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辽西阜新地区晚太古宙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岩石岩石学,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研究表明,在中地壳环境下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进程中,岩石中的元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为随变形强度的增加SiO2,Na2O,Zr等组分规律性减少,而Al2O3,CaO,FeO,MgO等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Ba,Cr,Sr,Ni,Rb等微量元素规律性增加,本文认为剪切变形变质岩石的成分变异不仅仅是流体作用的结果,而且与剪切变形变质过程中的体积亏损相关。  相似文献   

2.
广西煤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分析了广西未变质煤、区域变质煤和热液变质煤的SiO2、Al2O3、Fe2O3、MgO、CaO、Na2O、K2O、TiO2、SO3。低灰分煤的常量元素主要来自古植物对成土母岩的选择性吸收,具明显的超基性或基性特征。随煤变质程度升高,未变质煤、区域变质煤中的常量元素没有发生迁移,而热液变质煤中的SiO2和Al2O3相对增加,SO3和CaO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3.
秦岭东段金红石矿床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少康  刘振山 《河南地质》1998,16(4):241-250
秦岭东段金红石矿床分为区域变质、岩浆、热液、风化及沉积五大成因类型。正变质型矿床,常量元素与钙碱性-碱性、基性岩浆岩接近,TiO2与SiO2呈负相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由轻稀土富集型渐变为亏损型。副变质型矿床,常量元素与粘土岩接近,TiO2与SiO2、ΣREE等呈正相关;与CaO、MgO等呈负相关。岩浆型矿床,常量元素与超基性岩接近,TiO2与Al2O3、(La/Lu)N等呈正相关。热液脉型矿床稀土  相似文献   

4.
八庙-青山金红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少康 《矿产与地质》1999,13(5):293-298
金红石矿床含矿岩石常量元素总体上与玄武岩接近,但以低硅,高钛,高CO2,高碱度为特征。矿床微量元素与地壳的差别显著,稀土元素较高,分布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型,Eu一般为正常型与碧玄岩最接近,Ti与Ba,Co,Pb,Sr,Th,V,Y及稀土元素呈正相关与Cr和Ni呈负相关,δ^34S多数与(超)铁镁质岩石接近,最大值小于且靠近现代海水。  相似文献   

5.
甘肃北山地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利用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锶,钕同位素等研究了甘肃北山地区晋宁,加里东和海西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由老到新,岩石中SiO2呈逐渐增加,Al2O3呈逐步递减的趋势。岩石属钙碱性系列,且K2O,LILE和LREE相对富集,Sr,P,Ti,Y和Yb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狼山构造带是华北地台北缘巨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韧性剪切带是狼山构造带内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是地壳深层次构造的反映.对狼山Ⅱ号韧性剪切带西南缘糜棱岩化硅质条带状灰岩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探讨不同变形强度的糜棱岩化硅质条带状灰岩与原岩的成分变异规律.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岩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相比较,变形强度不同的硅质条带状灰岩存在着差异变化.变形岩石中常量元素仅CaO为带出组分,其他均为带入组分;微量元素中富集Rr、Sr、Ba、Pb、Ti、Cr、Cu、Nb、Ta、Zr、Hf元素,Ni元素相对亏损.变形的硅质条带状灰岩与原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基本一致,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斜曲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表明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变形变质岩熔融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于祥  谢鸿森 《矿物学报》1995,15(3):332-337
高温高压熔融实验结合岩石化学分别研究表明:在无水体系中,变形变质岩的初熔温度随FeO+MgO+CaO+TiO2、Al2O3等的增高而增高;随SiO2、K2O+NaO含量的增高而降低。此外,岩石的变形变质程度、压力也对岩石的初熔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还初步探讨了REE与岩石熔融的关系。金属元素在熔体与残留体的分配研究表明:常量金属元素在熔体中相对富集,在熔体与残留体之间的分异度(│lgDi│随SiO2的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介绍了硅质岩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该套硅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氧同位素化学成分及组成.研究表明,该套硅质岩富集了与热水成因有关的Ag、As、Cr、Pb、Zn、Cu、B、Sb等微量元素和CaO、FeO、Fe2O3等氧化物中常量元素,贫化了TiO2、Al2O3、MnO等氧化物中的常量元素.氧同位素组成及利用氧同位素估算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均反映了热水沉积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韧性剪切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研究韧性剪切带变形岩在天然强剪切应力作用条件下常量元素迁移机制及活化转移的应力排序、微量元素迁移的动力控制、稀土元素配分变化和变形矿物晶体化学变异的应力制约等构成了当代韧性剪切带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当前糜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难点和精华所在。其研究成果将对动力成岩(成矿)机理的认识有重要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对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进行系统的综述,提出了未来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①系统研究糜棱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组合及其变形特征,计算剪切变形岩石的应力—应变参数,搞清韧性剪切带所处的应力应变环境;②系统研究韧性剪切带岩石在天然分强剪切应力作用条件下常量元素迁移机制及活化转移的应力排序问题;③系统研究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岩石化学组成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变化,讨论强变形条件下岩石中微量元素活化和迁移规律,深入探讨微量元素迁移的动力控制,包括稀土元素配分变化的应力制约以及应变矿物晶格化学变化行为及其对其寄主的变形岩石元素(组分)在应变过程中迁移变化的制约和影响;④从理论上探讨天然强剪切应变条件下岩石中组分活化、转移与应力(应变)的因果联系,为深入探讨韧性剪切带动力成岩(成矿)作用提供理论的科学依据,为探讨中、下地壳中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如韧性剪切带金的富集),同时为韧性剪切变形作用条件下成岩、成矿地球化学作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⑤现代分析技术如激光同位素原位分析以及激光ICP MASS分析技术对研究变形域内的岩石(矿物)的元素和同位素的活化迁移规律,对深刻揭示糜棱岩化过程中的元素活化迁移机制提供更高质量的地球化学证据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万  莫宣学 《岩石学报》1999,15(1):89-97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花岗岩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冈底斯花岗岩带岩石类型是钙碱性、中铝质的。10对花岗岩及包体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SiO2与Al2O3、CaO、MgO、FeOT都是呈线性降低的趋势、二元素散点图及共分母图(如La-Ce,Sm-Nd,Th-La,La-Ba,Th/Yb-Ta/Yb,Zr/Y-Zr,Cs-Rb,SiO2-Zr/TiO2)具有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而花岗岩及包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中含有大量幔源组分,说明与岩浆混合作用及(或)成分分异有关。花岗岩及包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者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冈长岩等岩石组成,构成一个明显的 自花岗岩向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岩浆演化系列及钙碱性演化趋势。该岩体为一套板块碰撞 后隆起期原地一半原地过铝质花岗岩。是板块碰撞引起的地壳增厚升温和随之的玄武岩浆底侵加 热联合作用下,主要由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部分融熔、并在幔源物质的参与下形 成的,所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在“走滑扩容泵吸”机制驱动下沿戈枕剪切带上升、固结就位,因而具壳 幔二元混合成因特点。化学成分以高 SiO2、K2O、Rb、Ba、Ta、Ce和贫P、Ti、Zr、Sr、Fe2O3+FeO、 MgO、CaO为特征;元素比值Zr/Nb、La/Nb、Ba/Nb、Rb/Nb、K/Nb、Ba/La及Cr、Co、Ni、V均接近 大陆中下地壳成分,Rb、Sr、Ba、Ta、Zr及比值K/Sr、Rb/Sr石r/Ba变化范围小,反映岩浆源区成分 或熔融方式上的一致性;轻重稀土较强分馏,负铕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总体相似,呈左高右低 型,和抱板群变质沉积岩稀上元素组成基本一致;εNd(t)值普遍高于抱板群地层,(87Sr/86Sr)i值变化 大,暗示幔源参与信息。结合抱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  相似文献   

12.
北大别灰色麻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祥身  石永红 《岩石学报》1999,15(3):350-358
北大别变质杂岩的基本组分为一套成分相当于TTG岩套的灰色片麻岩。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是约为47% ̄79%。而且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TiO2、Al2O3、MgO、CaO和FeO的含量相应下降,这表明从英云闪长岩质片麻岩到奥长花岗岩质或花岗岩质片麻岩具岩浆成因,是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分离作用控制下岩浆分异的产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较弱,近于平行的稀土元素酚曲线表明所有岩石具有同成  相似文献   

13.
在大别山菖蒲地区新鲜硬玉石英岩逐步退变为片麻岩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其岩相学以及地球化学元素发生了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SiO2,FeO,微量元素Ba,Zr,Ga以及稀土元素La,Ce,Pr,Nd,Sm,Eu逐步升高,而TiO2,Na2O,Fe2O3微量元素Rb,Y,Nb以及稀土元素Gd,Tb,Dy,Ho,Er,Tm,Yb则逐步降低。这反映了矿物晶内的元素的迁移以及外来流体的参与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一岩相  相似文献   

14.
翟世奎 《矿物学报》1995,15(3):360-364
在冲绳海槽海底浮岩的蚀变中SiO2和Na2O相对含量明显减少,而Fe2O3、TiO2、CaO、MgO、CO2、MnO和P2O5含量则明显增加;Al2O3、K2O、FeO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蚀变作用导致了赤铁矿、针铁矿和非晶质Fe、Mn氧化物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的生成。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蚀变样品中增加,尤其是Cr、Co、Xc、As、Br、Rb和Th。除Nd外轻稀土元素含量增加,大部分重稀土元素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15.
张宏飞  骆庭川 《地球科学》1994,19(2):219-226
对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古代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SiO2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由北向南岩石中K2O、K2O+Na2O,K2O/Na2O逐渐增加,而CaO逐渐降低;从北向南,微量元素Rb,Ba,Th,Zr,Nb,Ta,ΣREE及Rb/Th,Rb/Nb,ΣLREE/ΣHREE(La/Yb)N等逐渐增加或具增加趋势,而Sr,Co,Ni和Sr/Ba具逐渐降低或具降低趋势;同位素组成成由北向南δ  相似文献   

16.
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等多各多种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江与黄河表层沉积物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表明,长江与黄河沉只物的常量与微量元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除Ca,Na,Sr,Ba,Th,Zr,Hf等元素外,长江相对富大多数常量及微量元素,表生环境中元素具有不同的迁移,富集规律,多数元素主要以吸附态搬运而在粘土中富集,而Ca,Na,Sr,Zr,Hf及一些重稀土元素则在粗粒级中含量较高,元素活动性也存在  相似文献   

17.
吉乃县塔斯特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刚 《新疆地质》2000,18(1):79-84
塔斯特岩体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均具有高Na低K,Na2O、Fe2O3、Hf、K/Rb偏高,K2O、CaO、FeO、Rb、Sr、Nb、∑REE、δ^18O、Rb/Sr明显偏低的特点。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形成于火山弧环境的“I”型花岗岩。岩体中Au、Ag、As、Bi、Cu等成矿元素明显富集,并与该岩体中金矿床、矿点的元素组合一致,说明该岩体与Au的成  相似文献   

18.
苏北石桥岩群沉积环境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金涛 《江苏地质》2000,24(3):129-134
石桥岩群是一套浅变质的正常沉积碎屑岩,同位素地质年龄Ma。岩石富SiO2、K2O、REE,贫Al2O3、Mno、Ca、Na2O、Sr,K2O/Na2O、SiO2/AlO3比值高,铕负异常明显,表明它是伸展型断陷盆地边缘之河口浅海环境中沉积的稳定型复理式建造。它揭示苏胶造山带在晋宁期造山后的震旦纪开始裂解,是Rodina超大陆震旦纪裂解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金鸡寨花岗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及侵位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金鸡寨花岗岩体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东端,紧邻郯庐断裂,是由碱长石英正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这两种岩石的组成矿物均为碱性长石、石英、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及副矿物榍石、磷灰石,但矿物含量不同。它们的岩石化学特征也不相同:(1)碱长石英正长岩中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wt%)SiO2为67.11%,Al2O3为17%,Na2O+K2O为10.97%,其中K2O>Na2O,微量、稀土元素均较富集,但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含量及LREE/HREE均大于碱长花岗岩中的相应数值。(2)碱长花岗岩中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wt%)SiO2为75.13%,Al2O3为13%,Na2O+K2O为8.23%,其中K2O>Na2O,微量、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但大离子亲石元素、重稀土元素含量则大于碱长石英正长岩中的含量。根据野外调查、岩石学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研究表明,这两种岩石是同一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是于造山后形成的A型花岗岩,其形成经历了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两个阶段,源岩可能来自于北大别变质杂岩。金鸡寨岩体的侵位是以“半汽球”膨胀机制进行的,并与龙井关断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超高压带中变质花岗岩特征:(1) 岩石组合较单一,以二长花岗岩( 原岩) 为主,缺乏中基性岩和正长岩类;(2) 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保留残存的岩浆岩组构;(3) 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石有明显侵入接触关系,并可见有其捕虏体;(4) 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富碱、贫钙、贫镁等特征,一般地SiO2 > 76 % ,( Na2 O+ K2 O) > 8 % ,CaO< 0 .5 % ,MgO < 0 .4 % ;(5) 痕量元素表现为Zr 、Y、Nb 、REE 含量高,Sr 、Sc 、V、Ni 等低;(6) 变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石英+ 钾长石+ 白云母+ 石榴石+ 绿帘石,属于低角闪岩相。(7) 锆石U - Pb 同位素年龄值为685 ±41 Ma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为A 型花岗岩,更接近A2 亚类。变质A 型花岗岩的确定,对进一步认识大别山的大地构造演化、榴辉岩等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折返机制等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