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相山矿田西部邹家山、居隆庵及牛头山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和井温资料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邹家山矿床温热水形成的主要条件,以及矿田西部地温场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蕾 《铀矿地质》2011,(6):331-336,369
矿物包裹体在形成过程中保存了所在地质环境及不同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信息,并且其形成后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和自身物质的带出,因此对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是研究成矿地质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相山铀矿田邹家山、沙洲矿床为例,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法计算矿床的成矿深度和剥蚀厚度。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成矿深度320~1640m,剥蚀厚度320~416m;沙洲矿床成矿深度38~1425m,剥蚀厚度190~240m,大体上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Haas(1976)图解法在沙洲矿床成矿深度研究中比较接近合理,邵洁涟等(1986)的经验公式法在邹家山矿床成矿深度研究中最为合理,Bischoff et al.(1991)T-ρ相图法误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3.
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铀矿床蚀变特征及热液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不同中段的矿石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的蚀变过程,在-85 m中段酸性蚀变达到最强,随深度增加碱性蚀变呈增强的趋势;微量元素的Q型聚类分析、不同中段U含量分析和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明,成矿物质可能并不来源于赋矿围岩,而是来源于流纹英安岩岩浆。进一步根据与成矿关系密切的13种元素的R型聚类分析,将邹家山矿床成矿热液系统划分为高温成矿热液系统和中低温成矿热液系统。  相似文献   

4.
综合了现在主流的地质和地球物理专业软件的优势,建立了集成区域地质、钻孔资料以及地球物理信息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译平台,并以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重点勘查区为例验证了它的实际效果,证明其不仅在解译方面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对直接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中关键的面模型的建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在我国铀矿地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前人在不同时期对相山矿田的成矿特征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苏守田,1982;张树明,2003;李子颖,2006;黄锡强,2008;邱林飞,2012;郭建,2014)。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相山矿田邹家山矿床成矿三阶段脉石矿物氢氧同位素  相似文献   

6.
结合矿床的蚀变特征,对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和沙洲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制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典型常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相山矿田垂向蚀变分带明显,邹家山矿床浅部出露的蚀变岩以"碱性"蚀变为主,而沙洲矿床出露的蚀变岩以"酸性"蚀变为主,证实了相山地区蚀变"北碱西酸...  相似文献   

7.
邹家山富铀矿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其储量大,品位富,并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条件及富铀矿富集团素的基础上,剖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及热液来源,阐明了富铀富集部位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最后对矿床的成矿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以期对今后在相山及其它火山区寻找类似矿床有所脾益。  相似文献   

8.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为我国核工业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整个相山矿田中的铀资源量超过一半的出自邹家山矿床,因而对邹家山矿床的深部赋矿变化特征研究对整个相山矿田影响重大,对相山地区进一步深部外围找矿有重大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邹家山矿床低温热水成因及其与铀矿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邹家山矿床实测井温资料为基础 ,对矿床低温热水的分布规律、成因作了全面分析。采用将今论古的方法 ,结合铀成矿机理 ,探讨了古热水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 ,并预测邹家山矿床深部仍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邹家山—居隆庵地区位于相山火山岩盆地铀矿田的西部,是中国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矿床。随着铀矿床勘探方法及技术的不断提高,运用现代计算技术对该铀矿床的地质成矿过程及已知矿体的地下三维空间结构进行三维模型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收集并分析了研究区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矿体钻探等获得的多元地质-地球物理数据,运用GOCAD及Map GIS、Coredraw、Auto CAD等软件,利用钻孔-CSAMT勘探线-钻孔联孔剖面构建区内断裂构造及地层界面,并按照地质体之间的新老关系构建了邹家山—居隆庵地区三维地质模型。模型中不同地质界面平滑美观,清晰地表达了目标地质体的空间几何形态以及地层相互之间的接触关系,三维地质模型在直观性、可视性以及三维计算分析方面体现了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铜镍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入手,对图拉尔根①号杂岩体进行岩相、岩石化学特征及矿化蚀变分析,与黄山、香山成型矿床进行对比.证实①号杂岩体岩石组合类型与香山、黄山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橄榄岩型岩石组合相当,并具有相似的m/f、Ni/Co及较高的S值含量.矿化主要赋存在角闪橄辉岩相中,主要受杂岩体岩相带及岩相接触带间脆-韧性构造破碎带控制,认为该岩体具有形成岩浆型铜镍矿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向山地区典型矿床研究表明 ,区内黄铁矿矿床属火山热水沉积型。构造、次火山岩体、古地理环境等为其主要控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主要有热水沉积岩、铁帽、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异常、地球化学异常等。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黄铁矿矿床地质概念模型 ,以指导矿区外围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
肖树建  武润亭 《地质论评》1997,43(2):210-216
系统地使用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预测深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预测专家系统,已在新疆哈密地区香山岩体上就用并取得明显效果,设计的两个验证钻孔都已打到矿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涟源盆地区域地球物理、地质和矿产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湘中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基底断裂——城步—桃江断裂两侧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的差异及其对涟源盆地沉积作用、盖层形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控制特征,探讨了锡矿山F75断层的属性,在此基础上,重新厘定了该断裂在涟源盆地的位置,认为F75断层属盖层断层。  相似文献   

15.
绿松石是Cu、Al的磷酸盐矿物集合体,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宝石矿产。武当古陆西缘的湖北与陕西交界处是高品质绿松石的重要产区。通过对绿松石矿床地质特征、产出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绿松石矿床主要产于下寒武统(含炭)硅质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结合矿床物化探特征,提出了该区绿松石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寒武系(含炭)硅质岩层、断裂构造发育、Cu高含量区域、放射性强度高(U含量较高)。根据地质及物化探资料圈定了绿松石矿床的一级、二级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米晓利 《地质与勘探》2017,53(3):541-546
砂岩型铀矿已经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铀矿类型,不少资料表明,在含油气盆地中,砂岩型铀矿与油气藏的关系密切,大型沉积盆地不但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靶区,也是寻找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方向。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每种地球物理方法都有其应用条件和优缺点,寻找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适合铀矿勘查手段显得非常重要。高频电磁法是一种野外数据采集设备轻便、观测时间短、可快速密点连续测量的方法。本文针对砂岩型铀矿的特点,在应用该项技术进行铀矿勘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自行开发了针对性的二维反演软件,有效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和地质解释的精度。本文介绍了高频电磁法在寻找砂岩型铀矿勘探方面的应用实例与效果,提出了以后开展类似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智利的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程度相对偏低,对矿区的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不够,矿床的分布特征了解得不透彻。笔者通过物探地面磁测和电磁法,对智利第一大区X矿区的地质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相对高磁或弱磁低阻异常带及其周围、深部是找矿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本地区构造(破碎带)是下一步成矿规律的研究重点。地球物理方法对实际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蒙后二道沟铜金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福军 《地质与勘探》2014,50(3):432-444
在系统研究内蒙后二道沟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地质、物探及化探等数据进行系统关联,探讨各类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构建了以"有利成矿地质条件+Au、Cu、Pb、Zn、As等指示元素的综合异常+低阻、高极化、高磁"为标志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综合异常区域可能是矿(化)体的赋存位置,其激电测深低视电阻率300Ω·m、高极化率3.0%、高磁异常300 nT。初步分析成矿构造背景及成矿三要素(热能、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并建立了矿床成因模式,认为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构造破碎带型铜金多金属矿床和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江西相山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矿床侵蚀程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赣杭成矿带西段火山岩系中的热液脉型铀矿田,矿床产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内部及外侧,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东南部矿床较少,西北部矿床无论是数量还是品位都明显好于东南部。文章通过相山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地貌形态、花岗斑岩产状、碎斑熔岩物化性质、成矿类型的对比分析,认为这种不均衡的矿床产出规律,不是成矿地质结构差异引起的,而是侵蚀程度不同所致。从矿田西北部到东南部,矿床侵蚀深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20.
李红红  周云轩 《世界地质》2000,19(4):385-391
为扩大布敦花铜矿远景储量,寻找陷伏矿床,对布敦花铜矿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已知矿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建立成矿地球物理模型,进而利用已获得的各种物探信息对矿区及其外围进行找矿远景和靶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