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客源市场结构划分是旅游管理决策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引入旅游地网络关注度和交通时间两个替代指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下的客源市场结构划分框架,并以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基于网民规模的旅游地网络关注度表征客源地出游意愿,可以对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精确估计。横店影视城的省域网络关注度呈现一定的层级衰减结构(东部中部西部),靠近目的地(金华)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网络关注度普遍较高。2)基于交通时间计算的空间阻尼系数为0.0024,其对客源市场的分布产生一定的"时空压缩"效应,未来应更加重视交通环境改善对目的地吸引力提升的积极影响。3)修正的引力模型所划分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与横店影视城的实际抽样调查结果较为接近,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6,效果较优。横店影视城的客源市场具有近域指向特点,今后应注重对上海、广东、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区域以及湖南等开通高铁省区的旅游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旅游客源市场等级划分理论的应用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游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对目前用于客源市场等级划分的3种基础理论——引力模型、空间距离递减规律及旅游竞争态模型理论的内涵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述;以神农架旅游客源市场等级划分为案例,从模型变量、数据要求、科学程度、应用难度、应用程度等方面对上述3种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应用价值和科学程度而言,引力模型在市场域较大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区(点)客源市场等级划分中具有显著优势;空间距离递减规律可作为市场域较小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区(点)客源市场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与引力模型、空间距离递减规律相比,旅游竞争态模型对数据要求较高,其应用较少。同时,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应用条件,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对理论划分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内地已经成长为澳门最大的客源市场。论文依据澳门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并运用计量地理学及因子分析相关方法综合分析中国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南沿海省区仍将是澳门的主要客源地,从2011至2016年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空间均衡重心点逐渐向北-向西移动,中国内地客源市场北方省区、中西部省区游客赴澳门旅游的市场潜力不断增大,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空间集聚程度日益离散,经济发展基础及消费能力是影响中国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军 《地理研究》1994,13(1):118-118
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应该成为旅游地理学的核心之一。旅游市场因其旅游产品的特殊性而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旅游客源市场是狭义的旅游市场,并表现出“三维”结构特征。各旅游地均有其相应的市场指向性,包括层次指向和地域指向。从市场分析和开发的角度,旅游地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各具有其客源辐射半径,且各旅游地之间存在着客源空间竞争。旅游客源市场的评价可采用主导、次要和机会市场三级评价体系,主导市场的确定还可借助于定量模型。市场分析和评价的归结点在于目标市场的选择和相应的市场定位,这是客源市场开发基本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在以上理论、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和湖南张家界两类不同客源的旅游地分别提出了市场开发的战略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迪士尼和芜湖方特为研究对象,依托实地问卷调研数据,采用Arc GIS、空间使用曲线、地理集中度等相关统计分析法研究两个不同等级主题公园的市场空间结构及游客空间行为模式差异。结果表明:上海迪士尼游客空间使用曲线是Maxwell-Boltzman曲线和基本型曲线的组合,吸引力范围主要集中在1 500 km内;芜湖方特游客空间使用曲线基本符合基本型曲线,吸引力范围主要集中在200 km内,上海迪士尼市场空间范围远大于芜湖方特;芜湖方特客源集中度显著高于上海迪士尼,且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内;上海迪士尼和芜湖方特游客均以单目的地为主要空间行为模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孤岛化"现象,但芜湖方特游客的单目的地行为模式比例高于上海迪士尼游客,旅行链行为模式比例低于上海迪士尼游客,且不同游客空间行为模式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个体移动轨迹的多中心城市引力模型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地理学报》2020,75(2):268-285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变量、距离衰减系数取值缺乏依据,引力模型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容易受到质疑,加之中国城市的多中心化使得模型应用的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模型验证工作的必要性再次显现。本文使用2015年移动通信用户的个体移动轨迹数据,使用Huff当年的验证方法,通过变量检验、参数校正两个步骤,验证Huff的引力模型。研究发现:① 城市内部商业中心和就业中心的吸引力与中心的规模呈正比,与距中心的距离呈反比,符合引力模型规律。② 在上海中心城区空间尺度、200 m网格空间单元下,商业中心吸引力的距离衰减系数平均值为2.5,就业中心吸引力的距离衰减系数平均值为3.0,表明居民就业通勤对距离更加敏感,距离衰减比购物出行更加显著。③ 经变量检验、参数校正后的引力模型可用于对商业中心、就业中心优化调整后的势力范围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可分别达到78.5%和71.9%。就业中心势力范围预测准确性略低,这是由于就业中心吸引力衰减除受距离影响外,还受家庭、房价等因素影响,会对预测结果产生扰动。最后,研究还证实了距离衰减系数存在空间分层异质性:距离衰减系数不是唯一值,受道路可达性、至就业(商业)中心距离、至地铁站距离、人口密度影响,不同地区的距离衰减系数存在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针对武汉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时序和空间数据,揭示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波动明显,受国内外旅游业环境影响剧烈,客源市场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港澳台地区、美国和日本;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利用SPSS主成份分析法,揭示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主要影响因子: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与武汉市的空间距离以及客源地与我国的文化差异。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建立GM(1,1)模型探讨了武汉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第一、二、三等级市场缓慢发展;第四等级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市夫子庙景区为例,分析其国内309个地级及以上客源城市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影响,构建损失指数,量化评估疫情对客源地需求的影响强度及空间差异,并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索需求受损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疫后客源市场空间集聚特征及近程化趋势更加明显,客源需求受损程度在空间上分异明显,中远程客源地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出更高的脆弱性;②疫情对客源市场规模的影响大于市场空间格局,疫情前后客源市场空间格局演化具有较强一致性及正向空间整合性,局部区域结构稳定性高;③各客源城市疫情严重程度与损失指数之间无空间关联性;引力模型优化的经济联系强度指标与损失指数在空间上存在较明显负相关性,局部空间关联模式以低?高集聚为主,且以南京为中心250 km范围内的近程客源地及900 km范围内的中程客源地的各项空间关联特征存在明显分异。更加精细化的量化评估可为目的地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制定恢复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内客源市场发展潜力量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旅游业快速增长,国内客源市场日益重要。文章通过引入旅游客源市场强度来衡量国内各个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大小,运用定量化的方法对影响客源市场强度的指标进行了量化、精确化,并构建了计算各个省区市场强度大小的函数模型,经过综合评价计算得分,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等定级,然后就分类结果总结和概括出我国目前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规律并指出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官海滩旅游规划的客源市场分析与容量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李官海滩的客源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引力模型,还考虑到影响李官海滩旅游市场开发的的因素,运用比例缩小法和类比法分析李官海滩旅游规划的客源市场结构,并根据李官现有的旅游环境和设施接待能力,综合分析李官海滩旅游开发的客源容量。对比分析李官客源地的居民生活水平,以距离衰减规律为依据,预测出客源市场规模,并将客源市场进行分级分类。  相似文献   

11.
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小浪底旅游区是河南省旅游业“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新世纪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深度采用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从而为小浪底旅游开发及其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希望能为其它新开发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汕头市旅游市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才  彭华 《热带地理》2004,24(1):69-72
运用"市场分类研究法"和"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对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调研和分类处理,发现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过夜旅游者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对于分析汕头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分析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对于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动力模型和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入境旅游客源地竞争态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明珠  王倩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2):78-83,77
深圳市入境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直缺乏相关研究。本文采用了市场竞争态模型对深圳市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地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客源地的市场竞争态,继而针对不同的市场态势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并针对该模型存在的不足,使用一元回归预测方法进行弥补,由此得出深圳市不同的市场态势及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利用标准差、市场占有率、地理集中指数、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对云南省入境客流量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云南省各市州入境旅游接待规模差异较大,入境客流量的空间集聚性较强,入境旅游市场分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入境客源分布较为平衡.以云南省统计年鉴2001~2012年的入境旅游数据为基础,建构GM(1,1)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研究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几乎一致,进而利用该模型对云南省未来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牛方曲  王芳 《地理科学》2020,40(1):97-102
构建城市住宅开发模拟模型(FDM),并以北京市为案例,模拟城市住宅规模时空演化。FDM综合考虑了政策限制和市场规律模拟开发商决策行为,分4个步骤预测城市住宅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过程: ①假设无政府限制条件、开发商追求最大利润的前提下,预测城市住宅开发总面积;②在政府限制条件下,对上述预测结果予以修正,预测实际住宅开发总面积;③根据各区块的利润以及政策许可对住宅开发面积进行空间配置;④确定各个区块的建筑规模总量。北京案例表明,延续近几年住宅开发模式,未来住宅规模的增长主要发生在五环外,尤其是五环到六环的区域,而中心城区的开发程度较弱。一方面是由于城市中心地带已经被高度开发,土地利用空间较小;另一方面与政府疏解中心人口、缓解交通阻塞的政策有关。FDM模型的开发为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模拟分析工具,为城市空间模拟分析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卞显红  王慧  施琳霞 《地理科学》2016,36(1):99-106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旅游动机,然后通过构建对数回归方程研究旅游动机对“现代化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旅游城镇”、“山区”和“乡村旅游地”等六大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外出旅游动机主要停留在观光游览层次。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对探亲访友旅游动机的赞同感知度较低,但探亲访友对于不同目的地选择具有一定影响。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外出旅游非常重视通过旅游能提升其在家人、亲戚、朋友中的地位与声望的功能。 旅游安全问题对提升农村居民出游力非常重要,同时农村居民非常注重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能营造家外之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油棕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种木本油料作物,有“世界油王”之称。它的产量和贸
易量比重在植物油料中居世界第一,经济效益巨大。本文从世界油棕的起源与地理扩散入手,对近
年来世界油棕的生产贸易现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棕起源于非洲,扩散到亚非拉广大热带地
区,目前形成中西非、东南亚、中南美三大产区和印、中、欧盟等十大消费地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
上,对油棕生产贸易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一是种植面积和油棕消费市场将会继续增长;二是新科
技助力油棕的增产;三是油棕的可持续利用必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3-2007年6~9月ECMWF格点场资料,使用差分法、天气诊断、因子组合等方法构造出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预报因子库,采用press准则初选因子,尝试用最优子集方法进行神经网络夏季6~9月≥35℃高温预报模型的建模方法研究。2008年7月预报系统投入业务应用,检验证明所构造的神经网络高温预报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和预报效果,为神经网络在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Development benefits from the Channel Tunnel for the British regions beyond London depend largely upon the availability of through rail services to and from Europ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ailure of deregulation, privatiza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y to set up the forecast market in such a way that the British regions are included in the European matrix of high-speed intercity passenger rail services.  相似文献   

20.
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of foreshocks from other earthquake clus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en earthquake activity begins, it may be a foreshock sequence to a larger earthquake, a swarm, or a simple 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that it will be foreshock activity of a later larger earthquake, depending on the occurrence pattern of some early events in the sequence.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of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1926-1993, MJ≥4) is decomposed into a large number of clusters in time and space in order to compar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foreshocks with those of swarms and aftershocks. Using such a data set, Ogata, Utsu & Katsura (1995) revealed some discriminating features of foreshocks relative to the other types of clusters, for example the events' closer proximity in time and space, and a tendency towards chronologically increasing magnitudes, which encouraged us to construct models which forecast the probability of the earthquakes being foreshocks. Specifically, the probability is a function of the history of magnitude differences, spans between origin times and distances between epicentres within a cluster. For purposes of illustration, the models were fitted to the early part of the data (1926-1975)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forecasting procedure was checked on data from the later period (1976-1993). Two procedure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bability forecast are suggested. Furthermore, for the case where only a single event is available (i.e. either it is the first event in a cluster or an isolated event), we also forecast the probability of the event being a foreshock as a function of its geographic location. Then, the validity of the forecast is demonstr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Finally, making use of the multi-element prediction formula, we show that the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is enhanced by the joint use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location of the first event, and that in the subsequent interevent history in the clus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