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周志澄  肖荫文 《沉积学报》1999,17(12):691-698
丁家寨组的沉答特征表明,自二叠纪的阿赛尔期至萨克马尔期在云南保山地区为一持续的海进过程,其下部含砾层右分成两种成因类型,滨海相成因的下部砾岩层和碎悄流成因的上部角砾将灰岩层。章就有寨组在横向上的展布特点和纵向上岩相变化规律以及其中所含的海相化在石等,对含砾层的各种部川成因说的重要证据(条痕石、落石、三重序列、冰第生物群)提出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2.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中段锡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质概况 研究地区位于海丰——丽水深大断裂带的南西段。著名的莲花山断裂带自南西至北东通过本区。该断裂带主要由一组同方向的断裂群组成。区内出露的地层和岩石比较简单,主要是晚三迭——下侏罗统兰塘群砂页岩,上侏罗统高基坪群酸性火山岩和燕山三、四期花岗岩(图1)。 兰塘群地层,在本区出露a、b两个亚群。a亚群下部为厚层砾岩,含砾粗砂岩和细粒石英  相似文献   

3.
<正> 长江三峡东部宜昌、秭归、宜都、长阳一带的奥陶系、志留系广泛出露,地层发育良好,古生物丰富,是研究奥陶系、志留系的标准地区之一。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许杰(1983)、汪啸风、曾庆銮(1983)、湖北省三峡地层研究组(1978)等,对宜昌分乡、黄花场和秭归新滩一  相似文献   

4.
对“龙爪沟群”构造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及其与鸡西群的对比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了。80年代出版了大量专著,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对二个群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案逐步趋于一致(具然弘等,1982;顾知微,1982a;1982b,1982c,1983;顾知微等,1984;李尉荣等,1986;黑龙江省东部中生代含煤地层研究队,1986);90年代,沙金庚(1990,1991,1992)基于双壳类等古生物化石的新发现,提出将龙爪沟群和鸡西群时代修正为白垩纪或主要为白垩纪。作  相似文献   

5.
庄天明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01-1015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广泛发育特征特殊的角砾岩和含角砾砂岩,前人对其成因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矿区岩相构造填图的基础上,根据岩石角砾、杂基、胶结物成分和结构特点,划分出以下8类岩石:(1)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2)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3)石膏/硬石膏胶结灰岩砾角砾岩,(4)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5)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或称含灰岩角砾砂岩),(6)膏砂泥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7)砂质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8)含矿石砾角砾岩。其中,含矿石角砾岩形成于矿后,而其它角砾岩形成于矿前且可能近同期形成。角砾岩均处于下部"原地"和上部"外来"地层系统之间。研究认为含矿石砾角砾岩为矿后垮塌成因,其它角砾岩为(含砂)膏盐底辟成因,或含砂膏盐底辟破碎围岩、携带角砾流动的产物。目前角砾岩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和灰岩角砾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可能为后期含有机质流体与先存的、作为胶结物的膏盐反应形成。这一过程同时产生H2S,对后期成矿具有重要意义。角砾岩的矿化与膏盐底辟体有关,具"单中心"分带、"多中心"叠加的特点。矿化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热液矿物交代角砾岩间或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角砾本身弱/无矿化。比较而言,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为含矿最普遍,次为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含矿石砾角砾岩,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局部含矿。  相似文献   

6.
云南保山金鸡剖面丁家寨组及其古水温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金鸡剖面丁家寨组下部含砾层的双层结构特征与不同的地质作用有关:下部砾岩层为滨海相砾岩;上部角砾状灰岩由碎屑流产生。所产遗迹化石指示滨海相环境。根据保山地区丁家寨组的颗粒成分、胶结物及地球化学特征,对丁家寨组冷温水成因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正> 宁夏中卫县东南的校育川剖面,纳缪尔期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特别是以富产菊石而引人注目。该剖面经刘志才等(1983)、杨逢清等(1983)及霍福臣等(1987)研究,其生物群面貌及地层层序基本上清楚,但未见有类报道。1986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合作在该剖面相当纳缪尔阶下部中卫组和原划分的臭牛沟组顶部发现了丰富的类,限据类特征,原臭牛沟组顶部含地层应属于  相似文献   

8.
禄丰县罗茨盆地位于昆明市区西北方向一百公里许。盆地呈南北向伸展,面积逾100平方公里,属构造侵蚀型盆地,海拔1750公尺。盆地内主要堆积了一套含褐煤的湖沼相地层,厚数百米。这套含煤地层从下到上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综红色砂质泥岩,含较多灰岩砾石,底部见风化角砾,厚约50米,不整合复于昆阳群(作为基底)之上,第二层为含褐煤层,  相似文献   

9.
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第四纪砾石层砾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地区的第四纪砾石层的砾组分析,作者从基岩地层和砾性分析、砾度和砾态分析中,阐述了念青唐古拉山脉北坡和南坡不同成因的第四纪砾石层的来源、成因及搬运方式。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3次冰期砾石层中,每次冰期的冰碛物中的砾石在岩石成分、砾度、球度、风化程度上都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对念青唐古拉山不同岩石的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83年初605机、604机先后到沭阳磷矿区进行普查施工,施工中一直是用优质粘土(山东高阳粘土)、聚丙烯酰胺处理剂配制的优质泥浆护孔。由于该矿区地层较特殊,第四系(粘土、砂质亚粘土、砂砾层)下边有一层第三系红层:紫红色粉砂岩、中粗砂岩、含砾中粗砂岩及砂砾岩等。该层比较厚,一般在100—450m 之间、岩性吸水性强,泥质含量高,钻进过程中造浆能力特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西南部(包括巨野、济宁、兖州、滕县、枣庄等煤田)是中国重要的煤产地之一。煤田的上部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以往依据岩心样品和古生物化石研究含煤地层及上覆地层,由于采样范围有一定的局限,代表性差,岩相和古生物相的分析不够准确,因而对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也就不够细致。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盘县煤田(图1)廿余年的煤田地质工作以及贵州省地层古生物工作队(1977)对该区二叠与三叠系的划分界线没有明确的具体位置。实际工作中有将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称宣威煤系的,近几年又改称龙潭组的(包括滇东,沈玉蔚,1975)。含煤地层上覆早三叠世早期地层,有沿用滇东“卡以头层”的名称,亦有叫绿色砂岩层和“P·T”过渡层等等。 盘县地区相当“卡以头层”这段地层总厚在70—150米之间,可分上部的绿色砂岩层和下部的粉砂岩、砂质泥岩过渡岩性段。下部一般厚30—40余米,二者在地貌上分界明显,大比例尺填图曾单独  相似文献   

13.
本文涉及的为贵阳乌当奥陶系上部碳酸盐岩地层即被称为“宝塔组” 或黄花冲组(见《西南地区地层古生物手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4)的那一段地层。该套地层研究历史已达五十余年,研究程度较高,但对其相当发育的被称作“似缝合线构造” 的成因无人问津。我们经过野外观察及室内研究,在对该套岩层的岩相岩性特征入手,初步认为如把这种称作“似缝合线构造”的沉积构造同压溶形成的缝合线构造相比拟,其成因就会与其赋存岩石的沉积环境互相矛盾。它实际上为开阔台地相岩石中发育的钙泥质层理。  相似文献   

14.
华北陆表海层序地层有无中低水位期沉积,学术界观点不一。通过对华北(主要是山西境内)晚古生代含煤沉积建造特征与北美精典层序地层特征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山西晚古生代含煤沉积建造中存在中低水位期沉积。待征表现为:在北部近陆源区的一套巨厚砾石、含砾粗砂沉积,向南变为一套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的河流相沉积,最南部变为三角洲相和泻湖—堡岛相含煤沉积。  相似文献   

15.
彭润民  王志刚 《地球科学》2000,25(4):404-409
东升庙Zn -Pb -Cu矿床和甲生盘Zn -Pb矿床具有鲜明的层控特征, 前者产在中元古界狼山群二组中, 后者则局限在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第二岩段内.二者产出层位相当, 根据(1) 含矿地层有岩相(性) 的突变; (2) 含矿岩段地层厚度顺走向和倾向变化性大、厚度突变现象明显, 并存在层间砾岩和滑塌角砾岩, 角砾成分为大小不一的白云石大理岩块、碳质千枚岩、石英团块、凝灰岩块、变粒岩块、变质火山岩碎块、黑云母片岩碎块; (3) 矿体总体呈层产出, 但有一些Zn -Pb -Cu矿体突然变薄, 甚至消失, 形成鱼头状矿体, 且发育角砾状矿石, 角砾成分与层间砾岩的相同, 且还含Pb -Zn矿石或Py矿石角砾; (4) 火山岩或凝灰岩夹层顺同生断裂带分布, 确认其唯一容矿岩组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同生断裂活动.同生断裂系统是含矿热水和火山熔浆进入沉积盆地的通道, 是两大矿床形成的有利因素, 但其活动频率、规模与持续时间的差异, 也造成不同的矿床规模和矿体分布.东升庙矿床同生断裂活动时限相对长、矿床规模大、矿种多.甲生盘矿床同生断裂活动时间短, 矿床规模为大型.   相似文献   

16.
甘肃靖远石炭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正> 甘肃靖远磁窑的石炭系出露完整,富含生物化石,李星学等(1974)作了较详细研究,奠定了本区石炭系层序的基础,首次建立了西北地区属于纳缪尔期的地层单元——靖远组。此后,不少地层和古生物工作者在对靖远磁窑石炭系作过调查,高联达对下石炭统作过孢粉研究(1980),王志浩、王成源(1983),史美良、赵治信(1985)对该区石炭系部分层  相似文献   

17.
鄂东南早三叠世钙质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东南下三叠统地层发育齐全,野外露头连续,是大冶组的命名地(谢家荣,1924),长期以来受到地质学界的关注(图1)。在该地层中,发育多层砾屑灰岩,不同学者对其成因具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一种泥皮成因的浅水标志;有的认为是深海盆地边缘或下部斜坡带的重力流沉积。根据我们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大部分砾屑灰岩应届风暴流、风暴重力流作用的产物。在野外露头上,风暴沉积现象清晰,风暴作用证据充分。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宁强县铜厂湾金矿位于"勉略宁"三角地带内的勉县—阳平关断裂带上,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Z_2dn~2)层内压扭型逆断层破碎蚀变带中,其含矿岩性为震旦系灯影组第一岩性段(Z_2dn~(2-1))和第二岩性段(Z_2dn~(2-2))构造接触部位的构造角砾状硅质白云岩中,矿床成因类型属地下热卤水渗滤型金矿床,为碳酸盐岩石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正>驼路沟钴(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海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国内首例独立大型钴(金)矿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地层时代归属、含矿岩性、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构造环境、钴富集成矿机制、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关于该矿床含矿地层时代归属、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关于该矿床的成因存在"层控-改造成因、海底喷气沉积成因、多成因、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和热水喷气沉积改造成因"等多种观点。导致对该矿床的成因存  相似文献   

20.
浙南沿海地区晚更新世顶部(Q_3~3)的陆相地层,岩性以灰黄色粘土质粉砂、粉细砂为主,未见到微体化石,仅含较多的植物碎屑。全新世地层存在两个微体古生物化石层,第二化石层属全新世早期~中期(Q_4~(1 2))的地层。岩性以青灰色粘土为主,微体化石很丰富,为浅海相沉积。第一化石层则属全新世晚期(Q_4~3)地层。岩性以黄灰、黄褐色粉砂质粘土为主,微体化石比较丰富,为海陆过渡相至滨海相沉积。第二化石层比第一化石层海侵程度强,而同一化石层相比,南部又以北部海相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