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智能化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晶  黄仁涛  郭庆胜 《测绘科学》2007,32(5):170-172,143
首先阐述了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的知识,包括十种常用表示方法的描述、影响表示方法选择的因素、表示方法选择之间的配合原则,提出了选择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的新规则,总结了表示方法间搭配的可能性;接着介绍了知识工程中知识模型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的知识模型并利用关系数据库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了模拟;最后基于WebService开发了试验系统并举例说明了问题。  相似文献   

2.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在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分类方法中的目标标记方法,比较分析了其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同时提出了一种快速标记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标记号等价结构体,消除了标记号冲突引起的标记差,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并在实验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GPS定位中对流层折射估计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葛茂荣  刘经南 《测绘学报》1996,25(4):285-291
本文首先讨论了GPS相对定位中的对流层折射2估计的单参数方法,多参数方法,分估线性方法和随机过程方法。论证了其它方法都是随机过程方法的近似。为了用随机过程模拟对流折射,建立了一种最小二乘递推算法。在此基础上,在GAMIT软件中统一实现了以各种对流层折射估计方法。最后给出并分析了不同方法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开采沉陷预报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树  刘文熙 《四川测绘》1998,21(3):99-102
本文论述了建立开采沉陷模型的基本方法,介绍了现行地表移动预报方法,讨论了特殊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沉陷的预报方法,最后指出了今后地表移动预报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曲线放样的常见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结合实例对自由设站极坐标法、DGPS-RTK法曲线测设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DGPS-RTK技术使曲线放样精度更高,实现更便捷。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DEM的广泛应用及其主要获取方法,阐述了检验影像相关方法生成的DEM数据精度的两种方法,指出了其中常用的检验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排除其他测量系统干扰的新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高阻抗管线探测方法进行了概要总结,提出了多种探测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优缺点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自适应数据滤波方法.该方法采用迭代选权方法的基本思想,在实现中加入了自适应与分层的思想,使其也可用于处理城区点云数据.提出了滤波方法评价体系,并对该滤波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高填方机场边坡变形监测传统方法的不足,创造性地提出了应用单台全站仪的自由设站变形监测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光束法平差的多测站观测值统一解算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实际工程中与GPS方法进行了比对,论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为今后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人们已经报道了很多自动综合方法。这些方法确实解决了地理空间数据自动综合中的很多重要问题,但这些方法也有明显的缺陷和应用范围。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这些方法的分类、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提出了今后自动综合方法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基于一阶辐射传输的积雪散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积雪覆盖地表微波散射的3种回波分量: 雪层表面散射、下垫面散射以及雪层体散射。对于其中2个面散射分量,文章中应用一种新的面散射模型——AIEM取代原有的IEM模型进行处理。最后,使用Michigan大学的实测数据对改进后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与改进前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the computation of the Stokes for-mula using the Fast Hartley Transform(FHT)techniques.The algorithm is mostsuitable for the computation of real sequence transform,while the Fast FourierTransform(FFT)techniques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computaton of complex se-quence transform.A method of spherical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is presented inthis paper.By this method the errors,which are due to the approximate term inthe convolution of Stokes formula,can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Some numericaltests are given.By a comparison with both FFT techniques and numerical integra-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ing values of geoidal undulations byFHT techniques are almost the same as by FFT techniques,and the computation-al speed of FHT techniques is about two times faster than that of FFT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3.
林文介 《四川测绘》1995,18(2):62-65
本文介绍用高差变化量分析水准网点稳定性时数表运算的原理和方法,数表组构简单而性强,剔除动点后无需重新平差,操作便捷实用,适于任意两观测周期间比较,点数愈多判断愈准确。  相似文献   

14.
TM图像的大地校正及其镶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地校正和数字图像镶嵌是应用遥感图像进行资源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其精度的高低将对后续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基于经过系统校正的TM图像内部几何精度高的前提,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实用的大地校正及图像镶嵌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在应用控制点建立拟合方程时耗时长的缺点,保证了TM镶嵌图像的几何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不同时期的多平台遥感数据,研究了城市动态扩展的监测方法。文中采用了分类结果复合方法,在高速发展的岳阳地区的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遥感图像的城市信息提取方面,设计了多个不同大小的权系数模板,提取相应的频数矢量作为城市的结构信息。利用这种结构信息,对城市图像进行逐步的结构处理,最终精度在91.7%以上。试验表明,本方法不仅对于一个实用的动态监测系统是一种灵活、实用性较强的监测方法,而且是解决充分利用已有遥感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宁夏和陕西地区的明长城在遭到自然与人为双重破坏后日渐退化,有的区段已消失于地表。本文采用了SAR与光学影像像素 级融合方法——HIS变换融合和PC主成份变换融合,通过比较2种方法的融合效果,最终选定PC主分量变换融合的结果作为自动提取 该区明长城信息的基础。通过“骨架”算法实现了对该区明长城空间位置的自动提取,最终获得了较为清晰的明长城信息。该区明 长城准确而完整的空间位置,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明长城沿线环境变化及古环境演变提供精准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韩绍伟 《测绘学报》1994,23(4):282-288
本文主要讨论了GPS相位观测工函数法处理与最小二乘法处理(如双闪差分相位观测值的最小二乘处理方法)的等价性,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度函数模型,该模型具有更好的求解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模糊度函数法及改进的模糊度函数法的精度评定方法。最后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证明了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地形通视分析的基本设想的描述及其实践途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结合实例阐明了计算机自动进行通视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处理技巧,并附有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伪距与激光测距法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分别从数学和几何角度详细推导了地心非旋转坐标系中伪距与激光测距法时间比对的基本计算模型,这对于实现星地之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测量评论》2013,45(58):142-152
Abstract

In January 1940, in a paper entitled “The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A Critical Examination” (E.S.R., v, 35, 285), the late Captain G. T. McCaw obtained expressions for the co-ordinates of a point on the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of the spheroid which appeared to cast suspicion on the results originally derived by Gauss. McCaw considered, in fact, that his expressions gave the true measures of the co-ordinates, and that the Gauss method contained some invalidity. He requested readers to report any flaw that might be discovered in his work, but apparently no such flaw had been detected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It can be shown, however, that the invalidities are in McCaw's methods, and there seems no reason for doubting the results derived by the Gauss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