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昭栋  张华 《地震研究》1999,22(1):32-37
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一种综合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利用山东省每年年底的地震会商报告给出的地震前兆异常,而不是取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给出的异常,通过“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出无量纲的、归一化的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Ms级地震前综合危险度的变化特征。震前综合危险度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震后危险度很快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其特点是:1.所有的异常都取自每年年底的山东省地震会商报告,而不是取自地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2.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山东地区1990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Ms5.2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江宁台地电阻率异常震例的中短期预报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军 《地震》1994,(3):39-43
本文研究了1983年以来江宁台300km范围内Ms>4.5地震的50km范围内地方小震的地电阻率异常震例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统计了异常参量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起中短期预报回归方程,大体给出江宁台所能监控的不同强度地震的最大范围和一般距离;研究表明江宁地电前兆异常有其自身的特征。充分研究单台单手段的前兆异常对地震综合预报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后,得出的一种综合预报新方法。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性及相关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华北地区1984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分析了1998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s6.1级地震前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江宁台地电阻率异常震例的数学模型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3年以来的十多年时间内发生的8次地震前,江宁台地电阻率均显示了重复形态较好且规律性较强的前兆异常。本文分析总结了江宁台地电阻率震例异常的规律,建立了起了异常震例的灰色模型GM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两种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震级。同时,充分研究单一台站的震例异常规律,有利于地震预报研究的深,可从特性的研究中找到共同性,促进地震综合预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得到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没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澜沧-耿马地震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并对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郭德科 《华南地震》2000,20(1):33-36
提出了前兆场稳定度的概念,利用前兆场稳定度的方法对中强地震前豫鲁冀交界区不同台站和不同手段的前兆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Ms5 .9级和1985年11月30日河北任县Ms5.0级地震前14个月内,前兆场稳定度有低值异常显示,并且异常幅度越来越大,地震后恢复到正常值。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兆异常的信度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绪  蒋春花 《地震》1998,18(4):319-324
通过对河北省及邻近地区1980-1997年地震前兆异常信度按时间进行合成,其结果对该地区MS≥5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效果,再将前兆异常的信度视为时间和距离的函数,建立地震前兆异常综合信度的时空动态模型,并对1976年以来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S≥5地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震均发生在前兆综合信度的高值区。对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和1984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3级地震进行检验,结果也较  相似文献   

9.
中强地震前山东地下流体地震前兆模糊分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耿杰  魏焕 《地震研究》1997,20(3):311-315
采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计算山东地下流体在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和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的变化。分析结果认为,模糊分维值反映了地震前兆时序观测资料的结构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为从复杂的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值中提取地震异常信息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对某些台、测项而言、必须具体分析其模糊分维变化特征及其震前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北6.2级地震的断层形变速率异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北京地区1994-2000年的跨断层形变资料,研究了张北地震的形变前兆规律。以形变速率值和基准值之比作为异常参数,定量分析了北京地区1995-1999年的异常及其与本区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异常出现后的0.5-1年内,都有中强震发生,而在1997-1998年近2年内异常数都超过6次,其间即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1998年1月)。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procedure for short-term rainfall forecasting in real-time is developed and a study of the role of sampling on forecast ability is conducted. Ground level rainfall fields are forecasted using a stochastic space-time rainfall model in state-space form. Updating of the rainfall field in real-time is accomplished using a distributed parameter Kalman filter to optimally combine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and forecast model estimates. 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density on forecast accuracy is evaluated using a series of a simulated rainfall events generated with the same stochastic rainfall model.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t five different network spatial densities. The results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network density on real-time rainfall field forecast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rainfall field residuals illustrate improvement in one hour lead time forecasts at higher measurement densities.  相似文献   

14.
15.
正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an academic journal co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and published by Science China Press and Springer,is committed to publishing high-quality,original results in both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正Director:Shangfu Kuang,China Vice-directors:Chunhong Hu,China Duihu Ning,China Guangquan Liu,China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IRTCES)was jointly set up b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UNESCO on July 21,1984.It aims at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studies of erosion and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正This journal is esta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IEM),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to promote scientific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so as to improv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arthquake hazards mitigation,preparedness,and recovery.To accomplish this purpose,the journal aims to attract a balanced number of papers between Chinese 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