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省区域自动气象站投入运行近四年来,对防汛抗旱,气象灾害的监测和气象服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气象依据。随着各自动雨量站和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成投人,后续的管理、维护及故障排除等成为热点问题。要保证站点数据准确、正常传输,离不开日常设备维护,一旦出现故障,就能够及时维修好。通过近年来的学习实践,总结出一些经脸:  相似文献   

2.
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气象灾害的及时预警发布在服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以地市级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为例,从基于卫星资料云顶亮温反演模式的灾害预警、自动站数据监测自动报警、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建设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三农"气象服务专项以及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的实施,两要素自动站、多要素自动站、暴雨站等区域自动气象站迅速增加,为充分发挥区域自动气象站在气象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开发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查询统计系统,通过两年的运行表明该系统功能实用、运行稳定、查询速度快,适合在基层业务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广东省韶关地区干旱灾害缺乏有效动态监测的现状,提出利用日最高气温和降水等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并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开发了软件系统,以图形和表格等形式自动显示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实现了气象干旱的逐日动态监测。实际业务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干旱灾害实现有效的逐日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估,对提高干旱监测预警能力,做好干旱防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深圳市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系统设计思路、技术框架、主要功能和应用效果。该系统将多种探测资料和临近预报产品集成显示,对定量降水预报等产品进行检验评分和择优排序,根据监测实况和外推预报自动形成分区预警提示;按街道行政辖区自由组合分区预警区域,将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到街道辖区;该系统与各分发渠道建立自动连接,一次性制作分区预警产品,输入指令,不同发布渠道同时分发。该系统实现了预报预警技术、预警制作平台和预警发布传播平台高度集成,可在3min内完成分区预警信号自动提示、编辑、制作和各传播渠道的自动分发,高效地解决了预警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智能化应用监测系统是专门为监测各种道路气象环境参数而研制的,具有自动采集和远程传输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公路的天气状况,可自动收集气象信息,主要监测道路的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气象能见度、路面状态等要素的变化情况。监测数据自动处理后及时上传到相应监测中心,供交通管制系统参考,以便根据天气状况及时提出最佳监控方案。同时,可以实现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气象要素进行监测和预警。该系统由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传感器和数据通讯装置3个主要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08-2017年丹凤县气象站及庾岭镇区域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汇总相关部门灾害损失、防洪堤坝、抗灾工程建设投入、非工程措施、各村农特产业收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资料,运用风险系统理论和方法,展开镇级气象灾害风险分析评估,根据气象灾害危险性、控制机制有效性和受体的易损性,按高、中、低三级对庾岭镇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庾岭镇的主要灾害是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具有片状分布特征;灾害风险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高,高风险区在黄坪村、石门塬村、塔儿坪村,中风险区在吊蓬村、窑沟村、和平村,其他村为一般风险区。针对庾岭镇主要气象灾害,从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风险管理资源分配等方面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建设成果丰硕。“一带一路”涵盖亚、欧、非三大洲,地域广阔,气候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大。文章从“一带一路”区域的气象灾害事实为出发点,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并结合中央气象台的实际业务能力和潜力,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提出:1)建立“一带一路”专项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评估业务,有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2)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资料共享,提高气象服务能力;3)加强“一带一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规避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4)拓展“一带一路”气象服务的传播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9.
浅谈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进军 《气象》2006,32(S1):150-154
概述了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介绍了气象灾害评估的内容和有关方法,从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业务系统、社会公共防灾减突系统、社会保障安全系统建设方面,对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关于建立综合防突减灾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频繁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国家科技攻关等计划的支持下,近1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业务和预报服务,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防御体系是农业气象灾害研究的重点。基于3S技术和地面监测相结合,构建了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系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建立和完善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开展干旱、洪涝、冷害等灾害的动态监测,逐步建立集3S于一体的高空时空分辨率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研究主要包括:数理统计预报方法进一步发展,农业气象模式与气候模式结合的初步尝试,GIS和网络等高技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省级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系统的研制。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影响)评估的研究,大致可以2001年为界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灾害风险分析技术方法探索研究为主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以灾害影响平度的风险化、数量化技术方法为主的研究发展阶段,构建灾害风险分析、跟踪评估、灾后评估、应变对策的技术体系;具体研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基于遥感监测信息的农业干旱评估。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研究主要是将高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主动防御技术和开发防灾制剂的被动防御技术相结合,在防御农业干旱和低温冷害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是灾害评估和防控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气象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该文系统回顾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指标、监测技术和预测预警技术等方面的相关进展和成果,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气象灾害的基础性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对致灾因子的概括性尚不足,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的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临近预警技术缺乏,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新规律揭示不够。该文同时指出未来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综合指标的研究, 强化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实时预警技术体系,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动态监测体系, 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变化评估研究, 加强气象或气候预测信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邓岑  方标 《贵州气象》2016,(4):86-88
自动气象站是无人操作的,能够定时对周围气象要素进行观察、记录,并且能够向控制中心发送观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天气监测和气象服务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贵州省江口县64个区域自动站运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区域站管理和维护方法的建议与思考,以便更好地保障区域自动站的稳定、可靠运行,从而更好地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  相似文献   

13.
调查、收集、整理了千岛湖景区主要气象灾害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认为影响千岛湖旅游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大风、雷暴、大雾灾害。统计了千岛湖站(淳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及淳安县9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7—2016年的暴雨、大风、雷暴、大雾4种灾害性天气的统计资料,借助Grads、Arccmp等软件工具,绘制了影响千岛湖旅游主要气象灾害月际变化及区域分布情况。结合千岛湖旅游气象灾害防御风险,针对性提出建设千岛湖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及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公众气象预警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方面,是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我们从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预测预报系统、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公众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和意识四方面,通过座谈会、发放问卷、采访、电话咨询进行了调研,找准了宿迁气象公众预警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能力、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三个能力建设,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应对措施。为宿迁气象部门进一步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公众预警服务方式和拓宽服务渠道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基于实时资料的气象灾害监测平台,通过对业务网上的林火监测和全省wp3103自动站实时数据动态网页进行定时分析,加强监控行政区域或关键区域,准确、及时发现灾害性天气,并利用WaveCom调制解调器通讯产品搭建灾害短信警报平台,以最快速度和最快捷的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相似文献   

16.
结合对2005年襄樊、十堰等地汛期气象服务情况实地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在归纳鄂西北当年汛期气象服务主要措施的基础上,指出了汛期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点对策性建议,一是树立正确的防汛工作指导思想,二是做好局地中小尺度甚至微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工作,三是改善灾害信息传递形式,四是加快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地市级气象应急监测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斌  衣霞  杨士恩 《气象科技》2008,36(4):510-513
以聊城市气象应急监测车建设过程为例,详细分析了作为地市级气象应急监测车在监测设备选配、通信组网及视频无线传输系统、预报服务平台组建3个方面的实现过程,同时介绍了气象应急监测系统在突发气象灾害灾情迅速捕获和空中水资源开发效益评估中的应用,为全国地市级气象局建设气象应急监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是基于C/S架构,研发的面向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灾害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子系统,是农业气象业务的基础性软件。系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实现了全部子系统数据管理、模型运算、产品制作等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系统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规范了农业气象各类业务数据,基于插件技术集成各项业务功能,实现多元数据、多指标、多模型在农业气象监测、评价、预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农业气象产品的定量化、精细化、客观化水平。系统于2012年投入业务应用,基于该系统制作的农业气象情报、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保障等服务产品,在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显提高了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和业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黔南城镇化建设中的气象灾害防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林勇  丛英  伦丽  熊平 《贵州气象》2013,37(2):43-45
对黔南气象灾害历史数据进行区划和重大灾害重现期等系统分析研究,提出黔南城镇化建设中防御气象灾害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借助自动站、雷达和数值预报等资料综合研究得到气象灾害的预警阀值,实现黔南城镇对气象灾害的实时预警。  相似文献   

20.
气象自动站监测设备的正式运行,标志着黑龙江省的大气监测已进入自动化的工作模式。新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必要的维护,而相关的技术支持将是保障其任务的根本。自动站硬件故障检测流程,对各地(市)自动站有较好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