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指出了脉冲传播和谱振幅比法测定岩石破裂孕育过程中Q值变化矛盾的原因,提出用能量法测定Q值,并以大理岩,大姚铜矿砂岩为例给出了真三轴压缩时岩石破裂孕育过程中P波总能量的变化及不同方法所测Q值的变化特征。其中能量法所测Q值与P波总能量变化特征一致,即主断裂前它们都出现了“下降—回升”变化及变化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了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在87~203之间,震后Q在67~164之间,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了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昆仑山断层围陷波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产生的断层带,布设了沿断层和横跨断层的两条人工地震测线.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定量分析和处理,求得了昆仑山断层带内部的细结构.分析工作包括从S波震相开始的振幅谱计算、速度频散计算、群速度测量,并用面波频散方法反演S波速度结构,用振幅谱比的方法估计断层带的Q值.野外试验结果表明,S波震相与围陷波组的时间差随炮点与台站之间距离增大而增加,在断层带外的测点上观测到与断层带相关的场地效应.最后得出昆仑山断层带宽度为250m、速度结构为断层内低速的分层结构和Q值为15(断层内)和30(围岩).虽然昆仑山口西地震的震级比美国加州Landers地震的震级(Ms76)大,且地震产生的破裂带长度长得多,但是这两个地震断层带的宽度却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安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方法.得到了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的Q值分布。结果表明,Q值分布与20km深度P↑-波速度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三种情况下由不完全投影所获观测数据以进行图象重建的反演问题:一)根据地震台观测到地幔透射纵波P的振幅对周期的比值,地震面渡振幅、周期的比值,以求得地幔中地震波品质因数Q值的球谐函数的系数,从而拟合出地幔范围地震渡Q值的三维图象;二)用地震面波观测的振幅A对周期T的比值,采用某种先验知识以扩充不完全的观测资料,从而获得地壳面波品质因数Q值的分布图象;三)在有限角度内[θ,π—θ]范围中拥有数据,而在|φ|≤θ范围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图象重建的计算问题,给出了有关的数学表达式,这样的计算一般称为限角问题。不完全投影图象重建问题是地球物理反演工作中常常碰到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现分三个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医学上常用的卷积反投影法转用于面波品质因数 Q 值空间分布的扫描反演,在前文中已应用于反演四川及其附近地区而波 Q 值的空间分布,由台站记录的面波振幅、周期等数据,通过计算每条射线的吸收特征时间,利用卷积反投影法反演出 Q 值的空间分布,为了求得在较大范围内面波 Q 值空间分布,就要使反演区域能够覆盖更为广阔的面积。文中叙述了如何将扫描单框进行移动和叠加,使得较大的球面区域的 Q 值分布能够由较小单框的平面 Q 值分布值,经过移动和叠加,直至所有参加反演的平面小单框都能覆盖住预想的球面大区域,除去边缘部分之外。在经纬度网上都有一个以上 Q 值数据,通过计算每个点上的平均 Q 值和均方误差,可以获得大区域中的平均面波 Q 值分布及其均方误差的等值线.经过进一步的加权处理,获得效果较好的 Q 值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零偏移距VSP资料在小波域计算介质Q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伟  葛艳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4):1202-1208
讨论了地震子波为一般零相位子波情况下,利用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在时-频域计算Q值方法.以Morlet小波为基本小波,基于单程波传播理论, 在地震子波为一般的零相位子波情况下,推导出了在时-频域计算Q值的公式.通过对横坐标作恰当的非线性变换后,该公式在形式上与地震子波为脉冲时的计算公式类似.文中采用VSP正演记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文中还讨论了在时-频域恰当地选择有效频带,降低反射波对Q值计算结果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段永康  许昭永 《地震研究》1991,14(2):171-180
本文叙述了以波传播和谱振幅比法测得的滇西地区九种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σ_1=σ_2=σ_3=σ)的衰减系数,P波速度及Q值。在σ≤90 MPa时,随压力增加,衰减系数减小,P波速度及Q值增大;在σ≥120 MPa以后,衰减系数、P波速度及Q值变化甚小。其中团山砂岩及砖窑村片麻岩Q值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CT技术反演地壳面波品质因数Q值空间分布,采用在医学上X—CT技术中的卷积反投影方法,引用 Radon 变换反演和图像重建方法来拟合地壳面波 Q 值的空间分布。由600次地震实际的2200条地震波射线的面波振幅、周期资料,进行实际地壳 Q 值反演,首先获得四川盆地附近:北纬26°—34°,东经103°—112°范围的面波 Q 值分布,作出该区 Q=210-255的等值线图,其平均 Q 值为225,在四川盆地中部面波 Q 值偏高,这可能与该盆地中部沉积物介质比较均匀,非弹性成分较少有关。然后以上述经纬度范围的四川盆地为基地,将面波扫描的方框分别向北、向南、向西、向东移动各2度,再做四次 Q 值成像,取其中间重迭部位,计算 Q 值的平均值及其残差,得每经纬度为半度的像素中观测误差的空间分布图。求得该范围的平均误差为8%。进一步将平面范围地震面波 Q 值成象扩大成球面上的投影成像:系将上述单框 Q 值图像沿经纬度方向各移动2度进行叠加,使若干个平面小单框复盖在预想的球面上的大区域上,除去边缘部分之外,在该范围的经纬度网上都叠加有一个以上的 Q 值数据,通过计算每个网点上的平均 Q 值及其标准误差的等值线,可获得球面上大范围的 Q 值成象图。得到了7×7框范围内的面波 Q 值分布图。本文探讨了 Q值成像在改进面波震级标度和解释地震震级的路径校正值以及为地震监测预报服务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球面调和多项式的数学理论方面研究了用球函数拟合地慢地震波Q 值空间分布方法的收敛性的问题。运用一种逼近的球面多项式的误差公式,证明用球谐函数拟合地幔地震波Q 值空间分布的方法是收敛性的;也提出从地震P 波的振幅A 和周期T 拟合、反演地幔范围P 波品质因数空间分布的误差Qer 与P 波(A、T)的观测数目N 的增加,Qer 的减少来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和青岛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单次散射模型的尾波小波包分析方法,计算了青岛地区4个台站附近的尾波Q值,拟合得到青岛地区及附近海域尾波Q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123.5×f^0.9;并对2003年6月青岛市王哥庄的4级震群序列的Q值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震群期间Q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Q值测量的等效声阻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东  叶林  施行觉 《地震研究》2000,23(3):324-328
回顾了实验室中超声波测量Q值的四种常用方法:上升时间法、回声法、频谱振比法和波形反演法。在综合了回声法和频谱振幅比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等效声阻抗法。该方法借助于参考样品,利用其一、二次波的振幅谱,计算换能器和耦合层的等效声阻抗,进而由等测样品的一、二次波振幅普计算其衰减,求得其与频率有关的Q值。对振幅谱进行了扩散校正,并利用方法一了有机玻璃和饱水岩石样品的Q值。对该方法的可靠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青岛市地震前兆观测现状及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青岛市地震前兆工作发展和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建设的建议,希望对地震前兆工作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0值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15.
叠前纵波和转换波地震资料Q值提取及反Q滤波(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纵波和转换波联合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解决复杂油气勘探的有效技术,提高转换波的分辨率是其关键问题之一。影响转换波分辨率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有效地计算地层Q值、消除地层吸收对转换波传播的影响,是提高转换波分辨率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从叠前转换波道集中估算横波Q值的方法,并利用沿射线路径的波场延拓,将一种稳定有效的反Q滤波方法应用到叠前共炮点纵波和转换波道集的衰减补偿中。模型资料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估算转换横波Q值的方法精度较高;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吸收补偿结果表明,此稳定全反Q滤波能有效地提高叠前纵波和转换波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土氡测量在海口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成 《华南地震》2006,26(4):61-66
运用土壤氡射气(土氡)测量方法对海口市的六条隐伏断层进行探测,检验土壤氡射气(土氡)测量在海口市地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氡测量探测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隐伏断层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海口市活动断层探测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月23日黄海发生了Ms5.3级地震,震中离青岛市118km。青岛市地阻率有三个分向,东西向、南北向和垂直向。用多元回归分析消除地下水位、温度、气压和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影响后,在这次地震前,三个分向都有明显变化,1992年1月11日三个分向同步下降。其中南北向和东西向自1991年12初开始,波动幅度较以前变大,并同时在1992年1月11日到19日形成一个下降的凹兜,所不同的是东西向下降的幅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青岛市前兆观测现状,介绍了青岛市数字地震前兆台网项目建设规划、依据,以及台网技术构成等,以便与同行专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