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的发震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紧密相关,应用反射地震探测方法精细探测发震构造内部的结构特征,对研究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有重要意义.5.12地震后在地表错断最剧烈的区域之一虹口乡白庙村穿过发震构造和深钻科研井WSFD-1和WSFD-2布置了兼顾浅中深层信息的反射地震探测剖面,该区域断裂带硬岩出露,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起伏剧烈,只能采取弯线地震测线布设方式采集二维反射地震数据,而且弯曲度大,造成CDP点分散严重.区域内构造复杂,褶皱逆推构造发育,地层和构造倾角大,采用常规二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叠加处理时,易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叠加到同一反射层.弯线叠加剖面上侧面波,混波干扰严重,会显著地降低原本低信噪比数据的分辨率,或剖面可靠性低,容易在二维剖面中造成解释陷阱.本文利用弯线地震采集的三维特性,用拟三维地震叠加技术处理汶川地震科学钻井附近横跨北川-映秀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弥补常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不足,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分离归位到不同的三维叠加剖面上,解决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时混波干扰严重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选取合适的共中心点面元,获得了高分辨率的三维叠加剖面.相比于二维弯线叠加剖面,三维叠加剖面切片成像更真实,剔除了不同地层反射信息混叠的影响,能得到更准确的断点信息,并可以获得沿断层走向横向的信息,显著提高了构造解释的可靠性和精度.应用拟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处理龙门山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的构造信息,有利于断裂带内汶川地震发震机制和龙门山隆起机制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针对松辽盆地薄砂层油藏的地震勘探问题,提出了一种共检波器接收点(CGP)叠加柱面波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对小炮点距、小检波器点距、中间放炮观测系统采集地震资料,经CGP道集叠加组合成柱面波剖面;采用下行波射线法向下延拓和上行波波动方程向下延拓的方法,使柱面波剖面偏移成像。通过模型分析和对松辽盆地TK8157测线资料进行处理证明该方法的地震分辨率和保真度较高,在发现小砂体、小断层、地层尖灭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虚反射的去除对于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海洋小道距高分辨率斜缆地震资料中虚反射速度低的特点,应用抛物线Radon变换进行去除.实际处理效果表明,经抛物线Radon变换处理后的叠加剖面,其虚反射去除效果明显,剖面信噪比得以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高分辨率地震的虚反射能够与有效波分离的主要因素是斜缆采集,小道距对处理也产生积极影响,炮间和道间的插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西南海海槽地震资料处理及其似海底反射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南海海槽的NT2-2地震测线进行了重新处理,突出了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BSR)的特征.比较了近炮检距剖面、叠加剖面、偏移剖面、瞬时振幅剖面与瞬时相位剖面上BSR的显示特征.指出了BSR在炮道集与共中心点道集上的分布.虽然在近炮检距剖面上能分辨部分BSR,但通过叠加与偏移可以得到BSR较清晰的图像.BSR的高振幅特征在瞬时振幅剖面上最为明显,而在瞬时相位剖面上容易勾画BSR的横向展布.  相似文献   

5.
兰州盆地活断层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城市活断层浅层地震探测的一些技术问题,在兰州盆地的金城关断层和刘家堡断层沿线开展活断层浅层(50 m以内)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主要采用纵波和横波多次覆盖共CMP点地震反射方法,获得了目标场地地震图像资料,尤其横波地震剖面更加清晰地反映出超浅层构造空间特征.以红艺村测线(HYC)和师范学校西测线(SFXX)为例,分析总结了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剖面解释三方面浅层活断层地震探测的技术要点.结果可以为兰州市及类似复杂构造地区活断层地震调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ISS(独立同步扫描)是一种高效地震采集技术,其资料处理大都采用对未分离的资料直接进行处理.为了研究这种处理方式的适用性,采用可控震源同步扫描连续记录正演模拟技术模拟一条5个同步震源的ISS密点采集剖面,与扫描信号互相关后形成相关后的炮道集,并对其进行高精度波场分离,将未进行波场分离的数据体与波场分离后的数据体分别抽成多条不同叠加次数的叠前数据体,再分别进行常规处理,从而得到不同叠加次数波场分离前后的处理剖面,通过对比分析这些剖面的差异,以确定波场分离对不同叠加次数ISS采集资料成像效果的影响,结合对野外采集资料的处理分析,说明了波场不分离的常规处理方式适用于较高叠加次数的ISS资料的处理,而ISS采集大都是密点采集,叠加次数很高,因此这种处理方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孝泉地区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典型非常规裂缝性气藏,储层识别、裂缝检测、含气性识别是气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转换波3D3C勘探可同时获得反映岩石骨架和各向异性特性的C波资料及反映骨架及流体特性的P波资料,因而适用于川西孝泉深层超致密裂缝性气藏.在3D3C地震勘探中,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方法是采集到高质量多分量原始资料的技术保障,本文重点研究这种采集方法.首先根据地球物理参数,结合地质任务要求,分析了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的方法及观测系统参数,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同时适合纵波勘探和转换波勘探的面元尺寸、最大和最小炮检距、接收线距、束间滚动距等参数并确定了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在孝泉地区资料采集中,获得的三分量资料波组特征清楚,同相轴连续,反射信息丰富;Z分量剖面和R分量剖面反射层次清楚,目的层反射特征明显,具有非常好的构造形态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方法探测隐伏活动断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工程和活动断裂探测中过去还没有开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先例.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上开展的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试验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初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纵波震源或横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接收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获得较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别是水平分量采集的横波和转换波可提供很有意义的地下结构和构造信息.综合利用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征进行的地质分层和断层解释结果取得了与跨断层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结果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多道地震数据受过船干扰噪声影响,往往在测线炮集上发育高振幅噪声,这些噪声严重影响多道地震成像效果.针对测线噪声振幅异常高的特点,采用异常振幅衰减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对不同域、不同空间中值滤波宽度、不同时间窗口和不同门槛值处理效果的对比,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并实现对渤海某多道地震测线高振幅噪声的有效去除.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异常振幅压制后的叠加剖面信噪比提高,剖面的品质得以提升,这为后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层地震反射法是一种常用的勘探方法.在浅层地震资料处理中,静校正的精度直接影响速度反演的结果和叠加剖面的质量,在地形平缓时,固定基准面静校正可以满足勘探精度的要求,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其存在较大误差,即使采用浮动基准面,仍会由于地表一致性假设而残余静校正量,不能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影响,为了提高浅层地震反射静校正的精度必须在常规静校正后进行一次剩余静校正,本文给出起伏地形条件下,滑动基准面(过共中心点的水平面即为该共中心点的滑动基准面)的剩余静校正量,该校正量与炮检距、反射层埋深、地层波速以及炮点和接收点高程有关,适用于单一介质和层状介质情况,本文通过对典型地形起伏的3个水平均匀层状介质理论地质模型的速度谱计算和分析,阐明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应用本文提出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可以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提高静校正精度,在此基础上做动校正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水平叠加剖面.  相似文献   

11.
目前GPS技术已能够提供连续、实时、无障碍和自动化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变形监测。本文探讨GPS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以某水库大坝为例,介绍水库大坝变形监测GPS点布设及观测要求,并提出GPS观测整体方案,通过案例介绍大坝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数据处理流程,简单分析大坝变形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地震系统实现与政府相关应急部门的单路点对点视频会议,为满足双方双路甚至多路的视频会议需求,采用编解码器的模数/数模转化技术,通过增加音视频切换器模块、音视频分配器模块和双绞线传输器模块,最终实现地震局值班室与应急办、指挥大厅与应急办的双路点对点视频会议,同时实现上海市地震局多路视频源信号与应急办传输功能,拓展沟通渠道,丰富通讯信息,保证信息传输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3.
测井曲线的小波变换特性在自动分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研究了信号在特定函数作为小波基时其小波变换过零(极值)点的特征,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过零(极值)点特性对测井信号进行地层划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主要步骤,一是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得到测井曲线的形态特性随空间坐标的变化信息;二是利用小波变换过零(极值)点的特征在不同尺度上的反映,提取不同尺度下的奇异点作为分层的待参考点,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分层点.并结合实际应用,验证了利用该方法处理测井信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性态点的数值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求解性态点处位移的方法均为图形方法,而且多数需迭代才能完成。本文提出一种求解性态点处位移的数值方法。并将本文方法与能力谱法求出的位移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说明本文所提方法不但正确而且求法简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与叠前部分偏移(PMBS)有些类似的方法--反射点扫描叠加(RSSTA)。这种方法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CRP)叠加。而且,对于不符合反射或绕射规律的各种规则干扰波(面波、声波、折射波、次生干扰波等)具有相当强的压制能力。 文章从反射和绕射两个角度叙述了方法的原理。还给出了应用这种方法处理的二条实际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6.
大气流场的拓扑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简化的大气运动方程,定性分析了大气中几种常见天气系统流场的拓扑结构. 研究表明,气旋反气旋流场与中心点附近的流形相对应;长波演化形成阻塞高压流场,与鞍点和中心点从合并到分离的流形相对应;台风和龙卷风的流场与三维空间中鞍-焦点附近的流形相对应. 研究大气流场的拓扑结构,可以直观清晰地揭示大气运动的形态和形成机理,有助于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 文中讨论基于一定假设,结果与实际大气有差异,因而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在当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三维图像数据类型,基于体数据的三维特征点检测技术作为三维图像配准、分类和识别等方法的第一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基于体数据的特征点检测算法的特点,归纳总结了检测流程,对具有代表性的检测器进行了举例分析,最后给出了检测算法相应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自动睛机能够正常运转,给CT机,X光机提供最佳质量的图象,已成为放射维修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柯在M7B型洗片机为例,从维修角度上谈一谈怎样能够快速准确地寻找出机器的故障点,并及时维修,使洗片机能够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ime τ between two consecutive events in a stationary point process. The study is motivated by the discovery of unified scaling laws for τ for the case of seismic event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se laws cannot exist simultaneously in a seismogenic area. Under very natural assumptions we show that if, after rescaling to ensure Eτ =1, the interevent time has a universal distribution F, then F must be exponential. In other words, Corral’s unified scaling law cannot exist in the whole range of time. In the framework of a general cluster model we discuss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an empirical unified law and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parameters involved.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at .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the regional geothermal system at depth beneath the area of Greece by constructing the Curie isotherms.Spectral analysis of aeromagnetic data in conjunction with heat flow information revealed an almost invers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heat flow and Curie depths and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Curie isotherms from the existing heat flow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rie depths in the area range from about 20 km in western Greece, up to 1 km beneath the Hellenic volcanic arc.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ing geothermal and geotectonic regime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