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礁控矿床的提出历来,各派成矿理论之间的基本分歧多集中在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上,它也是各学派进行矿床分类的准则.生物礁成矿的物质,全部或部分来源于生物礁的吸取与转化——这个不是或不完全是来自地幔岩浆、地壳岩石或地幔及地壳的独特矿源,照例应该形成一支独立的理论,作为寻找有关矿床的依据.作者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注意到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探讨了它们的某些内在联系,提出礁控成矿论的初步认识,所形成的矿床称之为礁控矿床.它包括产于礁体各部位和礁前、礁后相中的沉积成岩(-改造)矿床. 礁控矿床不单由于具有独特的成矿物质来源,而且更重要的是礁控成矿作用所形成的许多种矿床,储量规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世界上绝大部分所谓铅锌铜矿及黄铁矿、菱铁矿、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的礁控矿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生物礁(层)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把中国南方礁控矿床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被动型3大类,并列举了几个典犁矿床实例进行论述和总结。研究礁控矿床除分析有利于成矿的沉积相带外,应特别注意同沉积断裂在成礁和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礁岩中古油气藏对形成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地区生物礁与铅锌矿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前人对西秦岭地区地层、岩相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补充的实际资料,论述了生物礁与西秦岭铅锌矿的伴生关系及其成因联系.地质建造上,规模矿床赋矿地层的共同特点是相对发育灰岩及生物灰岩;空间上,生物礁为沉积成矿洼地的障壁;层序上,沉积型铅锌矿和改造型铅锌矿与生物礁的伴生关系有所不同,前者一般赋存于生物灰岩或碎屑岩中,后者的矿体常赋存在生物灰岩与泥质岩的过渡部位,表现为礁硅岩套.与造礁生物有关的有机质可能在沉积成矿或改造成矿作用发生前的成岩过程中,参与了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及铅、锌等多金属元素的萃取、运聚过程.板内伸展阶段的深源流体、陆内俯冲阶段的深源或岩浆热液注入先存的中低温富有机质卤水,分别导致了沉积和改造成矿作用发生.沿生长断裂发生的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促进了处于低纬度地区的生物礁生长,并形成成矿洼地的障壁.生物礁在改造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形成利于改造成矿作用发生的成矿构造.  相似文献   

4.
湘西南中、上泥盆统礁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提出了一个较完善的生物礁定义。在湘西南洞口—城步确定了十个生物礁;列举了典型礁相剖面并阐述了礁体特征;提出六种生物礁成矿作用。环礁内的城步铺头黄铁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礁控半闭塞泻湖沉积矿床。后来(1979—1980)鉴于这类矿床的独特成矿作用和巨大经济价值,提出礁控成矿论、礁控矿床和生物数学地质等概念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5.
礁型层控硫化金属矿床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广西南丹大厂中泥盆世北流期礁型铅锌矿床及滇东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陆缘迭层藻礁型铜矿床的沉积环境分析,总结了层控硫化金属矿床生物礁沉积特点。用生物地球化学成因观点,对该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礁型层控硫化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分析了成矿作用在沉积阶段、成岩阶段及成岩后生阶段的生物化学作用过程。最后对滇黔桂地区寻找礁型层控金属矿床指出了有利沉积相带和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6.
一个与生物丘有关的成岩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以来,在世界上不少地方发现一些与古代生物礁有关的铅、锌、铜等层控矿床,引起了地质界同行很大兴趣。在我国,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加强了区域及矿床围岩的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也发现了不少铅、锌、锑、铜、汞、金等层控矿床赋存在古代生物礁杂岩体之中。过去几年中,我国已有不少地质学家致力于生物礁控矿作用的研究,研究的成果在成矿预测及找矿工作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笔者这里讨论的是另一种岩隆的成矿作用,即与生物丘有关的成岩成矿作用。1987年笔者有机会在湘西一带进行地质工作,发现花垣地区的铅锌矿床的成矿富集很有特色,可以作为与生物丘有关的沉积—成岩成矿的实例。现将初步工作认识,整理成文,以与地质界同行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7.
生物礁与油气田、金属矿床的相互关系讨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生物礁因其高孔渗特性而往往成为高产油气井、大型油气田的极好储集体。生物礁与礁硅岩套形成的地质背景、岩石、矿物、生物组合均有很多相似之处。礁—白云岩化—膏盐—油气矿床—金属矿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物礁有关的油气藏、金属矿床赋存的盆地有一个共同的地质背景:均是拉张的裂谷环境,盆地基底破裂,深部物质(包括上地幔物质)大量涌入盆地,这种深部流体一方面携带大量金属成矿元素形成热水沉积矿床;另一方面,富含CO_2,CO,H_2,CH_4的流体与生物礁中的有机质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油气田。生物礁与油气藏、金属矿床不仅仅存在空间联系,可能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许多大型石油、天然气田与海相生物礁碳酸岩沉积物有关,因为这些岩层对油、气的形成和储存可以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为了指导古代生物礁区油、气资源的寻找和勘探,沉积学家必需对现代生物礁形成、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进行全面的研究,采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再造古代生物礁的  相似文献   

9.
生物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生物礁是由固着生物所建造的本质上是原地沉积的碳酸盐建造。生物礁内部孔隙和空洞非常发育,从而成为油气和多种矿藏资源的有利富集场所,所以生物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礁成分、构造以及形态复杂多样,研究历史非常久远并且充满了争论。在以前的研究中非常依赖于一些非常主观的特点,如抗浪性等来判断是否为生物礁,因此在生物礁100多年的研究中始终都存在着礁与非礁的尖锐争论。这一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生物礁的基本概念、定义以及各种术语的含义。这些方面的混乱严重的影响了生物礁的研究与发展。经过最近20年的研究,生物礁的国内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生物礁的判断现在主要根据生物礁客观和固有的特点,如生物礁内部的构造支撑以及构造支撑所决定的内部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生物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最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介绍必将推动我国生物礁研究的发展。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生物礁研究的历史与最新成果;总结了生物礁概念与定义的最新认识以及建立在构造基础上的分类方案;对生物礁生长的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造礁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发展与演化,以及生物礁地化研究的成果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沉积体系中各种沉积环境地层的物性进行精细研究,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露头区台地边缘—斜坡沉积体系和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的地层进行了踏勘取样。在常温、常压下对岩样进行了超声波纵、横波速度测量,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岩样超声波速度与岩样所处的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在生物礁剖面上,从礁基、礁核、到礁盖速度递增;在三角洲剖面上,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到前缘泥速度递增。(2)在生物礁剖面上,生物屑的含量是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生物碎屑含量越高,速度越低。(3)生物礁内生物的大小与生长方向是控制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生物礁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露头、钻井及地震剖面等,对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解剖.石牛栏组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呈丘状体,杂乱反射特征明显.石牛栏组两期礁滩旋回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为:早期台地边缘礁滩相以沉积生屑滩为主,有少量点礁分布其中;晚期台地边缘礁滩相以沉积大量点礁为主.川东南石牛栏组生物礁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岩缓坡模式,生物礁为发育在碳酸盐岩缓坡上的点礁群.  相似文献   

12.
杨战兵  苏德辰 《中国地质》2019,46(2):440-44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微生物礁是沉积盆地内的微生物钙化格架堆积或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吸附、黏结水体中的灰泥和其他生物碎屑形成的以碳酸盐为主的、在地貌上凸出的沉积体,小型生物礁有时也称为生物丘。近年来,北美早中寒武世和华北地台东、中部已有诸多报道,例如穆西南等(2003)对山东、辽宁中寒武世微生物礁的研究,梅冥相等(2006)对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崮山组中叠层石生物丘的研究以及陈吉涛等(2014)对华北地台晚寒武世微生物礁的研究,但未见对华北地台中西部寒武系中微生物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生物礁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巩恩普 《地质学报》1993,67(3):276-286,T002
本文详细研究了湖南巨口铺生物礁的生长过程、古生态学特征及其生物造礁作用。该生物礁岩共有10种微相类型。礁体内生物十分丰富,共鉴定出7个门类的32个属,主要是珊瑚、层孔虫和藻类。它们组成5个造礁群落,并形成独特的群落结构。对全部造礁群落的分析表明,该生物礁的生物造礁功能十分复杂,当生物礁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同种生物可同时具有多种造礁功能。该生物礁的生长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层状礁阶段;(2)生物定殖阶段;(3)格架式造礁阶段;(4)粘结——覆盖式造礁阶段;(5)障积式造礁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了二叠纪造礁生物化石研究概况后,讨论了这一时期各类造礁生物的基本特征。并对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及礁生物群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造礁生物主要为钙质海绵、钙藻类、水螅类及苔藓虫,这一组合面貌同世界其它地区二叠纪礁生物群面貌特征相似。根据我国南方不同地区礁生物群组合特点,划分了利川礁生物群、北碚礁生物群、广南礁生物群和隆林礁生物群。并对造礁生物占生态进行了讨论。提出今后应从几方面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1.生物与礁的关系,即造礁生物或群落如何控制礁的生成和发展;2.群落演替及群落对比;3.疑难门类造礁生物化石(如硬骨海绵等)的系统研究;4.数理统计方法在造礁生物古生态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生物礁演化史上一个关键节点是寒武纪早期广泛出现了后生动物古杯与微生物群落的联合造礁,该造礁群落形成环境和发育条件值得探讨。【方法】以华南板块西北缘汉南—米仓山地区的勉县大河坝剖面为例,对寒武系仙女洞组沉积序列和生物礁临近层位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岩相学特征显示礁体形成于海退背景下的临滨带环境,建造过程可依次分为钙质微生物主导、古杯动物大量繁盛以及古杯与钙质微生物联合建造三个阶段。生物礁灰岩中的陆源碎屑组分含量向上增多,且颗粒变粗,顶部被中—细砂岩覆盖。【结论】古杯—钙质微生物礁生长过程中对低强度的陆源碎屑输入具有一定的耐受度,当粗粒陆源碎屑组分的持续、高强度输入时将造成生物礁发育终止。本实例揭示了古杯—钙质微生物造礁群落生长过程与海底生态指标的相关性,可为古环境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是我国二叠纪发育最好的生物礁之一。该地区生物礁包括茅口阶堤礁、吴家坪阶珊瑚层、长兴阶堤礁和点礁。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生物樵的沉积学特征和古生物学特征,建立了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类型较多。礁组合相带齐全,礁骨架结构极为典型,古岩溶十分发育。生物礁发育程度具有明显的旋回性,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和古气候是控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天宝山、大梁子大型铅锌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岩浆期后远成热液成因.近年来,相继有近源改造成矿,藻礁控矿、热卤水成矿等新的成因见解.1979年以来,笔者通过对扬子地台康滇地轴北段(以下简称“北段”)东缘晚震旦世灯影组白云岩中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它们是位于下寒武统与上震旦统灯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古岩溶洞穴沉积成因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生物礁是由原地的固着生物所建造的块状碳酸盐岩沉积。西沙海域自中新世以来发育了厚层生物礁地层。通过对最新全取心钻井西科1井岩心的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结合古生物及岩心测试成果,发现西科1井中新世和第四纪为主要造礁期,形成了两套分别以珊瑚藻和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生物礁序列,底栖有孔虫为主要的附礁生物,而上新统为一套滩相沉积。生物礁序列发育骨架岩、粘结岩和障积岩三种礁相岩石,以骨架岩含量最高,非礁相岩石包括泥灰岩、颗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三种。白云岩地层以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最为发育,多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致,并受热液活动的影响。对生物礁序列的沉积分析,可为后期南海油气勘探以及生物礁储层分布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9.
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赞助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国际矿床(产)沉积学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31日—8月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讨论矿床(产)沉积学  相似文献   

20.
<正> 生物与成矿的关系,是近年来矿床学研究的前缘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也已在某些大型矿床的普查找矿中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地质学家早已注意到生物活动积极地参与表生风化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后生作用的大量标志,也发现了许多生物的生理、生化活动中可以吸收和浓集成矿元素的现象。我们曾在《硫、磷、钾沉积矿床的关系和矿床学的发展趋势》(袁见齐,1982)一文中指出,生物参与沉积成矿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硫和磷与生物活动密切有关,而且高浓度卤水里也发现有大量细菌、藻类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