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图个性化认知是地图设计与地图可用性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维电子地图为例,针对不同样式地图原型对特定用户的认知适合度问题进行研究。以交叉组合设计的4种地图原型为素材进行单因素组内眼动试验设计,采用Tobii X120眼动仪获取目标点周围兴趣区内的首次进入时间、首次注视时间和首次鼠标点击时间等眼动(行为)参数,通过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多元数理统计分析进行量化计算,发现地图样式对首次进入时间、首次注视时间、首次鼠标点击时间均有显著影响,说明用户对不同样式地图的认知效果在认知敏感程度、注意程度、信息加工速度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而后,本文进一步寻求认知心理学理论依据,并绘制眼动热点图、统计均值图、折线图、雷达图等可视化图形,将上述结论进行直观表示。本文的研究工作表明,不同地图的认知效果因人而异,地图设计必须考虑用户的个性化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网络地图个性化推荐过程中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分析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眼动数据的网络地图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分析方法。利用空间认知测试法筛选39名认知能力一致的被试者参与实验,使用眼动仪采集被试者在浏览4类点状符号素材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同时记录被试者的鼠标数据;分别计算时间、次数与尺寸类型眼动数据用户兴趣度,利用熵权法将3类数据进行整合,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项眼动数据的用户兴趣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兴趣度分析结果正确率为85.9%,优于鼠标数据,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分析用户兴趣,点状符号用户兴趣度计算公式稳定可靠,有助于提升个性化推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地图新显示载体的出现,要求制图者不能继续沿用纸质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进行符号设计.以旅游网络地图点状符号设计为例,在对单个点状符号进行认知实验的基础上,将符号成图可视化显示,应用眼动跟踪技术,采用统计学的样本标准偏差方法分析被试者阅读地图的眼动数据分布状态,从易学性、地图信息易获取性、易记性等三个指标评估点状符号的有效性,从而得到点状符号设计改进原则,为旅游网络地图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空间认知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地图出现了三维地图、影像地图、虚拟地图等新的形式,同时带来了地图认知适用性不清、认知负荷差异缺乏量化的问题。本文针对面向城市结构形态认知问题,以二维地图、三维地图、影像地图、航拍地图图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眼动试验和量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地图的认知作用,同时关注其中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地图类型与性别两个变量均对地图认知负荷产生一定影响,组间差异显著;二维地图适用性较好,男性认知负荷与认知效果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地图交互方式主要包括鼠标键盘控制和触摸设备控制,对根据人类视觉通道、利用眼动控制进行地图交互的研究还很少。眼动数据可以透露出人的心理状态和兴趣,因此将其作为地图交互的输入信息可以增加应用的可靠性和便利性。首先利用Tobii EyeX眼动仪获取眼动数据,将该数据作为地图交互的输入信息,提出了注视点过滤算法和注视多边形定位算法;然后设计了眼控控件及其交互响应方式,解决了地图眼控交互中存在的注视点冗余、交互反馈延迟问题,并开发了一套眼动控制的交互式地图原型系统;最后通过比较用户分别使用眼动控制和鼠标控制完成相同地图浏览任务的耗时及表现,对地图眼控交互算法和原型系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地图图例位置的眼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例是人们阅读地图的重要工具,是地图使用者认知地图内容的钥匙。针对目前地图图例设计尚未标准化的问题,分析现阶段地图图例位置的设计情况,总结了地图图例位置的设计缺陷,并通过地图使用者对地图上不同位置图例的眼动测试,获取地图使用者读图时的视觉信息,提出地图图例位置的放置原则。  相似文献   

7.
地图符号设计是地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用于表示不依比例尺小面积地物或点状地物的点状符号设计被广泛关注和探讨。综观目前常见的网络地图,特别是旅游网络地图,其点状地图符号设计方案大多尺寸相近,以象形符号为主,但边框设计有3种不同方案:对符号添加统一边框,对不同符号添加不同边框,以及不加边框。通过眼动实验,探究点状地图符号边框设计对用户认知地图的影响,比较上述3种方案所获取的不同认知效果,进一步研究网络旅游地图的点状地图符号边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近来,个性化地图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和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个性化地图的设计中。由此,通过对个性化地图发展现状的总结,以及对个性化地图概念、特点和分类的梳理,可为今后个性化地图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科学活动的哲学三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及工具要素。地图学实验研究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科学活动的方式之一,也应该具有以上基本属性。其中,主体要素是制图者和用图者,客体要素是地图,工具要素是各种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文章从哲学角度对地图学实验研究科学活动三要素进行解析,介绍了问卷调查、眼动实验、出声思维等目前常用的各种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并对眼动实验在地图学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0.
眼动追踪技术在人机交互、用户行为识别、预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如何自动识别用户的地图阅读行为,眼动行为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的方法识别用户阅读地图线状要素时的眼动行为.本试验首先通过25名被试者阅读地图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提取了250个眼动特征并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方法进行特征选择排序.结果显示,当采用信息熵法,特征数量为m=5时分类准确率最大为78.27%;而采用信息差法,特征数量为m=4时分类准确率达到最大值为77.01%.本文提出的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方法在准确率方面优于已有研究方法.此外,由于特征数量的减少,大幅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本文提出的地图阅读行为眼动识别方法,为未来眼控交互式地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