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西的玻璃陨石及其裂变径迹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世益 《广西地质》1996,9(3):25-30
近年来,在广西靖西,百色,博白,贵港等地先后表现了玻璃陨石,使得该物体的陨落地点从海南和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向北推至广西北回归线附近,经采用裂变径迹法对靖西玻璃陨石作年龄测定,它损落至今的年龄为0.737Ma,其年龄值与我国琼雷地区以及印支地区,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的玻璃陨石大致相同,同属亚澳散布区撞击事件的产物。由于亚澳散布区的玻璃陨石被公认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初期的事件地层学标志物,可据此划分中更新和  相似文献   

2.
一种罕见的玻璃质岩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常见的天然玻璃有:1)玻璃陨石,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雷州半岛和广西博白、田桂、百色等地,其成因是:巨大地球外来物体撞击地球,使地表岩石熔融并飞溅至高空,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飞行后,骤冷落到地面形成玻璃陨石;2)击变玻璃,由陨石冲击变质作用产生的玻璃,常含有高压相物质。3)火山玻璃,是岩浆喷发在水下或地表快速冷却的结果。4)假玄武玻璃,是一种貌似于玄武玻璃,但不是火山成因的岩石,分布于地震断层中,一般认为是断层滑动时磨擦热产生的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华南玻璃陨石的原生层位及其事件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华南大玻璃陨石分布于广西、广东和海南。根据广东西部和海南岛实测的两类含玻璃陨石的地层剖面——第四系北海组与湛江组界线附近的连续剖面和与湛江组顶部剥蚀面相当的原始台地剖面。玻璃陨石从产状来看可分为埋藏的原生撒落型、暴露的原生撒落型和次生搬运型等几类,赋存的原生层位是北海组中-下部的组内剥蚀面,而不是北海组与湛江组的界面;发现了玻璃陨石及其层位附近的某些元素异常以及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存在的环境事件与灾变,指出将华南玻璃陨石事件与华北黄土和南海深海盆沉积中的微玻璃陨石进行准确地层对比的必要性,并从玻璃陨石的研究中引入事件地层学及其与全球变化关联研究的新思路。谨以此文深切悼念我国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地质的优秀科学家吴锡浩先生。   相似文献   

4.
ODP 1144站钻孔沉积物中微玻璃陨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取自南海北部的ODP1144钻孔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取自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玻璃陨石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显示,这些微玻璃陨石属于亚洲-澳大利亚散落区的普通微玻璃陨石。从成分上看,这些微玻璃陨石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的绝大部分Al2O3含量在19.0%以上,属于高Al类型,相应的难熔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个别微玻璃陨石Al2O3含量(13.0%)和难熔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和特征比值都与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的玻璃陨石相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这些微玻璃陨石来源于同一靶源区,但靶区的物质组成并不均一。  相似文献   

5.
玻璃陨石的成因争论及可能的彗星撞击模型李春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玻璃陨石成因彗星撞击事件玻璃陨石是一种棕黑色或浅绿色的天然玻璃,一般为厘米级大小的块状,表面多具空气动力学熔蚀刻痕。长期的研究证明,玻璃陨石在化学和结构特...  相似文献   

6.
西藏泽当地区的宇宙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宇宙尘也称微陨石、陨砂、微玻璃陨石,我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产的玻璃陨石称为雷公墨,其中也有微玻璃陨石,或称为显微熔融石。 宇宙尘最早是1872—1876年英国“挑战”号考察船在大洋底淤泥中发现的,Murray根据这些宇宙尘球粒表面构造特征与铁质陨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雷公墨(玻璃陨石)起源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宝印 《地质科学》1981,(4):329-336
玻璃陨石(tektite)或称熔融石是一种天然玻璃,它的成因是目前陨石学研究中激烈争论的问题。雷公墨是玻璃陨石的一种,发现于海南岛及雷州半岛等地。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玻璃陨石中某些微量元素组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的玻璃陨石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东部沿海地区,产于新第三纪——更新世的湛江组中,或产于更新世形成的第一与第二海成平台上。在海岸堆积的海砂中也发现有较多的玻璃陨石。  相似文献   

9.
宇宙尘也称微陨石、陨砂、微玻璃陨石,我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产的玻璃陨石称为雷公墨,其中也有微玻璃陨石,或称为显微熔融石。 宇宙尘最早是1872—1876年英国“挑战”号考察船在大洋底淤泥中发现的,Murray根据这些宇宙尘球粒表面构造特征与铁质陨石相似,认为它们是宇宙物质,称它们为宇宙球(Cosmic spherules)。但当时因技术条件所限,只是推测它们为地球外物质。后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际陨石市场发展迅速,陨石类饰品以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备受公众瞩目,多数消费者普遍存在陨石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误解和疑虑。本文通过针对性测试可作为饰品原材料的铁陨石、橄榄陨铁、普通球粒陨石和玻璃陨石的块体样品,以及普通球粒陨石粉末样品的放射性元素(226Ra、232Th和40K)比活度,获得这些样品的放射性比活度数据。结果表明,所检测陨石样品的放射性比活度和内外照辐射指数(IRa和Iγ)均低于人体皮肤放射性安全标准,同时低于和田玉和祖母绿等传统宝玉石;而玻璃陨石的放射性比活度略高于作为对比的宝玉石,但低于人体安全标准。通过对所检测样品的矿物组合和化学组成等指标对比分析,认为陨石中具有高浓度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含量极低,宇宙射线不能导致陨石放射性增加,玻璃陨石相对较高的放射性比活度主要由源区岩石中残留含高放射性元素矿物引起。  相似文献   

11.
根据矿区花岗岩和夕卡岩的全岩成分、花岗岩和夕卡岩的挥发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不同矿体的金含量以及矿物包裹体研究和对矿床形成时pco2、fs2、fo2及pH值的估算资料,讨论了拉么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土地球化学的若干河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地球化学是研究黄土中元素的分布、分配和迁移、富集的规律。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黄土物质成分的特征,而且对探索黄土堆积的地球化学环境,以及黄土形成过程的地球化学实质有重要意义。这些年来,我们继续以黄河中游黄土为重点,结合有关地区,进行了黄土地球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Previous studies of chondrites heated in the laboratory for extended periods under conditions approximating those in shock-heated collisional debris indicate that Au, Co, Se, Ga, Rb, Cs, Te, Bi, In, Ag, Zn, Tl and Cd progress in mobility. We report data for these 13 trace elements in 14 L4–6 chondrites of established shock history and discuss these and 13 additional chondrites studied earlier. Trace element contents vary with petrologic type, SFe sub-group and shock history, the last dominating strongly. Absolute abundances and interelement relationships for the 6 or 7 most mobile elements vary with degree of shock-loading (i.e. residual temperatures) established from mineralogic/petrologic study. A tertiary process, shock-heating, previously known to have affected radiogenic 40Ar and/or 4He in meteorites but not other elements, apparently was at least as effective as other open-system processes (secondary [parent body] and primary [nebular and/or accretionary] episodes) in establishing mobile trace element contents of L chondrites and probably others. If conditions during early genetic episodes are to be deduced from compositional information, shocked meteorites should be avoided or effects of later processes should be compensated for.  相似文献   

14.
桂东南沿灵山断裂出露的马山印支期玄武岩的常量元素特征指示它属洋岛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含量显示出大洋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一组近于平行的向右缓倾曲线,(La/Yb)N=11.69,(Ce/Yb)N=8.64,(Ce/Sm)N=2.41,稀土总量随全碱含量增大有升高的趋势,表明它是亚速尔型洋岛。这首次为桂东南及毗邻的粤西南地区属古特提斯造山带、灵山断裂是古特提斯分支洋盆闭合后的缝合线提供了来自洋盆内地质记录的证据。结合粤桂交界区的最近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灵山洋演化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桂北地区锡多金属矿床中锡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立军  张杰 《矿物学报》1994,14(1):32-3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桂北地区锡多金属矿床中锡石的产状,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晶胞参数,物理性质,红光谱,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等特征,说明本区锡石在时空和成因上与基性-超基性岩有着密切联系,同时明显受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和四堡群变质岩影响,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特征,其锡石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不同于国内外其它锡矿中不同产状和成因类型的锡  相似文献   

16.
17.
广西大厂矿田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厘定了广西大厂矿田岩浆岩的侵入期次,并在花岗岩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分析,运用岩石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岩体产出的地质条件,对区内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大厂矿田不同期次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向板内环境的转化阶段,区内成岩的主体构造环境为较稳定的区域拉张环境,这种长期稳定的以拉张为主体的构造环境是区内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煤系高岭岩的地球化学判别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如凯 《地质论评》1997,43(2):121-130
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系高岭岩的微量、稀土、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根据高岭岩产出层序、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将煤系高岭岩分为两类:(1)铝土质高岭岩,微量元素含量、稀土总量,氧同位素值高,稀土配分模式与典型北美页岩相似,Eu负异常,反映其源岩为风化壳化学风化作用产物。(2)夹矸高岭岩,微量元素含量,稀土总量,氧同位素值低,稀土配分模式部分与典型北美页岩相似,反映其源岩与铝土质高岭岩类似;部  相似文献   

19.
Published analyses of trace and minor elements in iron meteorites have been compiled and the distributions interpreted with the chemical groups defined by Wasson. When each element is plotted against Ni on log scales, groups are often clearly resolved with all the members of a group falling within the limits of sampling and analytical error on a straight line. The lines for groups IIIa,b and IVa are generally parallel with IIa,b plotting on a steeper gradient. In contrast to Ga and Qe, many elements show variations within a group which may approach that shown by all the iron meteorites. Group I members have a fairly uniform concentration of elements which are severely fractionated in the other major groups. There are also fewer correlations of elements in group I.  相似文献   

20.
太原盆地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文章分析了太原盆地土壤微量营养元素Fe、Mn、Cu、Zn、Mo、B和有害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的含量变化特征.太原盆地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与世界土壤和全国土壤的平均值相比趋于缺乏状态,而高于全国黄土和山西省土壤的平均含量.有害重金属元素在太原盆地表层土壤的富集已较明显,原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已发生较大变化.Hg、Cd、Pb对环境的危害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