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开始在江苏东海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是科技部“九五”国家重点科学工程之一,被评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介绍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的涵义、由来、目的、科学意义以及实施进展,同时简要介绍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由来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凡 《国土资源》2002,(5):14-18
中国是世界的地学大国,有着丰富、复杂的大陆地质现象和几代为地学奋斗、献身的地质科学家。但是,如何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进展顺利,截至2009年5月10日,一号孔钻进孔深741.5m,为地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物样品,揭示出北川-映秀断裂带规模巨大,断层岩类型丰富,尤其是地震断层泥的规模罕见。据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是地学界的热点之一。最能反映全球或局部气候变化与环境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大多保存在大陆内部的湖相沉积中, 特别是具有较长寿命的湖相沉积中。因此,湖泊环境科学及湖泊环境科学钻探作为开展此类研究最为直接的技术手段,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介绍湖泊科学钻探技术难点的基础上, 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资助的已完成的12个湖泊钻探项目为例,对2000年以来ICDP在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主要湖泊科学钻探计划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科技     
《国土资源》2007,(3):37-38
中国初步形成四大国家级矿产资源基地;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研发启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长期观测站将建立;我国首条海底隧道掘进创新纪录;我国近海油田开发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1 地学哲学的概念 地学哲学是地球科学哲学的简称,是现代地学与现代哲学的交叉学科,是地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零偏VSP资料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六级三分量检波器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中实施了零偏VSP测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地震波速度主要介于4500~7000m/s之间,显著高于一般的沉积岩地区,而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声波测井速度系统地稍低于VSP层速度,可能是由于井壁处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和岩性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榴辉岩的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显著高于片麻岩类岩石;由榴辉岩退变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主要与其退变质程度有关;超基性岩中的裂隙系统导致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大幅度下降.由于榴辉岩与其他岩石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此用零偏VSP资料标定该区地震波的地质层位是有效的.关于地震波反射的原因,通过综合研究地震波(包括反射纵波、上行转换横波、井筒波)的特征、岩石速度和密度分布以及井径变化,认为主要是岩性分界面、韧性剪切带和断裂(带),但还有一些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回顾了1996年8月4~1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盛况,概略介绍了大会期间探矿工程学科的活动情况,阐述了以大陆科学钻探、地质钻探新技术主要成果为内容的钻探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浙江地矿厅局所属研究团队,紧随国际地学的发展趋势,利用构造地质区位的优势,开展了绍(兴)江(山)古陆碰撞带岩石建造序列、对接带深层韧性推复构造及造山作用边缘岩浆岩带的研究;继后又扩及至中国东南华夏古大陆以及西太平洋岛弧带。由是开启了中国南方大地构造研究史新的一幕。这项研究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连续十余年的资助,有关成果相继发表在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及国际地学口物,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新华社曾为此两次发表内参对其在台湾和国际学界的影响进行了报导。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施工的甘肃金川铜镍矿集区科学钻探孔日前顺利竣工,并通过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金川科钻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归口管理,是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五项目--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科学钻探试验中的重点课题。该钻孔于2012年3月开钻,终孔孔深2185.56米,终孔顶角8°,岩芯采取率96.29%,各项指标均高于地质设计要求,达到了地质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1.
2O09年5月12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纪念"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代表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汶川地震小组,首次公开报告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实施6个月以来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200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技术交叉与融合的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研究对象,探索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模拟、遥感地学计算的方法体系,完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发展时空数据集成管理、高性能地学计算、时空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服务等核心技术,促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研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与关键技术,推动地学信息化科研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陈述彭院士主编 ,于 2 0 0 1年 1 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书。它是 2 1世纪信息时代一部高水准的地学图谱的创新著作。全书内容主要是按照陈述彭教授 2 0世纪 90年代提出的“地学信息图谱”新概念总结的 ,是一部在理论实践上既继承中国传统特色的 ,又超前的、独创的实践论著。该书的出版发行势必推动现代地图学和数字地球的全新发展 ,对信息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该书是一项拓展图谱科学的重大成果 ,具有重要的科学实用价值。该书论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科学内涵、主要类型 ,并结合实例揭示如何在大型空间数据库支持下开展地学信息图谱的构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是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季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 ,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 ,其办刊宗旨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促进我校和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 ,推动中国地球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 ,繁荣地质找矿和地质工程建设事业 ,推出一大批中青年地学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刊登内容主要包括 :基础地质(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构造 )、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  相似文献   

15.
从地学的角度研究关中地区旅游景观不难发现:关中地区山水景观具有深刻的地学成因内涵;古遗址景观具有深刻的环境地学内涵;古建筑的选址和布局充分表现出古代中国人民对地学环境的深刻理解和适度的把握与利用;古遗址与古建筑的表层“风水模式”具有深刻的地学内涵,而赋予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200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技术交叉与融合的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研究对象,探索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模拟、遥感地学计算的方法体系,完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发展时空数据集成管理、高性能地学计算、时空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200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技术交叉与融合的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研究对象,探索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模拟、遥感地学计算的方法体系,完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发展时空数据集成管理、高性能地学计算、时空数据  相似文献   

18.
地壳形变测量学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首先简述了当代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的形成和内涵。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开拓了现今地壳运动与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新领域,使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促进地球动力学等地学基础研究,证实地壳动力学的基本状态不是“SOC”而是“SO”,因而地震是可能预报的,有助于击破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从根本上推进地震预报。然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7项建议,包括:将地壳形变监测系统建设为真正的“四维”快速测地系统,加速推进形变和重力的结合,地表与深部研究的结合,推进地壳运动“暂态信号”和“暂态过程”研究,研制和发布“数字形变信息产品”,深化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速推进地震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等。最后提出了对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现今地壳运动、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报未来发展的预测。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正有力地推进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破关,激动人心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200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技术交叉与融合的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研究对象,探索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模拟、遥感地学计算的方法体系,完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发展时空数据集成管理、高性能地学计算、时空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服务等核心技术,促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研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与关键技术,推动地学信息化科研环境建设。《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主要刊登地球信息科学领域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探索性和交叉性的原创研究论文,设有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陆地表层系统模拟、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地图学与地学信息图谱、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空间分析应用等专栏。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20.
信息动态     
2005年国土资源十大新闻 1.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全面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 3.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4.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5.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展开 7.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地质工作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竣工 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10.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