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杂交水稻分期播种试验资料,讨论了杂交水稻于物质增重符合Logistic曲线规律,论证了b值代表全生育期的长短。引入生长速率GS和相对生长速率RGS,证明当t=-a/b时,GS出现极大值,RGS曲线出现拐点,说明孕穗期前后生长出现转折性变化。此外还讨论了杂交水稻生长最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光温条件对RGS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表达式。最后建立了杂交水稻生长的光温模式,经过实际资料验证,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结合试验资料,对旱育抛秧水稻进行了研究人为旱育抛秧水稻子物重增长和千粒重的增加均符合Logistic曲线;相对生长速率随生育期逐渐减小,且光、温对相对生长连串的作用是互补的;灌浆速度也受温、光的限制,水稻的发育速度通过温、光模式来反映快慢。为了实现抛栽高产的目的,必须掌握适宜的栽培秧龄、密度和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3.
2005年剑河县超级稻生产的农业气象条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年剑河县超级杂交水稻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剑河县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基本能满足其生长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阳西县2004—2013年水稻分蘖期密度观测资料与同期光温要素数据,统计分析了水稻分蘖期茎蘖增长速率与分蘖期积温、总日照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光温条件的水稻群体茎蘖增长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应用效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一般天气情况下具备较高的使用价值,在面对不同品种的预测应用时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但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密度预测时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5.
水稻干物质的数值模拟及类型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物质积累是水稻经济产量的基础,利用分斯播种资料,运用作物生长模拟方法,根据水稻主要种植区域的光温资料,作出水稻干物质积累的理论计算。通过对干物质积累值的时空规律分析和区划,为分析生物学产量形成的生态条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7.
水稻气候生产力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8.
沈国权  龙国炳 《气象》1978,4(1):22-23
杂交水稻对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常规品种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高温强光是发挥杂交优势的重要条件,但抽穗前后它既怕低温又怕高温,如果温度条件不良,则会增加空壳,降低结实率。造成空壳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恢复系的恢复力还不够强。因此,研究杂交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适宜播插期的农业气候条件,以及开展相应的情报、预报服务工作,是杂交水稻栽培中的重要课题。 一、生育期与光、温特性 在南方稻区,为了夺取双季丰收,水稻品种的熟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3号、6号是我省目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组合,可以作中稻,也可以作晚稻,其熟期主要是受亲本热期和杂交种光温特性的影响,生育期较长。中稻  相似文献   

9.
利用辽宁48个站1961~1999年基本气象资料 ,计算了近 40a辽宁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玉米光温生产潜力 ,并分区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玉米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辽宁48个站1961~1999年基本气象资料,计算了近40a辽宁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并分区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玉米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发育速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是农业气象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候区划等工作的基础。我国水稻学家对水稻品种光温问题作了很多卓越的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农业气象工作者按本学科的特点与需要也作了一些探索。这些探索的目的是;研究水稻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与光温之间的定量关系,光照温度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并使两者结合起来,为水稻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区划、发育期和产量预报,引种和育种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汉中市汉台区气象站1970—20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模型,计算了近46年汉中水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汉中盆地水稻光合生产潜力为23 265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20 532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18 298kg/hm~2。汉中盆地水稻生育期为4—9月,生育期光热资源较好,水资源丰富,但存在水稻生育期降水分布不均的问题,建议4—6月适量增加灌溉,7—9月降水偏多,易造成水稻减产,应注意防涝排涝。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矮64S是我国目前两系法杂交稻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实用不育系。利用培矮64S在南京、武汉、长沙、贵阳、三亚等地的多年分期播种资料及其相应的温度和日长资料,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不育性和可繁性,并采用光温分级法和育性量化模型法,分析了培矮64S的育性转换光温指标。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耗水规律及节水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8年的水稻耗水量试验资料,寻找水稻耗水量与光、温、水等气象要素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未来天气趋势和土壤性质的作用,确定水稻的灌溉量。该灌溉技术既满足水稻生理需求,又能达到节约用水,减小成本,夺取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水稻的育性模型导出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临界日长指标,用15个代表站1951-1988年逐日平均气温和理论日长分析了7001sN5088s和安农s-1三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日期及不育期和发育期长度的气候学特征,为二系法杂交水稻的育性转换提供一种实用分析方法,并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利用广西 80多站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 ,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应用动力学方程建立四川内江市水稻的生长模型,通过FORCAL和MATLAB对方程参数拟合,并进行数值分析和定性分析,为水稻产量预报和气温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在传统的一维能量模型基础上,将水稻对外界能量的摄取能力与水稻生长季中的气温变化规律联系起来,得到水稻的生长曲线x(t),并通过相平面轨迹得到x—T曲线,定性分析水稻的临界气温和最快生长率出现时间。通过低温对水稻分蘖期和高温对生殖生长期影响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水稻后期受高温影响比前期受低温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8.
涂方旭  李雄 《广西气象》2001,22(4):40-43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广西80多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统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稻的分蘖情况,不仅直接影响有效穗的多少,还通过形成不同的群体结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及穗粒的多少、千粒重的大小等,严重地影响着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得出水稻的分蘖动态,影响分蘖的光温关系式和本地的光、温条件,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稻生育期的生态规律及其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总结水稻生育期生态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水稻发育速度的优化模式。该模式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日长对水稻发育速度的影响,经回代检验,预报效果良好。以模式为仿制,用全国主要稻区165站1951 ̄1980年的光温资料求算早、中、晚稻的生育期,并绘出生育期的日数的距平百分率空间分布图,据图分析我国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解释其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