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苏 《气象》1984,10(10):44-44
关于nowcasting一词的译法,在国内各种气象书刊上确是出现过许多种。我完全同意本刊今年第6期文靖子同志文章中的意见,不译“短时预报”、“超短期预报”、“临近预报”、“实况监测”和“现时广播”等,而译“现时预报”较妥。 经与有关专家讨论后,我们气象出版社在编辑加工由K.A.Browning主编、周凤仙等翻译的专题讨论会论文选集“Nowcasting”译稿时,就译为“现时预报”(理由已在该选集的“译者的话”中说明了,这里不重述了)。另外,气象出版社正在组织编写的《大气科学辞典》中,也拟采用这个译名。这样译是否恰当还要听听更多同志的意见才能确定。 目前,各气象书刊上对不同时效天气预报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对著(译)者、编辑和读者都带来了一些麻烦,确实急需统一。怎么统一?我认为1983年世界气象组织第八届基本系统委员会通过的定义,应该作为统一的标准。这个定义(1983年7月出版的WMO No.617) 是:  相似文献   

2.
该项目的目标是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的层状云模式,用于人工增雨和降水预报;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和地形的对流云模式,用于强对流预报和人工增雨防雹;研制中小尺度云分辨模式,用于研究α、β、γ中尺度云群的宏微观结构和演变规律;研制云辐射模式,研究辐射对云和降水的影响。该项目4次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1999—2003年得到国家973项目“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的支持。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胡志晋、周秀骥、楼小凤、刘奇俊和北京大学赵春生以及秦瑜、刘玉宝、刘公波、何观芳等同志在15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基于第二代华东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模式系统,针对2015年4月28日华东强对流天气,分析了云初始化对强对流数值预报的作用和影响。有无云初始化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在循环系统中使用云初始化,能够显著提高0~6 h的降水预报评分,强降水的位置预报更接近实况。云初始化能较好地改善初始场水凝物的质量分布,提供较准确的相关对流系统的初始信息,改进强对流区域内水凝物的预报效果,有效避免了模式初始阶段的降水滞后现象,缩短了模式由于初始微物理信息缺失引起的“spin-up”时间。而积分6 h以后的结果与无云初始化的结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词二首     
虞美人 颂气象预报 风雨晴云何时了?“气象”都知晓。公众服务举鼎丰,趋利避害天职步顶峰。 春夏秋冬多防患,万户千家欢。社会经济消万愁,耕云播雨预报创一流。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由于云的过程实质上是非线性的,所以,能直接影响大尺度环流的演变与维持。在对流参数化问题中,我们试图用格点尺度的预报变量来定量地表示次格点尺度的积云的集体作用。但是,做到什么程度和如何做到这一点仍不清楚。特别是由于在云构成方面有中间尺度存在,即通常称之为“中尺度”的存在,使积云对流参数化遇到一系列困难。这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最佳的截谱应取在何处?很显然一种可能是能分辨个别云,  相似文献   

6.
云的分类     
童乐天 《气象》1980,6(8):34-36
云是大气运动的产物,又是天气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云的观测是气象观测中一个难度较大的基本项目。而天上云的构成就好象是一幅立体的天气图,我国自古以来,在“观云测天”方面已有许多群众经验。为帮助广大气象观测人员进一步掌握这个基本观测项目,并为气象站、哨的预报人员在“观云测天”方面提供一些基础知识,本刊从本期起举办《云的基础知识》讲座。读者对本讲座有什么要求和意见,请及时告诉我们。——编者  相似文献   

7.
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是目前比较先进、科学,有效的预报方法。试验、推广MOS 预报是预报走向客观化、定量化的一条可行之路。为了便于大家学习、了解这一预报方法,我们特刊载吉林省气象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丁士晟同志写的“模式输出预报”专论。这部专论系统地介绍了 MOS 方法,并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值得正在从事预报业务客观化、定量化建设的同志们认真学习。专论篇幅较长,共分五章,约十万多字,从本期起,本刊连载,每期一章,以告读者。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一九七三年,在吕兆驩同志的主持下,全区开展了一次台风路径预报方法的科研活动。梧州地区台的吴晖同志提出了“多因子综合法”预报南海台风路径的设想并初步建立了七到九月南海台风路径预报方法。在试用过程中,又经吴兴国、杨望月、谭锡才等同志的修改,扩充个例,调整指标,其后就正式投入了我台的台风预报业务工作。从一九七四年以来,效果明显,曾列入“全国九种台风路径客观预报方法”的联防广播,直到一九八O年停止。该预报方法在一九七八年上海台风预报服务座谈会上曾受到国家气象局业务司领导同志的好评,作了充分肯  相似文献   

9.
我省“湿能”科研起步较迟,科研课题组成立于1984年,同年11月在淳安县召开“湿能”学术会议,请江西气科所章国材同志讲授“湿能”的原理及应用,此后“湿能”科研相继在全省铺开,经过两年来的研究工作,各地市站取得了初步成效,摸索出不少有使用价值的预报工具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下信息法”10年(1985~1994)汛期降水预报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近10年利用冬季的地温、地震等地下信息预测我国汛期降水距平分布的实际结果。10年来预报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以“气心说”为基础的“地温指标法”转变为以“地心说”为基础的“地下信息法”,预报准确率的得分从70分增加到82分。文中简述了本预报方法的基本原理、预报步骤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以1994年为例列举了实际预报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蒋延龙 《气象》1980,6(10):16-16
在作预报时,选预报因子和确定预报对象究竟哪一个重要呢?有的同志认为,当然是预报因子重要,只要有几个历史概括率很高的权威因子,就能作准预报。我认为这种说法还不够全面。预报因子固然重要,但预报对象定得是否合理,则更重要。如果预报对象定得不合理,就不能选到揭示天气规律性的预报因子,也就影响到预报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IASI可提供高精度的大气垂直温度和湿度信息,能够探测台风结构特征,有效弥补台风影响区域观测资料稀缺的不足。以WRFDA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为基础构建IASI同化试验平台,实现McNally提出的MW云检测方法,并调整参数形成大阈值的LMW云检测方法,以超强台风“红霞”(1506)和“莫兰蒂”(1614)为试验个例,对IASI观测资料进行同化对比试验。对于台风“红霞”,MW云检测方案对于高层通道299保留的观测数目仅为大阈值LMW云检测的16.2%和WRFDA系统默认的MMR云检测的9.2%,对于底层通道921分别为3.3%和2.6%。但是MW试验分析场强度最强,获得的72 h台风路径预报最接近真实路径,路径误差最小。两个台风个例试验结果相似,表明有效的云检测过程能提高IASI资料同化分析场的准确性,同化IASI资料有利于改善台风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3.
该项目的目标是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的层状云模式,用于人工增雨和降水预报;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和地形的对流云模式,用于强对流预报和人工增雨防雹;研制中小尺度云分辨模式,用于研究α、β、γ中尺度云群的宏微观结构和演变规律;研制云辐射模式,研究辐射对云和降水的影响.该项目4次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1999~2003年得到国家973项目"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的支持.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胡志晋、周秀骥、楼小凤、刘奇俊和北京大学赵春生以及秦瑜、刘玉宝、刘公波、何观芳等同志在15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3,(5):1-12
目前雹洪预报中比较困难的是暴雨中心和强降雹区位置的预报,为了摸索这方面的预报办法,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我们在调查甘肃冰雹活动规律时,群众普遍反映“云接亲”(即几块积云、积雨云合并)的地区常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的基础上,结合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搭建了多扰动的空气质量集合预报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2+26”城市的PM2.5浓度进行预报试验,试验时段为2017年9~12月,模式水平分辨率为15 km。研究发现,基于蒙特卡罗集合预报系统,采用“集合样本优选”均值集成法能显著提升PM2.5预报精度,大幅减小预报偏差。与所有集合样本的均值集成法相比,该方法将PM2.5预报均方根误差(RMSE)由58.0 μg m?3降低至34.7 μg m?3,将模拟—观测两倍因子百分比(FAC2)由67%提升至87%。此外,“集合样本优选”均值集成法对各污染等级的整体预报效果优于均值集成法。本文结果可为改进城市PM2.5预报效果和减小PM2.5预报偏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仲书 《气象》1984,10(10):44-44
文靖子及文苏同志都建议将noweasting一词译为“现时预报”,我认为这种译法不妥。 首先,按汉语习惯,现时指现在,即正在出现的实况;预报是指对未来情况的推测和估计。预报的时效再短.也是对未来某一较短时段情况的预测。而现在时情况,即正在出现的实况是个需要预报的。所以,“现时”和“预报”这两个词还不能放在一起使用的,就象“实况”和“预报”不能放在一起使用一样。  相似文献   

17.
蔡尔诚 《气象》1982,8(6):11-13
单站(局地)观测到的云,不仅是代表观测场上空的一个“点”,还是方圆几十公里到一百公里左右的一个“场”。为了了解这种中小尺度的云场对地方降水预报的可能性,我们作了以下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大气云模式对月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用的 T42L10月长期数值预报谱模式采用了模式诊断云方案,在辐射计算中,用模式的预报水汽场和模式诊断云代替原民T42L9中的气候纬向平均水汽场和云,模式诊断云计算中还考虑了大地形作用对云的影响.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92年8月31日的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进行30天长期数值预报,对比研究了这两种不同的云模式对月际数值预报的影响.模式诊断云方案的预报明显优于气候云方案,采用模式诊断云预报的500hPa 高度场月平均的倾向相关系数有所提高,月平均预报误差减少.模式诊断云方案的预报误差低于对应的持续性误差.模式诊断云方法由于考虑了在预报时间内云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提高了模式中的辐射计算精度,从而改进模式中的云、辐射作用,克服由于气候云方法所出现的预报偏差,较显著地改善月际数值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FY-2G卫星反演云特征参量产品、MICAPS高空和地面形势场、逐小时地面降水和探空数据等资料,从云的宏观、微观结构及垂直结构和降水方面对2016年6月22日19:00-20:00拉萨市短时冰雹天气发生期间的GRAPES_CAMS云降水模式预报结果进行高原地区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1)模式能够预报西藏地区的降水落区分布,对强降水中心和降水强度的预报存在一定偏差;(2)模式能较好地预报云系发展演变,在云系移速、移向上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对云系发展旺盛程度的预报有一定偏差;(3)模式能较准确地预报高原对流云宏观特征,对流云的垂直发展预报结果比实况弱,云顶高度偏低1.0~2.0 km,云顶温度偏高10~20℃;(4)在云垂直结构特征上,模式预报与卫星、高空监测较为吻合,云的冷暖性质、垂直结构、特征温度层高度与实况接近。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佘修平同志的文章进行了学习研究,并结合我站开展预报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座谈。对佘修平同志文章中第一个问题提出“县站就不能离开气象台的天气形势、环流背景,而独立做预报”这个观点,我们是不同意的。我们认为,县站预报工作只要真正作好了,不仅能够独立自主地做出预报,而且还可以准确及时地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