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气象信息传播是一项所涉内容广泛的社会行为,气象信息传播管理活动则是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依法开展的一种行政类活动,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气象信息传播法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信息传播服务业得到很大发展,气象信息传播领域不断扩大,覆盖了95%以上的人口,在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但是,从成熟程度以及传播管理方面分析,气象信息传播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从政策和管理上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沿河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分析评估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兴发  文红 《贵州气象》2011,35(5):60-61
该文分析总结了沿河县气象局在近两年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中,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方法以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网站对气象信息的传播逐渐减少了人们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并且日益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传播这些优势是基于其自身特性之上,网络现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又一气象信息传播媒介,并由于其多元化、丰富性、快速性、全球性等优势,迅速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1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点1.1气象信息网络传播的概念气象传播是气象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传播的一  相似文献   

4.
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定真  董丽丽 《气象科学》2010,30(4):522-525
用传播学的理念对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电视传播能力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完善气象信息传播理念,提高气象服务信息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提高气象服务影响力──最大化达到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要在气象服务中借鉴传播学理论,用高科技的气象监测、预报手段,和高科技的媒体制作手段,提高气象信息向气象服务产品转换的质量,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必须重视公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这"最后一公里"的工程建设,产品尽量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使气象服务信息传的出去,到达得了,减灾防灾、趋利避害,最终实现公众气象服务多样性,服务精细化,服务高频次发布,服务广覆盖。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例探讨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的新特点以及总结经验,为满足社会各界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改进气象信息传播方式,促进气象信息传播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推送到用户手中,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利用微信高效快捷的发布气象信息是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气象服务行业为例,浅析了气象信息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常常会二次加工,或有时出现真实信息得不到有效传播,降低了气象信息的准确性。极端天气的出现及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新媒体危机公关对气象服务产生一定的影响。作者认为,危机也是契机,气象部门利用各种传播手段进行多渠道的气象信息发布,与公众加强沟通互动,提高舆情的监控力度,当有不利的气象信息出现时第一时间应对,让气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目前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模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尝试将众包理念引入到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模式中,结合实例提出构建农业气象信息传播新模式的思路,并对如何发挥新模式的传播优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深圳大运会公共气象服务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气象信息需求和传播,针对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建设,初步探讨公共气象服务3个层面的具体服务需求以及服务要点、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介绍了深圳大运会公共气象服务目前的建设情况,着重介绍深圳市气象局研发的新系统、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新做法,指出应当以大型体育赛事气象保障工作为契机,通过完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需求调研,充分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面等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受众调研基础上,对广西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影响广西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提升策略:加强渠道和设施建设,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增加应用部分先进预警设施;加大气象科技含量,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使信息传播智能精准,让智慧气象惠民;结合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推进气象科普宣传,增强信息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李玉涛  史潇  陈景丽 《气象科技》2021,49(2):297-302
气象观测数据通常情况下通过内网有线宽带进行上传,但因设备故障、人为、自然等因素造成有线线路不通时,需要一种应急通信替代内网通信。此外,由于气象观测台站缺少断网、断电、软件卡死等故障告警机制,造成故障处理周期长,影响观测数据传输质量。本文针对气象观测台站存在的风险设计开发了基于5G的气象数据备份传输及监控报警系统,具备网络通信监测、数据自动传输、软件状态监控、各种信息提示、故障报警等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象观测台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业务人员故障解除过程耗时,从而提高气象信息传输质量,适应地面测报业务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气象部门的业务运行、数据传输主要依托于气象信息网络,因气象资料的传输时效性要求,气象信息网络须保持24 h不间断运行。一旦网络中断,会影响气象业务运行和资料的及时性与完整性,如刚好出现在极端天气过程,可能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针对气象信息网络业务运行与气象资料传输实际情况,采用J2EE+MySQL+Android手机配合等技术方法,设计与实现南充市气象信息网络监控系统,系统主要包含监控、报警、系统web界面等主要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个适合于边远站(包括高山站)的卫星通信及气象信息传输的解决方案,方案中卫星通信系统采用PES 5000(PERSONAL EARTH STATION),局域网采用24口的交换机,利用W IN2000作为路由器搭建网络环境。建立LOTUS服务器,用于传递办公信息,开发适合的气象信息传输系统,采取中转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接收处理,满足了边远气象台站业务、办公的信息传输要求。该方案在甘肃省马鬃山气象站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视传播气象资讯已经成为气象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气象电视传媒服务技术旨在实现电视自动播放本地化实时气象服务信息,以满足公众及时而直观地了解当地气象资讯的需求和政府相关部门等用户参与发布信息的工作需求。主要研究的内容有:1信息自动生成处理技术(气象信息自动采集、用户互联网信息发布以及信息自动转化为视频、图像、文字的处理技术);2实时气象信息向特定终端的自动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杨明  陈晔峰  陈晴  肖云  高祝宇  曾悠 《气象科技》2017,45(6):1017-1021
针对气象数据种类多、信息量大、精度高等特点,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在存储处理、数据读取等方面存在负载饱和、读写性能不理想等问题,利用云数据存储技术,结合气象数据特征,设计了基于云数据存储平台的气象数据存储和处理方法。通过分析气象数据的结构化、半/非结构化特征,采用云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结构气象数据;采用NoSQL对象库存储半/非结构化气象数据;在数据的存储过程中,应用了气象数据分块压缩技术,进行气象数据存储和传输。结果表明,所讨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存储传输效率,能够满足大规模气象数据在业务应用中对存储查询和处理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在信息传输环节,厦门市自动气象站采集的信息传输更适合采用无线方式完成数据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多点对单点主从式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传输系统。系统中各自动气象站点的数据采集器完成气象要素信息采集,各站点的GPRS通信模块在GPRS网络中通过DDN专线与租用静态IP地址的移动中心服务器构成数据通信传输网络,中心服务器与厦门市气象台网络信息中心通过TCP/IP协议实现实时通信,气象观测终端软件完成数据的存储及加工。截止到2010年9月初,系统已稳定运行8个月。该系统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成本低、建设快,适用于各类气象自动站远程数据传输和控制,提高了气象信息发布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选取国内主要从事气象信息服务及有影响力的5家网站和8家手机客户端,对2018年、2019年气象预警信号传播质量的内容一致性、传播及时性和信息完整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网站比手机客户端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内容一致性要好,两者在传播及时性上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传播内容一致性比传播及时性整体情况更加符合气象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但在内容完整性方面未能按照气象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完善。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传播气象预警灾害信号服务的宣传、引导及监管,通过社会媒体共同搭建更加准确、规范、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融媒体传播平台,提高社会防灾减灾效力。  相似文献   

18.
多进程并发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多进程并发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中传输新增资料的应用, 针对国内新增气象资料种类繁多 、信息量大 、传输时效要求高、传输频率快等特点, 传输软件通过使用避免僵尸进程产生的方法以及对多种进程间通信技术的比较, 选择了更好满足需求的消息队列通信技术, 使气象资料在国内气象通信系统中的处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 43%, 提高了各种新增气象资料的传输效率 , 为气象资料提供了更好的共享平台, 更好地发挥各种探测仪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沙尘暴资料传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系统采用C BUILDER 6.0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工具,通过提供灵活的参数配置接口,可完成W INDOW S操作系统下沙尘暴等各类气象数据的定时自动传输和手工传输。在SCO UNIX操作系统下,用C完成了资料二次传输软件的开发,主要解决省到国家局沙尘暴等各类数据的定时自动传输,解决了9210业务应用软件无法解决长文件名的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气象业务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对广域宽带网络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求传输的数据量大,时效性强,而且要求其可靠性高。目前各省级气象局的宽带网可靠性设计,大都采用降级备份,无法做到双链路自动切换、无缝备份,难以满足气象业务7×24 h从不间断的实际需求,网络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向转发检测 (BFD) 和策略路由技术的网络可靠性设计方案,应用该方案不仅使网络结构和带宽有大幅提升,还能实现业务分流、链路冗余和故障自动切换,提高气象宽带网的可靠性水平。该方案经严格测试后,已依托广东省气象宽带网得以实现并投入业务运行,效果良好。同时,该设计对其他省级气象网络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