7~1998年度参试的13个新不育系为材料,依据在三亚市、武汉市和贵阳市三个地理生态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所获得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和温度、日照长度资料,采用光温因子分极和育性量化模型等两种分析方法进行育性指标的生态特性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它们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籽粒增重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承杰  蒋庆霖 《气象学报》1987,45(2):247-250
本着为向日葵生产发展提供一定气象依据的目的,白城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1982—1984年共进行了三年分期播种试验。1982年播种期是10/5,20/5,30/5,10/6,23/6五期;1983年增加了20/4,30/4两期,去掉了23/6那一期,共六期;1984年又去掉20/4那一期,仍为五期。1983和1984年为2个重复。  相似文献   

6.
针对嘉兴地区人均占有土地日趋减少,要进一步增加粮食和完善粮食多元结构,只能着眼于20万亩二熟制旱粮的开发。能否改二熟为三熟,首先对气候作了初析,然后组成了站内、气象系统上下和与农业部门,农户三个三结合的课题组,选择石路,丁桥两地进行不同路子探讨和玉米,甘薯分期播、栽气候适应性试验。经1987—89三年实践,确立的小麦/玉米/甘薯和大麦——玉米/甘薯,大麦——玉米——甘薯三种熟制,其效果显著,比老二熟增产63—71%。从海宁1988—90这三年共推广10073亩,增粮3170吨,增值260万元和90年丁桥原试验户亩产仍超吨粮,湖塘42.3亩示范坊亩产原粮也超1吨的实际看,确实为旱地纳入吨粮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的CERES玉米模拟模式对河南省伊川县1992、1993年共6期玉米分期播种资料进行了模拟,对生育期和籽粒产量的模拟效果较好。经对播种密度、播种日期、播种深度与籽粒产量关系的数值试验,提出高产密度标准为8.25(高肥水田块可达9.75)株·m-2,最佳播期为5月31日~6月5日和最适播种深度为6cm左右。经对河南省南阳市大田玉米生长发育的模拟验证,平均相对误差率为5.6%,并可用理论计算的逐日太阳辐射代替实测太阳辐射进行生长模拟。所以CERES玉米模拟模式作某些参数调整后可应用于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辽地区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及适时播种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探究了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通辽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出苗—七叶,七叶—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各专项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分别对蓖麻的合理整枝、科学灌水、适宜播种期和收获期等几个实用增产技术进行了探讨。即对技术的气象效应和科学依据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了生产上可直接应用的具体建议。吉林省白城地区和内蒙东部是我国最大的蓖麻生产基地,同属一个气候区,蓖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为了给生产上找出有效、群众容易掌握的管理技术,白城气象局1990—1992年在进行蓖麻分期播种试验的同时,每年还有若干同时播的小区,分别进行去主桃、留5桃、7桃、9桃的整枝处理。1991年并于各整枝处理区的生长后期进行了一次二分之一株高处田间小气候(温、湿、光照)调查。还在若干同时播的小区上。在不同阶段干旱时进行人工灌溉处理。并依据分期播种资料专门对蓖麻的适宜播种期和终止收获期进行了探讨。1990年的分期播种是4月25日至5月25日,每隔5天播一期,共七期。整枝和水分区是4月25日。播种;1991年是4月11日至5月11日,每隔5天播一期共七期,水分区是4月21日,整枝区4月26日;1992年是4月15日至5月15日每隔5天播一期共七期,整枝和水分区是4月20日。分期播种区和水分区三年全生育期每十天进行一次10—  相似文献   

10.
刘汉中 《气象》1979,5(5):30-31
在上一篇文章(见本刊1979年4月号)中,根据涿县与晋县两年分期播种资料之对比分析,论证了大豆的某些品种开花到成熟之发育速度,明显地受光照之影响,短光照加快发育,长光照反之。本文引用丁振麟教授《我国大豆生物气候适应性的研究(一)》一文中,四月白等六个品种1956年分期播种与地理播种中有关出苗、开花、成熟日数的原始资料,配合各地当年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并发展了上文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辽西地区春玉米各发育阶段生长状况及最终产量的评价方法,基于2011—2015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的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利用锦州地区气象观测数据、玉米发育期数据和玉米各发育阶段地上生物量及产量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锦州地区玉米不同发育阶段实际蒸散量与地上气象生物量和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玉米各发育期生长状况及最终产量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11—2015年锦州地区玉米各发育阶段实际蒸散量与地上气象生物量和气象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播种—七叶阶段二者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播种—拔节、播种—抽雄、播种—乳熟和播种—成熟阶段二者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建立的玉米各发育期生长状况及产量评估模型的预报准确率为77.8%—94.5%。辽西地区玉米正常生长全生育期水分供应的下限为333.2 mm,其中播种—七叶、七叶—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阶段水分供应的下限分别为49.9 mm、23.3 mm、83.4 mm、118.9 mm、57.7 mm。玉米各发育阶段干旱对产量影响的程度由重至轻依次为:拔节—抽雄抽雄—乳熟七叶—拔节播种—七叶乳熟—成熟。本文基于玉米实际蒸散建立的辽西地区春玉米生物量及产量评估方法,可以满足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服务的需求,在实际业务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我们进行玉米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地膜栽培具有增温、保湿和增产效益。一、试验设计与结果1.试验设计与方法本试验在张掖县新墩乡青松村进行,有试验地一亩,设覆膜和未覆膜,以未覆膜做对照(下面简称“地膜”、“对照”)。试验采用对比方法进行。播种整地、施肥、浇  相似文献   

13.
桂西早玉米产量在不同年份和同年的不同播种期中差异甚大。气象因素是造成产量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体现在构成单位面积产量的单位面积株数、双穗率、空秆率、每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因素。由于试验地株数基本相同,双穗率小,本文只分析单产、空秆率穗粒重(表示穗粒数和粒重)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本文采用百色地区气象局农业气象试验站于一九八○~一九八四年早玉米(墨白一号)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本局地面观测站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播期于元月二十日到三月中旬,隔十五天播一期,五年共二十二期。三个重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亲本的花期相遇问题,今年在1977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盘城公社进行了第二年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并且试验是大田和盆栽观测相结合进行的。杂交稻亲本我们选用了江苏省生产上推广的父系是IR—24,IR—26,IR—661;母系有二九南1号A,珍汕97A。父本系统三个品种从播种至始穗的时间相差无几;母  相似文献   

15.
研究玉米大苗移栽栽培模式对充分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提高玉米气候增产潜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黑龙江省富裕县2014-2016年玉米大苗移栽分期播种试验的发育期资料、产量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了玉米大苗移栽栽培模式对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的利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种栽培模式可充分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特别是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光照利用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该栽培模式使玉米遭遇冻害的影响明显减少,增产作用显著,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区域开展玉米大苗移栽培模式是可行的,可较好地解决该区域热量条件相对不足使玉米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总结:温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气温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榆树市开展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试验设早中晚3个品种、3个播期和3个重复,进行玉米生长发育进度、产量和温度、降水观测,分析温度条件对玉米生长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生育速度与温度条件有密切关系,气温越高,出苗速度越快,平均气温每升高1℃,出苗速度提升17%左右,营养生长速度提升5%左右。较早播种的处理由于积温多、有效生育期长,产量比较高。积温每增加100℃·d,单位面积产量增加8%左℃右。  相似文献   

17.
杨万春 《广东气象》2012,34(2):49-52
根据位于曲江境内的韶关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气候资料,采用积分湿度指数和湿润指数,对近30年曲江农业干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曲江2—6月降水基本能满足农业需求,1月、7~12月为缺水期;曲江的年水分供应能力在缓慢地增强,其中夏季水分供应能力在缓慢地增强,春、秋、冬季水分供应能力在缓慢地减弱,间中年份波动变化频繁;秋旱对曲江的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夏旱次之,春旱第3,冬旱最小。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为充分利用凌源市农业气候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以春麦为上茬、大豆为下茬的复种生产形式发展很快,播种面积由1988年的3.86万亩,增加到1991年的13.0万亩。但是,由于麦茬大豆产量不够稳定,有些年度成熟度不好造成产量下降,影响了经济效益。本文根据近几年大豆(合丰26号,下同)生产情况和本市不同地点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初步确定麦茬大豆的一些农业气象指标,为大面积推广麦茬大豆种植和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花生是一种食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我省花生过去有过零星种植,其生产之所以不能发展,缺乏花生气候适应性分析,未能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是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花生引种的可能性,发展我省花生生产,1982年以来,我们通过定点对比测定和地理播种等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章淇 《气象》1981,7(6):44-44
全国杂交稻气象科研协作组为了研究杂交稻秋季冷害指标及其变化规律(课题Ⅰ)和杂交稻制种花期相遇的积温稳定性问题(课题Ⅱ)而于1979—1980年组织的联合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已经结束。于今年4月5—9日在漳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对以上两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