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脆弱性和干扰来源,对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接收机天线、射频前端、基带处理三大模块的抗干扰技术以及自适应滤波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对各类抗干扰技术所能抑制的干扰类型、抗干扰原理、发展状况进行阐述。分别总结了窄带干扰、宽带干扰、多径干扰适用的抗干扰技术、研究热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导航卫星在区域完好性监测网可视弧段之外难以实现基于地面监测站的系统级完好性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星间链路辅助支持的导航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星间组合观测值,分离星钟误差和星历误差,采用基于平稳时间序列的非稳态异常检测算法对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相位抖动及频率的异常漂移进行监测;采用基于轨道先验信息的非中心化开方分布异常检测算法对轨道异常机动进行监测,并利用星间链路组合观测量对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及其对全球用户完好性性能的提升作用开展仿真分析与研究。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地面监测网不可视弧度内有效减小空间段卫星部分的故障漏检概率以及系统完好性风险,缩短完好性告警时间,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地基完好性监测是利用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精确坐标的监测站对卫星进行监测,计算其星历及星钟误差。该方法需满足四重以上监测站覆盖条件,对于自主导航和区域布站的导航系统不能实现导航卫星的全弧段完好性监测。对于不满足上述覆盖条件的卫星,采用基于星间链路的监测方法,利用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具有一定坐标误差的卫星对该卫星进行监测。通过星历数据和星间测距数据计算SISMA,从而进行导航卫星全弧段的完好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窄带干扰与期望卫星信号同向时的抑制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频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频域实系数自适应滤波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抑制窄带干扰,然后在频域直接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空频自适应处理抑制宽带干扰。算法在预处理时采用自适应滤波可有效减少期望卫星信号的损失以及SFAP导向矢量误差。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普通的空时及空频自适应处理算法,新算法有效地提高了输出信干噪比,在干扰与信号同向的情况下也能表现出优良的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的各种宽带和窄带干扰,单一的空域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地一起去除的问题,提出了空时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基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的空时域单星单约束抗干扰算法对卫星信号的影响,论述了在带有圆心和不带圆心的均匀圆阵上应用单星单约束抗干扰算法,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较少阵元的带圆心阵列可以有效抑制多个宽带干扰和窄带干扰,比基于普通圆阵的单星单约束抗干扰算法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卫星导航信号强度弱易被干扰,可以通过人为手段(如GPS的SA)播发欺骗信息,使海上船只的导航信号容易被干扰、蒙蔽和控制。通过对星基导航完好性监测方法的探讨,介绍了通过建立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信息源完好性监测数据库,并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监测结果实时地传输到监控中心,来建立一套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的海上卫星导航信息源完好性监测系统,解决我国海上特殊用户星基导航可靠性保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宋美娟  唐荣龙 《北京测绘》2015,(1):109-113,93
导航系统的完好性是指系统在不能使用时,及时向用户发出告警的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好性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实施办法、实验监测和衡量标准急需建立和完善。本文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好性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北斗二代导航系统完好性性能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星基增强系统(SBAS)可以增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定位精度和完好性服务等性能,满足以民航用户为主的服务需求.地面监测站是SBA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布局、数据质量等对星基增强系统的服务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美国WAAS和欧洲EGNOS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地面监测站的构成及分布,监测站天线分布、监测站数据质量以及多路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适用SBAS系统地面监测站构成及部署的通用方法,为SBAS监测站建设的实施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GNSS卫星信号之间互相关的特点,提出利用子空间投影进行干扰抑制的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分析与改进,利用系统的输出信千噪比和误码率对算法的精确性进行了评估.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算法可降低误差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并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10.
王乐  张勤  黄观文  燕兴元  秦志伟 《测绘学报》2016,45(Z2):101-108
我国北斗二代系统(BDS)地面运控监测站数量较少且为区域分布,短期内难以实现全球建站,因此对全球运行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难以形成连续多重覆盖观测,导致BDS的MEO实时轨道精度偏低。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考虑到低轨卫星星载GNSS数据可以有效弥补区域监测站在空间覆盖及几何结构上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将星载GNSS接收机作为高动态天基监测站,联合地面区域监测站数据对卫星导航系统的MEO卫星轨道进行实时解算预报的方法。算例结果显示:7个区域监测站联合1至3个天基监测站,其定轨精度可分别提升约21%、34%和55%,这也表明,地面区域监测站联合天基低轨卫星数据可有效提高MEO卫星的轨道精度。建议我国BDS在区域测站分布阶段可采用联合低轨卫星数据方法提高北斗MEO卫星实时轨道精度。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车载型卫星接收机的双频双圆极化多层圆台型微带天线,通过在微带天线中加入圆台型地面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天线工作在S频段波束宽度和低仰角增益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工作在L频段时,与不加圆台结构的天线相比,H面3dB波束宽度提高了24.7°,低仰角增益(仰角为10°)提高了0.6dBi;E面3dB波束宽度提高了35.1°,低仰角增益(仰角为10°)提高了0.5dBi.该天线结构简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车载卫星接收机收发天线。  相似文献   

12.
杨洪国  范东明  谢用 《四川测绘》2010,33(4):178-181
全站仪对边测量测站灵活,作业迅速方便,无需量测仪器高。根据对边测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测距精度和高差精度,讨论了不同位置对其精度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应用对边测量对基坑变形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主要详细阐述了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CORS)建设时,基准站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到移动站通讯链路的建立方式和方法。根据CORS系统的应用情况以及固定参考站数量对通讯线路的构建方式以及组网方式进行了详细列表比对,并对无线宽带和3G通讯技术在今后的CORS系统通讯组网的应用进行了前瞻和简介,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预测的干扰抑制技术,简述了预测滤波器工作原理及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算法),针对LMS算法的不足,给出了LMS算法改进方案并将其应用于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抑制滤波器有较好的窄带干扰抑制能力,改进的LMS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准站观测数据的质量是影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能否正常、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已建成的CORS系统,仍有必要定期对基准站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监测。本文选取重庆市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CQGNIS)基准站网的实际观测数据,分别利用TEQC和GAMIT软件对CQGNIS单基准站和全网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并给出了CQGNIS基准站的当前总体数据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在狭长测量条件下基于边角后方交会自由设站的测量方法,阐述方法的原理,并结合石武高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准点平面测量的具体实例应用,分析该测量方法的精度,证明该方法在狭长呈带状、要求越来越高的测量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其他大型精密工程测量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简称CORS)技术不仅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INTERNET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BD/GPS定位技术于一身,而且克服了常规RTK中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间距较近的缺陷,所以它将会是未来BD/GPS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就目前着手的兼容GPS/BD的CORS建设的科技项目,对多模系统的CORS建设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多级多源控制点影像数据库建立数据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控制点GCP(Ground Control Point)是表达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数据,归结为空间位置坐标、点位局部影像、点位特征描述及说明(点之记)、辅助信息。本文基于"多级多源控制点影像数据库系统的建立研究"课题,重点阐述多级多源控制点(GCP)的数据内容及形式、数据的获取方法、数据的组织方案及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通过定量计算选择最佳波段组合一直是TM等多波段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利用Erdas提供的可视化空间建模工具( Spatial Modeler )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指数( Opti-mum Index Factor ,OIF)的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TM遥感影像最佳波段组合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有效,极大提升了TM等多波段遥感影像最佳波段组合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