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2,自引:5,他引:77  
于1995 ̄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养20种海洋微藻,采用Bligh-Dyer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藻外,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均超过其干重的10%,每一纲藻种都有其特征脂肪酸或几种脂肪酸的组合作为其化学分类的标记:绿藻纲中除小球藻的20:5(n-3)含量较高以外,一般含有较高的16:4(n-3),不含22:6(n-3);硅藻纲的16:1(n-7)含量高于1  相似文献   

2.
在温度为25±1℃,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33株筒柱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33株筒柱藻的脂肪酸组成,总脂含量,收获时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其主要脂肪酸为14∶0,16∶0,16∶1(n-7)和20∶5(n-3),其中B200的20∶5(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5.9%。  相似文献   

3.
多棘海盘车幽门盲囊极性脂和脂肪酸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幽门盲囊中总脂、极性脂及脂仿酸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脂含量占湿重的7.85%。磷脂中PC、PE、PS含量较高,PI和DPG含量较低。主要的脂肪酸是16:0,18:0,18:1(n=9),20:1(n=9)。20:1(n=7),20:4(n=6),20:5(n=3),22:6(n=3),占总脂肪酸的74%以上。其中以20:1(n=9)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NaNO3,NH4Cl和NH4NO3种氮源及N/P对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P从10增加到90,对细胸生长的影响不大,总脂含量最终都稳定在干重的20%左右。16:0、16:In-9和20:5n-3(EPA)是脂肪酸的主要组成,三者之和占总脂肪酸的70%~80%。在培养基N/P〉20时,20:50n  相似文献   

5.
于1996年9-10月在中国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给牙Ping幼鱼投喂含不同含量n-3高度不饱和脂肪度的人工饵料,研究牙Ping幼鱼对饵料中n-3HUFA的消化,吸收以及n-3HUFA的含量与日增重率,饵料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谢仰杰  郑金宝 《台湾海峡》1998,17(A12):34-38
采用6种饵料分别投喂花尾胡椒鲷15日龄的仔鱼,15d后测定其成活率、全长、体重和捕苗操作后1d的死亡率。结果表明,投喂经自制的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或经自制的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加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最高(86% ̄98%),生长快,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低(0% ̄2.7%);投喂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也较高(86% ̄88%),但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较高(5.9% ̄9.1%  相似文献   

7.
火腿许水蚤对牙鲆仔稚鱼成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火腿许水蚤、卤虫无节幼体及轮虫这3种饵料生物脂肪酸组成的基础上,研究它们对牙鲆仔稚鱼存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火腿许水蚤体内3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ARA,EPA,DHA)总量为34.18%,明显高于其它2种动物的含量(卤虫无节幼体4.67%;小球藻强化轮虫9.39%)。投喂火腿许水蚤的仔鱼成活率极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仔鱼,与投喂混合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和火腿许水蚤按比例混合)的仔鱼存活率差异较显著;其全长增长倍数和增重倍数极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混合饵料的仔鱼。投喂火腿许水蚤的稚鱼成活率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稚鱼,与投喂混合饵料的稚鱼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其全长增长倍数和增重倍数极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混合饵料的稚鱼。投火腿许水蚤的仔稚鱼体内ARA、EPA、DHA的含量明显高于投喂混合饵料的和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仔稚鱼。  相似文献   

8.
锯缘青蟹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与代谢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总结近10a来对锯缘青解幼体的营养需求与代谢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刚孵化的蚤1趋于肉食性,轮虫是早期幼体的良好饵料;对于后期幼体,卤虫则为适宜饵料。不同的饵料搭配及喂食方式会影响幼体的干重和C、H、N含量。饥饿会显著降低幼体存活和延长发育。对蚤1不可恢复点约为4d。孵化后即投喂,但在投喂后不同时间隔使其饥饿,50%幼体达营养贮存饱和点为2.3d。在不同营养状态下,蚤1肝胰腺细胞,特别是R-细胞  相似文献   

9.
几种海水鱼人工育苗饵料系列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游岚  苏跃中 《海洋科学》1999,23(1):10-12
海水鱼人工育苗的饵料系列一般大致相近,基本为轮虫(或双壳类幼体)一浮游甲壳类一鱼虾贝肉糜。但由于种间的特异性,各育苗饵料系列在饵料品种、投喂时间、使用期限上有所差别(见图1),现比较、分述如下。1大黄鱼(Pseidpscoaemacrocea)[1]初孵仔鱼全长3mm左右,口裂、卵黄囊相应较大,3日龄后仔鱼口径按下颌长计算达400um左右,因此开口饵料用L型轮虫即可,并添加适量小球藻,进行“绿水”培育。一可以作为轮虫的饵料,既增加轮虫的营养,又增强轮虫的背景反差,易被仔鱼发现,提高摄食率;二可以…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饵料对斜带髭鲷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5种饵产分别投喂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33日龄稚鱼,27d后测定其全长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斜带髭鲷稚鱼生长最快,成活率最高。全长增长达2.22-2.82倍,平均成活率达21.8%-22.5%;投喂枝角类,斜带髭鲷稚鱼生长也较快,全长增长1.99-2.07倍,平均成活率18.2%。投喂轮虫和人 工配合饲料,斜带髭鲷稚鱼的生长和成活率均很低,全长增长分别仅为1.63-1.72倍和1.47-1.56倍,平均成活率分别仅为1.3%-2.0%。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的试验组,分别有41.2%-100%个体发育至幼鱼阶段,而投喂轮虫和配合饲料的试验组,全部个体仍停留在稚鱼阶段。可以认为,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是斜带髭鲷稚鱼较适宜的饵料。  相似文献   

11.
饵料对花尾胡椒鲷仔稚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6种饵料分别投喂花尾胡椒鲷15日龄的仔鱼,15d后测定其成活率、全长、体重和捕苗操作后1d的死亡率。结果表明,投喂经自制的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或经自制的乳化鱼肝油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加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最高(86%~98%),生长快,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低(0%~2.7%);投喂轮虫,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成活率也较高(86%~88%),但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较高(5.9%~9.1%),而生长最慢;投喂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仔稚鱼成活率最低(68%~78%),捕苗操作后的死亡率最高(48.3%~542%);投喂桡足类或桡足类加轮虫,成活率较高(78%~90%),捕苗操作后未发现死亡,但生长较慢。龙尾胡椒鲷15日龄仔鱼在停止投饵的情况下,4d即全部死亡。可以认为,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是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最佳饵料,桡足类也是花尾胡椒鲷仔稚鱼的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12.
该文用 7株富含 EPA、DHA的海洋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强化 ,通过检测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来研究这几种微藻对轮虫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 :轮虫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所用饵料密切相关 ,尤其是 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主要取决于这些脂肪酸在藻中的含量 ;强化 12 h后 ,轮虫中的 n- 3PUFA含量一般为饵料中含量的 75 %左右 ,强化 2 4 h达 80 %以上 ,强化 7d的轮虫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用GC/MS法分析比较了紫菜粉、小球藻、酵母、Banta液(牛粪1.5g+干稻草2g+沃土20g+水1000cm3)4种食物条件下蚤状潘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食物培养下,蚤状潘的总脂含量依次为39.80、60.10、44.60、52.30mg/g.一共检测出脂肪酸14种,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紫菜粉培养组与小球藻组PUFA含量显著高于酵母组和Banta液组(P〈0.05),占总脂肪酸的1/3以上,酵母组MUFA质量分数最高(P〈0.05),达55.73%,Banta液组以SFA质量分数最高(P〈0.05),为52.45%.其中紫菜粉组的PUFA中缺乏C18:3,但C20:5(EPA)和C20:4(AA)质量分数高达22.67%和9.02%是小球藻组的1.6倍和4.5倍(P〈0.05),而且EPA和AA的实际含量也显著高于小球藻组(P〈0.05),达到9.02mg/g和3.59mg/g;比较得出,紫菜粉培养组的20碳以上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明显高于其他3组.本实验证实蚤状潘的脂肪酸组成与食物脂肪酸成正相关.分析认为,用紫菜粉培养枝角类用于海水育苗会取得更佳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季申 《海洋科学》1994,18(1):10-12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饵料投喂青蟹的早期幼体,比较饵料效果,为青蟹人工育苗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991年7月份在本所清江试验场内进行试验。试验用的青蟹早期幼体~蚤状I期幼体全部采用清江试验场人工孵化的幼体。文中以Z1青示蚤状1期幼体,Z2为蚤状II期幼体。人工饵料为酱油粕(乐清虹桥酿造厂提供)、蛋黄、人工轮虫(美国“OceaStarInternational Inc生产的O.S.I牌人造轮虫)。动物性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lilis)。在室温条件下,将青蟹Z1放在1500…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乌塘鳢幼鱼的生长速度较慢,不同饵料会影响幼鱼的生长。55-93日龄的幼鱼,全长3.0-6.1cm,投喂丰年虫的生长最快,投喂鱼肉的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投喂对虾配合饲料和小鸡配合产的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发现的四方硅铁矿与自然硅连生体矿物,产于山东莱州湾东部与金矿有关的片麻岩中。该矿物为灰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矿物。四方硅铁矿的显微硬度:HV=682.3N/um ̄2.自然硅的显微硬度:HV=707.6N/um ̄2。电子探针分析:四方硅铁矿,Si-52.88%,Fe-44.8%,自然硅,Si-97.33%。主要X射线粉晶分析谱线数据:四方硅铁矿,5.15(10),2.382(6),1.855(8),1.78(3),1.343(1),自然硅,3.136(10),1.9103(5),1.638(3)。晶胞参数:四方硅铁矿,Ao=2.2685人,Co=5.137人,Vx=37.034,Z=1,自然硅Ao=5.42,Vx=159.22,Z=8。  相似文献   

17.
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磷脂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葛氏长臂虾的总脂和磷脂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磷脂组分、总脂和磷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葛氏长臂虾的磷脂组分以PC和PE为主,磷脂含量为8.59‰-8.98‰,占总脂的33.76%-35.72%;与大豆和蛋黄的磷脂相比,葛氏长臂虾总脂和磷脂含有更多的PUFA,而虾磷脂中的脂肪酸不饱和度及EPA与DHA之和要高于其总脂。  相似文献   

18.
用扁藻、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和“不强化”4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各期幼体,比较不同强化方法对黑斑口虾蛄幼体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及总脂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强化12h后的卤虫无节幼体与对照组相比,总脂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卤虫无节幼体的脂肪酸组成与强化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鱼油 酵母”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20∶5n-3(EPA)和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74%和4·84%。投喂强化后富含EPA和DHA的卤虫无节幼体,可增加黑斑口虾蛄幼体体内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其幼体的成活率、变态率与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9.
黑海参(Holothuria atra)体壁经Folch法提取总脂,用HCl-甲醇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总脂中的脂肪酸组成。从黑海参中共分析出28种化合物,包括25种脂肪酸甲酯和3种脂肪醛二甲基缩醛。黑海参体壁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93%,以C16:0(5.49%)和C18:0(4.38%)为主;不...  相似文献   

20.
重组酵母菌对牙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于1999年10-11月间在荣成市寻山养殖场实验了饲喂含有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重组酵母对1龄牙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的饵料中不含重酵母菌,实验组我饵料中分别含有重组酵母菌0.25‰、0.50‰、0.75‰(W/W)。实验表明,通过投喂重组酵母菌,可以增加牙鲆血清蛋白的含量,增强牙鲆血清中深菌酶及抗蛋白酶物质的活性,这种影响与重组酵母菌的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