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含铀砂岩中铀的存在形式和定量计算各形式的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进而研究矿床成因并为选择水冶方法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离子交换膜人工控制动力学法电渗析实验。实验仪器见图1。  相似文献   

2.
于中洋  张舫  顾伟康 《世界地质》2002,21(2):194-197
加强型扩散测量方法(Enhanced Diffusion Method,简称EDM)是利用油水扩散特性的差异,从被观测流体中得到的NMR信号中,区分油水。与标准的NMR测井所采用的短TE方式不同,EDM采用相对较长的TE进行数据采集,以恰当地增强扩散效应。EDM测量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水的视T2绝对上限,这个水的T2值可由地层温度和所用测井仪器特性(TE和磁场梯度),通过人工调节而精确地计算出来。大于这个上限值的视T2测量信号,在仪器所测量的敏感区域,就会直接而清晰地指示出油的存在。在T2域中,对EDM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是直接的并且能在现场进行,但在T2域中的解释是定性的,该方法在阿根廷南部的SAN JORGE盆地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上海市地面沉降工作中,测定各土层的变形动态是很重要的。以往是采用人工定期测量埋设在各土层中的分层标的相对变化。这种测量方法的缺陷是间隔时间长,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受人工操作的影响,为了提高精度,我们试制了激光自动测标仪。 该仪器为测量各分层标相对于基岩标的高程变化  相似文献   

4.
相对湿度对静电收集型连续测氡仪检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R-667A(Ⅲ)型快速连续测氧仪是目前环境氡测量时间响应最短的一种仪器。该仪器在核工业第六研究所标准氡室进行检定时发现,环境相对相对度对仪器检定结果有很大影响。在相对湿度为80%-99%的标准氡室内分别对仪器进行检定,结果在相对湿度为80%时仪器检定合格,而在相对湿度为99%时仪器检定不合格。本从仪器工作原理对检定结果进行。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相对湿度太大时,可在仪器进气口安装干燥器对进气进行除湿。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七年,我们在东疆地区用加拿大SE-77电磁仪进行了评价磁异常工作。SE-77电磁仪属于大定源电磁法相对测量的仪器,直接观测相邻两点的总场垂直振幅之比和垂直分量相位之差。  相似文献   

6.
基体效应校正是 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中关键的一环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测量数据的准确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体效应校正方法—准绝对测量方法。它兼有相对测量和绝对测量方法的特点 ,并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1976,(3):19-22
我队用 KD 100型坑道钻机钻进,代替部分坑道工程。为了解决在水平钻孔中的测斜问题,我们在重庆地质仪器厂的协助下,改制了 JXY测斜仪的测量部分和顶卡部分。改制后,仪器配二种测量和顶卡装置,一种在直孔中运用,一种在水平孔中运用。经校正和  相似文献   

8.
自1980年YCH-1型岩石矿物结晶水和二氧化碳分析仪问世后,通过实际应用,曾博得用户的好评,为了精益求精,我们又进行了改进,特别是电解池骨架选用特制材料后,电化性能大大改善。使用寿命大为提高。为了合理使用仪器,我们对测量方法和仪器工作参数选择专文加以论述,供实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便于在钻探施工中随时观察和掌握冲洗液的流量,我们试制了一台晶体管流量仪。该仪器是根据测量矩形堰的水头高度求得流量的方法,而将矩形堰的水头高度转换成电容量的大小,然后再将电容值通过电表显示。仪器附有报警装置,当冲洗液流量低于规定的某一值时,便自动发出讯响或灯光讯号。该仪器由一般电讯元件装置而成。具有材料易找、加工简便、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适于自制。  相似文献   

10.
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一种频率域激发极化方法,可直接测量电场电压与供电电流之间的绝对相位差。由于该方法对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国内有关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少。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测量岩矿石的极化率或充电率。虽然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也有应用,但主要采用双频或多频测量,利用视频散率参数进行解释,野外测量工作量较大,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近几年,利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科研、生产中做了一些工作,这里介绍相位激发极化法模型试验及数据反演结果,岩矿石标本时间域(充电率)和频率域(相位)测试对比结果,以及实际应用实例及数据反演结果。应用结果表明,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矿产勘查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勘察效果,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允芳  韩晓玉  刘元坤 《岩土力学》2006,27(Z1):1205-1210
由于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突出优点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以往只能测量钻孔横截面上的二维应力状态。近期兴起的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已在多个工程中得到应用。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采用了3个不同方向钻孔测量法和单钻孔测量法进行了三维地应力测量,得到了很好的测量成果。其中单钻孔三维地应力测量,在近水平向和铅垂向两个钻孔中应用。三维地应力测量成果不仅得到了相应钻孔横截面上和原生裂隙面上二维应力实测值的检验,而且得到了同一位置两种不同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的相互印证,和同一个钻孔(铅垂向)中套芯应力解除法三维地应力实测值的印证。两种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成果(单钻孔测量法包含了非铅垂向和铅垂向钻孔的两种测量法)非常一致,能够代表该测量区的地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2.
较系统评述了现有的各种命名与判定宝石颜色的方法,如命名法中的二名法、类似法、色度法和三要素法;判定法中的目测法、仪器测量法和对比法。指出它们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缺点,但相对比较起来,用色谱图系的对比法是目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地热-Ⅱ型岩石热导仪是在地热-Ⅰ型基础上,参考美、法同类装置的性能特长,改型设计研制而成的。采用了国际地热界通用的一维稳态分棒原理和结构,并成功地应用了计算机程控测量。仪器为平行双架式,可同步运行。该测试系统尚配备微型探针,程序兼容,仪表共用。因此,除坚硬致密岩样外,尚可用于测量孔隙含水或饱水岩样、松散沉积物或钻孔岩屑。仪器性能稳定,操作方便,自动打印结果。测量复率±2—3%,绝对精度优于±5%。  相似文献   

14.
手持式GPS测量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小比例尺地质测量中,用GPS单点绝对定位技术测定地质点,减少了控制测量环节,降低了成本,因此GPS绝对定位在地质工程测量中仍然有应用的前景,但是,定位时必须做到:(1)合理选取校正的控制点;(2)正确校正参数;(3)定期和不定期检测仪器;(4)保证仪器的高度角和有效工作时间。该方法应用在某地质工程测量中,实测面积60km^3。经传统高精度直测检查验收证明中提出的方法完全可以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现在钻探工作中,使用着各种类型的测斜仪。尽管品种复杂,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型。1.直接测量钻孔弯曲的仪器:其它特点是仪器能直接反应钻孔的顶角θ和方位角α。不必进行任何计算工作。测量顶角的仪器绝大部分属于这类。而部分测量方位角的仪器也属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快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 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海底拖曳式多道γ射线能谱仪, 并在渤海地区进行了初次用于勘查油气田的测量试验, 结果表明: 仪器可以在现场测量海底沉积物、岩石等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钍、钾(40K) 的含量, 在已知油气田上方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出现相对低值异常, 本方法具有现场、快速和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对地下结构的探测过程中,重力梯度仪器的研制及其科学的布设方式已经成了一个世界关注的研究课题。笔者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基于扭矩和差分加速度计两种测量原理的重力梯度仪,并对其测量原理进行简要描述。然后对基于光学和原子干涉重力梯度测量仪器进行描述,最后介绍了作者提出的重力梯度测量光路,为自主研发绝对重力梯度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壤碳酸盐△C测量法已成为国内石油化探的一个主要方法,已在地表油气化探不同测量阶段(概查,普查,详查)中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该法在某些地区测量时地球化学异常不明显.为提高△C测量法的效果使其在不同景观区均获得好的显示,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基础性实验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研究结果,指出了△C法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不同景观区采用不同热相态碳酸盐作为有效指标,代替过去仅用△C一个指标进行测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山区高精度重力工作中,确定测点点位和高程的测地外业工作量十分巨大,严重地阻碍了重力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于七七、七八两年,在湖南468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用经纬仪斜尺视距测量法(简称斜尺法)代替经纬仪垂尺视距测量法(简称垂尺法)和水准测量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附近的废弃采石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边坡结构面信息采集的控制测量研究。控制测量分级布设:首级平面控制采用一级导线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法和全站仪垂距测量法,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观测结果,发现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全站仪垂距测量法可以满足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而且方便快捷,同时探讨了GPS-RTK控制测量在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应用;次级坡面控制采用空间极坐标测量法。通过控制测量,可以为边坡结构面信息的摄影测量获取提供准确、可靠的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