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阳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谱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图谱为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变化提供了一种谱系化、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云南省元阳县为例,在遥感、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的支持下,从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式、空间扩展过程、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三方面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变化信息图谱,并对其图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征兆图谱更直观形象地揭示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模式,提供了时空复合的表达方式;土地利用斑块形态与空间扩展图谱的建立应用空间格局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将微观、宏观层次的图形信息与变化过程相结合;利用等步长变距离缓冲区分析法建立的VCM曲线可直观地描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研究时段内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西藏小城镇体系发展思路及其空间布局和功能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小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藏小城镇发展思路及发展战略,将西藏小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划分为如下五大区域:①藏南宽谷山原城镇发展区,②藏东南山地城镇发展区;③藏东“三江”流域城镇发展区,④藏北高原城镇发展区;⑤藏西高原城镇发展区。通过各城镇发展区自然环境特点、区位条件、特色资源分布及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与潜力的分析,对130个建制镇的功能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3.
培育小城镇特色,发展特色经济,是小城镇不断升级、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文章运用城镇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特色经济培育的原则,以常州市为例对不同类型的特色城镇与特色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镇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肯定怀远县城镇化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提出目前怀远县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镇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通过建立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怀远县的城镇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认为怀远县小城镇发展目前处于由初级城镇化的前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为促进怀远县小城镇的发展,作者选择了12个指标对怀远县各个乡镇的辐射力、潜力进行分析,并选取了8个中心镇进行重点建设。最后,作者就如何加快怀远县小城镇建设提出若干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一直是区域研究的一个焦点。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在区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小城镇不发达的原因,并从发展战略、城镇职能、城镇形象、城镇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欠发达区域小城镇成长的建议。这不仅有利于当地小城镇的合理发展,并且对于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尼梯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信息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文英  角媛梅  范弢 《地理科学》2008,28(3):419-424
以云南省元阳县为例,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变化信息图谱,对其图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征兆图谱更直观形象的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模式,提供时空复合的表达方式;土地利用斑块形态与空间扩展图谱的建立应用空间格局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将微观、宏观层次图形信息与变化过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景观特征图谱建立以度量空间格局变化为目标的景观指数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疆小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城镇人口的发展对新疆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人口变动的各种信息将对新疆城镇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在对人口预测的主要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指数法、增长速度法和灰色系统GM(1,1)模型等对新疆小城镇2010、2015和2020年的总人口进行了预测。由于近年来新疆经济的加速发展,城镇化速度也将加快,小城镇人口将会出现较快的提高。故而,在综合考虑新疆小城镇人口发展的多种因素及未来新疆城镇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各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综合得出了新疆小城镇2010、2015和2020年的总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空间结构变迁的形式和动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小城镇向心增长的空间过程主要表现为郊区城镇化、内城更新改造、反向扩展3种形式,是小城镇对农村人流、物流的集聚和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小城镇离心增长的空间过程主要表现为城镇郊区化、产业区位变迁、外向扩展3种形式,是小城镇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镇要素向近郊区的扩散。小城镇向心增长和离心增长是集聚与扩散相互作用的表现,社会经济发展是小城镇空间变迁的根本动力,功能-形态互适机制是其演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山区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以重庆金刀峡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华松  张兴国 《山地学报》2006,24(6):739-743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山区旅游小城镇带来了生机,但粗放型经营对城镇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风貌形态等带来建设性破坏。结合山地旅游小城镇生态资源脆弱性、建设用地局限性和人口集聚不均衡性等特点,提出了旅游环境保护、城镇景观优化及城镇功能分区的规划理念,促进山区旅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忠学  任志远 《山地学报》2007,25(2):136-141
发展小城镇,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是推动陕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陕北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的定量研究,分析了本区城镇体系及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本区城镇化及城镇体系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地学信息图谱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96,自引:10,他引:86  
地学信息图谱综合了景观综合图的简洁性和数学模型的抽象性,它是现代空间技术与我国传统研究成果结合的产物,它可反演过去、预测未来。在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生态系统发展战略、DLU土地利用战略、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系统。在这个虚拟系统中,如何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信息转换为征兆图、诊断图和实施图是其核心理论问题。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软件和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理论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这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系统的进一步研究,能够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实用的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地学数据集成的理论基础与集成体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地球空间数据 (简称地学数据 )来源的拓宽、更新手段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使数据集成或集成使用的研究和实用化成为必需。简单地理解 ,地学数据集成是指不同来源、不同性状数据在相同环境下的使用。地学数据是对地理现象和过程及过程时空特征认知基础上的表达 ,地学数据集成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和时间统一性、地学过程时空过程的连续性、地学现象和过程的层次性、地学数据认知的一致性、依赖于元数据的地学数据的透明性、数据内容和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等 ;在此基础上 ,作者在论文中描述了基于地学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地学数据集成概念模型和过程 ,并对地学数据集成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0  
陈述彭 《地理科学》2001,21(3):193-197
20世纪我国地理学的成就是空前辉煌的,奠定了现代化的科学基础,21世纪面对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把全球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进步和时、空分辨率的提高,已使全球化同步动态监测成为现实,“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研究提高了对城市化与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再认识;增强了地理战略决策和参予工程规划、设计的能力。地理学本来就是取法自然、又以人为本的综合性学科,从来就很注重探索时间规律与空间格局及其转换,通过全球化、网络化和智能化,21世纪的地理科学、必将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4.
Comprehensive study on land-us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s the key component in LUCC study nowadays.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on, CMGI), integration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es of land-use chang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are studied in the paper, which is supported by ERDAS and ARC/INFO software.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1) concept models of Tupu by spatial-temporal integration on land-use change, whose Tupu unit is synthesized by "Spatial·Attribute·Process" features and composed of relatively homogeneous geographical unit and temporal unit; (2) data sources and handling process, where four stages of spatial features in 1956, 1984, 1991, and 1996 are acquired; (3) integration of series of temporal-spatial Tupu, reconstruction series of "Arising" Tupu, spatial-temporal Process Tupu and the spatial temporal Pattern Tupu on land-use change by remap tables; (4) Pattern Tupu analysis on land-use change in YRD during 1956-1996; and (5) spatial difference of the Pattern Tupu analysis by dynamic Tupu units. The various landform units and seven sub-deltas generated by the Yellow River since 1855 are different. The Tupu analysis on land-use in the paper is a promising try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spatial pattern of dynamic process" and "temporal process of spatial pattern" in LUCC research. The Tupu methodology would be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tool on integrated studie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rocess in Geo-science.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模型的图谱方法--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angesinlandcoverandland-usehaveimpactsandimplicationsatlocal,regionalandglobalscalesbecauseofthewaytheyalterbiophysical,biogeochemicalandhydrologicalstatesandprocesses(Alcamoetal.,1996;Li,1996).Since1990,scientistsathomeandabroadhavebeenpayingattentiontoresearcheson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LUCC)(Turneretal.,1990;MeyerandTurner,1994),butresearchisnotenoughon"spaceandprocess"ofLUCC(Turneretal.,1995).Spatialrelationshipbetweenvariablesyethasnotbeenestablished(Bockstael,1996).Soitispara…  相似文献   

16.
苏州城郊村镇分布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王跃  陈亚莉 《地理学报》2005,60(2):229-236
苏州市郊区村镇密布,基本上呈一里一村。在近20年的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下,村镇面积也逐步扩大,但众多村镇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未变。在苏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及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下,村镇的传统分布格局必须有所调整,否则会影响小康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地区的顺利实现。为此,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苏州城郊390个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村镇面积、面积等级、密度以及村镇之间距离。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本区村镇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表现规律,分析了进行苏州郊区村镇布局调整的可能性与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进行村镇布局调整的决策方法,从地理科学角度为苏州地区耕地保护和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图谱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一种谱系化、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助信息图谱模型探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过程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诊断、机理模型与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区,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以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式、空间扩展过程、景观特征等为框架,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模型,对图谱方法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CompilinganatlasofnaturaldisastersinChinaisabasistoresearchintoregionaldisasterssystems,torevealthetemPOralandspatialpatternofnaturaldisasters,aswellastoestablishcountermeasuresopinstnamraldisasters.TaldngtheuAtlasOfNaturalDisastersinChina"**asanexample,thisarticleinquiresintotheoreticalandpracticalproblemsaboutcompilinganatlasofregionalnaturaldisasters.ThebasictheoryofcompilinganatlasOfregionaldisastershasbeenfOundedonthecombinati0nofthesciencesofdisasters,cart0graphyandregiotalmhy.Theref…  相似文献   

19.
张龙生 《地理学报》1991,46(1):77-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业科学参考地图集。本文探讨了该地图集的设计原则。详述了地图集的设计特点:(1)以宏观农业系统思想为指导,精心选题设计;(2)全面综合地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变化;(3)综合反映我国地学、农学、生物学的最新科研成果;(4)遥感制图、机助制图和传统制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特点。图集主要使用了准确的详细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用计算机制图技术完成了人口数据的提取、处理、人口指标值计算、统计分析、制图分级和图形输出。在文中同时对图集的自动编制过程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